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北京宇宙中心分舵NO511】区分方向,聚焦目标+人脉是‘麻烦’出来”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区分方向,聚焦目标

开场:

【自我介绍】30秒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陈小。

简单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1、新手拆书家      2、架子鼓老师      3、终身成长践行者

今天的拆书主题是:区分方向,聚焦目标

【总学习目标】

今天的拆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递进关系,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区分一件事情,是在自己的关注圈还是在自己的影响圈。然后用聚焦目标三步法,帮助自己行动起来。

【图书介绍】1分钟

【F】《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主要讲了如何提高个人效能,本书用七个习惯的养成,讲述了高效能生活的基本原则。

【A】这本书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出版30年来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七个习惯逻辑紧密,容易理解,配合操作步骤,便于大家学以致用。

【B1】书中的七个习惯是一个系统。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参透高效能人士持续成功的秘诀,助力每个人走向自己的巅峰。如果你现在觉得工作生活有迷茫,有焦虑,不妨翻开本书来寻找答案。

【B2】积极主动是七个习惯之首。可是现实却让人有很多的无奈、郁闷,甚至造成越来越多的人抑郁,大家都知道要积极,可是情绪低落、无能为力的时候,连动都不想动,更别提积极起来了,那么今天的分享就是希望帮助大家先行动起来。

【学习目标1】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拆页,通过本拆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清楚判断一件事情是在自己的关注圈,还是在自己的影响圈。

开始之前我们先分个组,接下来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拆页1   1分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81-89

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子,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见图3—5)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5分钟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这个拆页主要讲的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积极主动,就看他是否专注于“影响圈”,告诉了我们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区别。时间有限,今天的分享仅限于如何区分,不做深入探讨。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划成一个圈,关注圈就是这个圈里面,可能和我们有关,也可能和我们无关的感兴趣的事情。

再来解释一下,在关注圈里面和我们有关,且是我们能够改变、能够掌控的事物才是影响圈的范围。只是单纯感兴趣和我们无关,或者是有关却不能改变的事情,不在我们的影响圈范围。

而积极主动的人,则是让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因为当我们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和自己有关且能掌控的事情上时,我们会更有动力,也更自信,自然也就愿意积极行动。

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烦心事:上班路上堵车了烦躁;加班了抱怨;同事升职加薪了嫉妒;爱人面对压力天天躺平了和他吵架;孩子考试又没考好了指责等等,这些都是把关注点放在了关注圈而非影响圈。

长期陷在关注圈里,会给我们一种错觉,总是盯着外部环境看,一切都是别人的错,期待着别人改变,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就会陷入到里面,造成负面情绪的积压,越来越无能为力。

细化行动步骤

当我们已经对一件事无能为力,行动不起来的时候,其实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行动了而已,不代表真的什么都做不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具体行动步骤,看看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一、确定问题

拆页里作者说的是“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但是我们把这个拆页拿来学习,是为了帮助我们自己的,所以这里的“一个人”可以换成“我”。

正如拆页里说的,每个人格外关注的事情是很多的,要想解决具体的问题,第一步先确定一个问题。

可以从轻重缓急,重视程度,事件大小,影响范围这几个角度,确定一个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

二、识别圈层

我们在第一步确定问题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就是“关注圈”。

所以“关注圈”的满足条件:我关注的

接着拆页里说:“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所以“影响圈”的满足条件:我关注且我能掌控的。

再进一步解释一下,那什么是我能掌控的呢?作者说: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围绕这点我想强调的是,先把目光放到力所能及的事上。只有看到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有可能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行动起来。

三、聚焦圈层

想解决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两个圈也已经知道是什么样了,第三步就是把想解决的事情和两个圈对照一下,进行判断,然后聚焦在影响圈,也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可以问问自己:这件事我能不能掌控?或者说我力所能及的有哪些部分?

反例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11月之前,我的主职还是一个架子鼓老师,在教孩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学生不练习,导致课程进度太慢,不容易出成绩的情况。因为我是自己的工作室,招生全靠家长介绍,这就导致我没有太多的学生,收入非常不稳定,要命的是我还在负债,所以我很需要钱,没有学生进来我就很焦虑,慢慢的我就在焦虑的情绪里出不来,状态也时好时坏。

反例变正例

但是11月份之后,朋友给我介绍了新工作,工作后我的状态就越来越好。现在看来,是我无意识的做到了以上三点:

一、确定问题:学生不练鼓,导致不出成绩是我非常关注的,为了能帮助他们提升,从而有机会让家长给我介绍学生。为了能从中获得稳定的收入,我必须要想办法让他们练鼓,所以我紧急要解决的是学生练鼓的问题,最终要解决的是我要能赚钱的问题。

二、识别圈层:“关注圈”的条件:我关注的

“影响圈”的条件:我关注同时能掌控的

这里我力所能及的只有关于我自己的部分

三、聚焦圈层:虽然我喜欢教课,但是长时间不赚钱,债务让我清醒没钱是不行的。

所以我问自己,学生练鼓这件事我能不能掌控?不能,不仅不能掌控学生的练习,更不能掌控招生的情况。

这里面我力所能及的有哪些部分?我只能尽力教好每节课,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的练习能容易些。

区分清楚了这些,我明白要满足我赚钱的需求,需要很长时间,或者说就是达不到,所以去年10月底,朋友给我介绍工作的时候,我果断转换了赚钱方向。现在我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我能赚到钱的部分。

预防异议

有没有小伙伴会觉得这个方法太简单了,而我们面对的所有事情都太复杂了,牵扯的人也多,没办法用这个方法?

对,这个方法确实比较简单,现实往往也是更复杂,但是我们个人方面的改变和提升,都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所以方法越简单,我们才越容易行动。

在我自己的例子里面,我也是在意识到我没办法靠教鼓还债,才真正的清醒,调整大方向的。我开始改变,重点不是我做了什么选择,而是我知道我的关注点放在了“关注圈”里无法掌控的部分,这样我是拿不到我想要的结果的。所以当我的意识开始转变,行动起来就不再是问题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显像提问 3分钟

请大家回想一下,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有什么事是让你不开心又不能改变的?比如工作中,假期你已经有了安排,老板突然让你加班。比如家庭里,因为一些小事和另一半又又又吵起来了。当时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因为什么?你是怎么反应的呢?

可以在小组内分享,2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简单分享一下

丽丽姐分享:

我的老大现在上初二,最近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抓紧一点,所以我就督促他背单词,多阅读什么的,但是发现督促就背一下,不督促就不动,我也着急但是发现我使不上劲。所以就先不管这件事情了,免得让自己不开心,影响亲子关系。

A1回应和反馈:

(鼓掌)感谢丽丽姐的分享。好的,所以你是觉得在孩子的学习上,他的反应让你不开心又无能为力,然后你就选择了躺平。

【A1+】反思加工 3分钟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再遇到这个情况,你将如何使用今天学到的“一、确定问题;二、识别圈层;三、聚焦圈层”,来帮助自己区分这件事,是在你的“关注圈”还是“影响圈”呢?

时间关系,我们继续请丽丽姐来分享一下,你会如何使用这个方法?

丽丽姐分享:

一、确定问题:老大对学习不上心,特别是英语方面,我盯着就好一点,不盯就不行。

二、识别圈层:“关注圈”的条件:我关注的

“影响圈”的条件:我关注同时能掌控的,只有我自己的心态。

三、聚焦圈层: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不可能一直盯着他学习,我只能管好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问自己:老大学习的主动性是我能掌控的吗?不是

老大学习的这件事,我力所能及的部分是哪些?我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给他做好榜样,所以我最近来拆书帮学习来了。

A1+回应和反馈:

(鼓掌)感谢丽丽姐的分享,你的这个例子非常好,非常适用于这个拆页,然后你的反应和行动也是像拆页里说的非常积极,继续加油!

【小结和过渡】

好的,通过本拆页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一、确定问题;二、识别圈层;三、聚焦圈层”的方法,清楚判断一件事是在自己的“关注圈”,还是在自己的“影响圈”,如果是在“关注圈”我们如何识别圈层,聚焦在力所能及的方向上。

光有方向也还是不够的,就像丽丽姐只是来了拆书帮,也不足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只有聚焦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持续行动,才能真正的扩大“影响圈”,逐步成为积极的人。

【学习目标2】

接下来通过拆页2的学习,学习者能运用聚焦目标三步法,在我们能掌控的方向聚焦目标,持续行动,养成积极主动的行事原则。这两个片段的逻辑关系是递进的关系。

好的,现在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第二个拆页,看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拆页2   1分钟

“如果”和“ 我可以”P87  

《旧约》里有段约瑟的故事。约瑟17岁就被兄弟卖到埃及,成为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的奴隶。面对这样的遭遇,任何人都难免自怨自艾,并对出卖和奴役自己的人满腔怨愤,但是约瑟却能够积极处世,专心磨炼自己,不久便倍受信任,帮助主人打理家事,掌管财产。

后来他遭人诬陷,身陷囹圄达13年之久,皆因他坚持不肯出卖自己的良心。即便身处这样的困境,他积极的态度依然不改,他从自身做起,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化悲愤为动力,没多久就掌管了整座监狱,后来又掌管了整个埃及,成为一人(法老)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5分钟

意译案例

不太了解基督教的小伙伴,可能不知道《圣经》故事里的约瑟是谁,那我给大家讲一个都认识的人,来帮助大家理解。

董宇辉初次接触英语是初中,第一次英语考试全班倒数第一,初二就跃升到年级第一。面对艰难的求学之路,大多数学生都选择逃避压力,甚至对抗父母。但是董宇辉始终积极努力,最终考入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旅游英语专业。15年毕业成为一名英语老师,16年加入新东方,19年成为最年轻的学科负责人。

后来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被迫转型到主播带货农产品,一开始直播间只有几个人,卖不出去货,长时间面对这样的窘境,他也怀疑过自己不适合做主播,但最后还是以积极的态度,时刻想着‘我可以’而不是‘如果’,想办法在转型的路上做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坚持了半年之后,终于用教英语的方式卖货出圈,一夜之间成为当红主播。

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情况下,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说如果怎么样就好了,比如去年北京下大雪的那次,我按照正常时间出门上班,结果因为下雪交通不便,1个小时的路程,走了3个小时,在路上我的心情可想而知,我当时就想,如果我能预料到下雪出门不方便,我就早早出门了。

总是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改变,并不会带我们走出困境,反而是把自己的主动权交给别人,让自己越来越消沉,然后更难改变,最后一切都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怪自己运气不好,自己命不好,所以人生才过得这么糟糕。想想这样的人生结局就很可怕。

知识点和相关理念

所以这个拆页主要讲的是,盯着关注圈的人常用句式是“如果……”,把所有问题归结到外在环境上,这是把外在环境的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前提条件,这种‘由外而内’的改变方式是有问题的,是不利于我们个人成长的。

更有利于我们的做法,或者说更积极的做法是先改变个人,让自己成长起来,再去影响、改变外在环境,这种‘由内而外’盯着影响圈的人,常用句式是“我可以……”

具体行动步骤

一、分辨句式

通过拆页讲解我们知道了,盯着关注圈的人常用句式是“如果……”,其本质是在做假设。盯着影响圈的人常用句式是“我可以……”,本质是在看我还能做什么。

接着就来分辨,这一步主要是分辨自己在遇到无法掌控的事情时,你的自然反应,或者说你的惯用句式是什么?

最简单的方法是,回想一件让自己很后悔的事情,后来你对这件事是怎么反应的,把这个反应和我们学习的两种句式对照一下,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常用句式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抢了3月份的拆书名额,因为没有时间好好准备,所以去不了要找人接这个名额。按理来说我的准备时间是够的,因为有一个多月,但是我没有计划好时间,然后我就挺后悔的。想着如果我过年回家把电脑带上就好了,也不用把事情都堆在年后了,结果刚开年更忙……。这里就可以分辨出来,我的常用句式是“如果……”

二、转换句式

其实大部分人的常用句式都是“如果”,所以第二步就是转换句式,也就是把“我可以……”替换成“如果……”。

转换句式的重点是我还可以做什么,动作就是替换。这一步我们可以把事情写下来,接着写“我可以做……”,最少写3条以上,这样我们不仅停止了往不好的方向去想,最重要的是开始往我能掌控的部分去思考了。

还是我刚刚的例子,定下了4月份的拆书时间之后,同时就给自己写下了该做的动作。

1、我可以去官网上找一个2-4过级了的,我比较感兴趣想写的拆书稿研究研究。

2、我可以把这个稿子里,能借鉴的通用部分,大体框架复制过来。

3、我可以专门用周三、周四的晚上来写拆书稿。

4、我可以先把稿子写出来,尽快给到师父,进入改稿环节。

三、开始行动

当我们写下“我可以……”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转变方向、寻找目标,因为我们能想到并且写下来的,就一定是我们有可能去尝试行动的。

这一步的重点在于开始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可以从特别想要和能不能拿到结果的维度去考虑,因为能拿到结果就会激发我们的成就感,慢慢信心就被建立起来了。考虑特别想要的是为了激发我们的动力,这两个维度可能是一个方向,也可能不是,但不管是哪个方向,都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开始行动起来。

最简单的办法是问问自己:写下来的几个行动,我先从哪个开始?

还是我准备稿子的例子,这次我在写下我可以做什么之后,就顺着1、2、3、4一个一个的开始行动了,先是通过官网确定了我要写的片段,然后仔细研究了框架,再花时间把我想表达的内容写出来,最后提前一周多的时候交了初稿,所以这次我的准备可以说是从容不迫的,没有一点压力,这也给我下次拆书留下了非常好的准备经验。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用于想解决问题,却想的多没有行动的人,不适用于行动力超强的人。适用于有耐心愿意花时间改变自己,解决让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不适用于想要急于求成,立马改变现状的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场景演练 5分钟

好的,以上就是我对拆页2的分享。我们刚刚学习了“聚焦目标三步法:一、分辨句式,二、转换句式,三、开始行动”,现在邀请小伙伴们按照分组进行场景演练,以下是演练场景:

小A的儿子刚上一年级,每次辅导作业的时候都忍不住让孩子快点写,甚至有时候忍不住对孩子动手。但是动手之后又很后悔伤害了孩子,于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总想着“如果我们的经济条件好一些就好了,我就可以找老师来辅导作业。如果孩子随我就好了,一定能聪明点。如果孩子能自觉一点就好了,就不用我操心了。”

小A的丈夫对此很无奈,却又不知道怎么安慰和帮助妻子,于是有朋友邀请他们一起来听了今晚的分享。

现在一个人扮演小A,一个人扮演丈夫,一起商量怎么用这个办法来面对辅导作业这件事。

学习者分享:

丈夫:这个方法的第一步是分辨句式,老婆现在你回想一下,你每次对宝宝发火之后,甚至忍不住动手之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分辨一下,你常用的句式是“如果……”还是“我可以……

小A:从我每次和你的抱怨里看,我应该就是只盯着关注圈了。

丈夫:第二步是转换句式,现在我们一起写3条面对宝宝写作业,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我和你一起写!

小A:1、我可以问问宝宝是哪里不会,还是有什么具体原因,导致作业写的慢?

2、我可以尝试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因为宝宝还小,刚刚开始学习,作业写的慢是很正常的,我要接受这点。

3、我可以和老师了解一下宝宝在学校的情况,关心一下他的心情,是不是有别的事影响了他写作业。

丈夫:然后是开始行动,那老婆,回去之后,你想从哪件事开始行动,我积极配合你!

小A:那我都试试吧,先从第一点开始。

回应和反馈:

(鼓掌)好的,非常感谢小茉和丽丽姐的精彩演练。

【A2】分步催化1  5分钟

接下来,请小伙伴们想象一下,未来一个月中,在工作上面对领导要求加班,生活里欠债暂时还不上,家庭里夫妻倆总为没钱吵架,这三个大的场景里,你在哪种场景里可能会遇到,让你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掌控的事情?

可以在小组内分享一下,注意是场景哈,然后请一位小伙伴花1分钟的时间来简单分享一下。

小茉分享:

那我说说工作上的吧,这已经4月中旬了,月底就要核算业绩了,但我总是不想打电话去催客户要钱,就会影响我下个月的薪资。然后就劝自己:下个月一定要给客户打电话要钱,总是一拖再拖。

【A2】分步催化2  5分钟

好的,(鼓掌)谢谢小茉的分享。接下来请小伙伴们继续思考一下,在刚刚分享的那个场景中,你会如何应用今天学到的“聚焦目标三步法:一、分辨句式,二、转换句式,三、开始行动”的方法帮助自己进行句式的替换,从而开始往积极的方向行动起来呢?

时间原因,就不在小组内分享了,我们继续请小茉来分享一下应用步骤。

小茉分享:

一、分辨句式:其实也是后悔自己为什么不给客户打电话要钱,但是总给自己找理由,说下一次。也没有关注在影响圈。

二、转换句式:1、我可以提醒自己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立马就打。

2、我可以给自己制定,给客户打电话的时间节点。比如每个月的几号给哪个客户打电话。

3、我可以提前计算业绩的完成度,然后缺多少业绩,就打多少电话去补。

三、开始行动:开始打电话。

回应和反馈

(鼓掌)非常感谢小茉的精彩分享,希望你回去之后就开始给客户打电话。

【结束语】 1分钟

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两个拆页片段,第一个是“关注圈和影响圈”,第二个是“如果和我可以”。

用一个著名的祷文来总结今天的分享: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上帝,请赐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上帝,请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