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爱读书的小伙伴们,大家下午好!我是高宏琳,是一名喜欢用思维导图来读书、分享、透过思维导图看自己人生的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认证管理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一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籍,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按现场人数随机分为2组,随后的讨论我们先组内讨论、组间分享。
下面介绍今天的带拆书籍:
1首先这本《结构思考力》是有关思维导图入门经典书籍以及训练我们结构化思维的书籍
2本书的其中一位老师,也就是李忠秋老师,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结构思考力学院的创始人,著有《结构思考力》,《透过结构看世界》,多年来专注于结构思考力的研究、实践与传播,从2014年至今服务500强等大中型企业超300家,线下学员超30万人,线上学员超100万人。
3.这本书将能教会我们在学习、生活、社交、职场等方面掌握结构思维在不同层面、不同场合下的具体应用。
《结构思考力》拆书片段p122页。
回到我们如何找对象的问题。如果你打算贴出你的征婚启事,在要求那栏里该写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呢。我们来试着写写,看看效果如何。
某女写出以下择偶条件:
1.月收入2万以上。
2.一套市中心200平方米公寓无贷。
3.存款500万元。
4.身高185cm。
5.体重140~160斤。
普通人看到这个1、2、3点都要吓跑了吧,不仅如此,还会出言不逊,认为女方太过物质等等。因为写得太具体了,如果我们修改以下内容。
1.家境殷实
2.身材适中
这样的描述是不是给人的感觉要好多了。这个择偶条件既恰当又得体,不会引来非议。最重要的是,抽象化的描述更适合用在正式场合和书面上,而具体的描述更适合用在非正式场合或口头上。
What:这个原文片段教会了我们一种基于结构性思维的强有力沟通方法。
Why:掌握了这种沟通方式,可以让我们保持思路清晰,有逻辑性,简单明了地让听者不产生歧义并接受到我们要传达的讯息。
How:这个方法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清场合:正式还是非正式场合?第二步:分清表达方式:书面还是口头表达?第三步:描述方式:如果是正式场合和书面表达时:抽象化描述(言简意赅,不引起歧义);如果是非正式场合和口头表达时:具体化描述(声情并茂,更容易链接)。
Where:这种结构性的沟通方法适合于在学习、生活、社交、职场等方面的不同层面、不同场合下进行应用。
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在非正式场合下的因抽象化沟通而引发的尴尬事件:我最敬佩的王悦老师前年9月份在莱山读书会上分享《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时,在正式分享前的闲聊期间,为了拉近与王老师的关系,我特意走到王老师的面前,很诚恳地说:“王老师,你今天穿的这件衣服真好看”,本来以为借此可以与王老师展开话题,聊一聊最近她都在忙些什么,看些什么方面的书籍等等。结果王老师只是抬头望着我笑了一下又低头忙自己的事。我想是不是打扰了她,正想着是不是该撤退时,这时杨芳老师走上前说:“王老师,您今天穿的这件浅绿色的衣服衬得你肤色很好看,您真会搭配啊!”然后王老师兴奋地抬起头来说:“是吗?我与朋友上街在南洪街看到了这件衣服,当时就觉得不错。。。。。。”接着两人又由衣服聊到了培训方面的话题,望着两人热火朝天地聊天场景,一方面懊恼自己的不会说话,另一方面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自己的话语就没能引起对方的兴趣?直到看到这本书的这个片段才知道本应该具体化的描述说成了抽象化的,当然让对方无法承接下去。
所以,我们在沟通之前一定要先分清是正式场合(办公、会议等比较端庄、严肃的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家庭、电影院、饭店等属于个人交往、休闲娱乐等的场合)?然后考虑是使用抽象化(笼统概括)=正式场合的描述,还是具体化(详细说明)=非正式场合的描述。
【A1】激活经验
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随后我们进入A1激活经验的环节:各位老师想一想是否也如我一样,有过这样类似尴尬窘迫的经历?分不清什么场合下用具体的(详细说明)、什么场合下用抽象的(笼统概括)沟通方式适合?请各位老师在事先分好的组内先分享,然后由组内推选出1名或2名老师进行现场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鲁青分享了前段时间与网友第一次相约在青岛一饭店私人相聚(非正式场合),没料到对方比网络中看到的要高要漂亮,想着夸夸对方,就直接说:你好高啊,长得也这么漂亮(抽象的沟通)。没料到对方只是笑笑,没再说什么。鲁青当时也觉得很尴尬。前段时间也是类似地在一非正式场合夸对方,结果也是尬聊了。像这样没分清场合选择错误的描述方式造成尴尬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学后终于知道今后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了。
【A2】催化应用
1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前面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惨痛尴尬的事件,现在进入A2具体规划未来的环节,未来一个月或一周,设想一下我们要与什么人沟通?是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应该用抽象化还是具体的描述更适合?各位老师选一个方面列一下大纲即可。在此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仅表决心,要有具体的做法,符合SMART原则,有明确的时限、可衡量或预测的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1. 下个月与朋友沟通参加读书会之事(非正式场合)。
2. 当面口头沟通。
3. 详细说明(具体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