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南宁筹备分舵线下第一次练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了解什么是启发式提问 学习目标: 学会使用启发式提问代替说教,命令

开场: 大家好!我叫李妮,我身边的朋友一般叫我妮妮或者是妮姐,这两个我都喜欢,叫妮妮感觉很亲切,叫妮姐感觉很有气场!大家可以任选其一来称呼我。最近有个词很流行,叫“斜杠青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我第一次听的时候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后面在很多场合听到过很多次,然后我就去查了它的意思。这个斜杠青年就是说,一个人他有很多的职业身份,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的身份。我一看,哎?这好像说的就是我啊!所以我的介绍就是气象主播/正面管教讲师/未来的拆书家。目前是有两个斜杠三个不同的身份,我也算是一枚斜杠青年。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把“未来的”这三个字去掉!
说到拆书,大家肯定想问这个“拆书”是什么意思呀?这个拆并不是拆散的意思,而是转化和内化的意思。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很想读完一本书,但总是半途而废?或者书是读了,也划了线,却总是记不住?或者是记住了又不知道怎么去用?就是不能把它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成人读书的目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我觉得就是学以致用,为了提升自己,为了把书中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真的能够知道并且做到。所以,那要如何实现这个转化呢?这就是拆书法要让我们实现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与把后果强加给孩子有极大的不同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而不是探索式的思考。要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问启发式问题。

《正面管教》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们通过阅读这个片段知道了,当孩子做了什么不当的行为时,我们通常会直接说教讲道理,比如说你这样做不行,会怎么怎么样……直接把这个后果告诉孩子。这样的话其实效果并不好因为孩子没有参与进来,他可能有时候就当耳边风,有时候孩子会觉得我们很唠叨,根本听不进去。我们自己做孩子的时候可能也有这样的感受,当父母给我们说教的时候,我们可能也往往听不进去,因为我们没有参与进来,所以这样的说教就会达不到效果。如果我们命令孩子,让孩子去做什么,这样也是我们让孩子去做的,孩子很可能不情愿,甚至还有可能跟你对着干会有一些反抗的表现,你让我去做我偏不去!如果换成启发式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解决办法,通过孩子自己参与进来,自己去思考,把事情想清楚,他们会更愿意去改正这些不当行为。而且孩子其实很有办法,当你去提问的时候,他们会想出很多好办法。而且因为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想法,他们就更愿意去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有一次吃饭时,儿子把脚放到了餐桌上,我一看到就马上想制止他,因为我觉得把脚放到餐桌上很不礼貌,我就跟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呢?这样做非常的不礼貌,赶快把你的脚放下来!当时情急之下就马上这么说了,边说边想拽他的脚下来谁知道我用这样命令的方式,还有行动想硬拽他下来,跟我杠上了,用行动表达你越拉我我越不把脚放下来,我就是要把脚放在餐桌上。这时我发现这个方法无效,就冷静了一下然后我想到了启发式提问,问他:“嗯,你觉得把脚放到餐桌上会怎样?”他想了想说:“脚很臭,会臭到饭菜。”我说:“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他没有回答我,但他自己把脚放下来了因为他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A2

以后在与孩子相处中会多使用启发式提问。当我遇到想要命令或说教时,我就告诉自己先停一下,在心里默数3秒,然后想想怎么把说教和命令转换成提问的方式用问题的方式给孩子提出来,邀请孩子自己来思考怎么去做,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为了督促自己,从今天开始,每天把自己使用命令或说教的次数记下来,使用启发式提问的次数也记下来,回头再来看,我使用的命令或说教怎么转换成启发式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