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别独自用餐(十周年修订珍藏版)》 所属活动: 2024年4月南京分舵第一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运用非言语交流和不断联系,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

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小伙伴,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拆书现场,我是拆书家刘涵,我们今天的拆解主题是“运用非言语交流和不断联系,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

首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星级酒店销售人”,有差旅、会议需求的小伙伴可以链接我哦。

第二个标签是“旅行爱好者”,目前在践行“用脚步丈量中国”的旅行目标。

第三个标签是“二级拆书家”

学习目标

今天要学习的两个片段有着递进的逻辑关系,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第一个拆页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学会运用非言语交流向对方主动示好,让对方与我们谈话感到很舒心,对我们好感升级,拉近距离,达到快速破冰的效果;通过第二个拆页的学习,学习者紧接着通过不断联系、重复问候,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让我们与新知旧友的关系更加稳固。

接下来会有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们先分一下组,4人为一组,分为2组,每组各选出一位小组长,组长负责引导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一组组长是贝贝老师,二组组长余火老师。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在上个月,我去参加一个培训,遇到了认识的人,我非常热情地去打招呼,对方却表现地很尴尬,并没有认出我是谁,聊了一会儿,对方才想起来,我们之前在哪儿哪儿见过。

【提问】请你回忆一下,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你辛苦建立的关系,因疏于联系和维护,关系越变越淡,甚至对方都记不起来你是谁。

【影响】这样会毁掉你前期为建立关系所做的一切努力。

【解决】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与想要结识的人一直保持稳固的社交关系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别独自用餐》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可以通过非言语交流和不断联系,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选择书籍:《别独自用餐》 主题:运用非言语交流和不断联系,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

拆页一:学会运用非言语交流 P146-147

参加会议时,你转头看了看站在旁边的人。她也转过来看你,在刹那间,你的脑海闪过上千种想法。那一刻,你想弄明白是应该避开、迎上去,还是友好地跟对方打招呼。用人类学家的话讲,你正在像穴居人一样思考。

从我们的骨子里,我们就很害怕陌生人。“他们会吃了我们吗?”这是我们与陌生人接触产生的第一印象。我们要判断与对方接触是否安全。

在对方潜意识决定是否喜欢你前,你有大约十秒的时间。在这极短的时间内,我们不需要再做过多的交流;评判大多基于非言语的交流。

那么,怎样能让不认识你的人感到谈话很舒心呢?

现在不是保持距离,故作高深的时候了。这些太常见的反应可能对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的忠实粉丝有用,但是这种装腔作势会让我们的固有思想认为他是在说:“请离我远点!”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塑造想给对方留下的印象。当你主动示好并让对方感到温暖时,他们会心有所触,对你好感升级。而你开口说话之前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对方对你的印象。

首先,向对方露出真诚的微笑。这表示”我很平易近人“。

保持相对平衡的眼神交流。如果你全程盯着对方一直看,那便像是在给对方抛媚眼。如果你的眼神交流时间少于70%,这表示你对话题似乎不感兴趣,而这样做也很没有礼貌。处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就是你需要把握的平衡。

舒展你的臂膀,放轻松。交叉手臂会让你看起来有所防备,不愿敞开心扉;同样,它还是紧张的表现。一定要放轻松!对方会根据你的肢体语言做出相应的反应。

点头,身体稍向前倾。但是不要人侵到对方的空间里。这样做只是为了表示你正在倾听,而且很感兴趣。

学会与对方肢体接触。触摸是一个很有力量的动作。大部分人通过握手表达他们的友好之意;有的人用双手握手以表达更真挚的情谊。对于正在试图建立关系的人,如何能拉近距离,我最喜欢的方法就是拍一拍对方的肘部。这种肢体语言表达了适当的亲密,同时还是政客们最喜爱的肢体动作。这一动作距离我们保护的胸不会太近,但是比起手来说,更加私人、亲密一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们已经读完了这个片段了,没读完的小伙伴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拆解这个片段。

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对方对我们的印象,当我们主动向对方示好并让对方感到温暖时,他们会心有所触,对我们好感升级。

在这里,作者介绍了非言语交流向对方示好的五个方法:

1、露出真诚的微笑。

2、保持相对平衡的眼神交流。

3、舒展臂膀,放轻松。

4、点头,身体稍向前倾。

5、适当地与对方肢体接触。

【辨析概念间的适用边界-恰当的肢体接触】

前四点,比较直白、一目了然,就不展开讨论了。关于第五点,适当地与对方肢体接触,那么什么是恰当的肢体接触呢?给大家举个例子,你来判断一下这种接触属不属于恰当的肢体接触。

场景一:你向异性领导汇报工作成果的时候,领导很欣慰,表扬了你,并用手刮了一下你的鼻子。这是不是恰当的肢体接触?

<小伙伴回应>不属于!

场景二:你和同性客户才见过两次面,交流还算融洽,对方在吐槽办场活动好疲惫时,突然贴上来抱了你1分钟。这是不是恰当的肢体接触?

<小伙伴回应>不恰当!我会让她走开!

因此,当我们与对方进行肢体接触时,不仅要注意与异性之间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就算是同性之间也要考虑肢体接触的程度是不是过于亲密。这也就是我们常聊到的边界感,以免过于亲密的动作让对方感到不适。我们既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适当的亲密,拉近距离,又要注意不要入侵到对方的安全社交距离,这其中的平衡,就需要你来把握了。原文中拍一拍对方的肘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概念与案例之间的折返>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我想请各位小伙伴尝试打开脑洞,放飞想象,每人来编写一个小故事,200字即可,这个故事最好是你未来很有可能会遇到的场景,并且有角色应用刚刚学到的非言语交流成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你的故事需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以人物双方的对话来呈现。

在拆页的第二页,我编写了一个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大家把自己的故事填写在下方的第二个表格哈。

时间6分钟,6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故事。大家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但是每个人都要编写自己的专属小故事哦。

好,看大家都写得差不多了,哪位小伙伴想来分享,有请庆茹老师为我们分享她的小故事。

好,非常感谢庆茹的分享。

现在,我们带着庆茹的小故事再来回顾一下刚刚学到的非言语交流向对方示好的五个方法:

1、露出真诚的微笑。庆茹在点好菜,等菜的时候,面露真诚的微笑看着赵周老师,运用了这一方法。

2、保持相对平衡的眼神交流。庆茹在和赵周老师交流的时候一直保持真挚的眼神交流。

3、舒展臂膀,放轻松。在回答赵周老师问题的时候,肢体动作表现得非常放松。

4、点头,身体稍向前倾。在赵周老师说到,要抓紧进三级名人堂,庆茹朝赵周老师点了点头,目标是6月份过生日之前完成三级拆书家的认证!并且在要签名的时候,保持身体稍向前倾。

5、适当地与对方肢体接触。庆茹在合照的时候和赵周老师握个手,进行了适当地肢体接触,拉近了与赵周老师的关系。

看来她已经可以灵活掌握非言语交流向对方示好的方法了。

那么,在我们学习了这个方法之后,希望大家能够运用非言语交流向对方主动示好,让对方与我们谈话感到很舒心,对我们好感升级,拉近距离,达到快速破冰的效果。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A1】请大家自测

你的社交圈一直处在活跃状态吗?

现在,请你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社交圈是否一直处在活跃状态。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并计算出总分数。

【I】解释自测题

大家已经计算出自己的总分了吧?

假如你的总分数在24-30分之间,说明你的社交圈非常活跃;

假如你的总分数在14-23分之间,说明你的社交圈比较活跃;

假如你的总分数在5-13分之间,今天的学习正是你需要的。

【R】阅读原书拆页

选择书籍:《别独自用餐》 主题:运用非言语交流和不断联系,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

拆页二:不断联系 P181-182

伍迪·艾伦(Woody Allen)曾经说,80%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出现的;那也可以说,80%的社交活动就是保持交流联系。

我把这个叫作“问候联系“:迅速而随意的一声问候,方式多种多样,不受拘束。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你会发现很容易与更多的人保持联系,而且花的时间还比想象的少。

这样做有时候比较繁琐枯燥。做到这一点需要费心费力,难就难在这儿。你要不断问候、问候,再问候,千万不能停。如果不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它就会渐渐微弱甚至熄灭。

你自问过多少次“他长什么样儿来着,那个人……”或者“我认识她,只是想不起她的名字了…….”,我想我们常常面对这些情况。每次我听见这些话,我都能感觉到一张关系网正在风干枯萎。

现在,我们被大量信息裹挟,大脑只能优先处理最新的信息。信息过载带来嘈杂,怎样才能突破呢?

在人们心里留下突出的印象,需要依靠一个巧妙的小技巧:重复。

如果你要结交新朋友,至少要让你接触的对象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看见或者听见你的名字,比如电子邮件、电话以及见面,之后他才能真正认得你。

一旦给别人留下了初步印象,为了让这份关系保持发展,至少一个月用电话或者邮件交流一次。

如果你想把认识的人变成朋友,至少要与对方单独见面两次。保持二等关系需要每年问候两三次。

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动态更新、信息回复、评论等)对正在发展的关系十分重要,尤其是处于你社交圈边缘的人,但是这些做法不能代替对最高关系层级朋友的单独问候,即有必要单独联系与你当前目标相关的人。

以上这些经验法则应该让你感受到了需要哪些努力才能保持社交圈处在活跃状态。我每天都会打几十个电话,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语音邮件发送的简单问候。我还经常发电子邮件。借助手机和平板电脑,我基本上可以在火车、飞机和汽车上问候我的朋友。我记得——至少我的设备记得——朋友生日和其他纪念日,我会在这些时候特意联系他们。

在保持人际关系这件事情上,你要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时时刻刻留心。

你必须把一部分精力用在这个“系统”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这只是我做事的方式,你会找出你自己的办法。主导原则就是重复:找到自己联系朋友的节奏,而且这种方法不会让你的时间安排更加紧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们已经读完了这个片段了,没读完的小伙伴也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拆解这个片段。

【What】

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80%的社交活动是要保持交流联系,重复问候才能保持社交圈处在活跃状态。

【Why】

如果不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它就会渐渐微弱甚至熄灭。明明我们一开始与对方建立了融洽的关系,由于疏于联系,关系却越来越淡。

【How】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努力让社交圈活跃起来呢?它分为4个步骤:

1. 建立初步印象。至少让对方通过三种不同方式看见或听见你的名字,比如:见面、电话、消息、社交媒体上的互动等。

2. 关系保持发展。至少一个月交流一次。

3. 成为朋友。至少与对方单独见面两次,并保持有规律地问候,尤其是在对方生日、纪念日或其他重要、有意义的日子。

4. 找到自己联系朋友的节奏并重复联系。找到专属于你自己的社交频率,既可以坚持,又能让双方感到舒适。

【Where】

以上这些方法步骤适合用在你想要结交新朋友的场景,也适用于你想发展深层关系的老朋友身上。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参与

<微行动学习>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这4个步骤,有哪个步骤是你觉得操作起来很困难,难以实现的,或做起来存在很大问题的?我们投票表决,选出一个难点,一起深入讨论。

1、明确问题;

大家在小组内讨论,选出一个难点,小组长引导起来哈,时间3分钟。

我们现在来投票表决,仅代表个人意见投票,每个人只有1票,只能选择一个选项。

觉得第一步:建立初步印象,最困难的,请举手!<小伙伴回应>0票

第二步:关系保持发展,觉得最困难的小伙伴,请举手!<小伙伴回应>1票

第三步:成为朋友,认为最困难的,请举手!<小伙伴回应>6票

认为第四步最困难的,请举手!<小伙伴回应>0票

那么,我们明确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是:成为朋友

2、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现在这个环节,我们进行组内讨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难点是什么?你觉得这个问题为什么困难?每位小组长负责记录组内讨论的结果。时间5分钟。

一组代表发言:我们针对成为朋友的这个问题讨论出的本质是价值,这个价值分几个方面:价值观(财富/修身养性),地位/职位。

二组代表发言:针对成为朋友这个问题,我们理了12个难点(性格、时间、空间、兴趣爱好、身份、性别、年龄、三观、习惯、目标、需求、价值),最后归纳出来本质就是价值,人生很贵,请你不要随便消费我,这也是我的一个个人价值观。

3、明确问题本质;

感谢两个小组的精彩分享,通过刚刚的分享,我们明确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价值

4、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明确了问题的本质之后,该怎么解决呢?解决方案是什么?时间5分钟。

5、请每组讲解讨论成果。

解决成为朋友这个问题的本质——价值,方案分享:

一组代表发言:①提升自己的价值(情绪价值、人际关系、物质)。②找双方契合点。③找对方需求。④展示自己的价值。⑤寻求帮助,体现对方的价值。

二组代表发言:①了解对方需求(家庭、兴趣、个人情况)。②资源匹配(挖掘现有资源、开拓潜在资源,去契合对方)。③找个契机展示自己的价值(偶遇、饭局、参加运动项目等)。④乐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做这件事,有所得,包括对我的物质、精神、人脉拓展都是很有帮助的,达到互惠共利。

非常感谢两个小组的分享,我们来总结一下两个小组的讨论成果。

首先,我们先来汇总一下两个小组的解决方案:

第一点:提升自己的价值(情绪价值、人际关系、物质)

<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我:贝贝老师分享的资源匹配(挖掘现有资源、开拓潜在资源,去契合对方),是不是可以归纳到晓宇老师分享的找双方契合点上?贝贝:可以。

那么,第二点就是:找双方契合点,进行资源匹配(挖掘现有资源、开拓潜在资源)

第三点,两个小组的方案不谋而合——找对方需求(家庭、兴趣、个人情况)

第四点,两个小组的观点也是如出一辙——找个契机展示自己的价值(制造偶遇、饭局,或通过参加运动项目等)

第五点,寻求帮助,体现对方的价值。

第六点,乐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做这件事,有所得,包括对我的物质、精神、人脉拓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双方达到互惠共利。

接着,我们来对以上6条解决方案来

这6条方案是不是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

一是对方能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让我们有动机去和他成为朋友,包括⑤寻求帮助,体现对方的价值。⑥乐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去做这件事,有所得,包括对我的物质、精神、人脉拓展都是很有帮助的,双方达到互惠共利。

二是我们能给对方带来的价值让对方愿意和我们成为朋友,包括①提升自己的价值(情绪价值、人际关系、物质)。②找双方契合点,进行资源匹配(挖掘现有资源、开拓潜在资源)。③找对方需求(家庭、兴趣、个人情况)。④找个契机展示自己的价值(制造偶遇、饭局,或通过参加运动项目等)。

<小伙伴回应>是的!同意!

经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大家,可以找到与对方成为朋友这个难点的解决方法,让我们的社交圈活跃起来。

【A2】催化应用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拆了就要用,请各位小伙伴今天回去之后,找一个机会去结交新朋友或是增进某个老朋友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联系让你的社交圈活跃起来。请大家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做的应用(也就是你今天回去后,实实在在用了这个方法,并把使用的过程记录下来发到咱们群里哈)。

贝贝老师的应用:

目标:2024年4月运用让社交圈活跃起来的方法——不断联系,增进老友的关系。

时间:4月15日-19日

地点:在公司驻外办事处

频率:3次/周(找到自己联系朋友的节奏并重复联系)

内容:以请教工作为由微信留言第一次联系;第二日电话将难题描述,同时关心对方近况并提出登门拜访请求(建立初步印象);第三日带着《这样读书就够了》单独见面,首先表示想念,并馈赠礼物,再虚心请教(成为朋友),约定下周一起参加拆书活动(关系保持发展),建立互利、稳定的关系(成为朋友-价值)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学到的让社交圈活跃起来的4个步骤:

1. 建立初步印象。

2. 关系保持发展。

3. 成为朋友。

4. 找到自己联系朋友的节奏并重复联系。

结语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运用非言语交流向对方主动示好,让对方对我们好感升级,拉近距离,并通过不断联系、重复问候,为人际关系添柴加火,让我们与新知旧友的关系更加稳固。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两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