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40418晋级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转念三步法,找到做事的意义

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观察家记录表、晋级准备表和拆页了吗?

请问各位小伙伴都准备好了吗?

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图图,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陪我参加1-2的晋级。

我用三个数字介绍我自己,211:

2:代表TWO,是图图的谐音;

1:代表这是我今年第一次的晋级;

1:代表从1起步,在生活、工作和晋级过程中,都会有后面的2、3、4……。

【分组】

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所以我根据现场人数进行分组: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一组。

(如果今天人员不多,没有超6人,可以这样说“由于今天人员不多,咱们就不分组了,就一个大组”)

【图书介绍】

【F】特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拆页是《非暴力沟通》中的片段: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这是一本讲述怎样沟通更高效,更能传递彼此的善意与温暖的沟通类书籍。

【A】优势:

这本书中文版销量超200万册,豆瓣得分8.4分,微信读书推荐值81.7%,樊登读书超6000万人次阅读。

【B】利益:

通过本书和本片段的学习,可以让大家学习到,当我们抗拒做一件事但又不得不做的时候,通过转变观念三步法,让自己更有掌控感,更轻松、愉悦地完成要做的事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发拆页。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拆解片段来自书籍《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页码(P126-P128)

本次主题《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R:阅读原文片段】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呢?有个练习曾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愧疚,这个方法就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希望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是因为我想要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

拆页讲了遇到“比较抗拒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通过三步法,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挖掘事情背后的意义,让自己轻松、愉悦地完成要做的事情

【WHY】

为什么要学习“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个方法呢?

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不愿意做的事,比如:不得不加班、下班后不得不做饭、不得不辅导孩子的作业等,只有挖掘出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再带着意义做这件事,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掌控感,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悦。

【HOW】

那应该怎么做呢?这个方法可以提炼为三个步骤,我称它为三步法:

1、列出清单:写出你认为没意思或没动力,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清单。例如,下班后打扫卫生

2、转变话术:在每个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例如,我选择下班后打扫卫生

3、赋予意义:深入挖掘每件事背后的原因和意义,用“我选择做这件事,是因为我要…”来表达。例如,我选择下班后打扫卫生,是因为我想要家里整洁干净,会让我觉得在家很舒服

【WHERE】

在哪些场景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呢?

在工作中或生活中,遇到让自己纠结的任何事情,都使用这种方法。它适用于一件事,也可适用于多件事。

有一个例外的情况:如果一件事经过挖掘后,发现对我们来说没有意义,那就把这件事从清单中删除,不要再继续做了,不然会越来越不舒服。

【成功案例】:

讲完上面的步骤,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我在医药公司做专利工作,由于到这家医药公司刚1年,对医药领域的专利了解还不够深入。之前几次专利答复,领导反馈不太好,并要求我要自己学习案例。我觉得很苦恼,每天工作已经很满,每天回家忙到十点多,真的不想再学习了。面对领导的要求我感觉压力很大,也很难受,一方面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另一方面又觉得她要求太高。

学习了三步法后,我按照下面这3个步骤来帮助我调整心态:

1、列出清单:写下没意思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不得不在下班后自主学习医药的复审无效案例

2、转变话术:在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我选择在下班后自主学习医药的复审无效案例

3、赋予意义:深入挖掘事情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我选择在下班后自主学习医药的复审无效案例,是因为我想要自己在医药专利工作上的专业度更高,更有市场竞争力

按照以上三步,让我从抗拒学习到主动想要学习,让我更有掌控感,心理上也更加轻松。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分享完我的案例,接下来请小伙伴们回想一下,你最近一个月有没有遇到一些不愿做又不得不做的事呢?有的话,可以给我举手示意或者直接说出来。

为了帮助大家联想,也给出一些情景供大家参考:

(1)领导让你做个报告,但是你不愿意做,碍于领导要求又不得不做;

(2)下班回家很累,想休息一下,又不得不辅导孩子作业;

(3)工作经常加班,又不得不准备考证学习。

现在,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在小组内按顺序一一进行分享,稍后邀请一位伙伴给我们分享下他的经历。

分享的内容可以参照以下格式:

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好,时间到,哪位小伙伴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呢?

下面我们请这位伙伴进行分享,大家欢迎。

(学习者案例记录)王老师经验分享

这个月初,在办公室和领导沟通我想休息,他说不让休息,我不得不去上班,我去上班了但很不高兴。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接下来,我们就规划一下:在未来的一周,运用今天学习的“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个方法。

我会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把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规划写到便签纸上。

注意要符合以下格式:

我在什么时间期限内(最好是一两个星期以内),什么样场景,运用“转念三步法”去干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写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稍后我会邀请1位伙伴进行分享。

(或者:

好,大家都写好了,鉴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在邀请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目标和行动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王老师的应用

听了这个课程后,面对不得不上班,我会这样调整:

1. 不得不去上班;(列出清单)

2. 我选择去上班;(转变话术)

3. 我选择去上班,是因为我想和同事们一起尽快完成这个项目,年底拿到更多的奖金。(赋予意义)

【总结】

感谢今天所有人的分享,通过大家的实践,在遇到“比较抗拒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时,通过三步法“列出清单、转变话术、赋予意义”来帮助我们找到做这件事的原因和意义。

以上就是我今天TF1-2拆书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观察家,感谢各位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