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张瑛,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一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我的本职工作是企业管理人才测评咨询师;第三个标签是职场绩效能力提升导师。
【学习目标】
今天拆解的主题是“用正确的方法赞美孩子”,在跟随我完成现场RIA学习后,让大家学会运用直接夸赞法和间接夸赞法去夸赞孩子,增加孩子自信,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从而展现出更多的自信的笑容。
【分组】
后面的学习有演练的环节,为了便于演练,我们先分下组,从我右手边开始,以两人为一组,请大家先看一下确认自己的小组小伙伴。
【图书介绍】
【F】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儿童技能教养法》,这本书写的是帮助儿童克服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方法,通过11个步骤激发孩子内在的动机,帮助孩子学习技能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支持他们更好地自我发展,并一步步地使其“梦想成真”。
【A】
我们都知道芬兰的教育是世界第一,这本书的作者本·富尔曼是芬兰家喻户晓的焦点解决大师。“儿童技能教养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将焦点解决融入亲子教育的方法。
和其他教育类书籍相比,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要引导孩子将问题转化为技能的思维。不关注问题,而是关注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
【B1】(本书)
读这本书的好处体现在书里介绍的方法直观有效,孩子很喜欢。它能够改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对家校合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B2】(今天的片段)
今天拆解的片段,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儿童技能教养法”里的如何通过直接夸赞和间接夸赞的方式来夸赞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学习目标的逻辑关系】
今天的拆页一学习的是直接夸赞法,拆页二学习的是间接夸赞法,两种方法是并列的关系。通过学习两种方法让我们学会以后在夸赞孩子的时候,不再是很简单的夸赞。
【拆页一学习目标】
拆页一让大家通过学习直接夸赞法,在以后夸赞孩子的时候,通过夸赞孩子的努力过程,帮孩子提升自信,从而展现出自信的笑容。
下面请大家阅读下手中的拆页一,时间1分钟,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下,现在开始。
原书拆页 P130-131 片段来源《儿童技能教养法》
以“正确”的方式赞美别人,意味着在合适的时机要给予恰当的表扬(不要太夸张!)。赞美的言辞要基于具体的事实,有相关性,而且要真诚、发自内心。只有符合下面这些准则的赞美才有意义:
l 合适的时机
l 适量(不要太夸张!)
l 具有相关性(基于事实)
l 真诚(诚实)
l 谨慎的措辞(非评判性的)
像这样,你的赞美才会有意义、有效果。在合适的时机,一句措辞得当的真心称赞,可以帮助个案更清楚地意识到,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付出的所有努力是值得的。
符合以上准则的一句简单而直接的赞美能让个案感到被看见和被欣赏,他会更加积极向上!提升自信是必然的事。
《儿童技能教养法》一书中曾经提到过一个“三段式的赞美”,也被称为“三重赞美”,通过三个步骤来提升赞美的价值。它不仅仅是对个案表示欣赏,还能让个案回顾自己是如何成功地利用了资源的。“三重赞美”可以这样表达
l 欣赏和赞叹(哇!太棒了!)
l 理解所执行任务的难度(那一定不容易!)
l 表现出兴趣和好奇(你是怎么做到的),向他请教方法或做法(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能教教我吗?)
l 再次肯定其做法,表示欣赏(真的不简单呢!)
赞美是焦点解决的重要方法之一。认可问题的存在,理解面临这些问题的个案的不容易,赞赏个案已经做得很好的那些事情,可以激励他继续向好。赞美可以强化人的正向行为,令他愿意接着做得更多更好。此外,赞美也会帮助你的个案换个视角,思考其他人会如何称赞他,这可以将他与咨询室以外的重要他人联结起来。
【What】
从原文中我们看到:要对孩子及时给予夸赞,而正确恰当的夸赞方式可以给孩子带来鼓励,让孩子更加有信心,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Why】
因为当孩子取得哪怕是一点点小的成就,我们如果能及时给予了正确的夸赞,会让孩子觉得他的努力 被看见了,会让孩子的内心生出一种 能量,从而变得更愿意努力去做得更好。
【不那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这样做,比如像现实中很多家长当孩子进步了 通常会说“太棒了”、“嗯,做的不错”“继续加油”……,这样是不是在夸赞孩子? 是,但是这样的夸赞你觉得力量如何呢?不够,因为并不能让孩子觉得你看到了她的努力和过程中的不容易,时间久了,孩子听到这样的夸赞也会不以为然,这样就起不到真正夸赞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在夸赞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看到了她的努力,你理解她的不容易。
【反例】
比如上周二晚上9点,我家女儿写完作业边收书包边说:“妈妈,我作业写完了! 我心里这时候想的是她还没练钢琴,还没洗澡,就说了句:“今天还挺快的!” “那赶快去练琴吧!”“你不觉得我进步挺大的吗?今天在学校排练长笛,作业一点没写,都是回家后才写的,上学期如果在学校没写,回到家都要写到10点钟的。我可是很努力才9点写完的,手都酸了。”女儿小嘴嘟起来了……
显然,我这次没有抓住时机正确夸赞孩子,导致了孩子觉得心里其实是有点失落的。
【How(细化行动步骤)】
那么正确的方法该如何做呢?根据原文,我提炼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挖掘时机
家长要擅长从事件或问题中挖掘时机,哪怕是看似糟糕的事件,里面也会有可以夸赞孩子的点
比如:虽然孩子字写得一般,但是他一定比上个学期有进步,要从进步这个点上找时机
第二步:表达欣赏和赞叹
比如:哇,你今天的字写得好工整啊!
第三步:理解并肯定孩子的努力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要相信并理解孩子也在努力,同时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
那么,如何理解并肯定孩子的努力,可以按照以下两个小步骤来操作:
① 找到参照标准
可以从时间上拿孩子的现状和他之前的水平相比,这样很容易找到孩子的进步
比如:我记得你上学期那个字写得大的很大,小的很小,现在却很均匀
② 肯定孩子的努力
比如:才过了一个学期不到,就有了明显的进步,我觉得这很不容易啊!
第四步:表达出兴趣和好奇
比如:你是怎么做到的啊?你能教教我怎么样才能像你这样快速的提升写字吗?
第五步:再次给予肯定
比如:真的太了不起了!给你点赞!
【异议处理】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样夸赞孩子有点麻烦吧,我们想想,我们夸赞孩子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更有自信,以后做的更好吗?如果夸赞的过于简单,孩子就可能不是很清楚到底因为什么夸赞他,他具体的哪个点做的好,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让他能在这个好的点上做的更多更好。
【反例变正例】
现在回到我前面讲的我女儿的例子里,显然我当时的夸赞方式是错误的,如果按照正确的夸赞方法,应该这样做:
首先要发现她其实已经比上学期速度提升了(挖掘时机),然后说:
“哇,今天9点就写完作业了!(表达欣赏和赞叹)
我记得上学期你在长笛乐团排练,作业都写到10点呢(找到参照标准)
这才没过多久,就有了这么大的进步,我觉得很不容易啊(肯定孩子的努力)
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能不能跟我分享分享让我也学习下(表达出兴趣和好奇)
真的太棒了!”(再次给予肯定)
我想如果当时是这样讲,孩子后面一定会写作业的时候更加努力。
【Where】
虽然这个方法出自教育孩子的书籍,其实它除了亲子教育,也可以用在家庭关系,学生教育,甚至团队管理等任何对方需要被肯定和鼓励的场景。
【A1激活经验】
(显像提问)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自己是否曾经也有过以下类似的经历:孩子兴致勃勃地拿出她专门为你制作的贺卡:“妈妈,这是我送你的贺卡?” “哦,好的,谢谢宝贝”, 或者孩子平时不爱收拾房间,这天你发现他主动整理了物品,你随口说了一句:“嗯,这才像样嘛!”。 类似这样的一些值得你去好好夸赞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情景是否有发生过呢?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请大家在便签上写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大概事件,时间1分钟,1分钟后请一位伙伴分享下,现在开始。
(回想,写便签)
现在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当时的情景,有请丁老师。
丁老师:我来分享一下,曾经是怎样夸赞孩子的。前两天我家小孩复习功课准备考试,他之前每次列计划会比较完整,但是完成的就不是很好,通常10点半哪怕天塌下来,我们也让他睡觉了。上个星期到12点了,他说我今天的计划还没完成,我的政治还没看,他妈妈觉得说应该睡觉了,但他说他要看完,然后我就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拆书家:就一个眼神就完了?孩子领略到了吗?
丁老师:我不知道
拆书家:给了一个眼神,还不知道孩子是否有领略到,所以呢,本来可以好好夸赞一下,结果错过了机会。感谢丁老师分享。
【A1+反思加工】
那么我们刚刚学习了直接夸赞法:挖掘时机--表达赞叹和欣赏--理解和肯定孩子的努力--表达出兴趣和好奇--再次给予肯定,如果再回到当时那个情景中,运用上这个方法你会如何做呢?给大家1分钟时间来想一想,1分钟后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
(想一想,如何应用直接夸赞法)
好,时间到,把这个方法用上再来一遍,继续请丁老师来分享一下:
丁老师:如果回到当初,我应该首先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挖掘时机),其次我要和他说:你这样做,我觉得很棒(表达欣赏和赞叹),上一次考试,你复习了一半,还没复习完就去考了(找到参照标准),这次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我觉得做的非常好,时间也很晚了,我觉得你也非常的不容易(肯定孩子的努力),这一次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会这么努力(表达出兴趣和好奇),无论考试的结果好与坏,这种努力的程度是值得表扬和敬重的,分数只是一方面,你这种精神值得我向你学习(再次给予肯定)。
拆书家:太厉害了,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丁老师的孩子,听到家长这样的赞美,你是什么感受? 孩子是不是有一股力量?丁老师严格按照我们这样一个直接夸赞的步骤来运用的,非常完整。再次感谢丁老师的分享。
【过渡语】
以上我们一起学习了直接夸赞的方法,除了直接夸赞,还有一种更高阶的夸赞方法,就是间接夸赞法。
【拆页二学习目标】
拆页二的学习目标是让大家通过学习间接夸赞法,在孩子取得进步和成就时候运用间接夸赞法达到让孩子进行自我肯定,提升孩子的成就感的效果,从而让孩子展现出自信的笑容。
下面请大家阅读下手中的拆页二,时间2分钟,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下,现在开始。
原书拆页 P135-136 片段来源《儿童技能教养法》
有一个很好也很安全的赞美方式是,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是欣赏的,而不是予以直接或明确的赞美。
这种婉转地表达赞赏和认可的方式是让对方自己去体会。这也是一种赋权的方式,令对方心里不由得生出
自我肯定之情。我曾经从米尔顿·埃里克森的女儿贝蒂·爱丽丝·埃里克森那里听到过一个故事 ——一个巧妙
的非直接赞美的例子,它诠释了表达夸赞是可以如何婉转的。这是一段她的儿子和她的父亲米尔顿·埃里克
森的对话。
那时,埃里克森年事已高。一天,他坐在轮椅上,在院子里享受着阳光,看着孙子们玩耍。9岁的大卫
从院子里拔出了一些自己种的胡萝卜。他对自己种出的胡萝卜非常满意,跑到埃里克森那里给了他一根,“看!爷爷,这是我种的!”埃里克森用他那只瘦削的手握住胡萝卜,默默地研究着。他把胡萝卜左瞅右瞅,然后
说道:“嗯,它是橘黄色的。”大卫很受鼓舞,补充道:“是的,爷爷,我种的!” 埃里克森没有回应,继续
盯着胡萝卜看:“它非常直!”“是的,爷爷。我种的!”大卫越来越兴奋,一再重复道。“嗯,”埃里克森说,“它也很大。”“是的,爷爷。是我让它长得这么大的!是我种的!”大卫一遍遍地重复道。
埃里克森对孙子的兴奋之情无动于衷,继续盯着手里的胡萝卜。过了一会,他说:“我敢说,这根胡萝卜的味道一定很好。”大卫现在高兴极了,他欢快地跳上跳下,围着爷爷的轮椅转圈,并大声喊道:“是我种的,爷爷!”
因为得不到爷爷进一步的回应,大卫失去了耐心,他从埃里克森手中夺过胡萝卜,跑去拔剩下的胡萝卜。他跑向房子的后门,碰到了他的妈妈。“看,妈妈,这些是我自己种的胡萝卜!爷爷说我种的是全世界最好
的胡萝卜!”
埃里克森不动声色地说出他手中那根胡萝卜的一些具体特征,表达了对孙子种出这样的胡萝卜的欣赏,这
反倒给了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自我赞美的机会。
【What】
这段原文讲的是夸赞孩子的时候不是通过直接夸赞的方式,而是通过夸赞孩子经过努力换来的结果来间接夸赞孩子,给孩子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孩子自己体会,自我肯定。
(意译案例)
去年春节回老家,70多岁老母亲专门蒸了我爱吃的馒头,热气腾腾的馒头端上桌后,妈妈说,“来,尝尝馒头。”
我拿起一个馒头,翻来覆去看了一下,又捏了两下,然后说:“哦,真软和呀”。
妈妈听我说到软和,就补充说:“这可不是外面买的,是我自己蒸的”。
我没直接回应,继续研究馒头说:“这馒头咋这么白呢”。
妈妈重复道:“我自己蒸的嘛,自然发酵,没放其他东西。”
我双手把馒头撕开,说:“里面这么多气孔,怪不得这么软”。
妈妈说:“我这面发了好半天呢,面发的好,才气孔多。”
我对妈妈的话依然没有直接回应,继续研究手里的馒头。我把一块撕开的馒头拿到鼻子前闻了闻,说:“我敢说,这样的馒头我顿顿吃都吃不腻”。
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忙转过身,一边大声说着“我都是自己亲自揉面,亲自烧火蒸的。”
妈妈对我失去了耐心,拿起个馒头给我女儿塞到嘴边说,“外孙女,尝尝姥姥自己蒸的馒头。你妈妈喜欢得都舍不得吃呢”。
我描述馒头的具体特征,表达了对妈妈蒸的馒头感兴趣,很欣赏,这种欣赏,让妈妈自己得出了结论,为自己蒸的馒头而自豪。这就是间接赞美的魅力。
【Why (不那么做的坏处)】
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呢?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有了进步或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时,直接表扬孩子“真棒、真厉害”等,这样的夸赞可以给到孩子一定的鼓励,但是如果不去具体地描述下和孩子相关的这个成果,不把注意力拉到这个成果上,就不能让孩子重新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会成功,为什么会得到家长的表扬,这样也就起不到让孩子自我肯定的效果,也起不到强化孩子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效果。
【反例】
比如女儿6岁的时候,有一天,拿着她花了很长时间做的一个手工跑过来,很兴奋地说:“妈妈你看”,由于当时我正忙着锅里的菜,我就随口说了一句:“宝贝真厉害,你的小手真巧”,结果女儿说:“你都没仔细看我的小房子!”,撅着小嘴巴跑到房间里去了。
【How】
那么如何间接夸赞孩子达到更好的夸赞效果呢?根据原文中的案例,我提炼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找出具体特征
找出和孩子相关事物的具体特征
比如:孩子写的字横平竖直、大小均匀、字体方正
第二步:依次称赞具体特征
比如:看着孩子写的字说:“这个字横平竖直的呢”、“这个字大小也均匀呢”、“这个字体是方方正正的呢”
第三步:想象并说出好结果
比如和孩子说:“这个字老师看了一定会很欣赏”
【异议处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似乎有点难,其实这也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只要用心一点,细心一点,多多练习就会把一些好的方法形成一种习惯,当形成了习惯,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通过把好的方法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让教育孩子这件事变得更加轻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例变正例】
现在回到我前面讲的我女儿跑到厨房给我看手工的例子里,我如果用间接夸赞的方法,我应该这样做:
首先放下手中的菜,耐心地看看孩子的手工,去发现她的手工的几处具体特征,
然后对她说:“这个小房子有三层”、“外面还有小栅栏”、“总共有五种颜色”
最后说:“我想这个手工如果参加比赛,一定能得大奖!”
如果当时是这样跟孩子讲,相信孩子一定会内心大受鼓舞,想象一下很有可能她会跑去和爸爸说:“妈妈说我做的手工是最好的手工!,妈妈说我特别厉害!”
【Where】
和拆页一的直接夸赞一样,这个方法除了适用于亲子教育,也可以用在家庭关系、学生教育、团队管理等任何对方需要被肯定和鼓励的场景,毕竟每个人都需要被认可和鼓励。
【A3 促动参与】
“听一千次,不如做一次”下面我们就用刚刚学习到的“间接夸赞法”来演练一下。
【场景设计】
下面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孩子学校马上要开运动会了,需要宣传海报,因为孩子从小学习画画,老师就把这项重要任务交给了他, 并要求海报上带有田径元素。
周五放学孩子一脸不高兴地回到家,一问才知道因为周末要完成老师交办的画画任务,而他觉得老师让画的这个不是他擅长的,所以有些不情愿。
周六晚上,妈妈(爸爸)下班回到家中,看见桌子上摆着的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宣传海报,妈妈仔细端详了下海报,想了一下,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场景演练】
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演练一下,一人扮演妈妈,运用“间接夸赞法”来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对自己画的画充满信心,以后会更积极地面对老师交给的画画任务。一人扮演孩子, 此时对老师给的画画任务有些被动接受,情绪不是很高。
小组内可以先设计一下内容,注意运用上今天学到的“间接夸赞法”即“找出具体特征、依次称赞具体特征、想象并说出好结果”。先在小组内讨论、演练一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5分钟后我们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演练过程,现在开始。
(小组讨论、演练)
大家演练得很投入,看得出也在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那么成果如何呢?让我们掌声有请木太阳老师这个小组给我们展示一下!
妈妈:我先看到孩子情绪不是很高,就先关心一下:”今天怎么不开心呢?“
孩子:学校里老师给了我一个做宣传海的任务,这个任务我感觉比艰难。
妈妈:那我来帮你看一下啊,(看看画)我觉得你这个做的很不错啊,这个主题选材蛮好的;这个线条也不错;还有这个颜色也非常棒!我觉得如果我们再把这个严谨一点,你这个老师看到后会说你很棒的。
孩子:这个我也是第一次画
妈妈:你第一次画就画成这样,很厉害!
拆书家:掌声鼓励!我们来采访下扮演孩子的,作为孩子,您是什么感受?
孩子:我一开始因为这个事情没做过,就是个很不自信的状态,妈妈很具体的来描述我的画,她没有说整个画怎么样,而是说颜色搭配、线条处理,作为孩子视角,我会觉得我好像有这方面的天赋,本来可能对画画不是很积极,但你说我颜色好,线条好,我可能后面就会去研究,我可能未来在这方面就会变得更好,会有这种可能性。我觉得有被看到,有被鼓励到。
拆书家:就会进行自我肯定,对吗?
孩子:对的。
拆书家:好的,掌声鼓励下。
通过刚才两位小伙伴的演绎,我们发现尽管和我们的案例当中会有一点差异,比如在讲的过程中,没有让孩子有些回应,因为这个妈妈比较快言快语,宝宝比较温柔。妈妈一直在讲,孩子没有回应,回到现实当中,妈妈讲一句,孩子可能就会有些回应,如果有这样的过程,就会更完整,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作为孩子角色的也体会到了这种间接夸赞法给她的一种力量。
【A2】催化应用
“好了,刚才我们学习了间接夸赞的方法,学以致用才叫真正的学到,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有可能会出现的让你可以运用间接夸赞的一个场景,比如:孩子的作文进步了,比如孩子整理了房间,比如孩子做了一顿饭等等,只要适合你运用间接夸赞法的场景都可以,请大家想一想然后在便签上记录下关键词,时间2分钟。
(写便签)
看大家写得差不多了,那么请在小组内相互分享下,分享下你所想起的这个应用场景是怎样的,5分钟后我们再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现在开始
(组内分享)
好,下面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刚才你所想到的这个应用场景是什么,先不用考虑怎么应用,先把场景分享出来,哪位伙伴来分享下你找到的这个应用场景。
好,那我们就有请孙老师分享一下。
孙老师:一般都说,孩子没有声音,就是在作妖,我们家二宝没有声音,就不是在作画,就是在做手工,接下来我想到这样一个应用场景:这一天我女儿又没有声音,过了一会,一蹦一跳地过来了,拿着自己用橡皮泥捏的一串葡萄,说:”妈妈你看,这是我捏的葡萄“。
好,掌声鼓励一下孙老师。这个场景孙老师立马就找到了,这也是当妈妈的一种绝活,总是能快速抓住夸赞的时机。
那么,接下来大家再回到你刚才所想到的那个场景当中,你如何来应用间接夸赞法,给愿大家2分钟时间,可以在便签上写出思路,注意运用上间接夸赞法的步骤。2分钟后我们请一位伙伴来分享一下。
好,时间到。我们接下来听一听小伙伴是怎样做的。那我们继续有请孙老师,听听孙老师是如何夸赞他们家的好好小朋友的。
孙老师:我觉得跟老师学了之后,我应该这样去说:这个葡萄是紫色的,已经熟了吧(具体特征一),那孩子可能会说:“对,这是我做的!” ”我发现这个葡萄顶端还有几片嫩叶(具体特征二),这个可不容易“,孩子可能也会说:”这是我做的“,”除了葡萄和嫩叶之外,你还竟然连根茎也都做上去了(具体特征三)“ ”等哥回来,我们把这个葡萄放在门口,他一进门,一定以为是真的葡萄,说:“妈妈,我能不能把它吃了(想象并说出好的结果)”
拆书家:哇,特别精彩,孙老师的这个应用,帮我人树立了一个标杆,这是一个非常 完整的应用版本,可以作为案例让我们学习的。把三个步骤即找出具体特征,依次称赞具体特征,想象并说出好的结果,依依地全部都演绎出来,这样一定会让孩子在她的夸赞之下情绪越来越高涨,自己增加了成就感。再次给孙老师掌声。
【结语】
今天我们带着大家用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一起学习了夸赞的两种方法,直接夸赞法和间接夸赞法,两种方法都能达到让孩子提高自信,让孩子充分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可。当我们把正确的夸赞方法养成一种习惯后,一定会让你的世界惊喜不断!祝各位学有所用。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