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孙淼,来自辽宁沈阳,是一名护士。平时爱好广泛,喜欢唱歌,虽然大家都说我五音不全。今天来到沈阳海棠分舵,进行1—1的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eta脱困四问“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就是跃迁这本书中的一小段内容,ETA脱困四问。
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产生情绪的时候,引发情绪的,一定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在这个事情背后,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那我们如何迅速从不良的情绪和事件中抽离出来呢?我们可以应用eta脱困四问
What
eta脱困四问是指“情绪——事件——目标——行动”。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情绪?发生了什么?原本想要什么?如何改进?
Why
学习了这个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脱离不良情绪和不利的事件中。
How
我们如何运用ETA脱困四问呢?
1问:我在什么情绪之中?即阐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不开心的还是愤怒的
2问:发生了什么?即客观的复述一遍发生了什么,不掺杂主观想法
3问:我原本想要什么?原本我做这件事情,目的是什么
4问:我如何改进?怎么调整,让自己拜托这个情绪
Where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只适用于职场和有明确目标的事件进行中的情景,不适用于家庭中,和父母,和爱人,和孩子之间的情绪,用脱困四问,目的性太强,不适合。
A1
和大家分享一个去年11月份,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真实事情。我非常爱好拍摄和剪辑,在网上学习了很多这方便的知识,去年9月份,医院里举办科普视频大赛,我就报名参加了。但是这个参赛上报要通过科室的科普小组,再通过护士长,所以制作完成后上报名单里,我的名字在最不重要那个栏里,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那个栏儿。那时候情绪特别大,我辛辛苦苦录制的视频,剪辑的视频,我的名字应该出现在主要创作者那里呀。凭什么?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次遇到这位同事,都心情不好。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我就读过《跃迁》这本书,知道了eta脱困四问“情绪——事件——目标——行动”的话,我会这样劝诫自己。
1问:我在什么情绪之中?
答:我在自己认为的不公平的情绪中,或者自己不被重视。
2问:发生了什么?
答:参加院内科普比赛,我和科室科普小组和护士长一起,团队协作,她们负责当演员,我负责摄影和剪辑。但是上报材料时,表格里主创者不是我。
3问:我原本想要什么?
我原本就是爱好,单纯的喜欢,就享受这个过程。
4问:我如何改进?
我现在想,这次活动,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付出,我要意识到,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团队协作,才能创造奇迹。
A2
希望自己以后不被这种不良情绪和事件所困扰。这些不足以构成你生活的全部,这些都是生活的佐料。在未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会对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把控,白天控制,晚上反思。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每天睡前,回忆白天发生的事情,哪些事情的发生,让自己不愉悦,哪些情绪没有控制住。写下来,按照eta脱困四问方法,拆解这些情绪和事件,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不把情绪带到明天。
2. 每天早上起来,大声朗读eta脱困四问,让自己把这个公式记在心里。
3. 每周末,反馈一周的情绪便签,撕掉不良情绪便签,把成功的案例列举出来,总便签写好,贴在化妆镜上,时刻提醒自己,我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