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北京宇宙中心分舵第149次活动 所在级别: TF2-2 学习主题: 理清思路有效表达三步法 学习目标: 学会三步理清思路有效表达

开场: 大家好,我叫朱琳,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叫做《结构思考力》。B:首先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大家平时都写总结吗?比如年底的工作总结,个人总结等等。大家在写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因为干了很多活儿,发生了很多事儿,脑子里一团乱麻,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呢?大家有没有做过自我介绍呢?比如在破冰环节,或者面试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优点、爱好、特点,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用一句话来描述才能更好的展示自己呢?如果有的话,那我今天带来的这个片段一定可以让你写一份主题明确的工作总结,做一个一鸣惊人的自我介绍。F:这个片段就是来自《结构思考力》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忠秋老师。在这本书中,他不仅给我们介绍了构建思考结构的5大步骤,还介绍了一些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结构化思考的小方法和小技巧。A:与其他结构化思考方面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本土化和实用性。别看它只有不到200页薄薄的一本,但如果你真的能把这本书拆为己用,就拥有了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那么下面就请大家读一下手中的片段,感受一下如何才能解决开场时我所描述的问题?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假设有人想给你的一位女性朋友介绍男朋友,你问他那个男生怎么样呀?他给你的回答是:“那个小伙子真是个不错的人,他个头高高的,帅极了,还有人情味儿,思考问题逻辑性也很强,记忆力也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待人和蔼可亲,还擅长数字方面的计算,是个非常潇洒的小伙子……”。在他的表述中,涉及了与这个男生相关的8条非常零散的信息,你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很不错,但是到底哪儿不错呢?怎么才能跟你的女性朋友说清楚呢?

我们可以通过结构思考力解决这个相亲的问题。

首先,罗列出这8条信息,如下:

①个头高高的;⑤记忆力出类拔萃;
②帅极了;
⑥待人和蔼可亲;
③富有人情味儿;
⑦擅长数字方面的计算;
④思考问题逻辑性很强;
⑧非常潇洒;

其次,经过分析,这8个信息可以分为下面3类:

                        分类.png

最后,再分别根据每类要点概括总结,最终清晰的表述为:“这个小伙子脑筋好,待人亲切且一表人才。”

                         总结.png

上述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式的过程,分为3个步骤:

      1. 收集信息。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全部罗列出来。

      2. 分类。这个环节的原则是“归类分组”,确保同一组的思想都属于同一个范畴。

      3. 概括总结。根据每个分类下面的要点,将每个分类概括出一个结论,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上概括,直到得到金字塔结构顶端的最终结论为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信息零散杂乱无章的时候,通过使用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的3个步骤,理清自己的思路,有效传达观点。

(复述原文片段)

这个片段的内容十分容易理解,它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分类、概括总结这3个步骤,将原本零散且杂乱无章的信息梳理清楚并有效的传递出去。那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


第一步是收集信息,把自己关于对某件事想表达所有内容全部都罗列出来。比如片段中列出了关于这个男生的8条特点。第二步是分类,把同一个范畴的内容放在一起,将这些杂乱无章的零散想法梳理清楚。比如片段中把这个男生的8条特点分成了头脑、待人和外表3类。最后概括总结,先概括得到每一类的小结论,然后逐级向上,得到最终结论。比如片段中根据外表这一类概括得出一表人才这个小结论,再根据每个小结论得到了可以描述这个男生的最终结论。

(预防性讲解)

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呢?就是当我们手头有很多杂乱无章的零散信息,思路特别混乱,不知道要表达的主题,不能一下子得出结论的时候。

是不是还有小伙伴想问,这样太麻烦啦,我为什么不能直接从上往下,从结论入手呢?其实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的时候,是很难一下子就抓住这些信息的中心思想。而这种收集、分类、概括总结的方法则是人类进行理性思考的原点。如果不采用这种方法,那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就会思绪混乱或者大脑短路,既不能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能让对方做出预期的行为,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而且这种自下而上概括总结的方法,不仅可以让观点更加清晰,很多时候也是一个发现新思想的过程。

(举例)

那我现在举个例子再帮助大家理解一下这个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下片段背面。比如我想给大家推荐《结构思考力》这本书,我能想到的这本书的优点有很多,但一下子想不到一句简短有力的话来推荐这本书。所以我把能想到的优点都列了出来,然后分为形式、语言、内容和实用性4类,再概括每一类小结论,最后得出一句最终结论。之后就可以从上到下解释给你听啦。这样子是不是比我直接一条一条把优点说给你听效果要好呢?

1.收集

①语言通俗直白,不晦涩⑦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洞察问题本质
②案例贴近工作和生活,接地气⑧有条理,看起来不混乱
③案例丰富⑨每章后有小结,帮助回顾
④薄,看起来没压力⑩全面,涵盖之前零散学到的思考方法
⑤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11.层层深入,好理解
⑥一些可以快速学会的高大上的技巧和话术

2.分类

       分类-例子.png

3.概括总结

        总结-例子.png

好啦,那我们现在就按照刚刚分的小组进入讨论环节。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各位小伙伴想一下,我们在什么场景下可以使用上面这种方法呢?

比如,当你准备写篇文章分享你看过的书或者电影,但脑袋里想法太多,不知该如何下笔的时候;或者领导想让你跟同事分享一下办公软件学习经验,你想介绍的很多,还不知道怎么确定分享主题的时候?

请把你认为适合用这种方法的场景分享给你的小伙伴。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会儿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老孙分享:领导做汇报的时候。信息很多,就需要总结一下,下面的人也会听得更加清晰。

      存在分享:推荐一个东西,它的优点很多的时候(比如存在家的甜品)。好,那下面一个环节你就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啦~~

刚才每个小组都讨论了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场景或者话题。

现在请各位小伙伴针对本组的话题,按照片段中收集、整理、概括总结这种自下而上方法,将你的想法用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图示展现出来。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会儿请1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存在分享:我们家的甜品颜值高,味道好,材料都是很好的材料,很有格调等,然后分为了味觉、视觉、感觉这3类,然后总结每一类的结论是好吃、颜值高、材料好,最后总结了一句叫每一口都是美味的甜品。其实这句话就包含了所有,因为材料好才味道好,颜值高和有格调等就是每一口都能感觉到。这就是我总结的,介绍我们家的甜品,希望大家感兴趣的可以买(PS:甜品巫--微店)。

      其实如果存在一开始就把这句话告诉大家再详细解释,这样子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就是先告诉大家这是每一口都是美味的甜品,然后再解释,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点。

      那我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使用这个方法,更加有条理。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A 学习者拆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