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贵阳第二筹备分舵11月线下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学会有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与人有效沟通

开场:

【开场:自我介绍+分组 】

各位拆书家们晚上好!很高兴能够在此与大家相聚。我叫洪凌志,大家可以叫我阿志。我是一个热爱摄影的程序员,当前是一级拆书家。我今天拆的是2-1级,在正式分享之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我的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尝试在沟通中运用“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倾听对方、理解对方、回应对方。

【图书介绍】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我拆的这本书很厉害,普京推荐过此书,奥巴马特别接见过本书作者,福布斯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类书籍之一”。它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它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发行,要知道,全球一共也就有197个国家。换句话说,全球71%的国家都有这本书的忠实读者。这本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与其它管理类书籍相比,这本书不仅讲干货,还有大量的案例、具体的行动步骤引导读者学以致用。这本书不仅提出了7个高效能人士的习惯是什么,还明确地说出其中的原理、习惯之间是怎么层层递进的。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如果你想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探索自我,如果你想取得个人领域或公众领域的成功,如果你想知道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具体方法,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我今天的拆页主题叫做“学会用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与人有效沟通”。希望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学习后,大家能够尝试在沟通中运用“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倾听对方、理解对方、回应对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刚刚分发到大家手中的原文拆页,大家可以在完成阅读后,向我举手示意。

【R阅读原书拆页】

有效地沟通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地沟通多么不容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儿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亲:“你已经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父亲“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左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父亲:“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亲:“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什么是移情聆听?首先是聆听,然后再移情。“聆听”与“听”不同,“听”是带有心中成见地去看待他人,这样的“听”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真实判断。而“聆听”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内心抛弃固有成见,毫无成见地去“聆听”他人,去寻找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看清他人真正的模样,从事实和情感上与人达成有效的沟通。这里要额外说明的是:移情聆听不等于要认同对方所说的内容。

【why: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为什么要进行移情聆听呢?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很多人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目的上,而忽略对方的感受。过强的目的性会让你忽略很多更重要的东西,特别是对方的情绪。如果你注意观察对方的情绪,并及时表示对他的理解,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你就会从一个陌生人或者敌人,很快转变为对方的朋友或亲密战友。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情感的,你关注并理解对方的情绪,就会得到对方的支持,让僵持的沟通重新变得顺畅起来。

【反例】

我举个反面例子:我朋友有天打电话给我说:“今天我开了一个糟糕的会,我领导总是怀疑我的能力,我恨死他了!”

我说:“我认为是你反应过度了,上次你还给我夸他通情达理。”

朋友说:“人都是会变的,这人现在就是和我过不去。”

我说:“都是你自己瞎想出来的,你真得改改这个坏毛病了。”

朋友说:“算了,我干吗要跟你说这些。”

【how】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定义,在给朋友解决方案,但其实,朋友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需要的是——移情聆听。那如何做到移情聆听呢? 我们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1阶段,专注听,复述对方说的话。

我要先复述对方的话,让他感受到自己说的内容有“被听见”。回到我刚才说的案例,当朋友跟我说“今天我开了一个糟糕的会,我领导总是怀疑我的能力,我恨死他了!”的时候,我应该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重复他说的话:“你的意思是领导工作上故意为难你,你很讨厌他,不想再与他一起共事。是吗?” 


第2阶段,加入自己的解释,理解对方的意思。

复述和理解一个人的话是非常难的事情,通常需要三到四次才能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并能够表述出来。所以在加入自己解释时,需要对方的确认,直到对方认为我理解的意思和他要表达的相似,我才能表达我自己的想法,交流才可以继续下去。刚才的例子里面,我可以说:“你觉得你的工作能力远高于领导意识到的,领导没有完全看到你的实力,对不对?”


第3阶段,角色转换,让自己体会对方的感受。

心理学上说,语言只能传递20%的内容,我们使用的语音、语调、身体信息传递了更多的感受。我需要角色互换,移情到对方的位置,尝试着去体会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刚才的例子里,我可以说:“一直做着一些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事情,就像让大学生做小学生的加减法,时间久了,的确让人觉得被低估、被忽视,自己的能力也一直没有成长,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第4阶段,理解与感受并用。

全身心地倾听对方,找到他的感受和需求。刚才的例子里,我可以说:“在职场上被低估、被忽视,一直做着一些与自身能力不匹配的事情,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希望领导可以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你,这样不仅你自身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也能让自己在职场中被看见。是吗?”

【where:适用边界:哪些情况有效,哪些情况无效?】

移情聆听尤其适合在话题非常重要、敏感的时候使用。比如你想要让破裂的关系重归于好,你想要让面和心不和的团队成员亲密合作,你想要处理棘手的人情关系。如果只是两个人之间随意的谈话或者日常闲聊,就可以不使用这个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

了解了移情聆听,那现在请大家回忆下,最近的一个月内,你是否做到了移情聆听呢?比如同事找你讨论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此时的你呢,正好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忙得不亦乐乎。你是一边继续把手放在键盘上听同事讲话呢,还是会把双手从键盘上撤离,目视同事,专注地听对方讲话?这里的同事可以换成其他人,比如父母、伴侣、孩子、朋友、老师、同学、亲戚等等,这里的敲打键盘也可以换成其他事。比如:你的孩子跟你抱怨作业多、学习辛苦,你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说学习如何重要,孩子是不是说着说着,就不想跟你聊天了?你的爱人在公司遇到麻烦,回去跟你倾诉,还带着情绪,你理性地分析问题,并给出诸多建议,结果你的爱人,非但没领情还跟你争吵了起来了?回忆一下类似的经历,当时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下面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故事,稍后我们邀请一位伙伴跟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十八:前天,我的同事和她男朋友吵架,两个人吵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她来找我求安慰,那时我非常忙,心里也有些烦心的事,我就对她说:“我都快要哭了,安慰你个鬼哦。”她也觉得好像没什么可聊的,走了。过了两天,我就发现她和其他同事走得近了,瞬间我就觉得我当时没有移情聆听,考虑她的感受。

【A1+反思加工】

伙伴们刚刚分享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那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移情聆听四阶段,如果以后再有人对你诉说他的事情,我们可以在头脑中回忆这四个步骤:复述——解释——体会感受——理解与感受并用。

下面我们用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思考,如果再遇到刚刚在小组内分享的沟通情况,应用刚才所学的“移情聆听”去回应,你会怎样做?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之后我们请一位伙伴和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燕子:我觉得移情聆听是非常重要的。我跟我儿子相处就是你前面提及的状态(你的孩子跟你抱怨作业多、学习辛苦,你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说学习如何重要,孩子是不是说着说着,就不想跟你聊天了?),以至于后来我跟我儿子说某些话的时候,我儿子就什么话也不说,因为他觉得我没有办法倾听他,一旦他想要跟我表达什么,我就会从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去压住他,但我从头到尾是没有倾听他的。所以听了今天的分享,我觉得这四步很重要。下次他再想跟我说什么,我就先重复他的话,仅仅是这第一步就会让他有想要倾诉的感觉。接着我会看着他、抱着他,只是听他说,等他说完,我再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他说的话说一说我的感受。再来和他聊他的感受,从他的需求里面再来回应他。这样下来,我会觉得倾听会更加有效,是一种能增进亲子关系的方式。

【总结】

好的,谢谢大家的分享。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良好的沟通势必是建立在彼此的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移情聆听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有效手段。别人在说的时候,认真地听,用心地听,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这样做对沟通过程的的推进,远比我们只顾着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话,有用的多。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