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汪力迪,大家可以叫我【睿齐】,取【见睿思齐】的含义,就是:看到有智慧的人就想要向他看齐。我最主要的3个身份标签是:本职工作,是一个技术传播者;业余爱好,是一个自由摄影师;开拓副业,正在努力成长为一个知识管理实践教练。欢迎同好的小伙伴一起搞事情。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我在年初参加拆书帮的《年目标训练营》中学习的一本书,名字叫做《只管去做》。
这本书主要介绍,如何制定出“走心”的年度计划,通过描绘愿景、平衡人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并在每日工作和生活中,切实地将计划推动落地的方法。
今天我们选取其中的【4D工作法】来进行拆解和演练,即便是你没有制定年度计划,也没有关系,因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和处理各种事务,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实现更多的人生目标,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课题。
4D工作法可以帮助我们聚焦事务的执行,更好地管理工作和压力,确保事务得到合理安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接下来请大家花大概2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拆页内容,其中比较重点的内容已经做了标注,完成之后请大家示意我一下。
摘自《只管去做》第5章第1节《忙完工作再去实现年度计划就没戏了》
“厉害!厉害!这种列清单的方法叫什么名字?我也要学!”
“叫作4D工作法,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这种方法的源头。所谓的4D是指:
- Do it now:立即去做;
- Delay it:计划去做;
- Delegate it:授权去做;
- Don't do it:尽量别做。
“每天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4D工作法决定下一步行动。”
“这看上去和你上次教我的四象限工作法有点像啊?”
“是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四象限工作法更偏向于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而4D工作法更偏向于执行。既然你对四象限工作法已经很了解了,那我就重点说说怎么把4D工作法落实到待办清单上,其实就一句话: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迅速用4D工作法确定它的下一步行动,然后写在待办清单里。具体写法是这样的:第一,Do it now,立即去做的事情写在自由区,不一定非要写在最上面,只要你在这件事情上做好标记就可以,这样的事情在一上班的时候优先去完成。
“第二,Delay it,计划去做的事情有四类:(1)今天做,而且是约会,所谓约会就是固定时间点去做的事情,比如说下午2点开会,这就是到2点才能去做的事情,所以是约会,我把这类事情直接放到手机日历里;(2)今天某个时间段做的事情,我把它放在左侧的时间轴上,这是硬性时间,这段时间内我一定要排除干扰做这件事;(3)今天做,但什么时候做都行的事情,我把它写在右边的自由区,并且做任务分解;(4)今天别人交代给我的事情,但却是将来才去做的,我就把它写到月历里。
“第三,Delegate it,授权去做的事情并不等于放权,我把一件事情授权给别人去做的时候,都会跟他确认一下什么时候给我回复。比如对方说三天后给结果,那么我就在日历里三天后设置一个提醒,到时候我就会跟进这件事情。
“第四,Don't do it,尽量别做的事情我根本就不会写到清单里。
好的,我看大部分朋友都已经读完了。【What】4D工作法将事务明确区分为4种类型,本质上是4个思考项。我们试着把原书中的4个点倒过来思考的话,就会非常顺畅。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
- 首先判断这件事【做】还是【不做】;纯粹“杀时间”的事肯定不要做;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也不一定都合理,可以选择不做。
- 对于需要去【做】的事,再来判断这件事是【自己做】还是【别人做】;这一点非常适合【团队管理】或者【与人协作】的场景。
- 对于需要自己亲历亲为的事,判断这件事是要【按既定的时间点去做】还是【任意时间做都可以】;
- 对于没有明确时间点的事,判断这件事的优先级是【高】还是【低】,是【立即去做】还是【按顺序做】。
【Why】通过这4步的思考,就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意识地聚焦于事务的执行层面。别不由分说上来就开干,完之后发现,累是一点儿没少受,但是成果是真没有;而是要先搞清楚事情应该怎么做,再写到待办清单里去,按部就班地去执行。
比方说,领导或者同事,反馈了一个问题要我们去解决。我们先判断一下这是不是一个【真问题】,还是可以做合理解释的,来决定【做】还是【不做】;再判断一下职责范围,或者能力边界,决定【自己做】还是路由给【别人做】;如果解决这件事需要预约个会议进行多人沟通,那么它是需要【按既定时间去做】的;如果没有明确时间点,就确认一下“这事儿急不急”,来判断是【立即去做】还是按顺序处理。
这里有3个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 让别人去做的事不是说交代出去就完事儿了,还要做好记录和跟踪;
- 随时可做的事要做好任务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来执行推进;
- 待办清单的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写一张便签贴到经常看到的地方;或者使用一个手机端的清单工具;总之,一切你习惯的方式都行。关键还是把事想清楚,合理分配到4个象限中去,形成待办清单的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这2个月来的实践。实际上,我在接触4D工作法之前,其实也已经工作挺多年了嘛,肯定也会有自己管理任务的方式。不过有两个问题一直比较困扰我:
一个是,工作时间也不总是饱和的状态,空闲的时候刷刷网页,摸摸鱼,时间浪费掉了,就感觉挺可惜的;另一个是,业余时间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管理得相对没有工作中那么严谨,虽然也制定了各种计划,定期做复盘,但是,计划没有分解细化到任务层面持续跟踪和推进,结果该完不成也还是完不成。
所以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尝试做出一些改进:
每天早上会核对一下本周计划,分解为当日的任务项,连同日常生活中例行要做的事,按照4D工作法做好判断,形成待办清单,记录在笔记工具里。拆页里的截图,就是我某天的待办清单,非常简单。这个待办清单与工作中的任务列表的地位同等重要,都是自己要去尽可能完成的事。
以前我会认为,上班时间只能处理工作任务,下班才能做自己的事;现在我改变了想法,上班时间优先处理工作任务,但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从待办清单中选择一个自己的事来做。
由此获得的好处是:我总是有一份待办清单可以回顾,随时提醒自己有事要做;并且执行顺序都是预先考虑清楚的,基本上拿起来就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提升时间利用效率。
通过这些实践和改进,我的个人计划的完成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时间安排得更合理紧凑,事务执行也更加从容有序。
【A1】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实践分享。
接下来,我们首先来分一下小组,简单地分为两人一组,大家互相交流。然后请大家用4分钟时间,回顾一下,自己在【Where】【生活管理】【工作管理】【团队项目管理】或者【个人目标实现】这些比较典型需要合理规划时间和任务的场景中,是否也会遇到,不是忙到飞起,就是闲到长毛儿,明明压力山大,但又没什么成果产出,的情况?思考一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尝试应用4D工作法,对自己的日常事务进行一下分类和判断,重新做一个规划,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稍后也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经验。
谢谢大家,我们的讨论先到此为止。有没有哪位小伙伴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A2】
非常感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最后,如果你认同4D工作法可以为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改进,想要进一步实践的话,那么请在便签上,写出未来1周或者1月的改进计划,要尽量符合SMART原则。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4D工作法的帮助下,收获从容不迫且充实的人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