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
很高兴大家能参与我们“拆书帮”的学习分享活动。我先做下自我介绍,
我叫高娜,昵称:心绪飞扬,解释是:情绪像飞扬的旗帜一样飘荡不定,中年少女的浪漫,全被这个名字表现出来了,其实只是希望我们在一起轻松、愉快、充满活力。
我给自己的三个标签:
第一个,二胎宝妈,哺育一儿一女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愿于大家分享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第二个,读书分享者,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和分享书中的智慧。
第三个,小儿推拿践行者,希望为小朋友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拆书帮介绍】2分钟
第一次听到“拆书帮”,我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样的反应。总之,我当时脑子里出现了两个词“神奇,组织”。
那我就先说说我们的拆书帮吧。
其实这是一个由读书爱好者和学习爱好者自愿组成的成人社群,属于非营利性。同时,也是一种自发学习和成长的青年组织。成立于2012年,以分舵形式散布于全球各地,目前有58家分舵。
“拆书帮”更深一层的定义,就是:拆书家们带着“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的使命组建,致力于升级自身学习能力,促进他人学习,影响身边人成长的俱乐部。
那何所为“拆书”?
我的理解是:拆书不是单纯对原有书籍进行划重点,拆解,讲感触这么简单。我们的拆书是一种成人学习方法论,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把书上的知识拆为己用,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力。
那“拆书法”又是什么样的形式呢?
拆书法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应用于个人学习的叫“便签法”,也叫RIA便签读书法,R即阅读,I指的是重述和理解,A指的是结合自身经验把知识化为己有;
第二种,应用于组织学习的叫“现场学习法”,也叫RIA现场学习法,即拆书家组织引导学习者,在现场把知识拆为己用。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在熟练的掌握拆书法后,经过一级级升级打怪,就可以成长为我们的“拆书家”啦!
【R阅读原文拆页】2分钟
"赢得"孩子 【摘自《正面管教》P26-27】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I重述知识点】5分钟
先说几个场景,看看有没有你们和孩子相处时的影子。
孩子下学回家,经常会无头无恼的说:
“妈妈,你把我的手工弄乱了。”
“我这次考试没考好,妈妈。”
“我同桌上课又和我吵架了。”
……
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可能正在做饭,或正在接打电话,或正在赶工作,或正在和家人聊天。所以,我们的回复是不是这样的:
“重新收拾一下就行了,我也不知道你那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再努努力,找找问题,下次好好复习,认真考,不用焦虑。”
“不是你的问题,别搭理他就行了呗,不然就告老师。”
……
这样的一问一答,是不是很熟悉?但,往往是看到孩子失望的小眼神,不愿意再和我们深入交流,因为他得到的回复并不是真正需要的。面对孩子渴望的眼神,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这个片段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好办法—叫“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正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孩子世界的大问题。
那么我们在和孩子交流时,一步一步正确去运用这个方法,就会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待他的问题,态度是认真的,是可以理解他的,同时做为家长也是愿意和他共同面对的。
这时,孩子才会进一步说出感受、困惑和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亲子之间也才能做到沟通顺畅,并且最终会非常愉快的帮他解决他需要面对的问题!
那如何做呢?
文中告诉我们,可以运用这四个步骤来一步步引导孩子和我们交流:
第一,我们要对孩子倾诉的事情,表达理解。
这个时候的你,要做好倾听者,一定要真诚的表达出“孩子对这个事件的反应”你是理解的,并从孩子那里确认: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做完这一步,就会引起了孩子的共鸣。
第二,要对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表达同情。
对孩子当时反应出的情绪,我们要表示出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并用自己曾经面对这个类似问题时一样的反应做例子,和孩子找到共同点,让孩子不会觉得孤单。这个时候,通常孩子就有了分享的欲望。
第三,听完孩子所讲,并做好上述两步铺垫后,告知孩子,你这时的感受。
这里一定要注意语言,要做到我们对这件事的感受是真诚友善的,不能用那些羞辱的词语。这时孩子才会向咱们畅开心扉。
第四,来到最后一步,就是帮孩子解决问题。
这一点其实才是我们此次谈话的重点,一定要先启发孩子,用问句来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办法,当他讲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时,我们一定要先给予认可和鼓励,再给予建议。如果,孩子不知所措,没有办法,需要得到我们的建议时,也要先争得孩子同意。
在我看来,这个方法不仅适合于亲子交流,而且在处理夫妻矛盾、同事朋友遇到问题寻求帮助时,也可以使用,甚至于在有人向你诉苦时也是百试不爽哦。
【A1联系具体经验】1-2分钟
我曾经在和我家女儿聊天时,就出现过这种问题。
就在上个月,我女儿放学回家,就非常气愤的和我说:“妈妈,你知道不,我同桌太让人讨厌了,总是有事没事就骂我。”她说话时,我在做饭,随口就说了一句“你是不是说人家啥了?”女儿瞬间暴怒:“我啥都没做!”然后气鼓鼓的就回房间了。
当时的我觉得,这都是小孩子间矛盾,过不了几天就自然消化了。可是后来,这个问题真的挺影响她。老师向我反应,孩子最近听课总是走神。我才意识到,她遇到了让她不能安心听讲的大问题。
反思一下:如果这件事,我当时能很好的给予孩子一个回应,她就能说出自己向我诉说这件事的真实想法,那么我们就会针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探讨,得出解决办法,也就不会导致她一段时间不专心听课的后果,最起码不会因为这件事听课受影响。
【A2具体应用】3分钟
通过学习这个片段里的这个方法,我做了一个计划。
在未来一周,每晚和女儿固定的聊天时间里,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这个方法来应对孩子的倾诉,我要这样做:
第一,要做到认真倾听孩子抛出来的话题,快速分辨孩子此时的情绪,是不是适合应用这个方法。
第二,放下手头事情,仔细思考孩子想要表达的需求和我要给到孩子的帮助是什么。
第三,和孩子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来,采用这个方法和孩子开启聊天。
先表达理解,其次表示同情,然后告之感受,最后解决问题。
详细说明一下:
其实,孩子常常找父母诉说的事,不是开心的、有成就感的,就是烦恼的、不知如何处理的或纯粹的情绪发泄。
如果刚好给我诉说的是需要出谋划策的事情,那我就可以这么说:
“这件事的确挺让人心烦,你一定为此伤透了脑筋,是么?”—表达理解
“你如此处理,妈妈都心疼了。我曾经遇到过一件事····我也特别苦恼。”—表示同情
“我现在想,当时的你有多么的无助······。”—告诉感受
“你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处理会更妥?我有个小建议,你看合适不······”—解决问题
谈话中间,时刻提醒自己,在这样的聊天中,我一定要注意态度和用词,要真诚,不指责、不羞辱、不说教,且记,且记,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