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知心,是拆书帮新学员。
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一是爱读书的拆书新人,二是爱生活的减脂达人,三是爱自由的职场老人。
今天的分享需要我们进行互动讨论,现在分成两组。
很多时候,我们一起沟通,总是在试图说服对方,争执不休,选项要么是你的方法,要么是我的方法,这就是第1选择和第2选择,大家有没有想过,是否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这种你输我赢的情况呢?答案是有的,这种方法就是第3选择,来自于我今天带来的重磅级书籍《第3选择》。
【F】《第3选择》这本书,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的成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大家非常熟悉。这本书是柯维去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他写得最好的集大成之作。
【A】这本书把7个习惯浓缩成一件事,那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做出“第3选择”。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本书从多领域解读第3选择的应用,包括职场、家庭、校园、社会等等,指导性很强。
【B】
B1本书利益: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件事都存在第3选择,每个人都有第3选择的能力,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
B2片段利益:今天带大家学习的协同四步骤,是本书的精华,我们的教育和社会过度重视竞争,生活中也经常你争我夺,但是,我们会发现协同(简单理解就是通过互相配合合作),达到共同的目标,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协同才是创造的基础,如何做到协同,今天的这个片段就会告诉大家。
【学习目标】跟随我学习完以后,大家就能够用这个协同四步骤在遇到沟通不畅、可能有争议起争执的问题时,帮助我们比较顺利地找到双方都赞同的第3选择方案。
那下面我们花一分钟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请抬头示意我
【R】阅读原文片段:《第3选择》P56
协同的四个步骤
1.我问你:“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一革命性的问题可以缓解对方的防御心理,因为我并没有要求你放弃你的想法,完全没有。我只不过在问,我们是否能够找到一种比你我的想法更好的第3选择。这是一个思维上的实验,仅此而已。
2.接下来我问你:“‘更好’是什么样子的?”问话的目的是明确需要做的工作,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成功标准一个高于我们原有需求的标准。
3.一旦明确了成功的标准,我们便要开始试验可能满足标准的解决方案。我们建立模型、集思广益、逆向思考,暂时不做任何判断。接下来我会介绍几种试验方法,但是一切协同都有赖于我们对各种自身的极端可能性进行的试验。
4.群情振奋时,我们便知道协同已经达成。犹疑与冲突不复存在。我们不断努力,直至体验到那种代表着成功的第3选择的创造性活力的爆发。协同出现的时候,我们绝对会知道。
有许多专家精于“冲突消解”。但是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冲突消解往往意味着议定一个停止冲突却不带来新突破的低水平和解。第3选择不只是停战协议,也不只是妥协-它关乎建立一个比“一方”或“另一方”更好的崭新的现实。它既不是第1选择,也不是第2选择,而是第3选择。
【What】好,那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这个帮助我们协同创造共同找到解决方案,也就是除了你和我的方法观点以外的第3选择。
【Why】这个第3选择与其他沟通类书籍相比,通过缓和的问话帮我们从情绪化到理性,把可能的剧烈波动的情绪拉回现实,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就会缓解防御心理,同时强调沟通中对标准的界定,避免了以后沟通的歧义,增加沟通的难度,这个方法不是停战协议,也不是妥协,而是为了一起创造更好的解决方法。
【不这么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懂协同的方法,可以回想生活中,我们和孩子、和父母的争吵,很多时候本质都是想证明自己正确,你得按照我说的去做,没有解决问题不说,还导致关系的裂痕。
【How】那具体怎么做的呢,片段给我们写得很清晰:
1. 询问意愿。我们可以用一个问句开始我们的沟通::“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来消除对方的戒备和抵触,创造沟通的安全感。书中说这是个革命性的问题,我的个人实践感受是,只要你用平和的语气去尝试说出这句话,这句话的力量太大了!
2. 界定标准。还是一个问句“‘更好’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互相探讨的过程,也是探讨双方真实目的的过程,就是怎样就算达成你我的真实愿望了。可以这样问:你认为的更好是怎样的呢,如果对方答不出来,我们需要引导:比如爱人要去逛街,就可以问是不是你其实是希望出去透透气,只要出去就算达到你的要求了?是不是…就是你真正想要的结果?总之,这个步骤一定要尽可能明确表达、尽可能清晰界定。
3. 创造方案。开动脑筋、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找到符合标准的各种方案,同时要考虑什么呢?充分考虑我们完成的可能性。可以这样互相开导:你看这样行吗?比如妻子想逛街,我想和妻子去公园,妻子的更好是出去,我的更好是两人在一起。那就一起创造出一起看电影、一起去划船、一起去超市等等各种方法……既满足了你…的标准,又达到了我…的要求。
4. 找到共同方案达成协同。根据前面热烈且友好的讨论,找到了大家共同认同的方案,协同已经达成,双方之间不再有异议,也就是共同找到了第3选择。那就一起去看《热辣滚烫》吧!
【A1】我给大家举一个我之前和孩子沟通的例子,相信很多家庭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孩子在疫情期间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吃饭的时候边吃饭边用手机看视频,很多次的争执都是无果而终,闹得不欢而散。现在回想起来,有时候是我一看见就冒火,对孩子嚷嚷:说了多少次不能看视频,你怎么还不听,还有的时候,孩子打开视频听,我一说他就反驳,我只是开着,并没有看,你凭啥生气?如果今天学习的方法,我会怎样做呢?请两个小伙伴来扮演一下儿子和我,请菜大叔扮演儿子,Lily扮演妈妈(我):
我:儿子,关于边吃饭边看视频,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询问动机)
儿子:好的,我也想和你商量一下
我:那你觉得“更好的样子”是什么样的?(界定标准)
儿子:我觉得吃饭一点动静都没有很无趣,我想有趣一点。(好的标准-有趣一点,不那么枯燥)
我:那妈妈觉得看视频很吵,而且因为有剧情有情节,会吸引你的注意力,对消化不好,我想让你更好的吃饭。(好的标准-不看手机)
儿子:妈妈,我能够听音乐吗?(创造方案)
我:这个提议不错,不过不能放那种摇滚,非常吵闹的,你看是不是可以找一些舒缓一点的呢?既满足了你不那么枯燥的诉求,又达到了妈妈不让你吃饭看手机的要求。
儿子:那我找找看。妈妈看行吗?
我:可以啊,太好了,谢谢孩子能让我们也在轻松的氛围就餐。(达成协同)
谢谢两个小伙伴的角色扮演!
【Where】通过这个案例,大家也会发现,这个方法是有适用场景的,必须双方都意识到有问题,而且也都有意愿解决问题,另外,双方要能够判断方案的可能性,所以这个片段之后作者会介绍很多方法,也就是你需要一定的能力去做权衡判断。
【预防异议】当然,这个协同四步骤大家可能觉得不太好实施,做不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通常,第一双方情绪逐渐升温一触即发,做不到那么心平气和,第二我们既不能清晰界定标准,也没有那么多方法,也就是会卡在第二步和第三步,虽然我也给了一些问句引导,但是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步骤做到了思维的转换,也就是具备第3选择思维,大家真的就会有强大的创造力,找到出更多的方法。
【A2】分步催化1
好,现在想一想未来一个月内可能会遇到和自己孩子因为去哪里玩,或者和爱人商量打扫卫生,或者和父母讨论不要催婚,或者和同事研讨一个问题的一个场景,比如周末孩子想和同学踢球,你想带孩子爬山,两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有了冲突的时候。大家在小组里分享,一会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会遇到的一个场景,用半分钟
有请Lily分享
Lily:周末,我儿子想在家玩手机,我想带他户外活动
谢谢Lily的分享,给了我们一个常见的,容易起冲突的场景
【A2】分步催化2
那么,再想象一下在那个场景中,我们今天学习的协同四步骤如何运用,能帮助我们避免争端的同时,还能找到双方都认可的方案?用3分钟组内讨论一下。
还是请Lily分享一下自己打算运用协同四步骤来解决当前和儿子的沟通问题。
Lily:我问孩子: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询问意愿)孩子:是的
我:你是想和小伙伴一起组团活动对吗?而妈妈是想带你出去玩(界定标准)
我和孩子共同商讨办法:那我们可以叫上你的小伙伴,一起出去活动,比如野餐什么的(创造方案)
我和孩子:最终达成一致(达成协同)。
谢谢Lily的分享!
【总结】
我们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想避免强烈的争执导致关系恶化,那么你可以用我们的协同四步骤帮助开启第三选择的思维,并展开行动,达成协同。
分享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