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昆明春城分舵第225期线上过级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及更好的赞赏孩子

开场:

【开场前准备】
PPT准备、跟观察家确认预备表和观察表
分组准备:请今天可以全程参与互动的小伙伴在公屏打1。(不到六人无须分组,六人及以上需要分组)
记录时间、录制屏幕
开场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过级主题是《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及更好的赞赏孩子》。
【自我介绍】
大家好,还是先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俞晶,又称俞三日,现居德国。我的三个标签是:
1. 四岁混血娃宝妈:在中德跨文化家庭里,努力学习求同存异。
2. 一级拆书家:通过拆书训练,找到中国人圈子,并提升学习原能力
3. 亲密关系助力者:通过阅读听课实践让自己更有能力助己助人
【图书介绍】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书是一本关于爱的技巧和训练,名叫《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F:本书由两位美国的亲子教育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合著而成,是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本育儿书籍。
A:与市面上同类书籍对比,这本书在美国家教类图书中累计销量第一名,出版30多年畅销不衰,被译成30多种语言。书中有简单实用的行动步骤、生动有趣的插画例子以及具体清晰的练习指南,易读性强,代入感强,操作性佳。
B1:在座各位有为人父母的、或者未来想要养育孩子的,可能有这样的疑惑:不知道怎么才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或者,社会新闻上很多款父母为孩子付出一切,却把孩子养成熊孩子,作为新手父母战战兢兢,怎么破?答案就在这本书里。
B2:今天我要讲的第一部分尊重-合作的技巧能让我们减少矛盾和对抗,收获更多合作。第二个部分的描述性赞赏能让对方获得真正的鼓励,从而增加健康的自信心,在未来更有动力付诸行动主动配合。

【学习总目标】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两个片段都来自《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两个片段是并列关系(在不配合时可以使用尊重-合作技巧寻求配合;在配合时可以使用描述性赞赏法进行反馈)。

总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提要求时不使用威胁、比较、命令等不尊重的方式,而是尝试应用一个或多个尊重-合作的技巧寻求对方的配合;并能够尝试使用描述性赞赏四步法来对对方的回应进行正面反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一:寻求合作
【片段目标】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第一个片段。
在本次RIA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提出要求时,不使用威胁、比较、命令等不尊重的方式,而是尝试应用一个或多个尊重-合作的技巧寻求对方的配合。
【过渡语】
以下就是今天的第一个拆页,请大家花1-2分钟时间阅读,读完以后在评论区打1。
【R1】阅读原书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P56-57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吗?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孩子和我们配合,而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心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家长少付出代价,又好操作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非常有帮助的五个技巧。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你自己,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这五个技巧能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
好,看大家差不多看完了,下面就由我代领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原文片段为我们提供了以互相尊重为核心,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尊重-合作”五技巧。
Why (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
【不那么做的坏处】
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孩子常常不配合,父母有时也很难保持耐心和尊重,容易用训斥、谩骂、勒令、威胁、讽刺孩子等等的方式来应对。而最后常常要么是孩子不情愿的配合、要么则是家长不情愿的妥协,两种都充满负面情绪,对孩子、对关系都有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这么做的好处】
而使用尊重合作的技巧来面对不配合的情况,能使双方减少负面情绪、改善彼此关系,让父母收获更多合作,孩子在被尊重中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反面例子】
举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们去年七月份度假回来第一天孩子不想上幼儿园。这一天我计划送完娃还要去看好不容易才约到的医生,时间有点紧所以我有点着急。
一早孩子开始找各种借口拖延不去上幼儿园。
我本身有点不耐烦,说:你得去上幼儿园!没别的选择! 你再磨蹭就要耽误妈妈去看医生了。(命令和责怪)
我接着说:你看别的孩子都很乖,都在幼儿园了(比较)
你们猜娃听了我的话配合了吗?当然没有!依旧阴着脸磨磨蹭蹭。
我当时着急啊,所以大声喊:你不去也得去,不然你一个人在家,没人管你!(威胁)
娃一听到这个话,直接哇哇大哭起来,止都止不住。
我又急又气,但最后又搞不定,就只能把预约给取消了,陪她在家一整天,但是我们俩都不开心,两个人僵持了很久。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扭转这个故事,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孩子可以配合我呢?
How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尊重-合作“这五个技巧,分别是:
1. 陈述事实。
客观描述你所看到的场景或者问题,集中精力在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可以多用物品作主语,增加客观性。比如,小朋友常见的收拾问题,可以说“玩具都散在地上。”
2. 提示做法。
用平和的语气和用词告诉孩子应该或者不应该做什么,并加上可能的自然后果。比如“玩具应该收拾好,不然下次要再玩会找不到。
3. 简化表达。
用简单的词语或者短语有力的表达,对耐心有限的孩子更有效。比如想让孩子收拾乱放的小熊的时候,只说“小熊!”,就能让孩子觉察到问题。
4. 说出感受。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借用物件拟人来真诚表达感受,帮助孩子共情。比如孩子房间乱,玩具搁脚,我说“我踩到你的玩具,我的脚很疼。”
5. 书写便条。
可以使用以上一个或多个技巧来书面表达需求和感受。书写便条能让孩子觉得被重视、大人则可以避免直接冲突。
比如,可以用拟人的方式在小熊玩具身上贴“我想家了,有点难过,请你送我回家好吗?”这样能表达出小熊的感受和提示做法。
【反例加工为正例】
现在仔细想想,我其实可以提前用它喜欢的小熊的口吻写给她一个便条:表达小熊也很想去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然它会孤单无聊,以增加孩子去幼儿园的动力。(书写便条表达感受,并主动读给孩子听)
另外,我也可以平和的告诉她,今天是幼儿园开学的日子,小朋友们都会去上,你快要迟到了。(陈述事实)。
然后告诉她,你去上幼儿园,就可以跟好朋友们分享你度假的经历了,也能跟她们一起玩了、你跟好朋友见面都会很开心。(提示做法)。
而且,妈妈想送完你上幼儿园就去看医生,因为妈妈现在不舒服、着急去看医生。(说出感受)。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用尊重平和的语气跟她沟通,孩子应该会理解到我,至少不会负面情绪升级。

注意:这些技巧可以根据场景选择一部分或者全部使用,也不用按顺序来操练,只要使用合理、让孩子在跟我们的沟通中觉得被尊重被理解,就能更容易让孩子能与我们合作。
Where(适用范围)
其实这些尊重-合作的技巧,不但适合亲子关系,在其他关系比如家人、好友、邻居、同事等等也适用,只是需要调整成对成年人的语气。
【预防异议】
在座各位可能觉得,这么使用会不会显得有点变别扭或不自然?
事实上,刚开始有这样情况产生都是很正常的。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其中的技巧并给予调整。比如不善言辞的父母和内向的孩子,可以先用间接的交流方式,比如写便条,会更适合,熟练以后也可以再调整。
其次,我们要有积极的信念,来克服别扭带来的不适感。即使不自然,只要孩子了解到你的用心,很可能会理解并尊重你的努力;另一方面,这样的别扭,不管怎么样都比其他不尊重的沟通方式要好。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去一个月里自己的要求别人不配合的一个经历。
比如:孩子作息不规律经常晚睡觉让你很头疼,或者你明明很累但伴侣却不肯分担家务,或者约好了的聚会朋友却迟到了;或者请求同事好好配合工作对方却敷衍了事;又或者邻里之间该共同承担的责任比如公共卫生对方故意不承担等等。
大家可以想想当时具体的经历,并写在便利贴上,2分钟后,我们请几位小伙伴,每人花1-2分钟时间来分享一下。不知道我表达清楚了没有?大家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就开始了。
好,2分钟时间到。
请XXX伙伴先来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学习者分享】
案例1-雯清
有一件事我气到晚上睡不着觉。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姐姐之前说饺子好吃要吃饺子,所以我们给她做了饺子,端上桌子。而弟弟不喜欢吃饺子,我们就给他上了米饭。当姐姐看到弟弟的米饭的时候,也忽然改了主意,不要吃饺子,也要吃米饭。我就跟她说:你自己说饺子好吃要吃饺子的,现在你又烦恼。给你就只有饺子你就只能吃饺子。姐姐就把筷子一放,生气走开了。
后来我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好声好气的对她说:你就尝一口饺子行吗?
姐姐却无情地拒绝了我,所以我很生气。

案例2-芷旭
我们家两个娃总喜欢打打闹闹,还尖叫。非常吵也很让人烦恼。所以我有时候会先好好说:别尖叫了。但是这样根本就没有用,所以我接着就会大声吼:别尖叫了!这个方式震慑的效果是有的,他们会停一会,但是之后又会开始继续尖叫。所以我的方式起不到长久的效果。

【拆书家反馈】
这两个场景都是做家长非常经典非常感同身受的场景。但大家也发现了,用高压的方式去强迫孩子配合,可能起到的效果就不尽如人意。

【A1+】催化应用
刚才我们回顾了过去的一个经验,接下来,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时光倒流,让你重新回到过去,你会如何使用“尊重-合作五技巧”与对方进行沟通,让对方配合你呢?接下来请大家花3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稍后我们请x位小伙伴为我们分享一下他是如何使用的,每位小伙伴分享1-2分钟。

【学习者分享】案例1 - 芷旭
当然这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是我听到其中有一个方法我是以前没有试过的方法我觉得我可以去试一下。这个方法就是我可以找一个他们很喜欢的一个玩具,那这个玩具呢他们经常会抱在怀里。那我就可以模拟这个玩具的语气跟他们俩说:哎呀,你们好吵啊,都把我吵醒了,你们可以小点声吗?等我睡好了我再跟你们玩,好吗?我觉得如果回到过去,我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尝试,我觉得成功率应该会很高。
【拆书家反馈】
确实,使用孩子们在意的玩具来口头表达或者书面表达,能更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更能让孩子们共情,了解到对方的需求和感受,用这种方式对小朋友来说应该是很有效的。

【学习者分享】案例2 - 雯清
这件事其实我深刻反省过了、也跟我女儿好好地交流过了。其实当时我女儿生气的点在于我是用命令的语气告诉她只能吃饺子、不能吃米饭,她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尊重。如果再回到过去,我可以使用陈述事实和提示做法的方式说:你看外公外婆很辛苦的包了饺子,妈妈觉得很好吃,你至少可以尝一口,如果觉得不好吃的话还是可以去吃米饭的。

【拆书家反馈】
谢谢两位给出了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也选择使用了尊重-合作的技巧来反思过去。我觉得我们如果能做到尊重孩子,还是会很有效果的。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小结及转场
刚刚我们学习了当我们在日常沟通中提出要求时,可以通过尊重-合作五技巧来向对方寻求合作,这五个技巧分别是:陈述事实、提示做法、简化表达、说出感受、书写便条。
那如果对方在你提了要求的时候配合了你,那你是不是该夸夸对方了?但是,怎么夸才有效呢?接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片段,如何能更好的赞赏孩子。

片段二:表达赞赏
【片段目标】
本阶段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尝试使用描述性赞赏四步法来进行正面反馈。

请大家看第二个拆页,同样的也是1-2分钟时间,请大家看完以后在评论区打1:
【R2】阅读原书
R:原文拆页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纸质版 p.198-199

汉斯从不主动做家务,让我很苦恼。他已经9岁了,我觉得他应该承担些责任。
星期二晚上,我让他收拾桌子。通常,他总是需要催好几次才行,可这次我没有提醒他就去做了。我对丈夫说(也故意让汉斯听见):“富兰克,看见汉斯干什么了吗?他收拾了桌子、盘子、盛沙拉的碗、餐巾纸、银器,还提醒你的啤酒!尽职尽责。”当时没有看出汉斯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后来,我上楼去哄小孩子睡觉的时候,我让汉斯15分钟后过来。他说:“好的”。
15分钟后,他上楼来,躺在床上,我说:“我让你15分钟后过来,你正好15分钟后就过来了。这就叫作说话算数。”汉斯笑了。
汉斯晚饭前,进厨房来说:“妈妈,我来收拾桌子。”
我简直吃惊极了,对他说:“我没叫你,你就过来了。我真的很感激!
从那以后,我注意到他的很多变化。一天早上,他主动收拾床,又有一天早上,他早饭前就穿好了衣服。似乎我们越是看到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孩子就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性赞赏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鼓励和赞赏孩子。
Why:
健康的自尊和自信是孩子人际关系的基石。而在形成恰到好处的自信和自尊的过程中,来自他人的赞赏尤其是重要他人之一父母的赞赏,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孩子们需要外界的反馈来建立真实并且正面的自我形象。如果不赞赏孩子,可能会让孩子陷入消极和负面情绪中。
但是如果仅仅是夸赞对方“你好聪明”、“你真棒”,可能会使孩子觉得我们在敷衍对方或者受到评价有压力,适得其反。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更恰当的方式来赞赏孩子。
描述性赞赏,能使孩子了解我们究竟为何而夸赞,明白我们的赞赏是有基于事实且发自内心的而非敷衍,从而使孩子更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接纳我们的赞赏,孩子以后也能更好的赞赏自己。
【意译案例】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在不同场景下理解,我再来分享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

六年前我跟丈夫在非洲马拉维创业的时候,对当地员工懒散的工作态度颇有微词。
有一位叫小布的年轻员工工作消极被动常常迟到早退,让我们很烦恼。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认为他应该为自己和工作负责。
有一个周日,客户设备临时出了问题,实在没人的情况下我打电话给小布让他解决问题。通常,我会收到他各种借口和推脱,毕竟是休息日嘛,没想到他这次很主动的在两个小时以内赶到了现场解决了问题,得到了客户的积极反馈。我对他这次的表现感到很惊讶,所以在周一的时候跟他的直接上司说(小布坐在三米开外的办公桌旁,我是故意想让他和其他同事听到):“小布上周日遇到工作紧急情况时接下任务及时上门为客户解决问题,顾客对他非常满意。小布这次尽职尽责积极主动,给大家做了榜样。”当时看小布没什么特别的反应。

之后我让他准备一份报价单,让他周三之前交给我。他破天荒的提前一天就发到了我的邮箱。我简直吃惊极了,对他说:“你现在能提前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越来越主动了。跟你一起工作很愉快!很感恩有你的支持!”小布不好意思的笑了。

这以后,小布迟到早退的状况忽然消失了,有时还愿意主动加班赶进度。两周后我对他的改变给予了反馈,说:“小布,你这两周准时到达公司,有时还主动加班,比之前的情况大有好转。你做到守时并能为自己和工作负责了,很感谢你的付出。”小布听完笑着说了谢谢。

从那以后,我注意到他的更多积极的变化,他甚至开始主动提问、积极求解。三年以后他成长成了一个能独立带小团队做项目的骨干了。

How(细化步骤)
从这个案例里能提取出三个步骤的描述性赞赏,分别是收集描述、表达感受或者总结品质,更具体的可以从收集描述里细化出两个步骤,分别是收集素材和描述事实,从而形成以下四个步骤:
1)收集素材
通过1)对对方和场景的观察以及2)跟对方进行沟通、互动、倾听来获得赞赏所基于的具体细节。
比如面对小小孩努力完成的画,可以观察它的线条、色彩、构思,也可以问孩子他想表达的东西、怎么画的、做了哪些努力等,通过沟通积累素材。
2)描述事实
把所看到和听到的事实用客观的语言的描述出来。注意不要夸大细节,不加自己的评论。

3)表达感受
体会这个事实带给自己的感受,再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如果孩子帮我们做了家务,那我们则可以说:我真的非常开心,这会儿感觉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感受词汇举例:
高兴、愉快;兴奋、激动、兴高采烈;陶醉、心醉神迷;踏实、放松、安全感、温馨;自豪、得意、笃定;积极、安乐、舒适、自在等。

4)总结品质
将这件值得赞赏的事件所反映的品格和特性用一两个词总结出来,并反馈给孩子。比如坚持做完作业,可以说“这就叫有毅力”。

*品质词汇举例:
勇敢、果断、坚毅;忠实、负责、可靠、诚恳;谨慎、含蓄、冷静;谦卑、好学、有好奇心、有洞察力;优雅、井井有条、沉着、乐观;体贴、温柔、善解人意、宽容;慷慨、热心、乐于助人、公平等;守时。

注意:1)如案例所示,在描述要赞赏的事实之后,第三和第四个步骤也可以只择一使用。
2)表达感受或者总结品质也可以跟描述事实交换顺序使用,比如说“你很有毅力,因为你坚持写完了作业”。

Where:
描述性赞赏尤其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赞赏,在其他关系中也比较适用。但是不适用于下属对领导或者晚辈对长辈的关系。

【预防异议】
可能大家一开始使用描述性赞赏的方法的时候会觉得很别扭,开不了口。或者觉得没有词来描述事件、感受和品质,感觉词不达意。
万事开头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慢慢的开始,给自己多点时间和空间练习和试错。在方法运用上,可以一开始只使用部分步骤。如果在口头表达上实在困难,也可以在事后总结思考调整修改,把赞美写下来给对方。先写再读给对方、再直接表达。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现场演练
我们刚刚学习了“描述性赞赏四步法”,即“收集素材、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总结品质”。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情景演练,要演练的场景如下:

小花是个七岁大的小女孩。这周三下午,小花的好朋友到家里来玩,两个小朋友特别兴奋,把房间翻了个底朝天:橡皮泥散落在桌上,地上都是碎屑,毛绒玩具、过家家的盘子碗都散在地上。等孩子好朋友被她妈接走以后,小花妈妈让孩子把房间收拾一下。孩子一反常态毫无抱怨的就开始收拾了。
等小花妈妈再次来到小花房间的时候,看到了小花在约定时间内收拾好了房间,还给问小花怎么做到的,然后赞赏了她。

我们的演练就从小花妈妈让小花收拾房间、小花同意了开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运用,我在PPT上还放了一部分典型的感受和品质的词汇,大家可以根据情况参考选用。

情景演练要求:
现在请大家来排练,一个人扮演小花的妈妈,一个人扮演小花。(我们看一下今天的人数,请XX来扮演小花,再请XX来扮演小花的妈妈可以吗?)扮演小花妈妈的小伙伴要通过跟观察和跟小花互动来收集素材,接着使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总结品质得步骤来赞赏小花。

排练时间5分钟左右,等排练结束以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进行角色扮演来完成演练。

不知道大家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的话现在就请开始排练了。

好,对于XX和XX的排练,其他小伙伴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吗?

接下来我们可以请XX和XX来正式演练一下。

正式演练过程: 小花-珠儿;小花妈妈-芷旭

小花妈妈:哎,小花,朋友走了啊?
小花:嗯。
小花妈妈:今天玩得开心吗?
小花:开心啊,真的好开心。
小花妈妈:太好了,你玩的开心,妈妈也替你高兴。那你现在看看,房间比较乱,妈妈想请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可以吗?
小花:好的,妈妈。
小花妈妈:你看要多长时间呢?
小花:20分钟可以吗?
小花妈妈:好的,那20分钟以后我再来哦。
小花:好的,妈妈。

二十分钟后。。。

小花妈妈:哇,小花,你做了什么呀,把房间收拾的这么干净,跟刚才简直是天壤之别啊。你能告诉妈妈你都做了什么嘛?
小花:妈妈你看,我把橡皮泥收好了、地上的毛绒玩具也放回柜子了、盘子也都放好了。
小花妈妈:小花你真的好棒啊,本来橡皮泥乱七八糟的,你都分好颜色收好了。毛绒玩具也都收的井井有条送回家了。
小花:对呀,我把它们都摆放的整整齐齐的。
小花妈妈:太好了,它们一定很开心!还有你那些过家家的盘子和碗都好整齐。而且妈妈还注意到地上都扫的干干净净了,碎屑都不见了。
小花:对的,我扫的好辛苦,那么细的纸屑我都很努力地扫完了。
小花妈妈:哇,真的好棒。小花,妈妈看到你做的这些,觉得你越来越厉害了。妈妈看到你主动答应去收拾,一点没有抱怨,真的越来越能承担起责任了,妈妈很欣慰,我的小花长大了。而且,你在收拾的过程中没有来求助,很独立的收拾的很好,很为你感到骄傲。你真的很负责很可靠。好的,下次你再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好吗?
小花:谢谢妈妈,听到妈妈这么夸我我心里美滋滋的。
小花妈妈:好的,那现在我们一块去吃晚饭!


【回应和反馈】
在排练过程中小花比较不按常理出牌,经常跟小花的妈妈开玩笑。拆书家试图把小花修正成一个比较配合的小花,并提示如果现实中有这样不配合的情况出现时需要使用片段1的尊重合作五技巧来应对。
最后正式演练时,小花和小花妈妈非常生动具体的演绎了剧本,并且小花的妈妈熟练的使用了描述性赞赏法多次对小花收拾房间的不同细节给予了积极正面的反馈。


【A2】分步催化一
接下来,为了促使大家在未来更好地表达赞赏,请大家首先来设想一下,在你接下来一周或一个月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中有需要表达赞赏的对象和场景。
比如你的下属配合你的指示出色的完成了工作;
比如你在拆书帮的徒弟、或者小伙伴在你的鼓励下顺利完成了晋级;
再比如家庭中,丈夫或者妻子对提出的要求给出了让你满意的行动;
又或者,最典型的场景:孩子主动做了家务、或者考试有了进步等等。
给大家3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这个场景想像下,并写下来,稍后请1-2位小伙伴分享。注意,这里只用描述出场景即可。包括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或结果。不知道大家对要求都清楚了吗?不清楚直接问,清楚了的话就开始,3分钟以后回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
案例1 - 雯清

我下班回来以后发现小朋友超额完成了我给她的任务,不仅完成了中文德文英文的阅读,而且写字还多写了一页。

【拆书家反馈】

雯清这个场景是非常典型的亲子教育的场景,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可以怎么样来操练。

【A2】分步催化二
时间也差不多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刚刚自己想到的具体场景,找出事实的细节,运用今天学习到的描述性赞赏四步法来赞赏对方吧。
为了帮助大家构思,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模板,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在脑海中想一想你具体的行动目标和行动步骤,也可以写下来,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和书写,两分钟以后我们请一到两位小伙伴花1-2分钟时间跟大家分享:
目标:在接下来的______(时间段,比如一周内),我会在______(地点,比如家里),面对______(对象,比如我的孩子),在_______场景中(比如在孩子画了画要送给我的时候)操练描述性赞赏四步法。
行动:
在行动部分,大家可以根据一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具体该怎么准备、如何去表达?对方可能的回应是什么样的呢?
2,可能有的困难是什么?怎么可以克服这样的困难?
3,完成了操练以后给自己的奖励是什么?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应用描述性赞赏四步法分别是:收集素材、描述事实、表达感受、总结品质。
如果大家没有问题的话,就开始喽。
好,三分钟时间到,请1-2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的案例。

【学习者案例】
案例1 - 雯清
目标:
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我在家里看到我的孩子在完成了她的任务的时候,我会使用描述性赞赏四步法来对她进行赞赏:
具体行动:
我会问她说:哎,你今天完成了你的任务了吗?
她可能会回答:妈妈,我不仅完成了既定任务,我还写了这么多字呢。
那我会接着说:哇,真的很棒哎!妈妈看到你不仅完成了你的作业,还超额完成了!妈妈看你非常努力学习,特别有上进心,而且你非常有条理的安排你的任务,按时完成了任务,非常守时也说到做到非常信守承诺。

【拆书家反馈】
学习者非常生动具体的思考了具体可能的场景并设想了使用描述性赞赏法来具体表达赞赏。经过这个思维过程,学习者在以后遇到类似场景应该会及时反应、脱口而出的。此外,建议学习者能给自己增加外部奖励以进一步增加操练的动力。

总结
最后我们来总结回顾下,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尊重-合作五技巧来寻求对方的合作,以及用描述性赞赏四步法表达赞赏。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在这两个工具中都提到了事实和感受,为什么这两点不管是在请求配合还是表达赞赏中都很重要呢?是因为事实和感受不含评价、没有对错,以客观为主旨,以尊重为核心。这能够在寻求配合的时候减少对方的情绪抵触、也能够在赞赏对方时让对方看到欣赏的坚实根基、从而让健康的自我欣赏发出芽,而不再刻意的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希望上面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今后的人际关系中,尤其是亲子关系中,能有“别人家的爸妈”和“别人家的孩子”的状态。今天拆书分享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大家的倾听和陪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