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认知觉醒》 所属活动: 2023年11月04日拆书帮线下练级场(街道口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大道至简的“每日反思”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杨帆,百步穿杨的杨,一帆风顺的帆。我是一名保险培训师,如果把自己比作一艘船,那么员工培训是我的船桨,营销推动是我的风帆,在保险这片海域我已经航行了14年,用培训帮员工成长,用营销推动达成目标,是我想要精进的热爱。未来希望和大家一起,在拆书江湖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介绍拆书法及拆书帮

首先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帮和拆书法:

在遇见拆书法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样,读过很多书,却感觉自己的变化不大,困扰自己的问题无法解决。了解拆书法以后,我才明白成年人读书有没有效果,不是要拼谁的读书的多,笔记做的好。而是要以自己为中心,把改变行为,解决问题当做目的,让书本为我们服务。

所谓“拆书”,就是从书本里挑选指定的知识或者技能片段,通过自己的理解转化,最后能做到学以致用。

拆书,使用的是拆书法,也叫RIA便签法,这三个字母代表了拆书的三个步骤:

R代表Reading。也就是阅读指定书本里的知识片段。一般选择致用类、理论类书籍效果最好。

I代表Inter,pretation。是指理解原文片段里的知识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给别人讲清楚,说明白;

A代表A,pprop,riation。它指的是把原文片段里的知识点结合自己过往的经历进行反思总结,然后制定出具体的应用目标和行动计划,最终在行为上做出改变。

拆书法既可以用于个人学习、也可以用在组织学习中。

对于个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用便签法来学习书本里的知识片段,从而改变行为,提升能力。

对于组织学习,是通过拆书家,组织一群人对一本书或片段,进行现场学习,把知识点拆为己用。

对于喜欢学习的人来说,拆书帮是由拆书法的创始人—赵周老师创立的学习聚集地,这是一个非营利的组织,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舵。各地分舵通过组织活动,帮助大家锻炼拆书技能,成长为促进他人学习的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认知觉醒》-大道至简,作者周岭—363页,京东读书APP

起初,我只知道写“每日反思”有好处,但是没有想到它的好处那么大。以致现在回顾的时候,自己都很惊讶——原来这个小小的反思暗合了很多底层原理。所谓大道至简往往就是这样——简单到你不愿意相信它是大道。

为了让大家看清它,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写“每日反思”的方法。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不管这个点是令人喜欢的感悟,还是令人难受的困惑。只要它在心头燃起火花或挥之不去,就把它摘取下来,记录到文档里复盘。

而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三点:

1、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2、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3、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仅此而已。有时候只有几句话,有时候可以写上数千字,视心而动,视情而定。只要能让自己更好地看清问题,并发生改变就好!

比如,有一次开车我觉得身体很累,在当天的反思中,我发现自己在开车时,身体的一些部位会不自觉地保持紧张和僵硬,从那以后,我便刻意提醒自己保持放松,用最小的力气去完成动作,并尽量让汽车在启动和停止时柔滑顺畅,不久之后,开车就成了一种享受,家人也反馈坐在车里非常舒适,没有之前的急停急刹了。

比如,有一次被领导批评,他用语刻薄,让我当场就想爆粗口顶回去,不过在当天的反思中,我认真分析了他的批评,觉得指出的问题还是很到位的,虽然他情绪不好,但出发点也是希望我能变好,而且他脾气向来如此,对大多数人都这样,并非单独针对我,想到这我当即就释然了,并且自己学会了一招: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来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再比如今年元宵节前,我们一家三口人去南京夫子庙游玩,去时已经很疲惫,想找个地方先休息一下,看遍了附近的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等所有能坐的消费场所,都因为人满为患,没有三个人可以同时休息的地方,最后只好无精打采地走了个过场。但在当天的反思中,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们可以分开休息,因为必胜客里有两个人的位置,而肯德基里有一个人的位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休息,而不是非得三个人在一起休息,当时竟被这个潜念给束缚了。通过反思,审视并优化了自己的选择,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这样死板了。

如果你去练习反思,也必然会关注到身体、情绪和思维三个层面,进而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己。当然,还有很多灵感、顿悟和创意,只要你去实践,就会有很多发现。

有反思的生活,就好比每天在时间的溪流中拾取一块闪亮的小石头,然后精心打磨。不久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有了一大袋认知晶石,这认知些晶石就是我们生活的印记和结晶。有了这些认知晶石打底,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原文片段大家都看完了。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我的两个便签。那么为什么我今天会想要分享这个片段呢?

(WHY) 一转眼就要11月了,我想很多人都会感慨时间过的真快。翻一下朋友圈,这一年也过的忙忙碌碌的,但有时候一想,对比上一年,好像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却不明显。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其实呢,我们每天日常的经历中,都隐藏了时光想要送给我们的礼物,只是我们没能及时的发现和收集。

(WHAT)在这个片段中,作者介绍了一种叫”每日反思”的方法,不用专门花时间去参加什么培训或学习,只需要每天给自己一点时间,反思自己觉得有触动的事情,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收获和成长,解锁时光赠与我们的礼物。

(HOW)那具体该怎么做呢?沿着3个步骤,我们就能开始一次每日反思了:

1、 描述经过——简单的回顾当时的场景。比如在原文中,作者有一次被领导用语刻薄的批评,让他当场就想顶回去;

2、 分析原因——比如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让自己从这件事情里得到深度的启发。作者事后认真分析了领导的批评,觉得领导指出的问题还是很到位的,虽然情绪不好,但出发点还是希望作者能变好。

3、改进措施——从第二步分析得到的启发中,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原文片段里,通过分析原因,作者后来就收获了一个将来能让自己正视批评的认知:沟通中,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里,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用这三个步骤就能写好一篇每日反思了,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能让自己看清原因做出改变就好。但大家要留意,一定要反思对自己有触动的事情,无论是让你有成就感开心的,还是觉得有困难或疑惑的都可以,而不是像流水账一样,事无巨细什么都记。只有针对让我们有触动事情进行反思,才最容易得到有价值的启发和收获。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

读完这个片段后,我想起8月读了《小狗钱钱》这本书之后,当时觉得《成功日志》这个方法很有意思,用一个本子记下每天有成就感的几件事,就能让自己更自信。而且我觉得每天做个记录,至少也证明每天不是过得浑浑噩噩。于是我就试着写了一个月。等到了月底的时候,我翻着本子上每天的记录,虽然记了很多有成就感的事情,但好像讲不出来自己和上一个月有什么变化和成长,有点流水账的感觉。后来就没有继续写了。

现在发现,这不是《成功日志》这个方法有问题,而是我之前对想要每天做记录的目的了解的不太深入,导致没有选择更合适的方法。《成功日志》的作用,是通过每天的记录有成就感的事,让人看到自己的优势,变得更加自信。因此:

1. 在操作上,它只用记录有成就感的事。而有困惑和挑战的事情,并不用记。

2. 同时,不需要分析原因。所以记录的事具体好在哪,为什么不足,没有提炼。

3. 最后,不用制定措施。以后如何能做的更好,没有行动建议,自然就不会发生改变。

这样看下来 ,如果想让自己在认知和能力持续进步和改变,每日反思才是更适合我的记录方法。

A2具体应用

因此,接下来我会运用“每日反思”来帮助自己成长。我的目标是:从11月1日起写“每日反思”,每周最少写5篇,11月末能完成20篇以上。一个月能积累20个启发和成长,这样的收获想想就很棒呀!

行动计划如下:

1. 每天遇到触动的事情,在手机备忘录简要记录标题,以备当天写反思;

2. 按照书中“”描述经过、指定措施、改进原因”这3个步骤,制作写作模板,规范写作;

3. 设置闹钟,提醒每晚10:30准时开始,每次半小时,养成习惯;

4. 在电脑建立“每日反思”文件夹,按不同主题设置子文件夹,每月最后一天按照主题归档当月所有反思,便于自己检索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