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蜗牛不慢,有一句话说: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那慢也是快,所以我觉得蜗牛并不慢,也希望以此鼓励自己探索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下面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一个计划在2024年完成3-3拆书过级的拆书帮拆书家;
一个已经办完12期读书会的有趣读书会创始人;
一个在生活中践行心理学后现代流派的焦点解决爱好者。
今天要进行TF2-2的拆书过级,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主题是: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学习目标】
我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本次RIA学习,我们再面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时,不再用“听你的”或是“听我的”的惯性思维方式解决,而是可以试着探索一条“协同”路径处理我们面临的问题。
【图书介绍】
F(特征):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叫《第三选择》,作者史蒂芬·柯维,他被称为是美国“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并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柯维贡献与卡耐基齐名,我们都熟知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是他的代表著作。这本书介绍一种思维方法,那就是随时随地做“第3选择”,在应对冲突和矛盾时寻找协同,实现共赢。
A(优势):这本书是柯维人生最后一本书,浓缩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创造性地提出了“第3选择”的思维思路,并且用大量的家庭、社会、学校、职场等现实场景案例去诠释“第3选择”的理念,用历史和现实去佐证“第3选择”是人生大智慧。
B1(本书好处):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第3选择可以帮我们破局,实现共赢。它适用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
B2(拆页好处):今天选择的拆页来自这本书第二章——寻求协同思维模式。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折页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改变对抗或者妥协的惯有思维,将矛盾和冲突转化为协同。
【R原文片段】
现在我们就开始一起学习拆页内容“寻求协同思维模式”。下面请大家先自行阅读这个片段,时间为2分钟,看完举手示意我一下。
片段来源:《第三选择》微信读书电子版P56-58页
寻求协同思维模式
图2-5第3选择思维
要达成第3选择,必须首先自我认知并评估自己所持的不同观点。之后必须透彻了解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走向协同。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灵愈合与成长的首要条件是“真诚、真实、和谐”。我们伪装得越少,达成协同的机会就越大。因此,达成第3选择的第一步是“我看到自己”,意思是具有自我意识——我已经自内心深处认识到我的动机、怀疑与偏见,我已经检验过我自己的设想,我已经准备好与你真诚相对。
第二步是接受、关怀、赞赏。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心目中的英雄卡尔·罗杰斯,将这种态度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它是我对你的一种外向、积极的感觉,因为我视你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态度、行为或信仰的集合体。对我来说,你不是一种东西,你是一个人。“我看到你”,我视你为姐妹兄弟、上帝之子。
第三步是同理心,只有在接受前两种思维模式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同理心的意思是体会并真正理解别人是怎样的人。同理心很少见;你和我都很少付出,也很少得到。相反,正如罗杰斯所说:“我们会表现出另外一种形式截然不同的理解——我理解你错在哪里。”相比之下,“我找到你”从而充分掌握你的内心、思想和灵魂,而不是以批判你为目的,则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新的观念只有在真正相互理解的气氛中才能最自由地呼吸。
我们必须做到前三步才能抵达第四步,然后我们就可以为了真正的“双赢”解决方案——一个对我们来说崭新的解决方案——而共同学习和成长。当我给予你真正的、积极的关注并对我们的内心与思想有清晰的理解时,当我超越“只有两种选择并且其中之一是错误的”这一思维定式的局限时,当我以“有无穷多种我们从未想到过的有益的、激动人心的、创造性的选择”的思维模式思考时,才能达成“我和你协同”。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大家已经阅读完毕。接下来我来分享我在阅读中的体会。
WHAT
这个片断讲的是当我们遇到分歧与矛盾时如何寻找协同思维模式。要达成第3选择,需要知己知彼,启动协同理念,获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WHY
我们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两难选择,比如家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放假去哪里玩意见不统一、甚至装修房子用什么地板都有分歧等等。如果能通过协同思维解决问题,实现共赢,是不是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级!
在这里我想到一个场景:
今年过年前,家人商议到哪里过年,我想陪着我70多岁的老妈在北京过年,老公想回老家陪90岁的老父亲过年,我们都不愿意妥协,该怎么办?
二元思维模式下,要么他听我的牺牲一下不回老家,但是他做不到啊,老爷子90多岁了;要么我听他的,但是我也放不下我妈妈,或者我们各回各家,那孩子也陷入了纠结,他陪谁?
过年的意义莫过于家人团聚,这是我们所有家人共同期待,那么基于这一点是不是有了一个协同的方向?
HOW
那么如何寻求协同呢?作者给出了四个步骤,我们按照这四个步骤一起来解锁“第3选择”:
第一步:我看到自己——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真诚解决问题的想法
看到自己想陪老妈过年,并且想真诚地解决和老公去哪里过年的分歧。
第二步:我看到你——关注你并理解你的需求
看到老公想陪老父亲过年,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第三步:我找到你——倾听你的想法,感受你的感受,进行深入沟通
出现去哪里过年意见不同时,用同理心去听一听老公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
第四步:我和你协同——一起探索一条新的“共赢”解决方案
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在这种协同思维模式下,我们找到第3选择,一起做老妈的工作带她一起去老公老家过年。
最后协同结果是我们全家带着70多岁的老妈去老公的老家过年,一起陪90岁的老公公。所有人都满意,全家一起体验不同寻常的年味。
【预防异议】
有伙伴会说,第3选择结果不就是最终还是一方有妥协吗?比如说在我的案例中,最后还是我陪老公回老家过年了,这是不是一种妥协呢?我认为不是,我想在北京过年是因为想陪老妈,最后带着老妈去老公老家过年了,实现了陪老妈的愿望了啊。所以说第3选择是双方矛盾经过拆解优化、重新建构,寻找到了一个协同的方向。
可能有的伙伴还会说,寻找协同相当于去重新建构一个方案,太麻烦了,现实中没那么容易。是的,但是一旦启动了寻找协同的思维,就多了一条实现共赢的可能性,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比如说在我的案例中做老妈的工作去亲家过年,这个工作没那么容易做。但做着就发现没那么难了。我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再用体验各地不同的过年风俗为诱饵,加上丰厚的过年大红包,还有客上客的礼遇,老太太不动心才怪。事实上这个年老妈过的和我们一样很开心。
WHERE
可以说用协同思维去做第3选择适用于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各种场景。这种思维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之道,发挥“奇效”,实现共赢。
【A2催化应用】
听了我以上的介绍,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总会有些事让我们陷入两难或矛盾冲突中,比如加班和朋友约饭的冲突、家中养狗和养猫的意见不统一、工作上面对不同领导给予不同要求的矛盾等等,只要找到这个情景即可,这个情景要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想好并把它写在便签上,一会我们请一位伙伴分享。
(我遇到一个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个冲突,3月7号我要去深圳,之前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去香港逛逛。两天后我知道一位老师也要去深圳做分享嘉宾,他的年龄70多岁了,我想去接他,但是如果要是去接他,时间就和小伙伴约去香港的计划冲突了。)
【A2规划应用】
我们拆书和学习的目的是能够“学以致用”、“拆为己用”,现在请大家试着用寻求协同思维模式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写在便签纸上,然后我们请一位伙伴分享,现在开始。
寻求协同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我看到自己
第二步:我看到你
第三步:我找到你
第四步:我和你协同
(第一步,先看到自己接老师的安排和与小伙伴去香港的计划都想兼顾好;第二步,了解到和小伙伴的计划是提前预约好的,我们很想一起去;第三步,确定接老师的具体时间,找到小伙伴和她沟通;第四步和伙伴提出一个方案,是否可以一起去先接上老师,然后一起再去香港。)
【总结】
非常感谢大家的陪伴学习,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内容,我们一起了解了柯维的第3选择中关于“寻求协同思维模式”的步骤方法,希望当我们面对矛盾与冲突时,能够用看到自己、看到对方、找到对方、协同对方来建立协同关系解决问题,实现双赢。
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