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熊瑛。我的三个标签是1.我是7岁女孩和2岁9个月男孩的妈妈 2.我是一名终身学习者。3.我是一名crossfit运动爱好者。
【分组】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需要线上分组,一会讨论的时候我会根据线上人数进行分组。
【学习目标】
今天我要进行的是TF2-3的拆书过级,主题是如何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奖励。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奖励四步骤的方法来检视给予孩子的奖励是否恰到好处,从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图书介绍】1-2分钟
【F特征】今天的拆页来自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这本书 ,作者是咱们拆书帮的帮主赵周老师。这是一本帮助父母全面解决孩子学习中所有问题,并提供系统培养孩子学习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超实用手册。本书通过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科目积累和成长习惯这四个大包子的学习,教会我们得到第五个大包子--孩子自主学习力。
【A优势】这本书豆瓣评分8.9,相比其他同类书籍,这本书不是在教孩子,而是旨在把父母打造成学习力教练,让父母在意识层面和方法层面都得到升级。在意识层面升级父母对学习的认知,在方法层面给了父母恰到好处的实操工具,从而打开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开关,让孩子愿意学、高效学。
【B1本书】作为父母,都会有关于孩子学习方方面面的或者是痛苦或者是期待。有的孩子不爱学,有的孩子不会学,有的孩子容易放弃。对于这方方面面的问题,家长们也采取了很多办法。那么如何不用每天守着孩子,强忍着心中怒火去辅导作业?如何能让孩子放下手机,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如何能让孩子有效学习,免掉累趴的学科补习班?如果你想知道,那就请你打开这本书吧,这里能找到答案。
【B2拆页】拆页告诉我们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反馈,但也可能因为奖励不当而造成动机转移。如何恰到好处地给予孩子奖励,让奖励变成正反馈,激励孩子完成目标并享受其中,今天的拆页学习给到你可行的方法。
【R阅读拆页】1分钟
下面跟随我一起来学习吧。我将花1分钟的时间带领大家阅读一下原文拆页。
拆页来自《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P18~19
美国一所小学为了鼓励阅读,跟学生们说只要完成每周阅读任务,就可以得到一块巧克力。一位学生的爸爸是行为经济学家,知道这件事后去找校长,说千万不要这样设计反馈,这只会激励出一群讨厌阅读的胖子。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巧克力是最棒的东西,要为它而努力,而阅读成了为了拿到巧克力而不得不忍受的苦工。
这就是奖励带来的“动机转移”,本来孩子阅读是为了享受阅读本身,却因为糟糕的反馈设计变成了为了奖励而忍受阅读。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情况。
那么,什么样的反馈不会导致动机转移呢?这里提供三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问自己必须设奖励吗?其实有些事情完成本身就是奖励了。
第二个思路,让目标完成后的奖励和目标本身是同类。
第三个思路,围绕关系(而不是用实物)来奖励。
比如,我们要设计实现阅读目标的反馈,以下这些奖励就不错:
A.一本新书
B.搞一个图书中角色形象的化妆派对。
C.读完了就可以给爷爷奶奶讲。
D.完成目标,爸爸陪你讨论这本书。
E.一张兑换券可以兑换,和爸爸妈妈同一个房间睡觉。
【I拆书家讲解引导】4分钟
好,小伙伴们都读完拆页了。
【WHY】:这里问问大家,你是否会有这样的苦恼?鼓励孩子做的事情,诸如完成学习任务、练习钢琴、做家务等等,好像都必须得奖励孩子,孩子也都是奔着奖励而来的。如何能让孩子享受追求目标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奖励?如何用恰到好处的奖励让孩子有追求目标的动力,而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今天的学习帮你解决困扰,带你来一起学习如何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奖励。
【WHAT】:拆页教会我们在进行奖励时,问自己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列举,最终定下合适的奖励方式。
【HOW】细化行动步骤:运用今天的拆页,如何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奖励呢?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问必要性。奖励有必要吗?
很多事情,完成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比如爬山登顶后的酣畅淋漓、准备丰盛美食的心满意足、坚持阅读打卡100天等等,这些完成目标后的成就感本身就是奖励了。
第二:问同类性。奖励和目标本身是同类吗?
奖励的物质和完成的目标是同类型的。比如阅读完一本书,可以奖励一本新书,但是如同书中奖励巧克力,就会带来动机转移,孩子变成了为了得到巧克力而忍受阅读。
第三:问关系性。奖励可以围绕关系吗?
奖励除了物质,还可以围绕关系进行奖励。比如妈妈给孩子设置欢喜抱抱、高质量陪玩、同睡畅聊的奖励,可以大大地增进亲子关系。
第四:定奖励。思考完三个问题,和孩子确认最终的奖励方式。
【举例】:我分享一个我和孩子背古诗的故事。今年暑假,我和孩子制定了一个60天每天背一首古诗的目标计划。我和她说,每天背一首积5分,积齐100分就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孩子兴高采烈地答应了。她跟我说,妈妈,等我积齐100分,我要你带我去染指甲。见孩子那么兴奋,我也愉快地答应了。我心想,这下孩子能努力学习了。孩子天天积极主动背古诗,每天看着自己的积分榜就偷着乐。积完100分,我带女儿去染了指甲。好景不长,孩子没有动力了,跟我说,妈妈,我不想背了,我没什么愿望了。这时的我,一脸懵,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奖励带来动机转移,孩子对奖励的渴望,已经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目标。现在的我运用设置奖励四步骤的方法,会这样做:
第一:问必要性。奖励有必要吗?让孩子背古诗,设置奖励还是有必要的,这样会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第二:问同类性。奖励和目标本身是同类吗?和目标是同类的奖励有:奖励孩子一本唐诗宋词的书,奖励孩子同她一起去一次书店,奖励孩子一次去到诗人故乡的旅游等等。
第三:问关系性。奖励可以围绕关系吗?奖励孩子完成积分后,给孩子讲她最喜欢的诗人的故事;陪孩子看千古风流人物的纪录片;买回古装,和孩子一起角色扮演,邀请家人捧场等等。
第四:定奖励。列举出奖励,和孩子商量,一起做出选择,找到恰到好处的奖励方式。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我选择,也同时感受到了我能行,我有用,她会更好地配合妈妈,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古诗的大门。
【WHERE】:这个方法适用于需要增加动力才能更有信心完成目标的孩子。而完成目标比较容易、或孩子主动性较高时则不必要。
【A学习者拆为己用】10分钟
【A3现场演练】场景设计、拆书家提问设计】
奖励四步骤讲述了这么多,为了让大家掌握这个方法,现在我们要讨论和演练一下这个过程,请大家认真听场景:
小明是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他对学习钢琴一直很有兴趣,学习半年有余了。但他最近练琴状态却不是很好,因为练琴越来越枯燥,他每天上完托管回家也都七点了,一回到家就想休息,不想练琴。他表现得拖拉不想练,妈妈开始担心孩子的练琴进度。妈妈想了一个办法,跟小明说,如果你每天练琴40分钟就奖励你10个积分,达成100积分就可以兑换任何礼物。小明心想,自己正好有个玩具飞机想要,就愉快地答应妈妈了。小明爸爸听闻此事后觉得不妥,他和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
【讨论要求】
请大家在小组内演练,一人扮演小明爸爸,一人扮演小明妈妈。爸爸使用奖励四步骤与妈妈进行沟通,找出一个恰到好处的奖励办法。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开始演练, 8分钟后,我们请一组小伙伴给大家分享。
好,小组讨论结束,现在邀请一组小伙伴来进行一下现场角色扮演。
学习者现场角色扮演,大辉老师扮演妈妈,兰兰老师扮演爸爸。
兰兰老师(爸爸):妈妈,是这样的。我看你针对孩子练琴,是40分钟给一个10积分的奖励,你觉得我们这个奖励是有必要性的吗?
大辉老师(妈妈):很有必要啊,孩子现在一点都不爱学习,必须得有一点奖励,不激励他不行啊。
兰兰老师(爸爸):哦,你说这个小飞机的奖励,跟让他坚持练琴这个目标本身是有关联性的吗?我感觉关联性不是特别大呢。
大辉老师(妈妈):嗯,对呀,这倒是,但是我又想不出其他好的奖励啊。因为现在他不想练琴,我就想他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吧,我实在搞不了他了。
兰兰老师(爸爸):哦,其实说实在的,你看我们这个给他物质性的奖励,只是即时的满足,但是长期来说,我觉得他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呀。后期对他的激励性应该不是那么大,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比如说是一种非物质性的方式。
大辉老师(妈妈):嗯,其实你说的挺对的。问题是我也想不到啊,不知道有什么样的非物质的奖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兰兰老师(爸爸):你说他是想这个玩儿这个小飞机呢,还是想让我们父母多陪伴他一下呢,跟他一起玩这个小飞机呢?
大辉老师(妈妈):我觉得吧,可能他比较希望你多陪他玩一会儿。要不说你平常上班老忙,总是没有时间,他天天跟我在一起,总是说想让爸爸陪他玩。
兰兰老师(爸爸):哦,那这样,你看我们先定个大概的目标,看他是需要这个陪伴呢,还是这个物质的奖励。然后我们稍后来一个家庭会议,跟孩子进行沟通,你看怎么样呢?
大辉老师(妈妈):嗯,可以呀。
大辉老师(妈妈):哦,行,那我们就暂定今天晚上就跟他来一个沟通。
兰兰老师(爸爸):嗯,好的,挺好的,到时候和孩子一起聊聊。
【结语】1分钟
结束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给予孩子恰到好处的奖励。运用了奖励四步骤的方法,三问一定,一问必要性,奖励有必要吗?二问同类性,奖励和目标本身是同类吗?三问关系性。奖励可以围绕关系吗?四定奖励,找到恰到好处的奖励方式。
通过今天的学习,已经看到大家有所收获。相信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对奖励孩子的方法有章可循了。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