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所属活动: 【148北京紫禁之巅分舵】周六过级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五个习惯养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过TF1-1的萌新拆书家 薛嫄,大家可以叫我“嫄”;“嫄”这个字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粹”只做人名使用没有其他意思。亦如我这个人,在投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心无旁骛非常纯粹的投入。

下面我通过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自学绘画爱好者:我是从绘画0基础然后自学并且坚持200天每天一幅小画。

素食爱好者:我茹素5年,独自举办线下5场“随手素食”的公益活动。

模型思维的探索者:探究并实践在生活、职场上必备的模型思维并加以应用。

希望对素食养生及模型思维探索感兴趣的朋友与我共同交流。

<拆书法&拆书帮介绍>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在介绍拆书法和拆书帮之前我想问问大家。我们有没有过一些情况,比如说面对通读整本书的压力?有没有看到精彩的片段,会心动,会划线,会摘抄转发……然后就没了……有没有看完的书还是书却没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认为成人的学习问题:需要以实际需求出发,解决问题,提升自己能力。“拆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法论,不用把书全部通读完,选择原书的一两页,通过个人学习的RIA便签法,和拆书家引导学习的现场学习法可以有效的把图书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拆为己用”可以很好的解决成人学习的问题。

详细来说“拆书法”主要通过:

R:阅读原书的拆页

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拆页的内容

A1便签:联系自己经历,激活学习者的经验。

A2便签:制定实践计划,以后如何使用,催化学习者应用。

这三个步骤将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方法论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它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青年自组织。表现为各地区的拆书帮分舵(也是拆书俱乐部),目前全球58个正式分舵,17个筹备分舵。在分舵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学习爱好者,释放学习促进者能量,陪伴赋能,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成为拆书家。

我今天给大家选取的拆页片段,来自管理学科的开创者 彼得·德鲁克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请大家阅读一下我选取的拆页。大概两分钟左右,插页文字有点多,大家阅读完了以后,给我一个提示,我们再往下进行。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来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22-P23

记得小时候我的钢琴老师告诉我:“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地练习音阶。”回想起来,我的钢琴老师显然少说了一句: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普通人通过练习来获得胜任某项工作的能力。当然,若要把什么东西演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很不容易的,那也许需要有特殊的天赋。但卓有成效所要求的只是能够胜任,只是能演奏出音阶来。

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他们还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他们不会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书的主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已经有小伙伴已经看完了。那我们现在继续往下进行?我会从四个维度阐述一下这个片段。

<What(片段讲的是什么)>

首先这个片段主要讲的是想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在思想上养成五个习惯。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

当下是快速变化,充满焦虑的时代,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有可能成为管理者。在工作中想要提高成就,就需要你更有成效。在想要生活更美好也亦是如此。想要卓有成效,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可以通过五个习惯养成就可以达到。

<How>(具体行动步骤)

1、管理、控制、善用时间:我们可以通过APP或者表格的记录自己的2,3周时间使用情况,通过记录分析时间应用情况,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调整时间的使用。

2、重视贡献,重视成果:做事情一开始就要考虑我能做出什么贡献?这个事情可以达到什么成果,以终为始,用结果为做事的导向。

3、善用长处:评估自己的优势、他人的优势。结合身边人的长处与优势,利用相关的人脉、资源推动事情的完成。

4、要事第一:在处理多重事务时要有轻重缓急,先后顺序。集中精力放在做重要的事情上。

5、利用不同意见做有效决策:有效的决策不是拍脑门的一言堂,是需通过不同的意见做充分的思考,有效的决策在精而不在多。

这五个习惯共同的目标都是“成效”,彼此之间是相互促进、互相依附的关系。

<Where>(适用的边界)

那这五个习惯的养成是适用于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知识工作者,自我管理者的培养。不太适用于单纯的体力劳动者。需要思考决策时的使用。不适合休闲放松的状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通过这个片段,让我想到了我最近发生的一个事情。

<A1便签>

我去年参与了一个信息化资质的认证准备工作。这个筹备工作是从前年年底开始,而我参与到在这个工作是从去年的8月到10月。在我参与的这2个月中经历了2次开会开到凌晨,可还没有解决资料准备的问题。更有2个周末通宵加班梳理流程制度。但是筹备了这么久,资料和其他硬件条件还是没能上交审核……

通过对这个片段的学习我反思了这次工作没有达到目的得问题。

[反思]

1、“时间管理”有问题:这个筹备工作进行了近1年的时间,日常工作时间跟筹备工作时间严重冲突,像拍脑袋似的想起来就急忙开会,集同工作。

2、“重视成果”做的很不好:完成要比完美更重要,没有以结果做导向,没有明确完成的时间、完成形式,导致筹备了近1年还是没能达到评审条件。

3、没做到“善用长处”:没有找到已经过审的兄弟单位帮忙,自己摸索做了工作,导致不符合评审要求。

4、没有做到要事第一:没有重要紧急先行,没有排做事优先级,导致筹备工作混乱。

这些就是导致这次信息化资质没能上交审核的主要原因。

<A2便签>

经过了这一个片段的学习,我想到了下一步,我可以怎么改善我的工作。今年3月还有质量体系资质需要过.为了有成效完成质量体系资质认证过审,我们应围绕四个核心方面:时间管理、重视成果、善用团队长处和优先处理关键任务来做一个计划。

1.时间管理方面,从1月15日至1月29日详细记录团队的工作时间,制定具体时间节点,确保所有关键任务在3月25日之前完成。

2.在重视成果上,计划邀请经验丰富的兄弟单位的专家,明确关键过审条件和注意事项,为每个任务设定具体的完成标准。

3.善用团队成员长处,根据每个成员的专长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每个人都能在其擅长领域内贡献力量,同时保证任务与过审目标紧密相关。

4.优先处理关键任务,按照紧急和重要性对任务进行分类,并为每类任务设定明确的完成日期。

<强有力的结束语>

今天我的分享就结束了。我选择这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片段,我在熟读了之后,我个人觉得它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工作其实有很大的一个指导作用。比如说在“时间管理上面”,在“要事第一”上面,在“善用他人长处这方面”。只要我们把这些能够很好的使用,结合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那对于我们的效率,它会有一个特别大的提升。而且对于这个结果贡献程度,重视结果的这一个层次,那么以结果做导向的话,也可以让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导向度完整度。真正可以成事儿的状态也都会大幅的提高。我是希望通过片段的拆解,希望可以给小伙伴们带来生活上面和工作上面更有成效的一点建议。然后大家也可以通过这些片段,自己更深层的思考一下,我们自己觉得缺少效率,需要有改进的可以用到这哪些方面上面,我觉得只要能够有一点点的收获,一点点的体会。那也是觉得这个能够给我们带来最好的收获。

特别感谢大家今天能够一起来对聆听对于这一个片段的分享,也是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给大家的提升效率变得更加的卓有成效。能带来更好的这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