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张瑛。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下我自己:
1. 一级拆书家
2. 职业是一名人才测评咨询师
3. 职场思维能力提升导师
【设定学习目标】
今天拆解的主题是“接纳孩子感受的沟通四步法”,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让大家学会接纳孩子的感受,从而使和孩子沟通的过程减少对抗,促进孩子自己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培养更快乐的亲子关系。
【分组】
后面的学习有演练的环节,为了便于演练,我们先分下组:以2人为一组。丹丹老师和她儿子可以现身说法,为一组,两位美女老师一组,两位帅哥老师一组。
【FAB 法图书介绍】
【F】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功能在于提供一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这本书不是单纯的育儿理论,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技巧和实例,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通过“如何说”和“如何听”的技巧,这本书能够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使孩子愿意与父母配合,并引导他们在身心方面健康发展。
【A】
这本书自1980年首次出版以来,便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迄今为止,已在美国畅销近三十年,并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被世界各地的父母们阅读和学习。无数家长热情反馈:书中的方法令他们和孩子受益良多,不仅仅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他们自身。
【B1】(本书)
阅读这本书的益处主要体现对于父母和家庭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能够改善家庭关系,增强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B2】(今天的片段)
今天拆解的片段,可以让我们学会更好地倾听孩子,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从而和孩子产生共情、减少对抗,有助于锻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下面请阅读手中的原书拆页,时间1分钟,读完的伙伴请举手示意一下,现在开始。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22-23
不要希望凡事都能”立竿见影“。要接纳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不是给出建议。
下面这位父亲的讲述能很好地印证我的观点。有一天,他的儿子气愤地回到家里,说出了和刚才的练习一样的话:”我真想打迈克尔一巴掌!“
通常他们的对话会是这样:
儿子:我真想打迈克尔一巴掌!
父亲:为什么?怎么了?
儿子:他把我的笔记本扔到了垃圾箱里!
父亲:你是不是先招惹他了?
儿子:没有!
父亲:真没有?
儿子:我发誓,我根本没碰他。
父亲:那好。迈克尔是你的好朋友。听我的,别计较这件事。再说了,你自己也有毛病。有时候,你也欺负弟弟,然后还责怪别人。儿子:我没有。是他先动手的……不和你说了。
庆幸的是这位父亲刚刚参加了”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讲座,下面是发生在他家里的真实情形:
儿子:我真想打迈克尔一巴掌!
父亲:孩子,你生气了?
儿子:我真想狠狠地打他那张肥脸!
父亲:你这么生他的气啊?
儿子:你知道那个坏家伙干了什么吗?在车站他无缘无故抢走我的笔记本,扔到了垃圾箱里!
父亲:嗯!
儿子:我猜他怀疑是我在美术教室把他捏的鸟弄碎的。
父亲:你这样想啊。
儿子:是啊。他哭的时候,一直盯着我。
父亲:哦。
儿子:但不是我弄碎的。真的不是我。
父亲:你知道不是你。
儿子:我不是故意的。那个蠢德彼把我推倒在课桌上的时候,我根本没办法。
父亲:德彼推了你。
儿子:是啊。好多东西都掉地上了,但只有那个鸟碎了。我没有故意摔碎它,他捏的鸟挺好的。
父亲:是,你真的没有故意弄碎它。
儿子:没有。但他不相信我。
父亲:你觉得你告诉他真相,他也不会相信你吗?
儿子:我……我应该告诉他,不管他信不信。我觉得他也应该向我道歉,不该把我的本扔到垃圾箱里。
这位父亲很惊讶地发现,他并没有提任何问题,孩子竟然把事情的原委都告诉了他。他也没有给孩子任何建议,孩子自己就找到了解决方法。他甚至不敢相信,他只是倾听孩子说话、回应他的感受,就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帮助。
看到大家都读完了,我们来分析下这个片段:
【What】
从原文中我们看到:家长耐心地倾听孩子,用接纳和回应孩子感受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可以使孩子不和家长产生对抗的
情绪,从而让沟通更顺畅,孩子也会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Why】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如果不用这样的方式沟通,而是像很多家长的习惯一样,听到孩子说了什么事之后立马就想支招或评判,“你应该怎样怎样……”“你不该怎样怎样……”,结果发现孩子根本听不进,这时候大人很生气,孩子的情绪也会很糟,最后常常不欢而散。
当孩子和你讲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很多时候并不是想听你给解决办法,而是更希望你能理解他(她)的感受,分享他(她)的感受;如果你先耐心地倾听孩子,接纳和尊重他(她)的感受,就容易和孩子产生共情,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很理解他(她),情绪就会更积极,也就有了能量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How(细化行动步骤)】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 原文中提供了一个案例,为了便于大家应用,我提炼出 4 个步骤,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专心倾听
安静地听孩子讲,不要打断或立马给孩子指导建议
第二步:简短回应
可以用简短的语言回应,比如“嗯”、“哦”、“这样啊”……,让孩子感受到你在用心听
第三步:反馈感受
体会孩子此时的感受,并且讲出他(她)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她)的感受。比如“看得出你很生气”、
“你肯定失望了”、“你很开心”。
第四步:适时引导
当孩子表达完他(她)的感受,你要抓住时机,适时的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比如:“那你想如何处理呢?”
”接下来或许该想想怎么办“、”你的决定是?“
【举例】
举个例子,比如:有一次女儿放学回来,满脸不高兴地说:”唉,今天的音乐课又被英语老师占用了,烦死了!“,
我说:“老师也是考虑快要期末考试了,想让你们好好复习”,
“我不想天天都复习”
“不复习怎么考出好成绩呢?“,
”我为什么要考出好成绩呀,天天就知道复习复习”
“快别抱怨了,赶快写作业吧”
“我不要写作业,不写了!”
显然上面的沟通是失败的,用今天的方法应该这样沟通:
女儿:唉,今天的音乐课又被英语老师占用了,烦死了!
我:英语老师占用音乐课(专心倾听)
女儿:对呀,英语老师总这样
我:哦(简短回应)
女儿:好不容易盼到上音乐课,结果又没上成
我:看得出你很烦(反馈感受)
女儿:一周就2次音乐课,还被他们占用,干嘛还要设音乐课,取消算了
我:那么现在你的决定是?(适时引导)
【Where】
什么场合适合用这个方法呢?当孩子情绪比较激烈时,或者孩子有情绪流露时,就适合用这种方法,如果只是日常琐事就没必要,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放学后想去同学家。” 这时候,妈妈没必要说“哦,你决定放学去同学家啊”,只需要简单地说:“谢谢你告诉妈妈”就可以了。
【场景设计】
“想一千次,不如做一次”,下面我们就用刚刚学到的“接纳孩子感受的沟通四步法”来做一个练习,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这个方法的应用。
下面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家宝贝正在读小学三年级,下周的周五晚上,孩子放学回到家中,一进门就沮丧着脸和你说:“老师是不是有病啊,周末要布置这么多作业,是想把我们累死吗?” 你原本满面笑容地迎接孩子回家,正准备要热情高涨地说:“宝贝回来啦?”,话还没出,发现势头不对,赶紧咽了回去,略加思索,你开始了这样沟通:
【场景演练】
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演练一下,在这个场景下,作为家长要如何来和孩子沟通,可以先设计一下沟通内容,注意运用上今天学到的“接纳孩子感受的沟通四步法”即”专心倾听、简短回应、反馈感受、适时引导“。
先在小组内讨论、演练一下,然后我们再请一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演练过程。
接下来小组内一人扮演宝贝,一人扮演家长,在小组内讨论、演练一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5分钟后)看大家演练得很投入,看得出也在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那么成果如何呢?让我们有请一个小组给我们展示一下演练的成果,我们就请陈芳老师的小组演练一下,掌声有请!
王(宝贝):(一回到家里,生气,摔门)怎么回事,我们老师今天布置了这么多作业,周六周日也为让我好好休息,
陈(家长):这么多作业,好可怜哦,好不容易到 了周六周日可以休息两天了,还要。。
拆书家: 孩子刚说一句,家长要先听听,不要孩子一张嘴,刚说一句,我们立马就说好几句,还让她继续说
王(宝贝):本来要去和同学一起打篮球的,现在搞得我都没有时间了,全部被作业占满了
陈(家长):确实本来和同学都有安排了,被老师的作业打乱节奏,要是我,我也很难受
王(宝贝):那我周六就不跟同学去打篮球了,我先把作业完成吧
陈(家长):作业确实挺多的,要不我们可以分时间段去做,你看可不可以?
王(宝贝):那好的,我试试吧,后面做完了之后如果有时间,再放我出去和同学一起玩吧。
【回应】
我们掌声鼓励一下,我来采访一下扮演宝贝的伙伴,如果家长是这样的一种沟通方式,你设身处地的想,你真的是孩子的话,你当时的感受是怎么样 ,情绪是怎么样的?
王反馈:如果家长能够倾听我,可以让我有一个缓冲的时间,然后简短回应我表示理解我,能够听我讲,而不是说我怎么怎么样,反馈让我觉得父母是爱我的,是赞成我的,然后帮我一起把事情解决好,就感觉不是我一个人在孤军奋战。最后如果作业做完了,也能出去玩,就很开心。
【总结】
我们今天用简短的时间一起学习了“接纳孩子感受的沟通四步法”即”专心倾听、简短回应、反馈感受、适时引导“,学会了接纳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从而让孩子的情绪得以释放,愿意自己积极主动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加轻松快乐地成长。
最后祝各位学有所用,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沟通,成为更加轻松快乐的家长。
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