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伙伴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TF3-1的练级场。我是张波,
我的3个标签: 1、通信行业培训管理者 2、三岁宝宝的妈妈。3、终身成长者、热爱阅读、敢于尝试接受挑战。
在今天的拆书分享之前,先跟大家分享我前一阵经历的案例。
事件场景:前一阵我工作任务很多,即使加班加点,依然有点分身乏术。突然一个工作小组的同事问我一句:“你A任务完成了吗?”任务A优先级在我这里比较靠后,我还没开始做。就回答说:“还没有开始。”他紧接着说“你为什么不做呢?我突然火就蹭蹭地往上冒,“我就是没开始啊,你是在说我故意不做完的吗?”同事说:“我没说你是故意的啊,我就是问问为什么没开始做。你这么敏感干嘛?”办公室氛围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
提问: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觉得自己被质问,被指责;在刚才的案例里大家有觉得同事是在指责我工作态度不端正吗?还是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是一个我的主观判断。
影响:当我们有了自己被指责批评,被质疑能力,质疑工作态度的想法时,可能会感觉非常愤怒、非常委屈或者是会跟对方大吵大闹,试图证明自己等等,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影响本该和谐的人际关系。
解决:要怎么样说才不会引起误会或是引发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呢, 那就是表达感受而非想法,当你如实表达你的感受时,对方才会感同身受,不引起误会。
【学习目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区分(行为)“感受与想法”(澄清),在日后的沟通中,能准确地表达对客观事实的感受(界定),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为了方便今天的学习,先给大家分个组。
R【原文片段】:区别感受与想法
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原文,读完的小伙伴可眼神示意我。
在一次工作坊上,一位大学生提到他的室友在夜晚将音响开得很大声,一整夜他都无法入睡。我询问他对此事的感受,他说:“我觉得晚上把音乐放得这么大声是不对的。”我提醒他,虽然他用了“觉得”这个词,但他所表达的是他的想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次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我觉得,那样做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一个想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激动地大声说:“我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感受可言!”
很明显,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受。遗憾的是,他体会不到感受,更不用说表达了。对许多人来说,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对律师、工程师、警察、企业经理人、军人尤为困难,流露情感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而在家庭中,家人之间无法交流情感,是很悲哀的。乡村歌手瑞芭·麦克英特尔(Reba Mc Entire)在父亲过世时写了一首歌,名为《我未曾认识的伟大人物》。许多人渴望与父亲建立情感连结,却从未能做到,她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份感伤。
拆书家讲解引导:
看到小伙伴都已经看完这分拆页,接下来我向大家解读这个片段。
【What】这个案例提供了一个表达想法而非感受的典型场景。
什么是想法?什么是感受呢?
大家先揣摩下这个例子,
上个月很多人陪我过生日,我觉得很幸福。这里的“幸福”是感受。
我有个“幸福”的童年。这里的幸福是评价性的想法。什么是感受呢?
感受指的是接受外界的刺激(事情、语言、行为、动作等)产生内在情绪状态或身体感觉的变化,包括心理情绪和身体感觉,
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喜悦、欣喜、甜蜜、精力充沛、兴高采烈、振作、振奋、开心等。
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担心、焦虑、忧虑、着急、紧张、心神不宁、心烦意乱、忧伤、沮丧、灰心、气馁、泄气、伤感、凄凉、悲伤等。
想法指的是接受外界刺激(事情、语言、行为、动作等)后经过大脑思考加工出来的评价、判断、观念等,比如说对错,好坏等,频率副词等等,或模糊或绝对,因为每个人的主观判断是不一样的,不具有当下的真实性,比如说:小A今天迟到了,你说“小A经常迟到。”再比如刚才案拆页里的““我觉得晚上把音乐放得这么大声是不对的。”“我觉得,那样做会打扰到别人。”
总结来说,感受就是对外界刺激引起的相关情绪反应,是感性的自然反应,不需要大脑的理性加工。
想法就是对外界刺激引起的经大脑加工出来的判断、理性评价,是理性加工的结果。
上个月很多人陪我过生日,我觉得很幸福 。这里的“幸福"是指心理上的感受。
我有个“幸福”的童年。这里的“幸福”是指经过理性判断后的结果。
在前面场景里,我到底如何表达感受呢。
【how】怎么表达感受呢?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关注事实。关注当前发生的事情,将看到的,听到的事实描述出来,特别是感觉不爽的时候,停下来,看看是什么事,什么语言、行为、动作让你不爽了,把这件事(语言、行为、动作)客观的描述出来。比如刚才的例子,我因为工作任务多,没有开始完成我同事说的A任务。同事说“你为什么不做呢?”是这句语言让我感觉不舒服。
第二步:寻找感觉,透过情绪对应的身心反应来匹配感受词。
我觉得被质疑工作态度,感受是很委屈。
第三步:表达感觉。记住:这里的感受是“我的”。而不是对他人的要求和绑架,他人是导火索,我才是本质。
我跟同事说,你这样问我,我有点委屈。
表达感受三步法,清晰事实,寻找感受,表达感受,这就是表达感受三步法。
【why】因为每个人的判断、评价的标尺不尽相同,千差万别,如果你不是先关注事实,个人的感受,而是表达想法的话,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让本来很稀疏平常的事情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伤害和谐的人际关系。
【WHERE】
在意你感受的人际关系里,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里有冲突、误会等消极情绪时,区分想法和感受尤其重要。而对于不在意你的陌生人,不会在意你的感受,也不会在意你的想法。甚至有明显的恶意,当然你也不需要在意ta的感受。
【A3】现场演练
A2学习者拆为己用(10分钟) 拆书家案例设计
现在请大家编写一个剧本,100字左右,设计出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背景、人物、事件过程、对话和事情进展的结果,
需要去运用我们的避免“想法”,而是寻找感受的三步法:清晰事实,寻找感受,表达感受三步骤。写出大概的关键词即可。
4分钟准备,4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黄女士分享:
背景:前一天A说要请B吃饭,让B帮A做PPT,结果B因为其他的工作就没帮A做。
一天早晨,两位同事A和B的对话。
剧本对话:
同事A对同事B说:”你这人不行。”
旁边有同事围观。同事B有点不自在,把A拉到一边,
B说:“来, 我跟你说个事儿。昨天中午你见了我说相见就是缘,要请我吃饭。就过了一夜,发生了什么,今天就说我不行。“
A紧接着说:“别人告诉我,昨天我说的PPT在淘宝花几十元钱就能拿到。”
B:”喔 ,原来是你找到更好的方法了。但是你刚才这么说,我有点委屈,毕竟
我不是故意不帮你的,而且我也不是必须要帮你。“
A: “是的是的,我知道了,我已经去找淘宝了,没事儿。”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相信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在与人沟通时如何清晰地表达感受不引起他人误会有所启发,遵循“清晰事实+寻找感受+表达感受”三步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