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2024年04月06日下午拆书帮线下练级场(街道口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做到积极提问

开场:

一、自我介绍(1分钟)大家好!我是准拆书家罗启明,“启明”二字是长辈对我寄予的殷切期望:做黎明的使者。我的三个标签是:1、爱阅读的书虫,每年至少会读35本书。2、终身学习者,深信通过学习可以改变命运。3、公益爱好者。2019年取得社会工作师证后,参与公益活动近100场。

二、拆书和拆书帮介绍(2分钟)

简单介绍了自己后,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1、“拆书”的“拆”不是拆散,是转化和内化。“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便签读书法和组织学习的现场学习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我们现在运用的就是RIA现场学习法。

2、“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如武汉珞珈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价值观是陪伴赋能、拆为己用、反求诸己、持续精进、共同成长。

【过渡语】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你会经常产生各种抱怨、各种精神内耗吗?如果你曾遇到类似的问题却又无能为力,不妨随我进入今天的拆书之旅吧!现在大家手上的拆页源自赵周老师、李真老师、丘恩华老师合著的《提问力》,请大家花2分半钟的时间阅读一下,看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提问力》纸质书P101-102 (2.5分钟)

积极提问三原则——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模式

仅仅跟人说“你不要抱怨,你不要想着别人的责任......”这样是没用的。其实,提问本身就是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请关注自己提出的问题。你把一些常见的提问,改换为另外的提问方式,这样看似小小的语言的改变,却能带来巨大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或者说,提问的方向决定了答案的质量。我们给出如下的“积极提问三原则”。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东记录下来的那些问题-“怎么计划总会变?”“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是抱怨、责怪别人而已。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把关注点放到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如何做?”,等等。

第二,提问中要包括“我”。原因是,提问中说到“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管不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动性。“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去请教,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我们会发现,一个消极抱怨的问题,可能对应多个积极主动问题。如:“为什么钱不够花”,可以对应“如何增加理财能力”“怎样挣更多钱”……

【过渡语】好多小伙伴都读完拆页啦,没有看完的小伙伴也没有关系,可以跟随我的讲解,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拆页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重述知识点(5分钟)

【why】说到“抱怨”这两个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抱怨的情况几乎每个人都有过,但众所周知它并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什么我们还是忍不住去抱怨呢?究其原因是我们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会不由自主地进行一些不恰当的提问,比如:为什么钱不够花?为什么时间这么紧?为什么你不替我考虑一下?......这样的提问方式很容易导致消极思维模式的产生,会让我们忽视自身的潜力和机会,阻碍我们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呢?答案是有的!

【what】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积极提问三原则的方法,它可以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抱怨远离我们。

【how】当我们带着明确的目标,确定了想要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依次用以下三个原则向自己提问:
1:注意提问方向: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如何”。是“为什么”这几个字不好吗?不是!因为“为什么”的提问后面通常跟着的是“我们不想要的”,表达的多半是抱怨,比如为什么我总是没有时间?为什么我没有钱?......这样的提问方式是在追究过去的原因,通常让人想到的是消极负面糟糕的信息,所以要少问。多问“如何/怎么”问题,可以将思维转换到正面的事情,比如:“我如何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我怎么才能有更多的钱?”这样的提问方式是在探索未来和寻找可能,通常让人想到的都是积极正面美好的东西。
2:问中有我:用第一人称“我”替代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TA”。因为他人做什么想什么,我们根本管不了,如果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所以提问中最好把唯一能控制的人“我”放进去,这样才能保证行动性。
3:问中有动:提问中要包含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把静态的问题加上动态,目的是使问题和行动结合起来。问题里面有了行动的词汇,可以将人的思考引导到如何行动上来,这样的提问变得更具有指导行动的力量。
【where】本方法适用于我们遇到问题或挫折时消极抱怨于事无补的情况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关联经验(2分钟)

2019年12月,我和四位伙伴计划在2020年每个季度的周末去乡镇小学讲情绪管理的公益现场课,当时是想在教会老师和家长们情绪管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自身的讲课能力。元月初,我们的课件、学校的场地联系及其他相关工作都基本就绪,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结果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校上半年没有开学,原定计划就这样搁浅了,当时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沮丧,抱怨运气差老天不给力.....到了下半年,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因相关负责人员工作调整、疫情防控等原因,我们依旧没能成行,所以整个活动计划就在等待观望和抱怨中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烂尾楼。

反思:如果当时我们知道可以用积极提问三原则的方法来改变提问方向、改变思维方式,如问我们怎样做可以把情绪管理的知识传递给老师和家长呢?就不会一味在抱怨的负面情绪里自怨自艾,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A2:规划应用(2分钟)

3月25日我接到临时通知,被告知我单位将从4月初到5月底要接受外部审计,作为具体负责的联络人,我的压力特别大:日常工作本就繁杂,现在还要额外应对审计期间长、事项涉及单位多的审计工作,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清明节前一天审计人员已正式进驻单位,接下来的近两个月时间里,针对在工作中极有可能遇到的差强人意、协调不畅等问题,我会静下心来运用积极提问三原则问自己。1、注意提问方向。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如何”。如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我不再抱怨为什么这么紧,而是如何运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去应对额外的审计工作。2、问中有我。问“我”能控制的事,“我”的影响圈,将时间侧重在我能控制的事上。3、问中有动。问可以采取的行动。将我要做的事按轻重缓急罗列出来,做好行动计划,根据不同情况会去采取具体的行动措施。这样运用积极提问三原则的方式摆正心态,及时调整思考方向,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来配合完成审计工作任务。

【简单总结】(0.5分钟):那到这里我的分享就即将结束了,最后和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今天的拆书,主题是积极提问三原则——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模式。请大家记住三个关键点:注意提问方向;问中有我;问中有动。希望这次拆书会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