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所属活动: 2023年11月25日下午拆书帮线下练级场(街道口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专注影响圈+改变人生剧本

开场:

一、自我介绍(30秒)

大家好,我是李彪,“彪”就是老虎的意思,虎生翅膀谓之彪。

首先,我是拆书帮认证的三级拆书家。主拆的书籍包括“学习成长”类的、“习惯改变”类的,还有“人生幸福”类的,通过拆书来输出线上课程。

其次,我是一堂公司认证的S级私董会助教。私董会分很多种类和级别,S级是级别比较高的私董会。涉及的主题包括:1、需求;2、产品;3、商业模式;4、增长;5、壁垒。

最后,我是一名终身学习者。我的学习能力特别强,每年至少要看50本以上的书。

二、作者及原书介绍(3分钟)

【事件场景】

我有一个朋友叫阿光,在一家茶叶店做着销售工作。每次见到他,就会听到他不停的抱怨,有时候抱怨这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行,有时候抱怨领导说话不算数,总而言之,他总是为自己完不成销售任务而找各种理由。

【提问】

大家有碰到过类似的挫折、困难吗?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是持续的抱怨,还是会采取一些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呢?

【影响】

显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一味的抱怨、对抗,不会是特别好的方法,一方面事情不容易达成,另一方面还容易影响心情。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造成生理或者心灵方面的伤害。

【解决】

那怎么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拆书课,帮助大家了解如何在各种场景下践行积极主动的行为,从而走上通往向往生活的道路。

三、总目标(30秒)

【学习目标】

学完本次RIA拆书课后,学习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界定),可以通过专注影响圈、改写人生剧本的方式(澄清),重新设定自己的人生蓝图(行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四、【拆页1】专注影响圈(共18分钟)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拆页,“专注影响圈”。

【学习目标】

学完本拆页,学习者对于在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挫折(界定),通过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澄清),并针对影响圈展开有计划的行动(行为)。

1、【拆页1】A1量表自测(2分钟)

在进入第一个拆页之前,我们先做一个量表自测,时间是2分钟,现在开始。

2、【拆页1】A1量表解释(1分钟)

刚才的量表主要是测试了大家在生活中积极主动的程度,有没有24分以上的同学?

24分以上:说明你们在生活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展开积极的行动。希望本次拆书课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考。

15~23分:说明你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转变心态,展开行动。希望能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在更多的场景下做到积极主动。

15分以下:说明在积极主动方面你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过没关系,接下来的课好好听就可以了。

做完量表自测,我们直接进入原文的阅读。

3、【拆页1】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过渡语:每个小伙伴手中都已经拿到了一个拆页片段,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之后,请大家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来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十周年纪念版第99~100页,本节标题是“关注圈与影响圈”,以下是原文内容: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够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Circle of fluence)”,以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的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Circle of Influence)”,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4、【拆页1】I便签(10分)

我看到大家都已经阅读完原文片段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What】

(互动)

先请大家说一说这个拆页主要讲了哪两个概念?(专注圈和影响圈)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互动------

讲师:主要讲到了哪两个圈圈?

学员:关注圈与影响圈。

讲师:关注圈什么意思呢?

学员:就我们身边发生的、关注的事情。

讲师:归纳一下:我们关注的事物总和,是不是?

学员:是的是的。

讲师:那么,小圈圈代表什么呢?

学员:影响圈。

讲师:那么,区别关注圈、影响圈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员:影响圈是能够掌控的部分。

学员:影响圈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达到的。

讲师:嗯,综合一下:区别在于,影响圈是能够掌控、能力所及的事情。

-----注:现场互动完成------

【概念辨析:关注圈与影响圈】

直接举几个例子请大家识别一下:

例子1:强哥坐飞机去看女朋友,结果航班晚点,他未能在既定的时间见到女朋友:

A、航班晚点;

B、强哥调整好情绪,重新安排了行程。

以上两种场景,哪个是关注圈,哪个是影响圈?

拆书家反馈:“航班晚点”这属于关注圈,原因是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强哥调整好情绪,重新安排了行程”,这是可控的,属于影响圈。

例子2:阿凤去非洲国家肯尼亚旅游,莫名其妙的被当地土著人吐口水:

A、当地土著人吐口水;

B、阿凤察觉到自己有情绪了,稍稍回避了一下,给自己一个调整情绪的空间。

以上两种场景,哪个是关注圈,哪个是影响圈?

拆书家反馈:肯尼亚当地人的想法、行为,这些都是不可控的,属于关注圈;阿凤调整自己的情绪、稍稍回避、给出调整情绪的空间,这些属于影响圈。

例子3:老光前两年开公司失误,亏了不少钱:

A、开公司失误,亏了不少钱;

B、老光原谅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并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准备再次创业。

以上两种场景,哪个是关注圈,哪个是影响圈?

拆书家反馈:曾经开公司的失误、亏了不少钱,这些都属于过去发生的事,已经发生了,不可更改,属于关注圈;原谅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准备再次创业,这些都是可控的,属于影响圈。

【Why】(30秒)

为什么要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并专注影响圈呢?主要是为了提高效能。

首先,对于直接可控的事物,可以保持积极的心态与行动;

其次,对于间接可控的事物,可以以身作则,施加影响;

最后,对于完全不可控的事物,就需要转变心态,勇于自我承担。

简单的说,通过对事物进行区分,并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从而提高了效能。

【How】(40秒)

具体该怎么做呢?根据前后文我归纳出了一个“专注影响圈四步法”:

1、列出相关因素

根据事件发生的场景,列出相关的因素。

2、区分关注圈与影响圈

对各因素进行区分,可控的是影响圈,不可控的是关注圈。

3、针对影响圈做计划

做出计划,给影响圈中的事件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按计划行动

按计划展开行动。

【案例:阿光的故事】

【举例】阿光在海天茶社做销售代表。每次见到阿光的时候,他总是不停的抱怨,有时候抱怨这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行,有时候也抱怨老板心太黑,经常心情不好,也往往就懒得联系客户。这么多年来,阿光经常完不成销售任务。

如果你想帮助阿光,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可以怎么做呢?

1、列出相关因素

从阿光的故事当中可以看到,主要讲到了3个因素:

l 这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行;

l 老板心太黑;

l 联系客户;

哪些是关注圈,哪些是影响圈?

2、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在上面的例子中,“这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行”、“老板心太黑”,这些都不可控,属于关注圈。

“联系客户”是可掌控的,属于影响圈。

3、针对影响圈做计划

在影响圈内,比如说,针对“联系客户”,可以做出相关的时间、精力分配计划。比如说,把每天工作时间精力的60%用于联系客户。

4、按计划行动

按计划展开具体的行动。

【Where】(30秒)

本方法适用于个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的场景。

【预防异议】

说到这儿,或许有人会问:要是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本不可控的事物,变得可控了,或者相反,该怎么办?

答案是:变化是正常的,这个时候需要重新的区分是属于关注圈,还是影响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5、【拆页1】A2现场演练:编写剧本(8分钟)

过渡语:刚我们学习了“专注影响圈”,有句话说“练是最好的学”,接下来咱们做一个现场演练,请大家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大家在什么场合下会用到“专注影响圈四步法”?大家试着编写剧本,待会儿我们请人分享一下。

分组:根据现场学习者数量,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6人。

【剧本要求】

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一共四大要素。其中事件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说明一下:

1、时间是未来的时间

2、事件场景要用到“专注影响圈四步法

3、需要有人物对话

好,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来编写剧本,3分钟计时开始。

好,3分钟时间到,我们邀请一位同学讲一讲你的剧本。

(学习者现场演练)(3分钟)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演练:编写剧本------

孙亚琴:我的剧本是这样的,时间是3年后,在家里,跟我老公的一段对话。

孙亚琴老公:现在的人真难带,我们好不容易抢到一个新能源的项目,让新人加个班搞定(文案),结果他们不愿意加班。我向大老板反映了这个问题,大老板说让我“看着办”,还警告我“如果这部分人流失,你的KPI要被降”。

孙亚琴:哦,刚好我跟彪哥学习了“关注圈与影响圈”的话题,给你分享一下,说不定能够帮助到你。什么叫关注圈呢?关注圈是所有关注的因素;什么叫影响圈呢?影响圈是所有可以掌控的因素。

我们一起看一下,你说“人不好带”,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哪些是可以控制的?

孙亚琴老公:你看,公司领导肯定控制不了,下边的人也控制不了,客户也控制不了。

孙亚琴:好,既然这些都控制不了,那我们来看一下,哪些是我们能够做的?

孙亚琴老公:嗯,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可以控制的。既然大伙儿都不愿意加班,那我周末不如请大家吃个饭,一起聚聚,谈谈感情。虽然从事情上来看大家不愿意加班,但从兄弟感情来看,还是愿意帮帮我的。

孙亚琴:嗯,把时间和精力的80%用于跟兄弟们沟通,是吧?只有20%的抱怨,抱怨那些不可控的部分。最后,你就只是需要展开行动了。

孙亚琴老公:哎呀,你真厉害,你这对我帮助很大,以后你多花一些时间出去学习吧,学好了来教教我。

讲师:哇,亚琴老师讲的太好了,时间、地点、人物,包括事件、起因、结果,也用到了“专注影响圈四步法”,非常棒,为亚琴老师鼓掌!

-----注:现场演练完成------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五、拆页2:改写人生剧本(共45分钟)

【过渡】

刚刚第一个拆页我们讲到了“专注影响圈”,主要讲的是如何的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

接下来的第二个拆页讲到的是“如何把专注影响圈的这种理念用到生活中”,叫做“改变人生剧本”。

所以,这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前一个拆页讲的是“专注影响圈的概念”,后一个拆页讲的是“如何应用这种概念”。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拆页。

【学习目标】

学完本拆页,学习者面对自己的人生旅程(界定),能够运用“改写人生剧本三步法”(澄清),重新设定自己的人生蓝图(行为)。

1、【拆页2】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每个小伙伴手中都已经拿到了一个拆页片段,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读完之后,请大家举手示意我一下,谢谢!

来自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三十周年纪念版第124页,本节标题是“改写人生剧本”,以下是原文内容:

当我们因袭的“人生剧本”有违我们的生活目标时,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书写新的剧本,它将更为符合我们内在的价值观。

假设我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每当子女做出令我反感的行为,立刻会火冒三丈,把教训子女的真正目的抛诸脑后,拿出做父亲的权威,迫使子女屈服。在眼前的冲突中我固然得胜,亲子关系却出现裂痕。孩子表面顺从,但口服心不服,受到压抑的情绪,日后会以更糟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我们再回到本章一开始提到的实验。在我的葬礼上,子女齐聚一堂,表达孝思。我期望他们个个都很有教养,满怀对父亲的,而不是与父亲起冲突的创痛。但愿他们心中充盈的是往日美好的回忆,记得老爸曾与他们同甘共苦过。我所以有这些期望,因为我重视子女、爱护子女,以做他们的父亲为傲。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能牢记这些,我完全被一些厚此薄彼的琐事困住了。真正要紧的事情被紧迫的难题、当务之急和举止问题层层覆盖。我每天和孩子们相处的方式却没有表现出我内心对他们的真正的情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2、【拆页2】I便签(8分钟)

我看到大家都已经阅读完原文片段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片段。

【What】

古人讲:“人生如戏”,言外之意是说“人生其实是有剧本的”。那刚刚的这段话其实讲到了“如何修改人生的剧本”。

【预防异议】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说:“我的人生没有剧本,我从来不知道人生剧本这回事?”

答案是:没有剧本,意味着使用了缺省的剧本。

【Why】(30秒)

那为什么要改变人生剧本呢?主要是生活发生较大冲突的时候,有可能需要改变人生剧本。

比如说,彪哥当初从农村来城市,作为电脑工程师,为了赚钱,每年出差280天。家里孩子没人管,老婆意见很大。这是不是就碰到了较大的冲突?这个时候就需要审视一下是否需要改变人生剧本。

【How】(40秒)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从文中我归纳出“改变人生剧本三步法”:

1、重设生活目标

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问自己:“在这个阶段,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去想想看,那个答案就是你想要的目标。说明一下,这里说的“生活目标”实际上是指价值观、人生方向层面的目标,用书上的原话叫做“人生使命宣言”,而不是指具体的执行层面的目标,执行层面的目标将会在本书下一章讲到。

还是以彪哥为例,一年出差280天,老婆意见很大。我问自己:“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这个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幸福的家庭”。那一瞬间我就明白了,其实我更想要的是“幸福的家庭”,而不是“赚更多的钱”。

2、修正行动

根据前面找到的生活目标,修正行动,从而让行动的方向跟目标一致。

在这里作者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作者其实是期望“孩子想到父亲的时候,是满怀对父亲的爱,而不是与父亲起冲突的创痛”,那怎么减少这种“创痛”呢?作者就讲到了要去“爱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拿出做父亲的权威,迫使子女屈服”,诶,这就是一种行动上的修正。

3、举行一个仪式

为自己每一次的做到举行一个简短的仪式,目的是让自己记住这件事,给自己一个正向的暗示。

比如说,以我自己为例,每次个人取得一些进展,我会举行一个仪式,“Yes!”每次与人协同取得进展,我会举行一个“击掌”仪式。还有,每次行动中失去了动力,我会举行一个“倒计时”的仪式,“5、4、3、2、1,GO!”

【Where】(30秒)

本文讲到的方法主要是在人生发生重大冲突的时候,只要你自己愿意,可以用于调整自己的人生剧本。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3、【拆页2】A3微行动学习(30分钟)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先分一下组,然后做一个微行动学习,帮助大家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体验。

分组的话,从最前面的那位同学开始,顺时针方向,刚好3人一组。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指导分组------

好,我们靠黑板这边有3位同学为一组,组长是王成老师,好不好?

另外一边有4位同学为一组,组长是伊叶。

学员:组长主要是做什么?

讲师:组长主要的职责是引导讨论。

-----注:现场演练完成------

【1、明确问题】

(1)写出问题:针对刚刚讲到的“专注影响圈”、“改变人生剧本”,大家觉得有什么难以理解、需要深入讨论的地方,在便签上写下来。

给大家5分钟时间,先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每个人写一个问题,也可以在组内互相讨论。

(2)分组投票:咱们每个组内投一下票,从这些问题当中选出一个我们待会儿要讨论的问题。

(3)案主细化:

针对案主提问:你能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具体是什么吗?

这个问题对你来说为什么这么重要?

你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觉得会有哪些困难?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讨论------

组1:王成老师组

王成:课程中有哪些你觉得困难的知识点,每个人说一个问题,我负责收集?就我们先每个人说一个问题,从中再选一个出来。

【提问式回应与反馈】

吕世斌:我的关注圈、影响圈经常关注错了?

讲师:好,那我想问一下,你说“经常关注错了”,那你是怎么区分的?

吕世斌:我以前觉得“对我有影响的都是我的影响圈”。

讲师:那学习之后你的理解是什么呢?

吕世斌:学习之后理解了,但有的时候还是有些模糊。

讲师:那我想再问你一下:你认为这两者之间的标准是什么呢?

吕世斌:我能够改变的,那就是我的影响圈。

讲师:是的,非常好,就是这样。

组2:伊叶老师组

伊叶:你认为的卡点是什么,每个人写一个出来?我们先列出问题,然后锁定到一个问题。

【提问式回应与反馈】

亚琴:老师,我觉得影响圈、关注圈是变化的?

讲师:好,那我想问一下:你觉得在哪些场景下会发生变化呢?

亚琴:就两个人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就有可能不一样了。

讲师:很好,那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处理呢?

亚琴:结合现在的状况进行分析。比如说,一个人总喜欢抱怨领导,后来有一天他当了领导,他就不抱怨了。

讲师:嗯,非常棒,您要表达的是说: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要重新评估关注圈和影响圈。

亚琴:对对,是的。

好,我们的时间还有10秒钟。

好,时间到。

问一下:伊叶那边讨论的怎么样?

伊叶:我们组已经锁定了一个问题。

讲师:哦,你们已经明确问题了,不用投票?

伊叶:是的。

讲师:是一个什么问题,我在黑板上写一下?

伊叶:在重设目标的时候,我怎么样才能知道我想要设定的目标?

讲师:你们的问题是什么?

伊叶:重设目标时,我们不清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讲师:好,你们的问题是:重设目标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讲师:好,伊叶组这边,我想问一下是谁提出的这个问题?那你作为案主,你能够举一个大致的例子,比如说,在什么场景下,你发生了这个困惑?简短描述一下。

案主孙亚琴:教育内卷的时候,我不希望孩子有巨大压力,但我不知道怎么重新设定目标。

讲师:好,非常好。

讲师:好,我们看一下王成组,你们的问题是什么?

王成:我们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重设目标,另一个是修正行动。

讲师:那你们自己投票一下,选一个问题出来?

王成:修正行动。

讲师:好,咱们组的问题是“如何修正行动”。

讲师:我们请案主吕世斌老师说一下,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觉得修正行动有困难?

案主吕世斌:对孩子、老婆,情绪就起来了。

纤雨:就你容易对老婆、孩子生气,是吗?

案主吕世斌:是的,遇到一些事情,跟我的观点、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就想要要求对方,容易生气。

好,我们现在明确问题了。

-----注:现场讨论完成------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刚刚我们已经选出了一个问题,那,接下来就“问题之所以是问题,它的本质是什么”,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针对小组成员提问,引导大家从多个维度发散思维:

l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l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l 影响这个问题解决的要素有哪些?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讨论------

讲师:接下来进入第二项,“讨论问题的本质”,咱们两个组同时往下进行,时间是5分钟?

伊叶组:

讲师:好,我们不用讲道理,我们的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每个人看到的本质是不一样。

案主孙亚琴:“想要的太多”。

张汉琴:我觉得本质是“太想改变别人”。

讲师:好,不用讲故事,简短说一下本质是什么?

王成组:

讲师:你们组看到的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纤雨:我觉得本质是“无法控制情绪”。

案主吕世斌:我觉得是“缺乏安全感,想要得到更多的爱”。

-----注:现场讨论完成------

【3、明确问题本质】

每个组就刚才讨论的诸多本质,对互相包含的问题、涉及到前后顺序的问题,做一个合并同类项,大家觉得哪一个更加的接近问题的本质?

(通过讨论,选一个出来)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讨论------

讲师:好,第一组王成组,你们现在选一个出来,你们认为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王成:缺乏安全感。

讲师:那我们这边的案主呢,你认为这个是不是问题的本质?

纤雨:我们现在有两个,“缺乏安全感”和“得到关爱”。

讲师:那你们讨论一下,选一个出来?

案主吕世斌:想要得到关爱。

第二组伊叶:我们组讨论的问题的本质是“太想改变别人”。

讲师:亚琴,你作为案主,跟你确认一下,你认为这个是不是问题的本质?

案主孙亚琴:是的。

好,我们在黑板上列出来:

第一组王成组认为的本质是:想要得到关爱;

第二组伊叶组认为的本质是:太想改变别人。

-----注:现场讨论完成------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就这个问题的本质探究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写在一张白纸上。在这个地方咱们分两个小步骤进行:

(1)你的目标是什么?简单的说,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样子你就满意了,那个标准是什么?

(2)要如何行动才能达成刚刚的目标?

(时间是5分钟,现在大家开始讨论。)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讨论------

讲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我们先讨论一下标准或者说目标,比如说,你得到了关爱,你怎么知道你得到了关爱?

第一组王成组:

纤雨:心比较平静

吕世斌:心如如不动

王成:情绪稳定

好,第一组王成组咱们确定一个标准,是什么?

组长王成:情绪稳定。

讲师:好,那大家开始想步骤,就怎么才能情绪稳定,大家开始讨论、共创?

好,第二组伊叶组,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张汉琴:……

讲师:你不用讲故事,你的标准是什么?

张汉琴:……

讲师:你的标准是什么?

张汉琴:向内看

孙亚琴:专注影响圈

讲师:那你们讨论一下,选一个出来。

讲师:好,你们的组(伊叶组)的标准是专注影响圈,接下来你们开始讨论“如何专注影响圈”?

-----注:现场讨论完成------

【5、每组派代表讲述本组成果】

好,邀请每个组的组长讲一下本小组探究出来的解决方案。

XXX作为咱们今天的案主,你觉得这个解决方案是你要的吗?

(简短互动)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讨论------

讲师:好,大家把焦点收回来,我们请第一组王成组来说一下你们的步骤:

第一组纤雨:

我们组的问题是:当老婆、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我的意愿的时候,我会有情绪反应?

我们认为问题的本质是:想要得到关爱。

我们的标准是:情绪稳定。

我们的步骤是:1、找原因。就找到情绪反应的原因是什么,为了什么事。2、找方法。寻找方法解决相关问题。3、做仪式。问题解决完了之后,举行一个仪式。4、促进步。对自己要宽容,要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逐渐进步。

好,非常好,一共有四步,案主觉得怎么样,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

案主吕世斌:好。

因为时间关系,咱们第二组伊叶组的步骤就不在课堂上分享了,课后我们可以具体讨论。

-----注:现场讨论完成------

4、【拆页2】A2课后作业:找人分享(1分钟)

作业要求:

在本周内,找个时间把“专注影响圈”或者“改变人生剧本”中的某个知识点,分享给一位家人或朋友,分享完问一问对方的感受和反馈,并简单记录下来对话过程。

参考格式:

时间:

地点:

人物:

对话过程:

对方反馈:

咱们现在就确认一下,你准备找谁、大约在什么时候进行分享?(与每个人互动,确认:1、找谁;2、在什么时候;3、分享什么内容)

-----注:以下部分为现场讨论------

讲师:好,我看伊叶已经完成了,你说说看?

伊叶:今天回家就跟老公分享,分享关注圈和影响圈,找到我们共同的影响圈。

讲师:非常好,这个又进了一步,包括共同的影响圈。

讲师:要不吕老师分享一下?

案主吕世斌:我准备回去之后跟我女儿分享一下。

讲师:什么时间?

案主吕世斌:合适的时间。

讲师:合适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案主吕世斌:2星期之内。

讲师:分享什么内容?

案主吕世斌:关注圈影响圈。

-----注:现场讨论完成------

-----注:以下部分为学员作业反馈------

学员王成课后作业:

时间:11月29日周三中午

地点:解放公园

人物:我和同事

对话过程及反馈:

同事:单位今年业绩下滑,影响了我的收入,我担心不久之后自己有可能会失业,因为我是聘用人员。

我:关于目前工作情况的担忧,我给你分享我最近学习的关注影响圈的体会,影响圈就是我们自己能够掌握的事情,关注圈就是我们自己不可控的事。比如我们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这个是事实,我们的忧心自己会失业是我们关注圈的事,公司的未来发展会如何以及是否会裁员这些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我们能够做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职场沟通和专业技能,才能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快速做出调整,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个是我们的影响圈的事儿,与其忧心不如行动。

同事:你说很对,我应该多想想我自己的影响圈的事儿。

我:嗯,先要区分关注圈和影响圈,然后针对影响圈来考虑后面准备怎么做行动计划。比如你打算做些什么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呢,

同事:首先调研了解我们公司以及行业招聘信息中,比较重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等要求;然后针对我心仪的岗位技能查找自己的差距;学习专业技能并报考相关资格证书等。

我:嗯,非常好,你有了计划就可以制定行动计划时间表。你觉得关注影响圈的思维方式有帮助到你吗?

同事:在你跟我分享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关注的是什么,只是非常焦虑。当你告诉我区分了影响圈和关注圈的事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都是在关注圈打转,都是自己无法掌控的事,就觉得很无力,很挫败。现在知道要去关注影响圈,做自己能掌控的事儿,让自己掌握主动权,更有行动力了。这样的思考方式对我非常有用,谢谢你。

学员吕世斌课后作业:

时间:11月30日,午饭后散步

地点:单位小公园

人物:同事李卫东(A),吕世斌(B)

A:我头懵,血压高,睡不着觉。求你出手再救救我。

B:昨晚又打牌了?

A:是的,XX上周就约我今天去打牌,烦球人,再也不打了。

B:打的开心,也可以去打。平时要上班就不要去打,打牌时间控制一下。

A:没有办法,总是打电话约吃饭,吃完饭就打牌。昨天输了三千多,想翻本,结果打到凌晨快三点才结束,回家洗完澡都四点多了。

B:朋友请你吃饭打牌,那是别人的决定的想法。但是接不接受邀请、是否打牌,或者何时离开牌桌那可是你自己的想法。别人的想法无法去决定。但是你自己的想法选择是完全可以做主的。你觉得呢?

A:是的呀!

B:你中过一次小风,还不长记性。你这种状况,你在此中方不远了。记住,中风痛苦的是你自己,到时候你再想吃喝打牌都不可能了。要学会拒绝。

A:是的。只在周末打。平时再喊我,就说值班、有案子、出差了。把自己搞病了划不来!

B:对呀!只要自己选择不去,就会找到不去的办法。记住,健康靠自己,病倒了痛苦的也是自己。

-----注:作业反馈完成------

5、【拆页2】强有力的结语(1分钟)

在这次的拆书课当中,我们讲到了“专注影响圈”和“改写人生剧本”,当我们不断的专注影响圈,当我们的人生剧本越来越符合当下自己的想要,这个时候,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顺畅?那这个时候我们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简短互动)

一句话送给大家,“成为你生命的船长!”

好,课程就到这里,各位船长,咱们拆书江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