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40316【220期线上拆书】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有效道歉三步法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开场:

大家新年好,我是TT。

我的三个标签:AI工作派、生活记录者、“三级拆书家”。

1、 我的职业是AI研究员,紧跟AI指数型增长的发展趋势致力个人发展。

2、 生活中喜欢拍摄和记录,偶尔会将生活记录在小红书平台上,分享获得快乐。

3、 第三个标签是带双引号的三级拆书家,因为尚未实现,但我希望2024年能打怪升级成为真正的拆书家。

很高兴今天开启我的拆书之旅。接下来由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下:什么是拆书?什么是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两类: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RIA便签法指的是什么呢? RIA分别对应三个环节:

【R】(reading)阅读原书拆页;

【I】(Interpretation)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A】(appropriation)用书中方法改变自己行为,A具体区分三种做法,【A1】激活学习者经验,【A2】催化学习者应用,【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组织学习的拆书法:组织学习的应用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创帮时间2013年4月6日,一个和我生日同一天的组织,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全球有60家正式分舵,深圳有4家,分别为智成分舵、智行分舵、智荟分舵、桃李分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165-166页

【主题】: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呢?有个练习曾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愧疚,这个方法就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希望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 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幵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通过这个片段学习,让我们了解到,运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替换法,能够不让生活陷入纠结和抵触中,让我们本身更具有主体性,明确自身的行为动机需求。

【Why】

我们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常会陷入一些“不得不”的场景,带有“不得不”的心态去生活或工作,会让自身陷入消极、委屈、难过等内耗的负面情绪中。当我们把“不得不”转化为“选择做”时,我们或许会豁然开朗。毕竟,快乐也是一种主动选择。

【How】

1、 列清单:列出哪些你不得不做的事情。

2、 做选择:在不愿意做的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3、 促动机:认可行为,并补充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做。

【Where】

这个方法可以适用于:比如在周末or其他休息时间接收到紧急工作任务、或者在工作时间接收到一些挑战任务的指令、或者一些琐碎的工作任务等,而又不得不做时,可以告诉自己选择做时为了提升自身实践技能以及搞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关联经验】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突如其来的“不得不”工作任务,在刚接手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负面情绪。

比如,有一次我在去年11月即将提交月度报告的时候,突然加塞一些“不得不”的工作任务,但是临近报告时间又很接近。当时我很焦虑,当天的工作也很低效。 如果按照学到的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三步法,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列清单:加塞的紧急任务。

2、 做选择:在完成紧急任务前加上我选择做,我选择完成这些加塞的紧急任务。

3、 促动机:我选择完成这些任务是为了能够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在保持原有计划仍持续进行的前提下,有序完成临时任务。

当我通过这种方法进行状态调整后,我在工作过程中主体性和主动性更为明显,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A2【催化应用】

【目标】

近期公司内部年会将近,我被指派组织部门的年会节目,对于这种活动我无经验但是“不得不”做。我将按照学到的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三步法,保证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以期任务能够完成得出彩。

【行动】(此部分内容结合A2给出的未来场景,对三个步骤内容作相应修改)

1、 列清单:我每天不得不做一些部门协同工作、节目组织与策划工作。

2、 做选择:我每天工作干这些事,是因为我花精力选择做这些事,而不是不得不为工作做这些事。

促动机:自我选择完成这些工作,一是可以在公司内部展现AI团队成员的特色促进公司员工更全面的互相认识,二是可以锻炼自身组织活动的能力。如果任务完成得出彩的话,还能链接到公司内其他更有才的同频同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