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被讨厌的勇气》 所属活动: 【2023年12月2日 233次升级打怪】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课题分离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燕,欢迎参加我今天的TF3-2拆书活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学业咨询师;高二孩子家长;终身学习践行者。

分组
今天现场的伙伴人数比较少,咱们就分成两个组,一会儿会有讨论的环节在进行小组讨论。
学习目标
今天我选的拆页来自这本《被讨厌的勇气》,大家在跟随我学完拆页以后,能运用“课题分离四步法”,能够辨别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

事件场景

刚刚过去的万圣夜,上海市巨鹿路等地成为年轻人狂欢的聚集地,他们的各种化妆服装,展现出丰富多样的Cosplay风貌。各路炸热搜的大事件、众多影视“名场面”被狂欢的年轻人玩出本土味道,舆论热议戏称“万梗节”。参与者表示说这是自己过得非常快乐的一个节日,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放声大笑,让自己着实轻松不少。但是很多参与者也说了,参加活动前都没有给自己的父母和亲朋好友说,担心他们不理解,不让参加。

提问

各位,你会参加一次这种随心所欲Cosplay吗?你会在意他人的眼光吗?有想过活出自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影响

如果一味按照别人的眼光和要求活着,为了迁就他人,比如为了照顾孩子上学,辞职在家忙前忙后却不被认可;为了达到老板的要求,长时间的加班,工作却总不被认可;有点胖却喜欢穿鲜艳的衣服,朋友们却总是开玩笑,以后再也不敢外出穿了。等等这些:你是否会觉得,这样的自己已经丢失了自我,活得非常不开心。

解决

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想有勇气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吧?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呢?今天要学习的书《被讨厌的勇气》教给大家一个避免刻意寻求认可,学会放下,让自己活得轻松的方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回到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课题分离四步法”。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课题分离”现状,来,我们做5道自测题!

【A1】量表自测

每题为1/3/5分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3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

1. 单位同事工作上有困难,我第一时间想冲上去帮忙解决。

2. 孩子高中学校离家很远,只能住校,我感觉不能照顾他,很对不起他。

3. 我帮了朋友的忙,他却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说。

4. 为什么我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老公却总是嫌我做不好。

5. 孩子期中没考好,我感到非常焦虑。

【I】解释自测题

10分及以下的伙伴请举手,这个分数段说明你能在人际关系做到课题分离,是一个比较自由的人。

10-20分的伙伴请举手,这个分数段说明有时可以做到课题分离,还有进步的空间。

20分以上的伙伴就没有了,这个分数段说明你经常不能做到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给你造成很多的烦恼。

【承接语】

接下来,一起学习我为大家准备的拆页“课题分离四步法”。
这是拆页,每人一份,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
阅读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

【主题:课题分离】

【书籍:《被讨厌的勇气》P84】

哲人:例如,有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连教科书都忘在学校。那么,如果你是父母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青年:当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地让其学习呀!上辅导班、请家庭教师,有时候甚至还可能会扯耳朵。这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吧。实际上我就是这样长大的——做不完当天的作业,父母就不让吃晚饭。

哲人:那么,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被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强迫学习,那你最终喜欢上学习了吗?

青年:很遗憾,没能喜欢上学习。为了学校或者考试的学习只是应付而已。

哲人:明白了。那么,我就从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开始说起。例如,当眼前有“学习”这个课题的时候,阿德勒心理学会首先考虑“这是谁的课题”。

青年:谁的课题?

哲人:孩子学不学习或者跟不跟朋友玩,这原本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青年:您是说这是孩子应该做的事吗?

哲人:坦率说的话,就是如此。即使父母代替孩子学习也没有任何意义吧?

青年:哎呀,那倒是。

哲人: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因此,我们必须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青年:分离之后再怎么做呢?

哲人: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

青年:……仅此而已吗?

哲人: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青年:我还是不太明白,究竟如何辨别“这是谁的课题”呢?实际上,在我看来让孩子学习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几乎没有真心喜欢学习的孩子,而父母则是孩子的保护人。

哲人: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如果孩子选择“不学习”这个选项,那么由这种决断带来的后果——例如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等——最终的承担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也就是说,学习是孩子的课题。

青年:不不,根本不对!为了不让这种事态发生,既是人生前辈又是保护人的父母有责任告诫孩子“必须好好学习!”。这是为孩子着想,而不是妄加干涉。“学习”或许是孩子的课题,但“让孩子学习”却是父母的课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承接语】大家都已经看完手中的拆页了。

what
“人生课题”就是人在交友、恋爱、家人、工作伙伴等关系里要面对的人际关系问题。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这个很重要,但是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进行课题分离,这个才是直面自己的“人生课题”之前至关重要的一步。

Why

先“课题分离”,之后,才能用正确得方法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遗憾的是,现在太多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是因为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还觉得出力不讨好;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干涉却不知道如何拒绝而苦恼。陷入各种人际关系的“牵绊”,所以区分清楚“这是谁的课题”,并做好课题分离这一点很重要。

就像开始我说的上海万圣节的活得,明明只要自己Cosplay的开心,只要没做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这是自己的“人生课题”,但是却担心不被父母亲友理解,就是因为从小被父母亲友干涉很多。而这些父母亲友们,明明孩子都很大了,却常常干涉他们的生活而不自知。
【不那么做有什么坏处】

如果区分不清楚“这是谁的课题”,即使运用了直面“人生课题”的方法,也依然解决不了人际关系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how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如何进行课题分离,从我细化出四个步骤:
一、区分谁是课题主体。

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谁承担结果,谁就是这个课题的主体。

二、自己的课题负责任。

三、别人的课题不参与。

四、不让别人参与自己的课题。

案例

就拿前几天我娃写作业,磨磨蹭蹭的,看着着急,就把他骂了一顿,晚上躺在床上实在睡不着,就拿出《被讨厌的勇气》看,边看边反思:

第一,写作业这个课题是孩子的课题,因为作业写的不好的后果,比如第二天被老师批评,影响考试成绩等的是由孩子自己承担的。

第二,在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我的课题是如何让孩子提升写作业的效率,我需要做的理解孩子,给孩子提供方法,和孩子进行沟通。

第三,孩子是不是能高效的完成作业最终是孩子的课题,我修炼好我的课题就好了,即使孩子的课题没修炼好,我也不能打骂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感受及承担后果。

第四,之前每次我和孩子一旦写作业问题有冲突,家里老人就说我:“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差不多就行了”等等,我都忍着,后来再说的时候,我就委婉的表达了不让他们参与,这是我和孩子的两个人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

预防异议
可能有的人会说,什么课题分离呀?给冷漠的人情找个借口把。作为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不想管娃,还找个借口。还有,经常,老人帮我们带孩子,有的时候因为养育观念方法不同产生矛盾。大家仔细想想这种问题,中国人的家庭里是不是很常见,是不是就是因为“课题分离”不清,学习是孩子的人生课题,我们大人不应该过多插手;养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人生课题,也不应该老依靠老人。但是就是因为“课题分离”不清,才搞得老少三代都有矛盾,不和谐。老人们的对我们的关心,我们对孩子的关心教育和爱,我们是认可的,所以如何用好“课题分离”,也要先分清楚课题分离的适用边界。

Where

1、 爱的课题中的“课题分离”适用于,对方需要你时候,你在,你能提供帮助;对方没有提出需要的时候,你也在,默默的在。

2、 工作课题的“课题分离”适用于:非请勿扰。

3、 交友课题:介于“爱的课题”与“工作课题”之间,把握分寸。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承接语】

光听我讲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自己练习一下。接下来我给大家一个场景,我们2人一组按照刚才讲到的三个步骤进行小组演练。

【A3促动参与之场景设计】

比如我们现在处于这样的场景:

乐乐和不凡是好朋友,有一次不凡妈妈加班来不来接孩子放学,就让乐乐妈妈帮忙接了一次孩子。乐乐妈妈人很好,还让不凡在家里吃了晚饭,写完了作业。从此以后,不凡妈妈就经常让乐乐妈妈帮忙接孩子。时间长了,乐乐妈妈不乐意了。刚才学习了课题分离四步法,想想如果你是乐乐妈妈,可以怎样直面这一问题,并如何与不凡妈妈交流拒绝以后帮她接孩子。给大家2分钟思考。

【A3促动参与之小组讨论】

现在请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乐乐妈妈,一人扮演不凡妈妈。请扮演乐乐妈妈的伙伴,把课题分离四步法的思考过程和与不凡妈妈的交流过程都表演出来。演练时间为2分钟。2分钟后,我会请大家来现场演绎。

【A3促动参与之角色扮演】

好,两个小组都讨论完了,现在我们请每个组现场表演一下。大家鼓掌欢迎!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组一记录:

乐乐妈妈扮演者:那我就说把,首先我考虑就是这接不接不凡肯定是不凡爸爸的课题啊,不是我的。那接乐乐是我的课题,我的课题我负责。那不凡接不接不是我的课题,我就不负责了。那就演练一下:不凡爸爸你看啊,我接不凡不发也有一段时间了,说实话啊,一个人管两个孩子还是挺累的,再加上我们单位呢,最近确实很忙啊,以后呢,请你自己接不凡吧,包括乐乐这块,我都让他爷爷奶奶接了。

不凡爸爸扮演者:那你现在工作忙,我可以接,然后你工作不忙的时候,帮我接下。

乐乐妈妈扮演者:不过说实话,现在家里的都是一个孩子,我也挺担心,我这人比较粗枝大叶,要不让不凡磕着碰着了也于心不忍,所以呢,我已经决定了,不接了。

不凡爸爸扮演者:别人接就不放心,不放心就找一个放心的人,你是让我放心的人。

乐乐妈妈扮演者:那行,我下回就把不凡搁到学校门口儿,我不管了,本来我只接我娃,您是不凡的法定监护人。

不凡爸爸扮演者:我们十几年的关系,你就这么好意思。

乐乐妈妈扮演者:我好意思,很好意思。

不凡爸爸扮演者:好感谢啊,感谢,感谢你之前帮我接了娃。

小组二记录:

乐乐爸爸扮演者:接不接不凡肯定是不凡妈妈的事情,那我接不接受她的请求,这是我的事,所以,这个对自己负责,就是说我可以不接受,不参与别人的事儿,我就不参与了。不让她参与我的呢,就是说我可以拒绝她的请求。那就演练一下对话了:那不凡妈妈,这段时间呢,我接乐乐和不凡也有一段时间了,最近感觉特别吃力。那不凡,就想请你自己来接吧,我就不两个孩子一起接了。

不凡妈妈扮演者:我最近也有点困难,再帮帮忙吧。

乐乐爸爸扮演者:你的困难我也能理解,但是呢最近呢我确实精力时间有限,这个忙我就帮不上了,你可以再找别人来帮你来分担你的困难。

不凡妈妈扮演者:两个孩子玩的也挺好的,玩了这么长时间,孩子关系好大人关系也比较好,就在帮几天忙呗,最近确实挺忙的。

乐乐爸爸扮演者:是这样子的,两个孩子玩儿的开心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很高兴,但是一旦当他们那个打闹的时候,我我这整个人头都快爆炸了,我真的这个不能让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忍受下去了。所以呢我就坦诚的把这个情况跟你说一下。

不凡妈妈扮演者:我也能理解,两个孩子确实在一起吵吵闹闹的,挺让人烦的那。对前一段时间你的帮忙我,表示感谢。那以后我就自己想办法解决。

【A2】催化应用-特定任务

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我们安排一项特定任务:下周大家从工作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用“课题分离四步法”来反思,并把思考过程写出来,100字左右,微信发给我,谢谢。

微信回复一:

我与同事A在一个项目上产生了分歧,我们对于项目的方向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第一步,区分谁是课题主体。在这个项目中,项目的成功与否最终由整个团队来承担,所以我们都是课题的主体。

第二步,自己的课题负责任。我要意识到自己对项目的成功负有责任,并且需要积极参与解决分歧的过程,而不是逃避责任或推卸责任。

第三步,别人的课题不参与。我要尊重同事A的观点和意见,不将个人情感和偏见带入讨论中,保持客观性。我可以试着理解他的立场,并且运用共同的目标来寻求共识。

第四步,不让别人参与自己的课题。为了避免干扰他人,我可以选择与同事A单独沟通,就我们之间的分歧进行深入交流,寻找妥协和解决方案。我还可以寻求领导或其他团队成员的帮助,以促进更好的沟通和合作。

通过课题分离四步法,我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个人际关系问题,加强与同事A的沟通和理解,最终实现项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