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燕,欢迎参加我今天的TF3-1拆书活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学业咨询师;高二孩子家长;终身学习践行者。
分组
今天现场的伙伴人数比较少,咱们就分成一个组,一会儿会有讨论的环节在进行小组讨论。
学习目标
今天我选的拆页来自这本《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大家在跟随我学完拆页以后,能运用“两步三问法”,帮助他人或自己制定一个能胜任的行动目标。
事件场景
去年国庆假期,我给儿子制定了假期的学习任务,把他一天从早上8:00起床开始到晚上22:30睡觉这段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以半个小时为单位,有晨读、各科作业、英语及语文课外阅读、运动健身、思维课、阅读一本书、户外、交友等等,期望有个满满收获的假期。结果,假期结束,发现基本上没有按照任务表进行各项任务。
提问
现场应该有作为父母的,你们的孩子有遇到过这种:计划任务满满,最后半途而废的情况吗?
【现场回答】太多了。
这种场景下,你当时是怎么对孩子的?恨铁不成钢、张口就骂?还是理性的提问,找出原因呢?
【现场回答】都有。冲动的骂居多,事后都挺后悔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安排了一堆任务,但到了时间没完成几件?
【现场回答】有,经常如此。
影响
看着只是一件制定目标没完成的小事,但是这只是一次没完成吗?肯定不是。如果只是一次目标没完成,分析在制定目标或者执行中的问题即可。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制定目标不合理,目标无法达成,会让人失去自信心、成就感。
如果是孩子,会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厌学、逃课、对抗,然后成了问题孩子。打、骂、批评,这些高高在上的评判性教育,更会让孩子远离你,讨厌你,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叛逆。
如果是成年人,日复一日的任务,没有目标,没有成就感,慢慢的对现在的工作、生活产生厌倦,有种想离开现在生活环境的冲动。
解决
赵周老师《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这本书,告诉你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一些行为习惯”,让孩子成长为一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触类旁通,成年人也可以从中汲取养分,提高成年人的自主学习能力。
说到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说说制定学习目标,不会制定学习目标,或者制定的目标有问题,就谈不上自主学习的问题。
本次拆书的主题,就是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这本书中而来。通过学习大家学会制定能够胜任的行动目标,让我们的行动更具可执行性,这样目标实现了,才会有成就感。
【承接语】
这是拆页,每人一份,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
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P10
胜任感
孩子面对目标感觉"我能行",努力一下是能做到的,而不会觉得太难太累、太恐惧。
让孩子对目标有胜任感的关键是难度调控。好多父母总觉得制订的目标不难实现:一天30道数学题,不难啊;一天背20个新单词同时复习旧 单词,不难啊;一星期写两篇作文,不难啊……结果发现孩子已经抗拒了, 已经恐慌了,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这些父母忘记了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体,关键不是你觉得难不难,而是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舒适区"原地踏步固然不好,但走得太远,孩子觉得太难,那就到了"恐慌区"。身处恐慌区是更不利于学习的,孩子不仅看到那个高不可及的目标会恐慌,见到你也会恐慌,根本无心学习。
学习通常发生在孩子现有水平往前走一步两步的地方,也就是"学习区”,只要将目标定在学习区,孩子才会有胜任感。
【承接语】大家都已经看完手中的拆页了。
what
很多时候,我们的目标没有达成,更多是分析执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往往会忽略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是目标执行者的主观感受。感觉我能完成这个目标任务,“我能行”,我努力一下就能完成,这就是目标的胜任感。
why
如果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就觉得达成目标太难、太累、太恐惧,一定不会有胜任感,目标一定不能达成。有一句话叫做“敢想敢做”,如果一开始就不敢想,一想就感觉恐惧和累,肯定不敢做,做也做不好。所以,制定行动目标,就要定一个能胜任的目标。
Where
工作、生活、学习等各项目标的制定,都要关注“胜任感”的问题。无论是自己制定目标,还是和孩子沟通学习目标,和下属、同事沟通工作目标,以及和亲人朋友沟通任何生活目标时候都应该先关注“胜任感”。
【讲解技能之辨析概念间的适用边界】
既然“胜任感”是目标执行者的主观感受,感觉我能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就会有胜任感。那也有人会说,这和现在流行的“效能感”是不是一个意思呀。效能感也是说的自己感受自己能达成目标和完成任务。但是从细节上来讲,胜任感相信的是自己有完目标的能力,效能感相信的是自己能完成目标。胜任感关注能力,效能感不仅关注能力,还关注是否有成功的经验,不是只有能力就一定能成功的。
比如谷爱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她用1620动作完成了最后一跳,取得了金牌。在谷爱凌决定“放大招”——挑战从未做过的1620时,这个目标对她具有“胜任感”,她认为自己具有挑战的能力;但是并不能说她“效能感”很强,因为之前没有过这种跳法的成功经验。
所以为了让大家能更多的达成目标,我们只要关注自己有完目标的能力即可,才能更多感受“胜任感”,敢于向前一步区挑战目标,达成目标。而不要过于关注成功经验,不能没有过成功经验就不敢开始,没有开始,永远没有成功经验。
How
那如何制定一个能胜任的小行动目标?我从原文里简单整理了“两步三问法”,来帮助他人或自己制定能胜任的行动目标。
第一步:“谁执行目标谁设定目标”
只有目标的执行方才能判断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才能感受到是否能胜任目标。原则就是:自己的目标自己设定,别人的目标别人设定。为什么很多孩子的学习目标总是完成不了,因为一开始,就是家长在制定目标,家长觉得能完成,可是孩子根本完成不了。所以要尊重目标执行方的意见,由目标执行方确定目标,其他人仅能给与参考意见。
第二步:“设定目标三问”
当目标执行方制定好目标初稿后,可进行如下对话优化完善目标。
1问:“这个目标执行起来难度大吗?”
如果答案是太难,想起来就恐惧,根本不想去做,那就不是合理的目标,需要改善。这些目标属于“恐慌区”。
2问:“这个目标执行起来很容易吗?”
如果答案是很容易,不用太费力气就完成了,那也不是合理的目标,需要改善。这些目标属于“舒适区”。
3问:“这个目标努力一下可以完成吗?”
如果答案是可以完成,只是要经过一些努力,要想想办法,要“跳一跳”才能完成。这些目标属于“学习区”。只有“学习区”的目标,才能让人感受到胜任感,才是一个能胜任的目标。
反例变正例小故事
刚才一开始我给大家讲去年国庆假期,我给儿子制定了假期的学习任务,为什么没完成?因为一开始我就没考虑孩子胜任感的问题。学完“两步三问法”,我和孩子就假期的目标进行复盘。首先:“谁执行目标谁设定目标”,我反思了,假期学习目标应该由孩子制定,我可以给意见参考;其次通过“设定目标三问”,我了解到,假期的学习目标难度大是因为量太大,其实每一科的学习任务并不难,但是集中在一起就非常多。所以难完成,对孩子来说就是“恐慌区”。
【承接语】
通过上面的分享,我们了解如何通过“两步三问法”,来帮助他人或自己制定能胜任的行动目标。
【A2】教学习者编写剧本。
接下来,我们请大家现场做个练习,编一个小故事,把今天学的“两步三问法”放进去,帮助他人制定能胜任的行动目标。
比如,这个故事你可以设想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譬如你爱人想减肥,你如何用“两步三问法”帮助他制定减肥的行动目标
又如,孩子马上要期末考试了,要制定一个复习计划,你如何用“两步三问法”帮助他人制定具体的行动目标。
编个小故事,故事中包含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对话,3分钟之后,请学习者来分享下你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张波:
关于想减肥这个事儿,因为我老公确实很胖。他最近也提到这个事儿,他说:“我最近真的好胖呀,我要减肥。”然后我就说:“啊,那你具体想怎么减呢?”(第一步:“谁执行目标谁设定目标”)我老公是一个做事情比较激进的人啊,他就说:“我每天只吃一顿饭,我就中午吃一顿。”“对,所以我问他,他自己说的初步计划。他说就吃一顿饭,然后我就跟他说,(“这个目标执行起来难度大吗?”)我说,你从中午吃完饭,那个下午那一会儿到第二天中午之前,你都不进食的话,你会非常饿,而且,长此以往的话身体会受不了。这个可能对你来说,就是不怎么实际,而且对减肥可能没有太太多积极的影响。然后他又说,那这样的话我可以早上和晚上,你这个可以就是再考虑考虑,比如说,我早上可以吃的尽量的营养丰富一点,那晚上少吃一点,然后中午正常吃,(“这个目标努力一下可以完成吗?”)我觉得这个你看怎么样?因为跟我之前相比我每天三顿都吃的有点儿饱。(“这个目标执行起来很容易吗?”)我说,那这个可以吧,可以先试一试看一下反馈再看后面要不要调整计划。
拆书家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呢,他刚才设定的时候这个目标的难度是有点大,所以你们又来把这个目标来去那个来削减一些。然后考虑一下这个目标的难度执行是不是容易,特别容易,最终你们商量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
所以大家记得,首先我们在制定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第一步:“谁执行目标谁设定目标”,第二步:“设定目标三问”,1问:“这个目标执行起来难度大吗?”。2问:“这个目标执行起来很容易吗?”3问:“这个目标努力一下可以完成吗?”。通过这“两步三问法”,就能帮助他人或自己制定一个能胜任的行动目标。
好的,最后谢谢大家今天感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