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所属活动: 拆书帮潍坊飞鸢分舵第2次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习惯养成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Poppy,是童话故事《小王子》里那朵玫瑰花的好姐妹,我身上没有四根刺而有三个标签:

1、跨圈学习者:凭借着顽强的学习能力,我从一个化学研发狗成功跨圈到了需要服务于人的培训管理人员,目前在学习拆书技能。

2、读书会发起人:在公司内部发起了读书社群,曾经在1年内组织了15场读书会,吸引了500多名同事的参与。

3、习惯养成践行者:从23年下半年开始带领社团成员做习惯的养成和践行,也积累了一定的习惯养成经验,非常期待跟大家交流。

【拆书帮介绍】

第一次听说“拆书帮”的朋友,一定好奇什么是“拆书帮”对吗?我认为,要理解拆书帮,可以先从字面结构上断句成“拆书”和“帮”两个部分。

【拆书】

“拆书”就是把书里的知识做拆解,以便转化成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拆书法是一种成人自我导向的学习方法,倡导学习者在读书时以自我为中心,把书里的知识关联到自己的过往经验,并且规划接下来的应用。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拆书法和组织学习拆书法两种。个人学习“拆书法”就是学习者个人通过写便签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组织学习拆书法,就是在拆书家的引导和促进下,带领各位读书者一起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可以说一名优秀的拆书家可以把一本书拆出几万元的价值。

【拆书帮】

“帮”可以理解成“互相帮助”,拆书帮是由一群爱学习的人自发组织起来的“相互陪伴、助人达己”的社群,是一个“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截止到今年2月,拆书帮全球已经建立60个正式分舵, 15个筹备分舵!咱们参加的就是潍坊飞鸢分舵的拆书活动。

【过渡语】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古川武士,一位非常著名的习惯养成专家。作者认为,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同时间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今天的这个片段,就是在习惯养成初期用“婴儿学步法”打破“三分钟热度”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我们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以婴儿学步开始(P48-49)

事实上,擅长培养习惯的人都具有在反抗期中“绝对不勉强,从小处开始行动”的倾向。

另一方面,会失败的人从一开始就很容易把行动的难度定得太高,于是,随着热情下降,行动就会变得麻烦而无趣。

这样的人经常会说出“我想做,但是没有时间”、“我提不起劲”等借口。其实,世界上没有人会忙到连5分钟的时间都抽不出来。而且,如果只是5分钟,再怎么不擅长的人也能够持续下去。通常,这种人自己会随便提高行动的难度,并让自己在这当中受苦。

不好意思,我又要举我自己的例子了。以前,我怎么都无法培养整理的习惯,所以我的房间一直都处于凌乱不堪的状态。因为我觉得整理房间很麻烦,所以一直无法开始行动,导致房间越变越乱。

有一次,我把目标设定为只花15分钟整理,而不是让房间变干净。结果,这样就轻松地踏出了整理的第一步,持续了3天、一星期、三星期。当我察觉到时,发现整理这件事对于我已经不再棘手了。

我本来无意识地设定了“把房间整理干净”的高门槛,后来我把目标改为“整理15分钟”,才顺利地踏出了第一步。

这种情况跟培养慢跑的习惯一样。完全不运动的我,一下子设定了第一天就跑一个小时。如此高的门槛就如同登上富士山山顶般困难。

因此,在反抗期我以“婴儿学步”开始,改为“穿上运动服走15分钟”,这样就能够轻松开始了。过了一阵子,当我习惯走路之后,自然地就会形成出门慢跑的良性循环了。

在习惯引力强力作用的反抗期,任何人都会觉得很难熬。不过,利用“婴儿学步”的方法,你就会逐渐感到习惯了。实际地运用身体行动,你就会确实感受到身体产生的持续动力。

虽然培养习惯的方法很多,不过,“婴儿学步”的应用最为广泛。无论你把行动的门槛降到多低,请一定要注意每天都累积一小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好的,我看到伙伴们已经读完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拆页;

【What】

在做习惯养成践行之前,我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感觉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比如有段时间我经常感冒,大概频率在1个月一次。就觉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要加强锻炼了,于是下定决心要加强锻炼。兴匆匆的买了网课要跟着练习,但是在很跟着做了2天之后,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

【why】

如果一直处于这样“三分钟热度”的状态,对于计划要开展的一项行动,总能找到不做的理由而放弃,那么我们的生活不会发生变化,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整个人的自信心和对生活的掌控感变弱,甚至陷入严重的精神内耗。

【how】要打破这个状态,可以先从小事开始做起,把行动的难度降低,具体可以有以下2种方法:

1、第一步,确定1个而不是多个要开展的行动。这里想要提醒的是,一定不能太贪心,一次只锁定一个行动,这样难度才会降低。

比如,我的目标是养生,那就要先想清楚当前要做的事情是要从早睡做起或者是从健康饮食或者是其他行为做起。

2、第二步,把计划要开展行动的步骤进行详细拆分。这个具体又可以根据情况分为两种方式:

1)第一种,是把行动的时间长度做量化的细分。比如说,你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自己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就可以先设定为,阅读10分钟;

2)第二种,是把动作的强度做量化的细分。还是拿阅读举例,你想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实在是一看书就犯困,或者存在阅读困难,那就可以先设定为打开书读1页。

【where】使用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大家在习惯养成的初期也就是行动开始的前7天使用,到了养成中后期,就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来巩固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

拿我自己来举例:

上个月,有同事跟我分享了微信读书的免费用法,我觉着很不错,可以即节省买纸质书的钱又能解决回家之后时间不自由的问题。于是就决定在每天下班的路上通过微信读书完成每天阅读半小时的目标。

下定决心之后,我就下载按照了微信读书APP,兴匆匆的从书城里搜集了很多即符合我阅读喜好又免费的书籍,差不多20多本吧,一起放到了书架上。

结果,在计划践行的第一天,上班车之后就遇到了相熟的同事,兴致勃勃的聊了一路,计划失败!

第二天,感觉上了一天班,太累了,还是先刷一会儿视频放松一下吧,结果一直到下车也没打开过微信读书。

第三天,打开看了一眼,看着满满的书架觉着选不出想看那本书,先等等吧;

第四天,……,第五天……

说实话,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怎么打开过微信读书。

【反思】

现在想想,我之所以没有实现每天通过微信读书看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首先就是,感觉自己定的阅读半小时这个目标太大了。在班车上用微信读书阅读确实很方便,但是一想到要读半个小时,就觉着有些难受。工作忙碌了一天,周边一起坐车的同事聊天的、刷视频,我很难克制自己偷懒的冲动去读书半小时;

2、再就是,我一次性给书架添加了太多书籍,也增加了开始的难度。我一打开书架,看到那么些没读的书,就有一种:啊,要看完书,这得什么时候才能看完啊。于是读书的兴致就少了很多。

3、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给这个习惯限定的条件有点太多了。我的目标是读书,只是下意识的认为班车是合适的地方,APP是合适的方式,但是也正是这两个点的限制,增加了我开始的难度。

这些原因,让我没有了打开APP阅读的兴趣,甚至连每天的阅读也不能保证坚持了。

【A2具体应用】

在对“婴儿学步法”这个知识点做了深刻理解之后,我做出了睡觉前收拾房间的行动计划。

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要在接下来的1个星期内,完成自己房间整理的动作。

1、为了降低行动的难度,我把每天的收拾时间设定为15分钟,在这15分钟之内,专心整理这个动作。

2、把收拾房间的动作强度做下细分,每天只收拾1个区域:计划先从每天必用的书桌开始,把书和书架做好分类、规整。然后收拾榻榻米和窗台,之后是卧室的小书架,最后是游戏区、餐桌。

3、在这一个星期之内,每天都根据这个规则坚持整理,不强求结果。

【结束语】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暂时告一段落,再总结下今天的拆书内容,主要是说了在习惯养成的反抗期使用“婴儿学步法”来坚持的方法,包括把行动细分时间或者强度以及坚持每天行动2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感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