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终结拖延症》 所属活动: 贵阳筹备分舵线上练级场第一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调整拖延思维的ABCDE法则

开场:

【学习目标】

今天我要拆的这个片段的主题是 调整拖延思维的ABCDE法则,跟随我学习完本次RIA线上学习后,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克服遇到突发事件造成的拖延,比如说:我准备写拆页,突然想到好久没有和好友畅聊了,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因为选择聊天而导致写拆页拖延。

【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2-1过级活动,我是兰闯,兰花的兰,勇闯天涯的闯。我的三个标签是:晋级中的拆书家、心理学爱好者、白日梦幻想家。

【分组】

今天的话,因为我们在线人数比较少,就先不分组,一起讨论。

【FAB法介绍】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片段出自《终结拖延症》这本书的第二章 第53页-54页的部分内容。

[F 特征]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克瑙斯先生基于几十年的研究经验分享,对拖延症做了全方位分析,不只是针对拖延,还针对思考和行为模式提供了一套井然有序的课程。是目前拖延治疗领域内首屈一指的首选专家、也是世界的权威。

[A 优势]

这本书是拖延治疗领域专业的书籍,不是市面上只讲励志鸡汤的陈词滥调之用。由豆瓣网著名的豆瓣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团队精心翻译,专业解读。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搞定拖延。

[B 利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经历呀,当我准备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突然想去做另外一件事,导致原来这件事拖了很久才完成,或者是心中畏难,选择逃避去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又或者是遇到了件事情先放在一边,暂时不做,最后导致拖延好久才完成,那么,今天这本书刚好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类似的拖延事件,帮助我们顺利达成目标。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

好了,下面请大家先用2分钟时间阅读一下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个片段,在看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呀。看完请大家回复一个1在公屏上,示意我一下。

原文片段(P53页-P54页)

埃利斯有个著名的ABCDE方法,你可以学习用来对抗拖延思维。这个系统提供了一套框架,用以组织关于拖延的信息,并且描述了怎样挑战并改变拖延思维,以下是它的具体框架模型。

·A(aversive or activating)代表了诱发性事件,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管是为了减肥而放弃你最爱的料理,还是职业生涯转型,或者是运转一个困难的项目,都可以作为诱发性事件。

·B(believe)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的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估。不论是冷静的还是惊恐的,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这些信念都经常出现。非理性的拖延信念包括“以后再做”等,而理性信念则包含“立即行动”。如何解决“以后再做”和“立即行动”之间的冲突,决定了你将走上拖延还是立即行动的道路。

·C(consequences)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对于那些不愉快却迫在眉睫的任务,你持有了某种信念,而这种信念的产物,就是这种结果。

·D(disputing)表示对拖延思维进行劝导干预,并且用基于事实的对立信念,去替代原来的想法。

·E(effect)是指质疑、挑战和对抗拖延思维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能是外界所期待的,也可能是你个人所期待的。

<过渡语>

好的,看到大家已经基本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拆页具体讲了些什么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克服拖延,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激励,合理的行为方式,以及情绪管理来有效的克服拖延,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更好的达成目标。

[Why]

当我们遇到拖延的时候,最常见的做法是推迟任务,将它暂时放在一边,这样会给我们一种短暂的轻松感觉。

【不那么做的坏处】但是这种做法也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后果,比如在工作中可能因为拖延导致工作量累积增加,造成时间紧迫、压力增大,不得不匆忙完成任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的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持续的拖延会增加焦虑和压力,使我们陷入无尽的担忧和自我指责之中,容易产生内耗,还会觉得自己不行,也会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引起对和合作的同事的不满等等。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不良的后果,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更好的提高效率,达成目标。

【举个我的例子】

根据这个片段,具体我们可以怎么做,这里举一个我的例子

上一次我在写拆页的时候呀,本来打算3天写完的,结果当我开始动笔写的时候,突然手机收到了一条酷狗音乐推送的消息,说我喜欢的歌手更新音乐了,然后我就想,反正时间还早,我先把这个音乐听了,待会儿再写,不知不觉过了好久我才发现留给写拆页的时间没有了,马上要去上班了。然后今天没有按照计划去完成,第二天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又拖延了,只好在第三天匆忙的完成,发给师父,结果完成的质量也不是很好,然后师父给我提出了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How]

具体的这个方法可以分为5个步骤:

1、确定诱发事件:是什么事情导致这件事造成的拖延。

2、分析事情原因:是什么阻碍你当时不去做这件事的想法是什么。

3、识别信念思想:是“以后再做”还是“立即行动”的思想。

4、提出质疑对立:把原有的想法换成相反的,找到不拖延的理由。

5、反思自省:克服拖延取得的效果,好的地方多鼓励自己,形成良性循环,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直至达成目标。

那我还是用我刚才举的例子进行一个举例

A、诱发事件:在我动笔写的时候,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酷狗音乐推荐的消息,说我喜欢的歌手更新了音乐。

B:分析原因:写拆页,一时半会也写不完,就觉得时间反正还早,先听听歌,再写

C:识别信念:推荐的音乐说不定又有值得收藏的,写拆页晚点也可以。

D:质疑反对:你看先听音乐,但不知不觉事件就过去了,虽然爽了一时,但是如果迟迟没有写完拆页的话,心中就会一直很焦虑自责,不如先开始写起来,等这个稿子写完再说。

E:顺利完成一件事,无忧无虑的听音乐,比焦虑担忧的听音乐更踏实一些。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适合应用于帮助个人解决因为外部干扰导致的拖延,而且这个外部干扰和当前要做的事情相比还是不那么重要的。这个方法也不适合团队协作之间的部分,因为涉及到与人合作,可能无法掌控,在限定的时间里达成事情,也不太适合一些紧急且时间敏感的任务,还有一些创造性的任务或项目。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一周或一个月内,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者工作上,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是什么时候,什么事情?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场景设计】

比如说:

1、上午上班有一个报表要做,突然手机弹出一条提示,你关注的XX主播开播了,想着反正还早,不如先玩玩手机,结果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匆忙赶交报表。

2、准备写一份拆页,突然想起来最近某个热播的电视剧很火,于是,先放下手中的笔,先去追剧,结果追剧忘记了要写拆页的事情,搁置了好几天。

【学习者案例记录】

分享者杨朵(十八):我突然间想起,我最近不是在参加拆研班,有一个线上一小时的课程,我在5号就要把它提交给班长,但是呢,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头绪,本来是预计昨天就要把思路捋出来的,然后昨天晚上,我就想,哎呀,反正还长,要不我先玩一下手机吧。我就玩了一下手机,然后导致今天这个事情也还没有开始。

A1+【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请大家用4-5分钟的时间在刚刚分好的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假如你下一次再遇到突发事情拖延的情况,你可以怎样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做呢?

嗯,我说一下,具体的5个步骤分别是:

1、确定诱发事件:是什么事情导致这件事造成的拖延。

2、分析事情原因:是什么阻碍你当时不去做这件事的想法是什么。

3、识别信念思想:是“以后再做”还是“立即行动”的思想。

4、提出质疑对立:把原有的想法换成相反的,找到不拖延的理由。

5、反思自省:克服拖延取得的效果,好的地方多鼓励自己,形成良性循环,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直至达成目标。

大家,就是可以稍微思考一下,稍后,我们会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哈,每个人可以用2-3分钟的时间来描述相关经验和应用,尽可能的详细一点,这样呢,更容易接下来的行动。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分享者杨朵(十八):还是就我刚才那个写线上公开课的那个吧,

如果让我反思一下的话,我觉得是 因为昨天晚上,我有点头痛,我就想看一下手机,主要是因为看手机这个事情导致了我这个拖延。

第二步:是什么样的想法呢:就是我想着我前天晚上才熬夜做完了一个一小时分享的逐字稿,那我今天晚上要不让自己放松一下,看一下手机,反正一下子也写不完,我可以明天早上起来再写,所以我给自己的信念就是,哎呀,我放一放,明天再写吧,如果说按照今天所学的,我质疑一下的话,明天早上我如果起不来了呢,然后明天时间不够了呢,那我就会现在立刻去做,至少把书先过一遍,把思路先捋出来,嗯,这样想一下的话,我就会立刻去做,放下手机,拿起书去做这个事情。

好的,好的,感谢朵的分享,其他伙伴还有要分享的吗?没有的话,那我们今天这个分享就结束了啊,

<结束>

今天的话,也是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这个2-1的分享,然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片段呢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接下来都可以切实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调整拖延思维的ABCDE法则的方法,达成目标。然后,如果私下来大家还有新的经验分享,也可以发私发给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