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湖州筹备分舵第13场练级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行为方式回顾法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黄菊云。欢迎来到我的2-2练级现场,我是一名热爱跑步的达人,一名外企员工,还是一名正在成长中的拆书家(在拆书前,需要先分个组,分成两个小组,方便大家讨论)

【图书介绍】(1分钟)

F(特征)A(优势)B(利益)法介绍图书

F)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键对话》是原书第3版,全球畅销500万册,被奉为人际沟通的宝典,是由五位来自美国不同行业的人:作家、斯坦福大学博士、咨询顾问、企业副总裁这样一个团队联合编著。(A)这本书被史蒂芬·柯维、樊登、刘润等多位国内外大咖鼎力推荐,与同类书籍比较,这本书更聚焦于关键时刻的关键对话如何掌控,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述对话技巧、原理及相关案例,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B1)大家是否遇到过这些事情:比如你辛辛苦苦写了一个礼拜的稿子,领导说狗屁不通;年底了部门各种评优都没有你;几个平时相处的特别好的同事一起吃饭竟然没叫你。这时你会不会怠工、跟朋友绝交,心情沮丧、难过、恼火….那么通过本书学习教会我们关注自己的行为、感受、想法、寻找事情的真相,避免误会的产生。(B2)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行为方式回顾法,关注自己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摆脱大脑“自动驾驶模式”,给自己一次寻找真相的机会。

学习目标: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在现场的小伙伴,遇到糟糕的事情、有糟糕情绪的时候,可以运用“行为方式回顾法”深度思考,了解行为背后的情绪、想法、确认事实,避免傻瓜式的反应。

过渡句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手上的原文片段,时间为1分钟,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关键对话》原书第3版【P80】

要想放缓转瞬即逝的主观臆断过程,避免随之出现的冲动行为,你应当沿着行为方式模型一级一级向前反推。这个过程需要费点儿脑力,首先你应当停止当前的做法,然后分析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整个反推过程如下所示。

【行为】关注你的行为表现,询问:

我是不是在用行动表达不满,而不是坦率地说出来?

【感受】用语言把感受表达出来,询问:

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想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询问:

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见闻】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询问:

在我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里面,哪些能证实这个想法?哪些不能?

通过这个反推过程,你会让自己置身于思考和质疑活动中,进而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听说部门评优没有你,又不敢找领导确认,你的心情非常差。于是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敲键盘的声音都特别大,回家看爱人、孩子也是各种不顺眼。这时我们通过关注自己的行为、情绪、情绪背后的想法,再去看这件事情的真实性,重新梳理对事情的认知,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

【Why】

从我们的所见所闻到行为产生往往来不及思考,而且大脑为了保护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将这些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比如:不是我的错,都是你的责任,我也没有办法。在人世间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也总是能让我们找出各种理由来推卸的责任。我们会以受害者、无助者的姿态心安理得地面对自己的错误,甚至还会感觉良好。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我们停留在原地,无法成长。

【HOW】

行为方式回顾法需四个步骤

【关注行为】我是不是在用行动表达不满,而不是坦率地说出来?

【表达感受】是什么情绪导致我做出这种行为?

【分析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区分事实和想法】在我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里面,哪些能证实这个想法?哪些不能?

【举个例子】

年底部门需要统计一年的报表,本来每个星期、每个月我这边的数据会一直滚动更新,可是领导突然改变了规则和格式,要重新梳理各个区域的客户。这个工作量很大,且他总是有新增的规则,需要不停的改。在改了七八次之后,我就找别的同事吐槽,当着领导的面唉声叹气,搞得整个办公室的气氛很紧张。

现在我用今天学的行为方式回顾法,来分析一下

【关注行为】我开始吐槽、开始唉声叹气。我是用行动来表达我的不满,没有直接跟领导说来不及,或者说要改哪些一次性讲清楚。

【表达感受】郁闷、生气、还有一些愤怒的情绪让我做出这些行为,仿佛干了这些事情,心里就会舒服一点。

【分析想法】①原本统计了一年的数据都白统计了,我不都白干了吗?②有什么规则不能一次性讲清楚吗?③自己是不是能力有问题,为什么不能通过一、两次的修改达到要求?

【区分事实和想法】1、新表格也是以原表数据作为基础数据的,并没有白干。2、有些规则是在前一步修改之后出现新的问题,只能根据新情况来调整。3、每次修改的内容都有完全更改到位,但新的的问题,我没有发现,在能力方面可能确实欠缺。

【这样做的好处】

如果不分析,我会继续向同事吐槽,让自己在愤怒的情绪中反复的愤怒。通过分析,发现自己的情绪平复了,能够跟领导好好交流了,同时也发现自己可以提升的地方。

【预防异议】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年终评比成了最后一名,年终奖少了八千,这时我觉得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是合理的,为什么还要反思?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能让事情发生转机、变好最大最可靠的是改变我们自己,处于受害者、无助者的心态,改变不了别人,只会让自己和关心你的人受到伤害。

【适用边界】

在我们情绪特别糟糕、得到不满意的结果,我们表现出愤怒或者异常行为的时候,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使用。当然在我们表现好的行为或开心的情绪的时候,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自我觉察。但是不能无时无刻的回顾,否则会陷入不断的分析而无法自拔。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应用(分布催化1)

拆书家提问设计:

1. 各位小伙伴,在未来的两到三个星期,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会让你愤怒、恐惧、感到受伤?比如,领导明明跟你说今年你是优秀员工,结果却变成了隔壁小王?又或者期末孩子考了一个班级倒数,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你看到他每天18个小时抱着手机玩….

2. 请思考一下,2分钟后请小伙伴描绘一下你可能遇到的场景,以及你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行为。请注意只描绘场景即可。

学习者案例记录:陈燕

还有两个星期放寒假了,要带女儿出去玩,她考试可能成绩考得不太好,在出去玩的时候我看到她玩手机,有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吼她:“就知道玩,成绩考那么差,还不停的玩手机!”可能跟女儿之间发生一次争执,影响亲子关系

A2催化应用(分步催化2)

拆书家提问设计

请根据刚刚描绘的场景,你会如何运用今天学习的“行为方式回顾法”,分析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找到事情的真相,书写不一样的故事呢?

学习者分享

自己的行为是看到孩子看手机的时候骂孩子冲孩子发火,自己感到很愤怒,觉得她成绩没考好,还玩手机。自己心里有火没有发泄出来,所以看到她玩手机就非常生气。当看清楚她正在用手机查找当地的旅游景点相关攻略的时候,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下次看到她再拿着手机的时候,不能直接发火,要先了解清楚她到底是在干什么,再去决定自己要做什么。

谢谢陈燕的分享,通过今天的学习和陈燕举的例子。我们要学会不要看到对方做了什么事情,立刻激发我们不好的行为,而要让自己的思考慢下来,去真正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给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一次机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