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大家好,我是小南,一位一级拆书家,今天过级2-3。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83页
F(特征):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本书围绕着“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方面展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更高效的沟通方式。
A(优势):相比其他同类书籍,本书不仅有非常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更是有非常多的案例,帮助理解书中的知识点,通俗易懂实操性强。同时本书也是当当网人际交往类书籍畅销榜第1名。
B(利益):如果你正在受沟通问题的困扰,比如想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想化解他人对自己语言的误解等等,那这本书就是解决这些困扰的宝典。
今天我带来的是这本书中关于“当你担心自己本意对方没有理解时”该怎样去处理。通过学习可以现场运用复述五步法进行一次模拟演练。
下面让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
我们的本意和他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通常我们会在对话中捕捉线索,来确定他人是否理解了我们的意思。但如果不确定,我们就需要提出明确的请求,请对方告诉我们他们听到了什么,以便在有误解的时候做出修正。有时,简单地问一句“这样清楚吗”就够了。但有些时候,即便对方说“是的,我明白了”,我们还是无法确保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我们的意思。这时,我们可以请对方再多回应一些,这样,一旦对方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或者有所遗漏,我们就有机会做出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对她的学生说:“皮特,我昨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和你确认这件事。请你在课后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皮特咕哝着说:“好,我知道了。”便转过身准备离开。这位老师不确定皮特是否准确理解了她的意思,便立即请他重述一次:“可否告诉我你听到的,我请你做的事情是什么?”皮特回答说:“你让我在课后留下来,不能去踢足球,因为你对我的作业不满意。”皮特果然没有听见她要传达的信息,于是她决定重新尝试,并在这一次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诸如“你没有听明白我的话"“这不是我的意思”“你误会了”这样的判断,很容易被他人视为指责。因为皮特很坦率地回应了她,这位老师先向他表达了谢意。她说:“谢谢你告诉我你听到我说了什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所以请允许我再试一次。"
刚开始尝试请他人重述我们的话时,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自然。因为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很少会提出这样的请求。当我强调请他人重述我们的话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时,人们通常担心有人会这样反应:“你觉得我是聋子吗?”“别跟我玩心理学的那一套!”为了避免这样的反应发生,我们可以先向他人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清楚表明这不是在测试他们的聆听能力,而是核实我们是否已经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听到你说什么了!我又不是傻瓜!”我们依然可以继续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并选择用言语来询问:“你有些生气吗?因为你希望我相信你理解了我说的话,对吗?"
看到伙伴们都已经阅读完成,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内容:
What:在我们不确定对方是否理解我们的意思时,我们需要让对方重述一下刚刚我们表达的意思,以便确认对方是否理解正确,如果没有我们需要重新叙述。
Why:如果不这样确认的话,可能对方理解的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或者我们和对方的关系等。所以确认对方是否理解我们的本意非常重要。
How:所以当对方的反应,让我们不确定他是否理解我们的本意时,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表明目的,请求复述
为了不让对方感觉我们是在找茬,引起对方的反感,我们可以先说明让对方复述的目的,打消对方的顾虑,再提出重述的请求。
例:我想核实一下我是否表达清晰了自己的意思,你可以复述一下我刚刚的意思吗?
第二步:感谢反馈,识别复述
如果对方复述的内容与我们想让对方理解的内容一致时,只需要表示感谢!就可以了,如果对方复述的内容与自己的本意不一致时,除了对反馈表示感谢外,还需要进行接下来的步骤。
例:谢谢你的复述
第三步:归因自己
将对方没有理解自己本意的原因,归咎到自己没有说清楚上,以便让对方更容易接受,建立健康的沟通平台。
例:我想我刚刚的表述不够清楚,所以下导致你没有理解。
第四步:重新表述自己的意思
根据对方理解中的偏差再次表述自己的意思
第五步:请求对方再次复述
例:您可以再重新叙述一下吗?
以上的步骤可以根据对方理解的情况重复循环使用。
Where:这个方法可以用于工作中,比如培训、会议、讨论,也适用于上级对下级下达指令,同级之间交流工作;还可以用在生活中,如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朋友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方是我们的上级、长辈,就不太适用,我们要求他们复述是不礼貌的。
比如我再给下属布置任务时就可以应用这些步骤,我让下属在下周一前,上交一份竞品分析的ppt以便为销售部门培训,内容中要凸显出我们公司产品的优势。我在交待完之后,就可以表明目的,请求复述:“我想核实一下我是否表达清晰了自己的意思,你可以复述一下我刚刚布置的工作吗?”等待对方反馈后,我会首先表示感谢:“谢谢你的复述。”识别对方重述的内容是否有遗漏或偏差。如果对方没有把我要求的“上交时间、PPT格式、PPT应用场景、通过对比突出产品优势”这几点都讲出来,我会继续与他沟通,首先将他没有理解的原因归因自己:“我想我刚刚的表述不够清楚,所以下导致你没有理解。”然后再重新表述自己的意思,尤其是他在重述时遗漏和理解偏差的部分。如果有必要我会再要求他复述一遍:“您可以再重新叙述一下吗?”
如果当对方重述后,发现对方已经完全理解了我们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必要进行接下来的步骤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一个演练来应用一下。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丁经理给部门下属小王布置工作,让他在下周一季度会议之前,以PPT的形式制作一份三季度业务经营报告以便在季度会议时在领导面前进行展示。需要在PPT中多用图表、数据等形式呈现三季度业务成果。但小王没有随时记录工作要求和询问的习惯,这时候丁经理需要确保小王理解了你的本意。
现在,请两个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个人扮演丁经理,你需要给小王布置工作,并用刚刚学习的请求复述的方法,对齐理解。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
下面大家角色对调,再次进行练习,时间为3分钟。
现场邀请了王靓老师与果果老师进行展示,果果老师担任丁经理,王靓老师担任小王,丁经理给小王安排工作:”小王,咱们下周要进行三季度总结会了,这这周五把汇报的PPT做出来,多用图表和数据体现三季度的业务成果。”小王回应:“好的,领导,那我先去忙了。”这时丁经理怕小王没有记住或理解到要点,把小王叫回来说:“我想核实一下我刚刚有没有说明白,你可以复述一下工作要求吗?”小王说:“周五交一份三季度的业务经营报告。”小王果然没有全部记住。这时丁经理说:“谢谢你的复述,可能是刚刚我没有表述的很清楚,我再重复一遍”这份报告要在下周季度会议上进行展示,所以要多用图标、数据这些直观的方式体现咱们部门的成果。““以便核实我说清楚了,你可以再重复一下吗?”小王这次明白了丁经理的要求:”现在需要做一份用图标、数据这些直观的方式突出三季度成果的PPT,在本周五上交。“这次丁经理感觉小王完全理解了他的意思。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的拆页教会我们用请求对方复述的方法,以便对齐理解,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