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PART1:自我介绍、学习目标
大家好,我是皇甫胜男。欢迎大家百忙中来参加我的拆书活动,我的三个标签:
1:二级拆书家;2:徒步爱好者;3:道德经践行者
为了方便稍后的讨论,咱们先分个组。从我的左手边起,三人一组。
学习目标:通过今天的现场学习,当我们希望孩子养成一个新习惯时,能采取潜移默化式的影响3步法,避免冲突对抗。
PART2:
场景:谁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不吃榴莲的?
我以前不吃榴莲,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吃这样“屎臭屎臭”的东西,但架不住两个孩子爱吃,所以经常买。我家女儿每次吃的时候,总是一副无限陶醉满足的表情:叉子举在半空,闭着眼,仰着头,鼻腔里发出“嗯-嗯-嗯”的声音,嘴里不停感叹:实在太好吃了,冰凉软糯,口齿留香…
我总是会惊讶地看着她,一脸地怀疑,她看着我,就会把叉子举到我嘴边,然后说:“真的是人间美味,妈妈,你也来一口”,见我摇头,她会不停地在我嘴边晃:你尝尝,真的好吃…你尝尝嘛,保证你吃一口就会爱上它。
就在这样一次次不断的攻势之下,我最终屈服了。
提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你不吃的菜,在别人的影响下,也愿意尝试了;或者你以前不阅读不运动,在家人朋友的影响下,也开始翻书,走进健身房?
影响: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免不了被他人影响,但很少会有人去分析我们是如何被影响的。如果一个人用居高临下说教的方式来要求我们改变,多半的结局是白费功夫;我们更愿意跟随对方的行动,慢慢地、主动地自我调整。
解决:
今天我选的这个片段,讲的就是如果想对别人产生长久且深远的影响,应该优先考虑潜移默化的方式,而不是强制灌输。片段来自《傅雷家书》,本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与儿子傅聪的通信合集,傅雷在信中从社交礼仪、个人修养、财务管理、婚姻生活等方面给到儿子事无巨细的教导,让人感动。
PART3:自测题
PART4:解释自测题:
这是一个关于当我们想给孩子施加影响力时会优先采取身教倾向的测试题。
有20分以上的伙伴吗?举手示意我一下,哇,哇,哇,大家都太棒了,是身教高手;
15-20分之间举手示意我一下?好,看来大家都非常在行呀
好,剩下没举手的伙伴没关系,不管你的总分多少,接下来我们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这个分数。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量表下方的拆页片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PART5:拆页R
你新西兰信中提到 horizontal [横(水平式)的]与 vertical [纵(垂直式)的]两个字,不知是不是近来西方知识界流行的用语?还是"你自己创造的?据我的理解,你说的水平的(或平面的,水平式的),是指从平等地位出发,不像垂直的是自上而下的;换言之,"水平的"是取的渗透的方式,不知不觉流入人的心坎里;垂直的是带强制性质的灌输方式,硬要人家接受。以客观的效果来说,前者是潜移默化,后者是被动的(或是被迫的)接受。不知我这个解释对不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假如取的渗透方式,它的力量就大而持久。个人对待新事物或外来的文化艺术采取"化"的态度,才以达到融会贯通、彼为我用的境界,而不至于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受也罢,与也罢,从"化"字出发(我消化人家的,让人家消化我的),方始有真正的新文化。"化"不是没有斗争,不过并非表面化的短时期的猛烈的斗争,而是潜在的长期的比较缓和的斗争。谁能说"化"不包括"批判的接受"呢?
PART6:I讲解
过渡语:
好的,这个片段很短,大家都读完了。
What:
我想问一下大家,这个拆页是不是介绍了两种对他人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方式?
大家回答:“是”
拆书家:一种是水平式的潜移默化影响,一种是垂直式的强制灌输影响对吗?
大家回答:“是”
拆书家回答:“好的,两种不同的影响方式,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结果。
Why:
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两个概念呢?我们知道人的大脑一生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证个体安全的生存下去。一旦有偏离轨迹的事情发生,大脑就处于警觉状态,人会下意识的逃避或抵触。所以说改变是一件反人性的事,需要付出足够大的努力才有可能达成。
这么做的好处:
而了解不同的影响方式,有利于调整我们的行为,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与人互动,以取得令双方满意的结果,尤其在亲子养育中,更需如此。
不这么做的坏处:
我们知道,孩子是家庭的产物,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的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自己在刷手机,却要求孩子去阅读,当孩子质疑时只是一味的理论说教,采用“强制灌输式”,不但起不到“教养”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抵触或对抗,破坏关系。
概念讲解:
为了更好的理解拆页内容,我们先来重点了解潜移默化与强制灌输这对概念。
两者的目的相似,都是希望对方的行为发生改变,朝我们期待的方向靠近;但它们在行为和效果上,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潜移默化通常是一个长周期的、在基于尊重的前提之下、令人松驰的影响方式,重内容轻形式;特点是尊重、长期和可选择;让被影响者主动地、逐渐地调整行为,这个方式的改变效果长久而深远,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强制灌输式通常是双方地位不平等或者一方心理上占据优势,具有一定压力指数的、是内容与形式并重的方式;特点是有压力、快速和没选择。有种“让你往东你便不能往西的”意味,对方处于被迫境地,达不到心服口服去改变的预期,而且还容易造成对抗和冲突。
为了能更清晰地界定两者的差别,我们看下下面四个例子:
例1:为了养成健康的屏幕习惯,你跟孩子约法三章:周一到周五不能看电视、电脑 ,周六周日每天不超过一小时;请问这个做法是潜移默化式还是强制灌输式?
例2:为了养成健康的屏幕习惯,你向孩子请求监督:晚饭后妈妈就不再碰手机了,陪你们看书,做不到的话就请你们吃大餐;请问这个做法是潜移默化式还是强制灌输式?
例3:你希望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你总是在孩子面前大谈特谈“运动改造大脑”等理论,并强调希望孩子这样做的时候;请问这个做法是潜移默化式还是强制灌输式?
例4: 你希望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所以你每天饭后都要出门散步1小时,雷打不动且从不绑架家人;请问这个做法是潜移默化式还是强制灌输式?
好的。通过上面四个例子,大家已经对潜移默化和强制灌输的区别有了清晰的认识。如果我们想对家人、孩子施加长期、有效的正向引导,应该选择哪一个呢?
好,都知道潜移默化的效果更加有效且持久,那具体怎么做呢?
HOW:
我根据它的性质特征,归纳为以下三个动作,我称为“潜移默化3步法”
1:亲身示范: 打消急切想改变对方的念头 ,向对方示范或展示其好处、妙处;
2:适时邀请:只要对方不反感,不严厉拒绝,就可以尝试发出邀请,可以多试几次;
3:积极鼓励: 发出邀请对方迟疑时,积极地鼓励对方,多鼓励几次;
Where:
这个方法可以在亲子、亲密关系间的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情况中使用,比如说,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改变饮食习惯等方面。当然,跟父母或者亲密的朋友间也可以用。前提是你们在一起生活或者经常见面,如果一年见不了两次,影响无从谈起。
预防异议:
可能有人会说,是不是一定要自己做到,才能对家人产生影响?这个不一定,只要你是真心想要陪伴他一起行动,愿意去尝试改变,这个努力的过程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和影响;另外即使是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偶尔还会有不合谐的斗争出现,不要急,一定要有耐心。
回到案列:
大家还记得开头的那个吃榴莲的案例吧。
现在想想,我家女儿就是完美用到了今天所学的“潜移默化三步法”,成功将榴莲推荐给我的。比如:
第一步的亲身示范:
一开始她并没有要求我得跟着她一块吃;而是极尽夸张的陶醉其中,那个氛围引起了我的好奇;
第二步适时邀请:
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找准时机,把榴莲送到我的嘴边,邀请我尝尝说;
第三步积极鼓励:
她把榴莲送到我嘴边时,看我没反应,她一直用语言和动作鼓励我去迈出第一步;即使被我拒绝,她也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邀请我;
【A3:场景演练】
过渡语:好,我们了解了“潜移默化3步法”的具体操作,现在进行一个演练。
请大家仔细听我的指令和场景:
有个妈妈读了一本书,书里强调,运动促进大脑神经链接;书里说山里的空气富含臭氧、负离子和芬多精,可以净化、愉悦身心;书里还说,阳光完整的全光谱可以促进钙吸收、缓解近视;于是她和孩子及孩子爸爸,商量要制定一个户外爬山的长期计划。孩子很抵触,说,好不容易周末了,写完作业就想玩一会游戏,其他什么都不想干。
于是她跟爸爸商量,如何利用潜移默化3步法,来做一个针对“孩子不想出门爬山”的影响计划。请大家按刚才的分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进行练习。给大家5分钟时间,5分钟后,请一个组的伙伴来给我们分享他们是如何练习这个影响3步法的,计时开始。
过渡语:伙伴们伙伴们,时间到了,咱们停一停,有请第一组的老师们来给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
罗老师扮演爸爸,绿雪老师扮演妈妈,亚红老师和凌老师扮演孩子。
罗:老婆,我今天看了一个医学博士写的书,说在森林里徒步,晒晒太阳,可以预防抑郁和近视,运动还能促进大脑神经的连接,咱们以后每个周末都去爬南山吧
绿:好呀,问问孩子们去不去?
亚:不去,我要在家打游戏
凌:我也不去,好不容易放个假,还拉我去爬山
罗:不去就算了,我跟妈妈去(亲身示范)
绿:一起吧,平时我和爸爸要工作,你们上学,我们也很少有时间在一起活动,就当是特殊时光,回来带你们吃大餐(适时邀请)
凌:我想想
罗:行的,你们先考虑一下,我跟妈妈去收拾水壶和背包
绿:走吧走吧,游戏可以回来再打,一家人的欢乐时光只有周末可以呀
亚:要不你们先去吧,我们再次去
罗:好的,不强迫。老婆,我们走。
学习者:这两个娃好难搞(众笑)
拆书家:哈哈哈,这两个娃挺通情理的,至少没有完全地拒绝,说不一定你们回来给她们讲讲过程中的趣事,她们就心动了呢。谢谢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完美还原了家庭里想邀孩子出门的困难,不过我们不要灰心,就像我开头吃榴莲的故事一样,我也是在女儿反复多次的软磨硬泡中的迈出第一步的,所以我们要有耐心,如果她第一次就愿意尝试,我们就需要及时地给出积极反馈。
PART8:【A2:布置任务】
再次谢谢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了促进新知的内化,还需要我们回去做刻意的练习。请大家回去做一个作业:不论你是想要劝妈妈遵医嘱健康饮食,还是想培养孩子某种品格习惯,你当时是怎么做的,请把经过写下来,然后试着把当时的过程,换成运用今天所学的潜移默化三步法,再列出你新的行动计划。如果大家方便,期待能收到各位的反馈。
次日收到赵老师作业反馈,如下图:
PART9:总结
好的,学习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今天我们学习了影响他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个是潜移默化式,通过亲身示范、适时邀请和积极的鼓励来帮助孩子结合自身实情主动去调整行为的影响法,一个是强制灌输,通过说教,带着一定的压力指数,强逼他人被动调整自身行为的影响法。如果我们期待在一段和谐的关系里,收获长久且深远的改变效果,我们就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3步法。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