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拆书帮烟台八仙过海分舵第72次过级会议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教育孩子

开场: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人——烟台八仙过海分舵马兰兰。

首先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标签一、11岁男孩妈妈,儿童教育探索者。

标签二、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

标签三、终身学习者。

[分组]:

在开始今天的拆书之前,我先来分个组。因为今天是线上拆书我们暂时分为一组,稍后组内讨论。

[学习目标]:

好,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参加此次拆书之后,在孩子做错事时,运用关注感受(澄清)去帮助(行为)孩子面对错误,弥补错误的问题(界定)。

我今天的拆页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图书介绍—场景介绍法]:

场景:

不知道我们的孩子有没有如下情况?

1.上学前,我们提醒孩子带好文具,孩子刚出门发现笔袋子忘记拿了。

2.放学后,我们和孩子约定用40分钟写作业,写作业时孩子一会儿去喝水,一会儿去上厕所,孩子能安静坐下来写上10来分钟作业就不错了。

3.假期里,我们想和孩子聊聊近期的学习计划,本打算和孩子共同制定假期学习计划,孩子拒绝进一步沟通,沟通不了了之。

提问:

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是用惩罚的方式暴力压制孩子?还是放任孩子的行为不予理会呢?

影响:

用惩罚的行为压制,孩子为了争夺自主权,有可能会做出更激烈的反抗。放任孩子更不可取,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不同,有可能他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我们放任,孩子有可能会做更多父母难以忍受的事。

解决: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就能帮助你从关注孩子感受的角度展开沟通,让孩子在沟通中积极思考,在不吼不叫中完成沟通。今天拆解的片段能帮助关注孩子感受,让孩子直面错误行为。

在正式阅读原书片段之前,我先邀请各位小伙伴做个小测试。

这是一个关于“我们是否适合用代替惩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的测试,只是作为参考。

大家看一下我发的表。表中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有五个分数。

1分代表完全符合,5分代表非常不符合。

大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用直觉进行打分,不用进行过多的思考。

接下来,我来针对这道自测题做个总结:

得分在18分以上的伙伴

说明您掌握用代替惩罚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不妨看看今天的拆页能否给你带来新的启发和收获。

得分12—18分的伙伴

说明您知道关注孩子感受的重要性,但还不是很擅长,我们一起加强这方面学习。

得分12分以下的伙伴

说明你在关注孩子感受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容易受情绪的左右,但通过今天的拆书学习,你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那我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个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现在请大家阅读拆页片段,时间2分钟。

【原文】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120-121

我4岁的女儿玛丽,是个很难缠的孩子。她经常让我气得发飙。上星期,我一回家就看见她用彩笔在墙壁上乱画。我气坏了,狠狠地打了她,拿走了她的画笔。

第二天早上,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又快被气死了。地用我的口红在厕所的瓷砖上到处乱画。我真想过去掐她,但我还是没那么做。我平静地问她:“玛丽,你这么做,是不是因为我昨天对你发怒,拿走你的画笔?”

她点点头。

我说:“玛丽,墙上被画得乱七八糟,我非常非常生气。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把它们弄干净。”

你猜她干嘛了?她拿来抹布,开始擦瓷砖上的口红。我告诉她怎么用肥皂水来擦,她大约花了10分钟的时间在擦瓷砖。后来,她叫我进去,大部分的口红已经擦掉了。我谢过她后,把彩笔还给她,又在她房间放些纸,让她想什么时候画,就什么时候画。

我很自豪。我给丈夫打电话,告诉他发生的事情。现在一个月过去了,玛丽再没有在墙上画了。

请读完的伙伴示意一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家都阅读完了,那我接下来陪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我们打开原文片段,大家看着原文片段,我来提问。

互动提问一:

妈妈看见玛丽在墙壁上乱画,妈妈是怎么做的?有效果么?

回答:打孩子,拿走孩子画笔等惩罚的方式。没有。

互动提问二:

第二天,妈妈看见玛丽拿着口红在厕所瓷砖上道出乱画,妈妈的情绪又怎样的变化?

回答:生气到平静。

互动提问三:

当妈妈说出自己的感受后,玛丽是怎么做的?

回答:她拿来抹布,开始擦瓷砖上的口红。

【what】

拆页片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代替惩罚的沟通方式。

那什么是代替惩罚?

通过关注对话者双方感受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人思考行为背后的影响,让他人自觉自发的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通过惩罚。

【why】

惩罚沟通是父母把后果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关注点在父母身上,行为背后是控制。

代替惩罚沟通,关注点在孩子身上,行为背后是自主,孩子的感受是需要看到的,而不是一味的压抑,代替惩罚从关注孩子角度出发,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会自觉的去解决问题。

具体HOW:

我们通过理解原文以及上述沟通,总结出代替惩罚的沟通步骤有3步:

1.平复情绪

沟通过程中不要带入情绪,尽量保持平静。

2. 识别他人的感受

关注点在他人,说出他人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感受,不要做评判。

3.说出自己的感受。

关注点在自己,描述他人的行为,他人行为给自己的感受及自己所承担的后果。

举例: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激活过去自己的经验)

我们家孩子有鼻炎,每天会用很多卫生纸擦鼻子,他用完的卫生纸到处乱扔,我收拾卫生的需要在桌子下、床底下、垃圾桶外面。上周末他又扔的到处都是,还有用过的演草纸。

我的看到这些很生气,不过和他生气是没用的,慢慢平复情绪。(平复情绪)

我:妈妈看到你把纸张扔的到处都是,你是不是觉得妈妈之前总提醒你,感到厌烦呢?(识别他人的感受)

孩子:是的。

我:那你把纸张扔的到处都是,我会感到生气的,每次打扫卫生的时候我都要多花很多时间来收拾。(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自觉的把纸张收拾到垃圾桶内。

反思:

后来,我结合本片段进行了反思。

我的沟通之所以有效果,是因为我在沟通中时刻关注感受,具体如下:

1. 关注孩子乱扔纸张背后的感受,而不是行为。

2. 关注孩子行为给我造成的感受及后果,让孩子共情到我的感受,引导他做出正确的行为。

适用边界:

代替惩罚的沟通适用于什么场合呢?

可以应用于上级对下级沟通,夫妻间沟通,亲子沟通,但亲子沟通效果最佳。

预防异议:

有人可能要说,我们在使用中识别他人感受过程中,他人不回应,或者无视我们,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先礼后兵,无需管他是否回应,按照用惩罚代替沟通的方法操作即可,如果在说出我们的感受后他人还没有回应,那我们说出明确的需要他人配合的指令,这时他人一般时不会拒绝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组:

刚才我们学习了代替惩罚的沟通三步法,接下来,我们来做个练习。我将给出一个场景,让大家进行讨论并演练。

场景演练:

(背景)

一一孩子每次晚饭前会吃一些零食,晚饭吃的很少或者不吃,等到晚上10点多钟孩子肚子饿用开始让妈妈给他做饭。

(事件)

一一周二晚上10点多,孩子又饿了,让妈妈给他做饭。

下面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

一个小伙伴扮演一一的妈妈,另外一个小伙伴扮演一一孩子。

请妈妈利用代替惩罚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改掉该到饭点不吃饱饭的毛病。

4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组进行现场演练。

学习者分享:

鲁青沟通前先平复情绪,保持平静。

鲁青(妈妈):宝贝,要吃饭了。

风风(孩子):不吃不吃就不吃。

鲁青(妈妈):为什么呢?

风风(孩子):零食很好吃,你做的饭一点儿都不好吃。

鲁青(妈妈):你是觉得妈妈做的饭不如零食甜,是不是?

风风(孩子):是啊。

鲁青(妈妈):但是,首先我们的身体需要营养,零食虽然甜,对你的生长发育没有好处。另外你看妈妈已经做了这么多饭,你要不吃,妈妈觉得也很难过,你看这怎么办呢?

风风(孩子):那我吃一点吧。

鲁青(妈妈):好的,那你吃一点吧,我们要吃健康的食物好不好,下次我们可以吃饭以后吃零食怎么样。

风风(孩子):好的。

拆书家现场点评: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刚才我们通过这组的分享,我们听到妈妈用到了代替惩罚的沟通方式,平复情绪,识别他人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一一去引导孩子思考错误行为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困惑,让他自己想办法纠正错误。

非常感谢这一组的分享。

布置任务—找人分享、拉人陪练:

A2催化应用:

【特定任务】

为了大家更好的应用,我给大家布置一个回去后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来帮助大家更好的拆为己用。

在接下来的一周的生活/工作中,注意哦,是未来一周。未来。

你可能会遇到需要代替惩罚的沟通,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的场景?

请大家回去后试着运用拆页中学到的代替惩罚的沟通法来引导他人自己思考,让他人在共情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

【设置检查指令】

检查指令包括完成任务的时间、任务的内容及检查方式

请各位伙伴在*月*日前(时间),将你所遇到的代替惩罚的场景及你的解决方案(检查内容)上传到我们的微信群,我会根据各位的解决方案给出指导性建议(检查方式)

在三天内将你的应用分享到群里,我非常期待大家的作业。

在最后,我来陪着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代替惩罚的沟通方式,有三步,分别是平复情绪,识别他人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工作、生活中,能够经常使用代替惩罚的沟通方式,从关注感受的角度出发,不惩罚,不吼不叫解决问题。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陪伴。

学习者反馈:

鲁青反馈:

我家孩子吃完东西以后,包装袋或者果皮、核什么的就随手往桌上一扔,每次都要提醒他们丢到垃圾桶。下周放学回来,我再看到这样的场景时,就可以尝试应用今天这个片段的方法:

1)先平复自己的情绪,不要生气,不要用责备的口气。

2)识别他的感受:你是不是着急看书或者玩玩具,所以总是忘了把垃圾丢掉?妈妈总是说你,你是不是也会觉得烦呀?

3)说出我的感受:我每次看到桌子上满满的垃圾就会觉得特别乱,看着都头疼,我就很上火。

经过这样的沟通,他应该会马上把垃圾丢掉,收拾好桌子。

大辉反馈

时间:下周

起因:寒假开始了,随着神兽回家,没有了作业的压力,孩子天天看手机,想到这个时候,我的情绪就会忍不住的飙升。

处理办法:

以前我都都会忍不住的惩罚孩子,这次我决定使用这个片段:

首先,我要平复我的情绪(平复情绪)。我不会大声的责备孩子。然后我会问问孩子为什么一到假期就会天天看手机呢?是不是感到无聊或者孤独(识别他人的感受)?然后我会表达出我个人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其实挺同情孩子的感受的,因为现在的小朋友有太多的作业了,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和同学出去玩,导致孩子们平时总是用手机进行沟通,长久之后,手机就成为了孩子最重要的工具。同时,我也能理解孩子想要和同学沟通聊天的需求,所以我会和孩子一起,利用假期好好的到户外玩玩。

总结:

以上未来应用中,我们采用代替惩罚沟通三步法。在此预祝下次应用这个方法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