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所属活动: 2024年1月过级练武场临时加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整理

开场:

环节1:开场(3分钟)

【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二级拆书家灵灵。我是一个不爱给自己贴标签的人,但为了符合拆书技能点的要求,我大言不惭地给自己贴三个目前的标签:① 我是一个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成了某出版社的特约书评人;② 我是一个写书人,写着写着就发表了好多文章,成了某老牌杂志社的故事大王、青云作者;③ 我是一个教书人,教着教着就带着孩子们斩获多项全国写作比赛的金银铜及一二三等奖。


之所以选择拆书呢,全凭和舵主及会员长老的情谊吊着。介绍完了自己,为了方便接下来的讨论学习,我们分一下组,以我为中间轴,左手边为一组,右手边为一组(如果当天人少,就整体为一组吧)。


【学习目标】

今天给大家解决什么问题呢?那就是在跟随我学习完本次的RIA现场拆书后,大家能够学会用收纳的三个步骤(澄清)来确定(行为)物品的去留及其摆放位置,进而明确(行为)物品是否能让自己喜爱且具有实用性,从而摆脱对物欲的迷恋(界定)。


【图书介绍】(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场景】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考试的前夕,当你准备开始复习时,突然就产生了想要收拾房间的念头?你从整理书桌,到整理床铺,甚至整理到了整个房间。从表面上看,把房间整理干净,心情的确能暂时觉得舒畅。但没过多久,家里就会继续恢复到杂乱无序的状态。


【提问】

遇到这些情况,你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呢?是无可奈何,还是满腹牢骚?你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吗?你又想过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


【影响】

事实上,几乎所有整理房间的人,都会为这样的“反弹”现象烦恼、疲惫不已。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抱怨,升级成为家庭矛盾。个人生活、工作上也会变得乱糟糟一团,不禁怀疑自己“一屋都不能扫,何以扫天下?”


【解决】

但在世界上,居然有这样一个人,她传授的收纳方法是一种“只要整理一次,就绝对不会再杂乱的方法”。经她传授的学员复学率为0!她就是2015年被美国杂志评选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近藤麻理惠,和她同时上榜的有奥巴马、普京、库克等名人。


之所以能上榜,是因为她在2012年出版的代表作《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全球疯狂卖到了850多万册。书中的整理收纳法,是她多年的研究成果,这些方法特别适用于我们这些“不擅长整理”、“想整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整理后又立刻恢复到原样”的人,只要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就能让你身处的环境一直保持井井有条,过上幻想中的美好生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时间,一起来阅读手中的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一下。


收纳最好简化到极简为止,无须过多思考复杂的技巧。如果心存疑惑,你不妨问问自己的房间和物品。


大家都知道,家里物品杂乱的主要原因是物品太多。造成物品太多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控制好拥有的物品数量。而没有控制好物品数量的主要原因是收纳的方法太复杂,不太实用。因此,防止出现物品过多现象的关键在于能否简化收纳方法。


收纳的方法应该尽量做到简单实用,使自己拥有的物品数量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


这就是收纳法的精髓。通过这样收纳物品,你的房间就能长久地保持整理后的整洁状态。


如果不丢弃物品,只考虑收纳的各种方法,专注于追求收纳的绝招,那么最后只会陷落尽管反复整理还是整理不好的“反弹地狱”。


为什么我能充满自信地如此断言呢?因为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我现在能很干脆地说,“不要成为收纳达人”,“可以暂时忘记收纳,最重要的是减少物品”。但其间的转变也并非一蹴而就。


其实,就在不久前,我头脑里百分之九十想的都还是收纳。我从五岁起就开始认真地思考有关收纳的问题,直到中学时代看到启蒙书籍《丢弃的艺术》后才转而对丢弃有所顿悟,所以,收纳的思想和实践的经历非常长久。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啦,时间到~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拆页片段:


【what】(概念强化讲解)

这个片段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收纳。可能有的朋友会有疑问,这里说的“收纳”和我们平时说的“收拾”是不是差不多?可以肯定地说:收纳不等于收拾。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二者的区别,我为大家安排了两组辨析,希望大家找一找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


辨析①:同样是整理房间,仔细找找红框内两幅图的不同,思考为什么A图是收拾,B图是收纳

答案:在大多数人看来,“收纳”和“收拾”这两个词,并没有什么区别。【相同点】它们都能让乱糟糟的家看上去变得整洁。


但是,【不同点】


【收拾】只是改变了物品存放的位置,只是简单的移动。比如图片中,A图只要买几个收纳箱子,把东西塞进箱子里,给箱子盖上盖子,再把箱子往边边角角一放,不让人看见就好了。可这终究不过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自己的房间到处都是收纳箱子。当房间全被箱子塞满后,房间又会变得杂乱无序,你只得再次找更大空间或挤出剩余空间…(如下图所示↓)…从而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千万不要错把收拾当作收纳。

那什么是收纳呢?在刚才书中的片段中这样解释:“收纳法的精髓是使自己拥有的物品数量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如果不丢弃物品,只考虑收纳的各种方法,专注于追求收纳的绝招,那么最后只会陷落尽管反复整理还是整理不好的“反弹地狱”。”


也就是说,【收纳】要先考虑物品的去留,这是与收拾最大的不同(不要杠什么其他差异点,学习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抓大放小才是王道)。考虑的重点不在于你要丢什么,而是要留下什么。


关于怎么丢、怎么留,稍后我再做详解。现在我们继续来看第二组辨析

辨析②:同样是用收纳盒整理化妆品,为什么A图是收拾,B图是收纳

答案:经过第一组辨析,可能有朋友会误以为用了收纳盒(这里还包括其他收纳工具,仅用收纳盒泛指,别杠)就是收拾,其实不然,收纳也会使用到收纳盒。


A图之所以是收拾,因为它仅仅是把化妆品全部装进一个盒子里,化妆的、护肤的、甚至还有各种电器小配件,乱作一团。如果要使用某物品,如眼线笔,你还要东翻翻西翻翻才能找到它。


B图虽然也使用了收纳盒,但需要使用眼线笔时,情况就大不一样,立马就能准确地找到它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比AB两图,我们会很容易看出来,B图使用收纳盒时进行了物品分类:粉底一类、眼线笔一类、眼影一类……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收拾和收纳的第二个主要区别:在摆放物品前,收纳需要对物品进行分类,收拾却没有这一步。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除了上面这两点,收纳和收拾是不是还有其他区别?当然。不过,作者近藤麻理惠也在书中明确指出——要想学会收纳,你需要做的,其实只要明确两大法则:一是学会确定物品的弃留,二是物品分类后学会设定放置的位置。


这里,为了测试大家是否掌握收纳与收拾的区别,这里我设置了3个问题,请大家来回答一下。


1、家里衣服越来越多,我在网上看见收纳神器,立刻买来使用。原本只能装100件衣服的衣柜,一下子能装200件衣服!这是收纳还是收拾?


答案:这是收拾。我只是用收纳工具增加了衣柜装衣服的数量。如果以后衣服继续增多,怎么办?真正的收纳,第一步是判断物品是去是留,不是考虑该用什么收纳神器。


2、家里的衣服越来越多,为了使用方便,我按季节把衣服分成了夏冬两季。夏天的时候就把冬天衣服折起来,冬天的时候就把夏天的衣服收好。这是收纳还是收拾?


答案:这是收拾。因为我只是把衣服从一个地点(挂着放)移动到另一个地点(折叠收好),这是物品空间上的移动,并没有对其筛选取舍。只有当我们确定物品去留问题后,才到第二步——确定物品的摆放位置。用举例的行为说,要先对衣服进行取舍后,再把衣服按季节分类收纳。


3、家里的衣服越来越多,我发现自己喜欢的、常穿的衣服经常丢在脏衣篮里,而不喜欢的、不常穿的衣服却被好好地放在衣柜里被保护着。于是,我一口气把家里所有衣服堆在一起成小山,一件件筛选出让我心动的衣服。我把留下的衣服分门别类地放进衣柜,把舍弃的衣服捐赠给了“飞蚂蚁”公益机构。这是收纳还是收拾?


答案:这是收纳。许多衣服还能穿,但是我主动不想穿了,我没有放在屋子里,而是捐赠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我理清了物品(一件件衣服)与我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收纳。原本衣服被装在脏衣篮里,整理后,衣服都物归原位(第三步)进了衣柜。


看来大家对收纳和收拾的区别,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how】

我相信眼尖的小伙伴已经发现,我刚才举的3个例子分别对应了收纳的3个步骤:


1、丢弃(明确物品和人的关系)


丢弃是收纳的第一步。


丢弃并不是简单的,把不要的东西扔掉或拿到二手交易平台卖掉。其背后的逻辑是要我们有一个清醒的大脑,要求我们对现有的物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像仓库管理员一样,对于仓库中的物品,要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开始丢弃前,一定要把同一类别的物品全部找出来,集中到一块。


丢弃的关键不在于你要丢什么东西,而在于你要留下来什么东西。这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过程,也就是让我们问问自己:哪些东西是我确实需要的,哪些东西只是我看起来需要,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留下来的那些东西,要是那些能让我们真正心动,对提高生活品质有帮助的东西。只有弄清楚了这些东西之后,我们才可以真正的做到“该扔的扔、该留的留”。


2、分类(明确物品和物品的关系)


收纳的第二步是分类。


首先,我们应该按物品的主人分类。比如说,丈夫的东西分为一类,妻子的东西,分为一类,孩子的东西,再分为一类。这三大类别,除了类似于充电器、卫生纸、碗筷等公用的物品之外,其他的物品尽量不要掺杂了一起。


按照物品主人分出了几个大类之后,我们再可以将每个人的物品,按照物品的种类继续进行分类,比如衣服归衣服、袜子归袜子、鞋子归鞋子,等等。


如果某类物品比较多,我们还可以在收纳时对同类物品做更细致的分类。就拿衣服来说,我们可以把衣服,根据季节分为冬天的衣服、春秋季节的衣服,以及夏天的衣服。书架上的书,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比如,历史书归历史书,小说归小说,教科书归教科书。这种细致的分类,会让书架上的书看上去一目了然,找书也更加方便。


3、定位(明确物品和空间的关系)


收纳的第三步是定位。


明确的物品定位是物归原位的前提。在设定家中物品的位置,有两个必须要遵守的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应该“一个不漏”地设定所有物品的固定位置;第二个原则是,不要分散收纳场所。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原则:为什么要“一个不漏”地设定所有物品的固定位置呢?原因很简单——设定了固定位置的物品,你用完之后,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把东西再放回去。但是,有些物品如果没有设定固定的位置,等你用了的时候,你就只能随便找一个地方放下,或者侵占其他物品的位置。时间久了,家里的东西就又乱了。所以,设定收纳位置,一定要“一个不漏”,如果有遗漏的,遗漏的那些东西就会引起新一轮的混乱。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在片段中说“收纳的思想和实践的经历非常长久,并非一蹴而就”的原因,我们无法一次做到“一个不漏”地设定所有物品的固定位置。


我们再来第二个原则:不要分散收纳场所。这里所讲的不要分散收纳场所,指的是,同种类的的东西,我们尽量放在同一处收纳,不要把它们分在好几个不同的地方收纳。比如有的人为图方便,习惯性地把卫生纸放在各处收纳,卫生间有、厨房有、客厅有、卧室有……而把同类的物品集中放在一个地方,能够解放你的大脑。你不必再去思考卫生纸究竟是放在了卫生间,还是放在了厨房,或者是客厅茶几下面。因为都被你统一收纳在了一个位置,这里我假设卫生纸全部放进卫生间收纳,你会知道需要用纸我就去卫生间拿,新买的纸我就放进卫生间。做这样统一的整理,你会发现生活开支减少了,因为你知道家里所有“卫生纸”的囤量究竟有多少。



【案例】

这里我再举一个我整理书架的例子。家里的书越来越多,我决定抽个时间整理一下我的书架。但书对我来说是一件比衣服更难舍弃的物品,所以我先幻想了一遍整理书架时会遇到的困难。为此,我还编了一个小剧本,以此帮助我理清自己的整理标准。


【人物】我的理智人 VS 我的情绪人

【背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把家里四处散落的书籍(厕所、卧室、书房、客厅)全部堆放在书架旁边,足足有10个我那么高。而我的小书架最多能装200本,整个书房面积很小,完全不能再增加书架,我不得不选择舍弃一些书了。


(1、丢弃:把握物品的整体数量)

【理智人】200*70%=140本,你最好只留下140本书,这样才有空间放未来买的新书。当然你也可以最多留200本书,只是每次买新书,你都要花时间思考该舍弃哪本书。

【情绪人】还是选140本吧,毕竟每次思考对我都是一种精神折磨。


(2、丢弃:选择怦然心动的书籍)

(第一轮粗筛选:不留、留下、待定)

【理智人】这本书要留下吗?

【情绪人】不留了,我觉得它内容很水。

【理智人】这本呢?

【情绪人】不留了,它的内容过时了。

【理智人】这本呢?

【情绪人】要留下,它的内容常读常新,很是受益。

【理智人】这本呢?

【情绪人】待定吧,我还没读过这本书。

【理智人】这本呢?

【情绪人】要留下,它陪伴我走过了一些黑暗时期。

【理智人】这本呢?

【情绪人】待定吧,它是我心理学上的启蒙书。


(第二轮精筛选待留书籍:不留、留下)

【理智人】现在你的待定类书籍还是很多,要从里面再做筛选。这本书微信读书APP里面有吗?

【情绪人】有。

【理智人】那可以不留了。这本书呢?你没看过,打算什么时候看?

【情绪人】有空就看。

【理智人】什么时候有空?说个具体的时间吧。

【情绪人】我复习完最近的考试就读。

【理智人】行,那就列入你的阅读计划中吧。如果到了阅读时间还没看,就处理掉吧。


(3、分类:安排好家人的书籍)

【情绪人】这些书我不能判断,它们是我爸爸的书。

【理智人】你可以约爸爸在某个时间,帮助他一起整理。

【情绪人】那好吧,那些舍弃的书要怎么处理?

【理智人】你可以卖废品,也可以挂二手,还可以捐出去或者送人。

【情绪人】好的。



(4、分类定位:固定书籍摆放位置)

【理智人】恭喜你选择完留下的140本书,下面请把书籍分类后,放置在固定的书架位置吧。

【情绪人】我要分为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工具书、叙事类、考试书6大类。工具书很少用,放在书架最底层;考试书某个时期用,放在第二层;叙事类有空会看,放在第三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经常交叉看,放在最顺手的那一层(眼睛平视的那一层)。


【预防异议】

细心的小伙伴应该从刚才我举的例子中发现了个问题——家人的东西(爸爸的书),我们不能代为处理吗?毕竟我们一起生活,有的东西他是否经常使用我们也清楚。


答案是不行!舍弃掉多余的物品,这只是手段。收纳的目的不是丢东西,而是明确留下的物品与物品所有者的关系,通过逐一对这种关系的梳理,帮助物品所有者摆脱对物质的迷恋,对留下来的物品更加珍惜,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让他自己活得轻松自在。


【Where】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知,一旦衣服、书超过衣柜、书柜的容量,我们就需要对物品进行整理了。同样,这样的整理还可以扩展到电脑资料、手机APP等虚拟化信息,人与事、人与人的关系。总之,超出合理范围(可承受的容量,如微信好友的容量是5000人)的“物品”都可以进行整理。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自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不仅火了口罩、核酸等词,还火了个词——囤货!就连整理的提议国家日本也风靡囤货,囤保障生活的米面油盐、口罩、消毒产品等,正常。抢购厕纸这种,虽然有点迷惑行为,也能理解。囤货一族的数量在日本简直呈现爆发式增长,掀起一波又一波囤货潮。


从这个现象中,我们也能窥见整理的适用边界,如果一个地区、国家、全球出现了某种不可抗拒的物资危机,“整理”便不再适用。就像口罩一样,非常时期,非常对待!货一定要囤得足足的,至少今年是丢不了的。对于个人来说,如果连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生存需要都不能被满足,就没有整理一说。


就拿日本来说,


【why】

日本由于岛上资源匮乏,造就他们特别惜物,就拿喝茶来说,我们泡几泡茶,喝得差不多就把茶叶一倒,但在日本,他们会把茶叶磨成粉,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费”。


这种习惯,久而久之便融入到日本人的文化当中,在工作领域,表现出所谓的“工匠精神”,在生活领域,则活得更细致。就拿看似稀疏平常的收纳来说,日本不仅有专门从事帮人整理房间的工作人员,还有开班授课甚至是出书的整理收纳专家。而且,在日本的中小学,“家政课”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了,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收纳整理。但对我们而言,收纳整理这件事并不太被我们所“重视”,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又想生活在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之中。这也是我这次要带领各位朋友拆解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原因。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的把书本的科学收纳方法转化为我们的收纳能力,否则,将变成一次“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整理收纳也将无从谈起。


想象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内(未来的场景),家里又变得乱糟糟的,你已经受够了一再重复的收拾家物,你决定要教会孩子/家人学会收纳。你准备从那样物品开始?


如果你觉得不想整理收纳家物、你也可以尝试一下整理收纳办公室、办公桌、电脑资料、手机APP、微信好友等等你想整理收纳的东西。


【教学习者编剧本】
现在,请大家来试着编写一个上面场景的小剧本,就像我刚才举例那样。写的过程中要写明这个剧本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对话。对话中关于教孩子/家人收纳的部分,要用到刚才我讲解的3步法,顺序可以随机调整。


大家可以把剧本摘要写到便签纸上。大概3分钟左右,之后我们请一位伙伴来讲讲他编写的剧本。


【学习者分享】——阿志分享


【人物】我的理智人 VS 我的情绪人
【背景】我想在家整理衣服,于是把所有的衣服堆在地上,拿起衣服,一件一件问自己。


【理智人】你这件棉衣还要不要?
【情绪人】这件棉衣是前年买的了,有点旧了,款式今年再穿有点LOW,还是丢掉吧。
【理智人】好,那下一件呢?夏天的衣服
【情绪人】这件衣服挺新的,没穿过,就先备选(待定)吧
用上面这个步骤先确定衣服的去留(即明确物品和人的关系


至于确定留下来的衣服,我会这么来做:
【理智人】你的这些衣服打算怎么放呢?你看衣柜就这么大点儿地方。
【情绪人】这件衣服轻便,可以折起来放。
大概会是这样一个过程去(固定物品的摆放位置


第三步就是各司其职
【理智人】用薄厚的标准把夏天和冬天的衣服分类
【情绪人】这件衣服厚,是冬天的,放衣柜挂钩上
【情绪人】这件衣服薄,是夏天的,折起来放衣柜抽屉里


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反馈与回应】
好的,谢谢阿志~作为一个男孩子,主动学习家务整理,非常棒~


【学习者分享】——曾燕分享


【人物】我的理智人 VS 我的情绪人
【背景】一周后我要搬新家,我也想整理衣柜


(1、把握物品的整体数量)


【理智人】如果衣服总量是300件,只留100件左右
【情绪人】好的,100件包含冬装和夏装是吗
【理智人】是的


(2、选择怦然心动的物品)


【理智人】先把自己特别喜欢、特别想要的衣服选出来,留下来
【情绪人】好的。那这条裙子呢,之前穿很漂亮的
【理智人】但那都过去了,现在身材走样加上作为妈妈,穿这个不够稳重,还是丢了吧
【情绪人】好吧,我还是留下那些舒服、实用、经常穿的衣服


(3、固定物品摆放位置)


【理智人】现在,要把留下的衣服按照颜色或功能性进行分类摆放
【情绪人】好的。除了自己的衣服,家人的衣服应该也需要归类


(4、安排好家人的物品收纳空间)


【理智人】你想怎么做呢?
【情绪人】邀请老公一起整理,商量两人衣服的公共区域,去挂各自喜欢的衣服


【反馈与回应】
因为燕子姐的两个角色是理智人和情绪人,所以在她的剧本中对话感还不够,但是在整个分享过程中还是完成了整理步骤的,另外也能从中看见燕子姐对衣服的取舍标准,还是非常棒的,谢谢燕子姐~


【学习者分享】——杨朵分享


【人物】自己 VS 老公
【背景】周天休息时与老公一起整理衣柜


【自己】老公,你看我们衣服太多啦,像小山堆,平时要穿时又找不到,不然我们一起整理下吧
【老公】我上周才整理,它就又乱了
【自己】今天我学会一个新的整理方法,可能之前我们的那个方法叫收纳,并不是整理。我们试试看~
【老公】行
【自己】我们先把所有衣服拿出来,再一件件分类选出你不穿的衣服、不喜欢的衣服、不舍得扔的衣服、喜欢的衣服
【老公】好的。那我喜欢但有点旧舍不得扔的衣服,怎么办呢?
【自己】会穿但是频率低的可以收起来。
【老公】那这件呢?不穿但质量好的结婚西装
【自己】这件衣服这么多年你一次也没穿,不然我们把它捐了吧?
【老公】好吧
【自己】完成了分类,我们现在要固定衣服的收纳空间。常穿的衣服放方便拿去的位置,衬衣怕皱的衣服挂起来放,内裤袜子放专用的抽屉。
【老公】嗯嗯,这样子果然一目了然,更容易找衣服了。


【反馈与回应】
谢谢朵儿~朵儿的分享终于有所不同了,这是她与老公的一次对话。不过整理的对象还是衣服,可能在场的多数人都觉得整理衣服是一件难事,大家都在整理衣服。我也希望大家真的能从整理衣服开始,逐步学会整理自己的人生。

朵儿这次分享有几个小地方可以再思考下:一个是整理衣服前没有确定衣柜容量,留下多少件衣服没有提及;另一个是自己的取舍标准,朵儿觉得会穿但是频率低的衣服可以留下,我个人的习惯是扔掉,这个还是标准不同;最后一个就是对丢弃的衣服处理没有一个说明,不过这个不属于步骤哈,哈哈哈

【总结】
我从2012年接触这本书,尝试整理收纳已经有11年时间了。学会整理收纳对我的人生改变很大:

  • 通过整理收纳,让我身处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我不再花时间去烦恼、去痛苦整理家务这件事情。
  • 通过整理收纳,我摆脱了对物质的迷恋,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 通过整理收纳,提高了我对信息的敏感度,更容易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不再感到知识焦虑。

这感觉真是应了作者写的书名,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通过整理房间的形式,重新认识自己,进而达到整理自己人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