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叶文有话要说》 所属活动: 喜乐分舵定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普通人如何提升讲演技能 学习目标: 过学习,了解听众到底要听什么

开场: 大家好,我是弘丹。用三个标签来介绍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是拆书家,我是喜乐分舵的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是写作者,我持续写作700多天,是简书签约作者。第三个标签是【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的创始人,带领600多人从零开始写作。
今天分享的书是李笑来老师的《我也有话说-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
每次演讲都很紧张,该怎么办?为什么精心准备了很久,听众却不买单?听众到底喜欢听什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听众到底想要什么呢?

 

其实,答案几乎永远是确定的,听众想要听到的无非是拥有以下三个属性的东西:

  • 重要的

  • 未知的

  • 复杂的

 

设想一下,你自己作为听众。

 

你坐在下面,你投入时间,你投入精力,你知道这些都是沉没成本……你必然跟所有人一样希望你有所收获……

 

收获究竟是什么呢?或者,换一种说法,究竟什么样的东西算做收获呢?如果,你获得了重要的信息,你获得了你原本不知道的信息,你理解了你原本不可能理解的复杂道理……这样的话,你会认为你“有所收获”是不是?

 

但是,反过来,如若你花费了几十分钟时间,听到的全都是无关紧要的内容,全都是你已经知道的信息,或者全都是简单到谁都明白的东西,你的感受如何呢?设身处地想一想,你的答案就在告诉你作为讲者应该讲些什么了……

 

你必须提供一些“干货”。这是重点。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来自于李笑来的《我也有话要说-普通人的当众讲话技能》,中心思想:演讲时请准备干货。

当你看这段文字时,是不是觉得跟以前看的演讲类的文章都不一样。很多演讲的书籍或者文章会告诉演讲者要面带微笑,要注视听众,声音要有感染力,着装要得体等等。

所以,我们常常会花很多时间精心准备这些方面,却忽略了演讲最核心的部分:内容。如果你有好的内容,即使在其他方面做得不够好,这样演讲也不会太糟糕。相反,如果你没有精彩的内容,即使你表演地再好,听众也不会买单。

为什么要准备干货?作为听众,花了时间听他人的演讲,希望有所收获。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东西算做收获呢?听众获得了重要的信息,获得了原本不知道的信息,理解了原本不可能理解的复杂道理……这样的话,听众会认为自己“有所收获”。

所以,作为演讲者,需要提供以下三个属性的东西:

  • 重要

  • 未知

  • 复杂

如果你说的内容都是听众早就知道的东西,听众会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

如何准备干货?干货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需要你平时的积累和总结。

如果“干货”不够多,你就需要花时间积累足够的干货。

由此看来,演讲分享的是自己实践的总结啊。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以前,上台演讲总是会比较紧张。讲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恨不得立马结束。虽然会花很长时间准备,但演讲的效果却很一般。

看了这个片段,让我意识到为什么以前演讲的效果一般。因为演讲的内容大多是东拼西凑,而不是自己实践的结果。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干货可以分享。

前段时间,被邀请到“改变自己”上海线下活动分享,在分享之前,我对照“重要的,未知的,复杂的”这三个标准,来准备演讲的内容。分享结束后,我私下问坐在旁边的女生:“我讲了大概多久?”女生回答说:“你分享的都是干货,我听得很认真,完全没有意识到具体过去了多长时间。”当我听到这个回答时,内心还是挺满意的。至少,她是有所收获的。

干货不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需要你长时间的积累。我分享的主题“如何持续写作600天?”这是我600天来每日写作的经验积累。如果我没有自身的实践,只是告诉他们,我在那本书上看到这样的方法,即使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听众也不一定会买你的账。你要成为有资格说这句话的那个人。

所以,想要提升演讲的水平,仅仅去练习演讲的一些表面的技巧是本末倒置的,更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和实践。这就需要你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去分辨哪些是重要的,通过自学,习得以前不知道的知识,通过自学,深入研究看似简单的知识,弄清来龙去脉。


A2·催化应用】

1.  这个片段提到的听众想要听到的:重要的,未知的,复杂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对于演讲有帮助,对于写作也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平时写文章的时候,可以拿这三个方面来审视自己的文章。

2.  无论是线上线下分享,都可以参考干货的三个方面来准备演讲内容。

3.  要积累自己的干货,干货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靠积累的。也可以根据这3个标准来刻意地进行干货积累。

以写作为例,我应该去总结,对于写作而言,哪些因素是重要的。个人认为,对于写作而言,思考能力,好奇心,观察力是重要的因素,比写作技巧更重要。

哪些方面对于读者来说是未知的。比如说,将“写”和“修改”分开来这个小技巧,很多读者都不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花了两三个小时都写不出几行文字,因为他们一边写,一边修改,一边作为创作者,一边作为批判者,这样很难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