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蜗牛不慢,有一句话说: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那慢也是快,所以我觉得蜗牛并不慢,也希望以此鼓励自己探索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下面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一个计划在2024年完成3-3拆书过级的拆书帮拆书家;
一个计划今年办20期读书会的有趣读书会创始人;
一个在生活中践行心理学后现代流派的焦点解决爱好者。
今天要进行TF2-3的拆书过级,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主题是:凭感觉学习。
【分组】
今天我们会有一个讨论演练的环节,根据今天的人数我先分个组(现场2人一组)。
【学习目标】
希望大家在跟着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在读书、拆书、听课或者是需要思考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时候,能够使用“凭感觉学习”的方法,帮助自己找到触动点,启发学习模式。
【图书介绍】
F(特征):今天我选择的拆页来自《认知觉醒》中的“凭感觉学习”,作者周岭,他是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有知识、有深度,读起来接地气,易懂,常给人醍醐灌顶之感,受益匪浅。这本书在豆瓣得分8.1分,有2万多读者评价,《认知觉醒》针对大家认知焦虑卡点,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读者实现自我成长目标。
A(优势):与其他类型的书相比,这本书整合了相关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等知识,并用相关著作的实例去佐证,解决了学习认知的底层逻辑,从而获得更符合自己,更顺应人性的学习方法。
B1(本书好处):读这本书,你会领略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特点,更科学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B2(拆页好处):今天选择的拆页来自这本书第二章内容:凭感觉学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折页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凭着感觉找到自己的“拉伸区”也就是舒适区的边缘,快速提升自己。
【R原文片段】
下面请大家先自行阅读这个片段,时间为2分钟,看完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认知觉醒》微信读书电子版P88-90页
凭感觉学习
“凭感觉”之所以被称为顶级的方法,是因为它能帮我们感知真正适合自己并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如果单纯运用理性,我们通常会向优等生看齐,把眼光放在那些最难的题目上,想着如何追赶他们;如果顺从天性,我们就会在最简单的题目上打转(见图2-1)。
图2-1 理性、感性、天性的选择倾向
读书也是这样,如果单纯运用理性,我们通常会在看完整本书后花大量时间梳理作者的框架、思路,以此来表明自己读懂、读透了这本书;如果顺从天性,我们可能就放下书本去玩手机了。鉴于此,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这也是我自己的读书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引导精力投入,快速提升自己,因为在拉伸区内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可见,学习虽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在合适的区域内,我们依旧可以体验到轻松和有趣,如果你感受到的总是痛苦和无趣,那十有八九是感觉不对——要么在困难区煎熬,要么在舒适区打转。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已经阅读完毕。接下来我来分享我在阅读中的体会。
WHAT
大家大概了解了作者所说的“凭感觉学习”是顶级的学习方法,因为感觉是潜意识的一部分,可以帮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找到我们的拉伸区,所谓的拉伸区也就是处于我们舒适区的边缘,在这部分伸展学习可以快速提高。
WHY
我想参加拆书帮活动的伙伴,一定都是对学习有目标有需求,在我们学习中,大家会不会有过这样的体验: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还是融入不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会感到困难或者无趣。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要么因为天性在舒适区打转,会感到无趣,或者过于运用理性去索求太难的知识,会感到困难。
所以我们需要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契合点,那就是凭感觉找到伸展区,可以轻松有趣地学习和提高。
HOW
那么如何去寻找这样的感觉找到拉伸区呢?片断给的方法是找到自己触动的点、去关联自己的经验、然后进行实践。具体的细化步骤我总结为三问:
第1问:问触动点——这部分内容中触动我的地方是什么?回想起你最近读的书中,或者听的课里,有没有哪个部分的内容或者环节打动了你,引起你的共鸣或者在那个点上,你不自觉地陷入了思考?对,就是它,千万别让它溜走,对你来说它就是最契合你的新知!
第2问:问经验——关于这个触动点,我的相关经验是什么?关联上自己的相关经验。在触动的点上停顿后,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相关的经验和经历和这个点有呼应或者有冲突,为什么?
第3问:问如何做——触动点关联经验后,下一步我该怎么做?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正所谓“学以致用”、“拆为己用”,当新知关联到自己的经验后,付诸实践才能实现提升,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把书上的变成你的过程。如果做到了,实践中应用了,发生了改变,那么恭喜你,你掌握了顶级的学习方法——凭感觉学习。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现在每天做“小赢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的点滴进步,收获非常大。它是怎么来的呢?缘于去年我读了一本书,叫《韧性》,一个叫“持续小赢”的概念突然映入我的眼帘,一本书读完,觉得特别好,讲的特别有逻辑有道理。那自问触动的点在哪里呢?我首先想到了“持续小赢”这个概念。这是第一步,我找到了“持续小赢”就是触动我的点。
第二步,问经验,我的相关经验是什么?当时我正在探索自我认知,常处在否定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困境中。结合之前看的《微习惯》中介绍的每天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动作,日积月累就可以发生大改变。另外《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里有一个记录“美好生活日记”的建议,我发现这几个概念和“持续小赢”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三步,问如何做,我就想,我可以做什么?怎么做?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可以把这个理念融入日记中。经过几天的思索琢磨,我确定了每天写“小赢日记”的实践。把每天正向的,有收获的,有进步的生活和学习记录下来附上感受,用“小Y1”、“小Y2”来标号,即便是没有做好的一件事,也可以用“小赢”的角度谈自己的收获并庆幸没有变得更糟糕。
在“小赢日记”的帮助下,我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后来勇敢地创立自己的读书会,在成长学习的方向上迈出了一大步。我想“凭感觉学习”也是一大推力吧。
WHERE
凭感觉学习法适用于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很多方面,但也不能说适用于所有场景的,在职场上或学业上需要挑战重大课题的时候,也是需要死磕精神的,那么需要更多的理性参与,光凭感觉学习可能还不够。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伙伴会说凭感觉学习会不会容易放任自己,停留在舒适区。我们的天性是怎么舒服怎么来的,我们这里面的凭感觉更多是指找到触动自己的地方,完全舒适区是没有触动的部分的。
可能还有小伙伴会说理性学习到更难的部分不是可以成长更快呢?作者在书也介绍到过于理性的区域是我们难以企及的,这种艰难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和心里资本,甚至会削弱我们自信心。从学习的效果来讲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A3场景演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拆为己用,我们这里一起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做一个演练:
案例:A是读书爱好者,下周她报名参加一个读书分享会,需要提前准备一个10分钟的分享主题或者书籍,A感到犯愁,不知道选择哪本书或者哪个片断。她找到她的好朋友B寻求帮助,B是三级拆书家,经常在公众场合做读书分享,请B用凭感觉学习三个步骤帮他一起分析去找分享主题或书籍。
要求:请根据提供的案例进行角色扮演。2人一组,要求自编剧本与台词。A提出疑问,B用今天的凭感觉学习方法步骤用提问的方式帮助A,因为时间有限,双方可以简短表达,主要体验一下凭感觉学习的方法,时间是3分钟。
(现场演练)
睿齐A:我想参加阅读分享,我不知道分享哪本书比较好哎
丽洁B:你最近看哪些书,或者哪本对你有触动呢?
睿齐A:那我觉得《卡片笔记写作法》对我有触动比较大。
丽洁B:关于这个触动点,你的相关经验是什么?
睿齐A:我以前看书时到处记笔记,有时在纸质书上贴便签写上自己的想法,有时写在自己日记本上,看电子书是在APP上做标注,这样的话,当我想去使用这些知识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我的笔记在哪里。所以即便我有许多输入笔记,但当自己要用的时候却用不起来。这是我的一个痛点的一个问题。
丽洁B:那关于你这个痛点,你下一步想怎么做?
睿齐A:我当时参考了这本书的方法,做了一个知识管理的整合,把散布在各个地方的笔记知识汇总在一个平台上,建立一个搜索的链接,保证我在能用的时候能找到它。
【总结】
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学习,想必通过现场演练大家都对凭感觉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找到触动自己的地方、关联经验,然后进行实践,希望可以启发到大家的学习和生活,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