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2023年11月25日下午拆书帮线下练级场(街道口场)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深度学习方法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我叫王成。我的三个标签:

第一个,我是工作11年正在寻找新方向的注册测绘师;

第二个,我是兴趣广泛的宝妈,喜欢戏曲、跳舞、瑜伽;

第三个,我是RIA学习力导师,新鲜出炉的认证。

今天想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个人成长的学习方法。

【技能点】分组

为了方便学习时讨论与分享,我们先进行分组。我左边的小伙伴一个组,右边小伙伴一个组。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希望通过现场拆书学习,大家学会运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向别人表达出来让人听懂。

【技能点】FAB介绍法,能够清晰辨别出F、A、B (2分钟)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我们学习的书是《认知觉醒》,作者是周岭,36岁之前他也一直浑浑噩噩,时常焦虑并陷入无动力状态。为此,他广泛涉猎多个学科知识,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看清自己,从刻意练习、深度学习、关联、反馈等事物规律中看清世界,提升了自控力、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和情绪力。三年后,他成了自媒体领域的“红人”,把自己亲身实验过的这套方法整理成书,借此帮助更多的人一起成长。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推荐值91.1%荣登神作榜。相较于其他个人成长类书籍,本书的内容挖掘了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让你看完就会想要去改变。本书表达方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逻辑性极强,观感丝滑,从问题的根源到表现形式到方法论环环相扣,丝毫不卡顿,极为舒适;

二、深入浅出,用精准恰当的类比来阐释一个深奥的道理。如:将晦涩难懂的三重大脑原理比作公司的不同角色分工,一读就懂;

三、观点可视化,用大量的折线图、饼图、关系图等简明清晰地将观点总结输出,令人记忆深刻。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B1:指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阅读,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年龄都能有所启发,特别是对于那些正浑浑噩噩找不到目标的人,这本书肯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对于正在起步阶段的年轻人,可以少走很多人生弯路,比同龄人领先一步。

B2:指接下来的这个片段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读完一本书,感觉书中内容好像都明白,但如果让你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向别人清晰地陈述,就会语无伦次。今天这个片段就是介绍了一种可以让你轻松地将知识输出的学习方法,帮助你实现深度地学习。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今天学习的原文片段,给大家一分钟时间阅读,看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罗振宇曾提到他是这样学习的:“我每天要求自己写够五篇阅读心得不用长篇大论,短短几个词就行。因为真正的学习就像是缝扣子,把新知缝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每天写五篇阅读心得就是逼迫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做出反应,然后把这些反应用文字固化下来,缝接的过程就完成了。"

可见“缝接”是深度学习的关键,而大多数人只完成了“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接知识”这一步,因此,他们的学习过程是不完整的。有些人做了一定的缝接,但缝接得不够深入,没有高质量的产出,也使学习程度大打折扣。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将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的文字,相当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一一那些固态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毕竟任何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损耗,并且这种损耗一直存在,如果不想办法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固定下来,时间一长,这些知识就会烟消云散,留不下多少痕迹。

有了自己的东西,便一定要教授出去,教授和缝接会相互巩固,形成循环。《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说:“教”是最好的“学”,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当然,教的最高境界是用最简洁的话让一个外行人明白你讲的东西。

所以,逼迫自己获取高质量的知识以及深度缝接新知识,再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教授他人,是为深度学习之道。

深度学习有以下3个步骤:

(1)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 深度缝接新知识;

(3) 输出成果教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技能点】【I】拆书家讲解引导-细化行动步骤(6分钟)

好,大家都看完了,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下对于原文片段中深度学习方法的解读。

(why)谈到深度学习大家可能会犯怵,为什么要深度学习呢?首先问下大家平时学习一般会采用什么方式呢?听书、阅读、阅读手机上推送的精华文章,这些都是被动式学习,那这种学习是不是读的时候明白,过后就忘,更别谈用来改变行动,这就是常说的读了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这种学习是浅层学习,重在输入,没有思考,知识留存率很低。

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通过讨论、实践、教授,写作等方式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跨界能力的提升、产生更多的灵感、产生洞见等等。今天跟大家分享深度学习的方法就是一种非常高效的主动学习方式,是通过教授别人让自己学得更深入,提升学习效率。(what)

(How)深度学习具体实践要怎么运用呢?主要分为以下3步:

第一步、获取高质量知识,挑选高质量的书籍,比如大量阅读你想学习领域的一手的经典原著、学术论文或者豆瓣评分高的图书,再花时间精细阅读。

第二步、缝接新知识

1.找到触动点:当我们阅读一本好书后,找到触动自己的观点,触动可以是引发自己情绪变化,或是与自己需求最贴合的点。

2.解释新知: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让你有触动的观点讲的是什么,能干什么。

3.延伸新知:可以的话,想想这个观点与自己过往的认知的关联是什么,这个方法还可以用到其他哪些地方。

第三步、整理输出教授,将思考的内容以讨论交流或写作的方式清晰表达出来教授别人。教授后获得了正向反馈,会促进你更有动力学习,开展新一轮的知识缝接,逐步达成深度学习。

今年3月份我想学育儿知识就采用这个方法,首先我在豆瓣上挑选评分高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经典育儿书籍精细阅读;(获取高质量知识)

在看到书中介绍在孩子有情绪时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关键是要说出并尊重孩子的感受,那一个点有触动到我,因为过往认知是觉得孩子不懂也就不说。(思考触动点)

同样是讲面对孩子有情绪时的处理方式,我关联到之前看的正面管教中提到的面对孩子有情绪时要“坚定而和善”,加深了这个方法的理解,要说出并尊重孩子感受但不尊重错误行为(解释延伸新识)

后来,我将这个思考写成过级逐字稿,现场教授大家来学习应用。,并根据现场学习者实践反馈又加深了对片段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深度学习,我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更自如了。(整理输出教授)

(where) 这个方法适合用于想要在某个知识领域有深入研究或日常获取新知提升学习效能或是需要将知识输出成果教授给别人的场景。

【技能点】【I】拆书家讲解引导-预防异议

(预防异议)讲到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会问,你说要专注深度学习才能有利于留存知识,那像听书这样的浅学习是否就没有意义应该拒绝呢?其实二者并不冲突,取决于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如果想要接触更多新信息,可以用浅学习,因为信息更广,如果想要追求某个领域知识的深度则需要深度学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技能点】【A3】场景设计。

【A3】之场景设计:我们刚刚学习了深度学习的3个步骤。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小花和小明是一对夫妻,小花今天在拆书帮上了一节拆书课,学习了关于正面管教的育儿知识,她觉得非常实用能解决她的一些育儿问题,回到家她想跟自己的老公小明分享,让他老公也提升育儿方面的知识。

【A3】之小组讨论: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小明,一个人扮演小花,小花是如何运用今天学到的深度学习法来向他老公讲授她学习到的正面管教的育儿知识呢,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演练,演练时间7分钟,稍后,我会选一组小伙伴进行分享。

【A3】之角色扮演:

时间到了,下面我们有请一组小伙伴演练一下,小花和小明是如何对话用深度学习方法来讲授育儿知识,现在有请伊叶和亚琴来分享。

学习者的分享:(3分钟)

亚琴(小花):老公,我今天参加拆书帮活动学习了一个正面管教的知识点印象很深-当孩子犯错了,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我想到当胖奇因为生气而乱丢东西发脾气时,我们可以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指责孩子骂哭他,孩子也没有改正错误,以后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沟通。首先问他对这个乱丢东西的行为怎么看,如果孩子意识到这个行为不对,然后引导他思考以后再生气了还有其他什么解决方法,引导过程中如果孩子无法一时给出方法,适当给出一些建议让其选择,比如你可以告诉妈妈或者让妈妈抱抱等。同时,这个方法也可以解决我们两个人因经常在家里乱放东西的行为而产生的矛盾时的沟通问题。

亚琴(小花):老公,你对于随手乱丢衣服这个行为怎么看呢?

老公(小明):嗯,我是因为习惯了,但我觉得这样乱丢衣物显得家里乱糟糟的感觉不太好。

嗯,是的,我喜欢家里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你觉得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老公(小明):我也喜欢清清爽爽,我可以把衣服放在衣柜里面挂起来。

亚琴(小花):或者在家里门口钉一个挂钩来专门给你挂东西。

老公(小明):嗯,我觉得可以。

【结语】

非常棒,两位应用有触动的知识点,来引导孩子共创新的解决方案来纠正孩子乱丢东西发脾气的行为,同时将这个方法延申到解决亲密关系的矛盾上。感谢两位小伙伴精彩演绎,充分运用了深度学习方法来提升学习力,接下来也希望大家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帮助大家成长。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