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执行4原则2.0》 所属活动: 北海筹备分舵第36期过级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如何制定与管理目标

开场:

[学习总目标]:

在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掌握“达成目标”的方法,即,先运用(行为)“设立目标四边界”(澄清)设置目标,再运用(行为)“记分牌”(澄清)管控过程,最终达成你想要的目标(界定)。

【学习目标1】

在完成片段一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目标设定中,运用(行为)“设立目标四边界”的方式(澄清)设置清晰的目标。(界定)。

【学习目标2】

在完成片段二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工作中,运用(行为)“记分牌”(澄清)有规划地执行并做好激励,促使目标的达成(界定)。

【逻辑关系】

片段一和片段二是递进关系。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钟媛媛,一位培训机构的讲师,爱读书,爱旅游。今天我要进行3-3的过级,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图书介绍]:

场景 一说到目标,比如学习目标,我们肯定就能想起每年的12月31日到1月1日,自己总要花上半天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制定好多目标,比如提高英语,学习编程,每周健身一次,坚持写作、减肥,每周看一本书等等。

提问: 我想问一下,你2023年上半年的目标都达成得怎样了?是通过努力已经完美落幕了还是已经忘记了这个目标了?

影响: 当我们把目标定得太多、太高、太远、太过于宏大时,往往会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困难,进而产生沮丧和失落感。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有规划的执行就非常重要。

解决:今天给大家带来这本书叫《高效执行4原则2.0》,我将花60分钟左右的时间带领大家来学习书中的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拆页:“设立目标”让我们清晰自己想要什么;再通过“记分牌”有效记录我们成长每一步,进而达成目标。前者是前提,只有明确目标,确立好人生目标方可知道努力的方向;后者是前者的保障,只有时刻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方可由小成功积累出大成就。

首先,我们进入片段一的学习。

片段一学习目标: 学习者能够在目标设定中,运用(行为)“设立目标四边界”的方式(澄清)设置清晰的目标。(界定)。

请大家利用1分钟来阅读原文,读完请向我示意。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1958年,刚刚成立不久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很多重要的目标要达成,例如,拓展人类对大气层和太空现象的认识,这和我们现在天天听到的许多“成为世界级的……”“引领……行业发展”之类的商业口号一样。尽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领导们有从不同侧面衡量这个目标的方法,但是他们依然缺乏一个清晰的终点线。他们也没有取得苏联当时所取得的成果。

但在1961年,肯尼迪总统宣布,美国“要在20世纪60年代结束之前,将一个人成功地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突然之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一个艰巨的新挑战——一场接下来9年将要打的仗——而且它正是至关重要目标的表述形式——让人类从地球到月球安全往返,截止时间是1969年12月31日。

下面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不同时间的两个目标表,读者可以从中体会传统组织的目标和真正的至关重要目标之间的差异。

读者可以思考1958年的目标。

·它们是否清晰且可衡量?

·有多少个目标?

·所有这些目标都有终点线吗?

那么,这些目标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作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呢?俄罗斯抢先实现卫星和宇航员进入太空,而美国还停留在发射火箭的阶段。

相比之下,1961年就只有一个清晰、可衡量的至关重要目标。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y]: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它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规划工作。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更专注于实现这些目标,而不容易分心或半途而废。

[what]:这一段拆页,就告诉我们,怎么定目标,效果更好。

[举例辨析概念]:

那我们就先说说,什么叫目标。很多同学会觉得,开什么玩笑,我怎么能不知道什么是目标呢?诶,这可还真不一定。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反例1:

1. 下阶段我要加强学习;这个是目标吗?不是,目标要具体,学习是学什么呢?加强怎么加强法?

反例2:

2. 每年读50本书;这个是目标吗?不是,目标要有抓手,比如每年读50本书,但是从哪读起呢?读哪类书?读到什么程度呢?

反例3:

3. 老板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每人加薪20元。这个是目标吗?不是,目标要有距离,目标和现状太接近了,很难见到效果。

[概念提出]:目标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行为或行动所追求的清晰、具体、可以衡量的、可以达到的标准。

[举例]: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在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说到减肥,小A的目标是为了三个月后参加大学同学会时闪亮登场,从现在开始减肥,每天不吃晚饭,戒掉含糖饮料和出门聚餐,体重减轻十斤。

[具体HOW]:所以一个合理的目标,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个叫有场景。

第二个叫有距离。

第三个叫有抓手。

第四个叫有阶梯。

啥意思呢?我们分别来说。

1.有场景

先说有场景。就是如果我达到了目标,要在某个地方能验证它;学会了一样东西,至少能在一个地方用。如果你只说我今天一定要减肥,那你放心,肯定减不下来。

你说减肥是为了在同学会上闪亮登场,就有了场景,你的动力就足了。

所以,有场景的目标都是好目标,没有场景的目标就是良好愿望而已,统统删掉。

2.有距离

第二个叫有距离。也就是你的目标和你的现状得有点差距。比如有的姑娘,明明很苗条,八九十斤,还天天在那喊减肥。就算不招人恨,你也实现不了。因为目标和现状太接近了,很难见到效果,你也就缺少了奋斗动力。

所以一个好的目标,它应该跟你的现状有一定的距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但问题就来了,总想着目标要比现状高,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把目标整大了。总是实现不了,会特别伤自尊。

那怎么定目标,距离才合适呢?

3.这就涉及到第三个条件,就是“要有实施的抓手”,也就是要有具体可入手的地方。

很多人定目标,就没有细节的抓手,比如每年读50本书。但是从哪读起呢?读哪类书?读到什么程度呢?不知道。

结果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就会糊弄自己。比如告诉自己读50本漫画书,也叫读50本书。再然后,快速翻一遍也叫读完一本书。直到最后,有一天你会反问自己,我为啥要跟自己过不去?最后,这个目标就干脆放弃了。你看,所谓半途而废的目标,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么一番内心戏。

所以,当我们说今年的目标是要读50本书的时候,你的抓手就变得特别重要。比如我要读50本什么样的书?多长时间读完一本?怎么算读完?用这几个抓手一勒,这个目标当下就能变得可感知和可操作。

一般来说,当你在立一个目标的时候,至少要明确这么几个事:

第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第二,具体的执行动作。比如你说我要减肥,它就是一个抽象的动作。但你说我今天晚上不吃晚饭,这就是个具体的动作。

第三,执行动作的数量。比如我要多读书,就没有数量,要把数量定下来,比如每天读五页书。

第四,执行动作的完成度。从一开始就明确,到什么程度,这个动作算真的完成,避免糊弄自己。

这些就叫做“有抓手”。抓手的设计很重要,因为只有抓手明确,你的浑身的力气和激情,才有释放的地方。

4.有阶梯

但一个好的目标,还得有第四个条件,就是有阶梯。

为什么呢?

我们给自己立目标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上来就立个终极目标,然后按时间和天数平分。比如目标是一年读50本书,那就每周读一本。再比如,目标是提高英语,那就每天背20个单词,看一篇英文文章。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平均用力,是无法坚持的。

所以,一个好的目标实现过程,一定是要有阶梯的。第一层阶梯什么样,第二层阶梯什么样,要有不同,也要有递进。

比如,我们的目标还是要提高英语,那这个目标就得拆分成几个阶梯:

第一层阶梯可能是“日常会话”,出趟国能把吃住行的问题说清楚听明白。你看,这个目标并不高。万事开头难,第一阶段的目标标准要低,给自己一些正反馈,咱们就进正轨了。

第一层阶梯胜利登顶之后,就可以踏入第二层阶梯,比如是要能读懂英文报纸大意,这个要求比日常对话高,词汇量一般要有六七千。

第三层阶梯是“看懂不配字幕的美剧”。这个词汇量的要求就更大了,而且要开始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因为你必须得能听懂俚语和缩略语。

第四层可能是,用英语发表一个十分钟演讲。这对你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就有了要求。那就不仅要背单词,还得练习语法和英文的口语表达。

发现区别了吗?当你将目标拆分成几层阶梯,每登上一层就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里程碑,就能收获相应的成就感。

更重要的是,每一层阶梯都是全新的挑战,都要用不同的学习和训练的方式,都能激发自己的探索精神,而不会像原来那样,每天都是单一重复,那不是在学习,那是在消耗自己的意志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目标就是价值,好目标本身就能创造效率。

[举例]: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做高中老师,那时候就很羡慕那些可以带高三都老师,因为那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能力的体现。于是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3年后我也要带高三。要知道,当时我才大学毕业,学校里带高三的全部是至少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知道自己距离带高三还有差距,就开始往这几个方面努力:

1、发挥我年轻人的优势,在老教师还是凭经验写教案的时候,每次备课我都会翻阅大量网上的教案,结合学生的实际,再写出我自己特色的教案,争取每个月做一次PPT课件。因为我提前查阅大量的教案,吸收了全国各地老师的优秀做法,所以我的上课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专业迅速提升并得到其他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2、我还经常到我师父和其他老教师的课堂听课,做到每周听两次课,了解有经验老师上课的讲解方法,并把我平时碰到的问题积极咨询师父,充分吸收老教师的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上课比赛,不仅是科组的,学校的,市里的比赛我都积极参加,在比赛中成长,还在比赛中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认真听取评委的点评。

在提升专业的同时,我还给自己定了带高三达成的几个步骤:1.自己上好课。2.带学生出成绩。3.打造个人品牌。

记得当时我经常站在一楼高一教室仰望高三教室的时候,常常会想自己站在高三讲台的样子,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斗志满满。

最终经过努力,在一年时间里,我成为学校上公开课的代表老师,在第二年取得北海市青年教师比赛一等奖,才艺比赛一等奖,第三年所带班级获得市优秀团支部、个人代表广西参加八省十四校教师比赛进行授课。第四年的时候我成功带上了高三,并且还是尖子班。

[适用边界]:这个方法适用于有要实现你需要、想要的各种场景。

[预防异议]:问题又来了,你可能想到了好几个目标,先完成哪一个呢?我再教你个办法,把所有目标,按照从易到难排序。排完之后,先选最容易实现的那个。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做模拟演练的环节。请大家设想一下,接下来一个月内,你和其他人在讨论目标设定时(比如你要制定12月工作目标);或者你作为旁观者,看到其他人要定目标(比如你看到小朋友要参加期中考试)。

请你想想你可能会遇到的类似的场景,你会怎么用“设定目标四边界”去制定目标吗?

然后请你编写一个小剧本,具体要求如下:

请按模板编写,设计好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和其中的对话、动作等,摘要写下来。

大家有5分钟时间编写剧本,然后我将请一个小伙伴分享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时间:年底

地点:家里

人物:少丰和柴言

少丰:我今年胖了好多,明明是年轻小伙,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是油腻大叔,我还想找女朋友呢,怎么办?

柴言:我也是呀,要不赶紧动起来吧?

少丰:动起来,说得简单,做起来有点难啊,我坚持不下来

柴言:健身房不去了吗?我们试试室内的一些运动看看?比如跳绳,现在有那种计数的绳子,很有用的

少丰:跳绳可以,跳绳比较简单,那一天要跳多少个?

柴言:刚开始可以先跳1000个试一下

少丰:可以是可以,不过好像一天1000个有点多,刚开始能不能先跳500个

柴言:那先试试500个,然后每天增加嘛

少丰:怎么加呢?一下子加上去也不可能,定个目标吧

柴言:(目标)先从500开始适应,慢慢增加,每天加200个,一直加到1000个,起码要先动起来,并不一定要每天运动,每个星期打5天卡,2天休息

少丰:除了运动,还有什么办法减肥吗?

柴言:管住嘴,迈开腿嘛

少丰:那就是少吃了

柴言:对,但不能不吃,建议把原来的饭量减半,慢慢减少食量,把胃吃小,多吃蔬菜少吃肉,不吃油腻的东西,少喝奶茶,把肥宅水给戒了即使吃也只吃半份,先实行2周,再根据情况减少摄入量。

最后确定:从这周开始,每周5次跳绳,先跳500个,慢慢加到1000个,把原来的饭量减半,多吃蔬菜少吃肉,不吃油腻的东西,少喝奶茶甜食,即使吃也只吃半份,先实行2周,再根据情况减少摄入量。为确保在12月31日前减重5斤。

[过渡]:两个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通过第一个片段,我们了解到如何制定目标,那接下来就到了如何把目标变成现实了。

这两个片段是递进的关系,片段一是讲理论,片段二是讲如何把理论变成实践。

[学习目标]:学习者能够在工作中,运用(行为)“记分牌”(澄清)有规划地执行并做好激励,促使目标的达成(界定)。

[自测题]:在开始之前,我给大家设计了一个自测题,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达成目标方面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每一个问题,你可以给自己一个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评分。最后,将你的得分与答案解释进行对比,了解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得分解释

我看大家都已经测完了,并统计了总分。请问有没有小伙伴的得分在20分以上

10分以下:你总是会因为外界影响你自己的思路,你需要大大提高你的自信心。

10-19分:你在工作中有目标有方法,但执行还需要坚持和多听取他人意见。

20分以上:你对自己自信十足,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注重细节,善于吸取他人建议。

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家不要因今天的测试,就认定自己是某类型的人,今天的测试也并不代表永远不变,随着个人学习、成长、环境的变化,都可能会发生变化。

那怎么把我们的目标执行到位,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看一下一书中跟执行有关的一个片段,看完麻烦向我示意一下。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在富兰克林柯维公司最近对零售商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73%的行业领先者遵从这样的观点:我们的成功指标是可见的、可达到的,且可以持续更新。相比之下,在那些业绩平平的落后者中,只有33%的团队认同这一观点。因而对这种可以让人们随时知晓自己输赢的记分牌,领先者的认同比例竟然是落后者的两倍还要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3个原则。

一旦开始自己记分,人们的表现会更好

如果没有记分,人们的表现更差,付出的努力更少,这是人的本性。请注意重点:人们在记分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使用教练型记分牌和运动员记分牌,人们表现的差别也是非常显著的,因为使用运动员记分牌意味着团队成员共同拥有对比赛结果的控制权,这是属于他们的比赛。

教练型记分牌不等同于运动员记分牌

一个教练型(或领导型)记分牌是很复杂的,其中会充斥各种数据,而一个运动员记分牌则非常简单,它只需要显示出几个关键的指标,告诉选手们他们是输还是赢。这两种记分牌有不同的用途。

运动员记分牌的目标是为了激励所有团队成员取胜的士气

如果一个记分牌不能有效激发人们工作热情的话,对于团队成员来说,它就不是一个具有足够激励性的记分牌。所有团队成员都应该能够看到这个记分牌,随时了解它的更新变化,每时每刻。它们会经常被大家挂在嘴边,人们永远不会忽视这样的记分牌。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提问]:

1、我们的成功指标是什么呢

——可见的、可达到的,且可以持续更新

2、运动员记分牌的目标是?

——为了激励所有团队成员取胜的士气

[概念讲解]:这个片段说的是调动团队参与热情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可见、可达到的、持续更新的记分牌。

[这样做的好处]:这种可以让人们随时知晓自己输赢的记分牌,让人们随时知道自己的输赢时,他们的激情才会迸发。

[不这样做的坏处]:相反,如果不知道这一点的话,他们就无法知晓为了赢得胜利必须去做些什么。

[具体HOW]:一个具有激励性的记分牌,可以告诉团队他们目前处于什么进度,应该处于什么进度,并提供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的必要信息。那怎么设立一个有激励作用的记分牌呢?仅需3步:

1、简单

简单到让我们一眼看出输赢。一个好的记分牌,应该能让团队在5秒之内看出他们是输是赢,这也是判断一个记分牌是否是好的记分牌的标准。

2、容易看到

要把记分牌张贴在能经常看到的地方。记分牌越醒目,团队就越能保持和至关重要目标的紧密联系。如果你还想要更进一步地激发团队的参与度,那就去把记分牌放在其他团队也能看到的地方。

3、持续更新

一个团队领导应该明确以下三点。

·谁负责张贴和更新记分牌。

·何时张贴记分牌。

·多久更新一次记分牌。

给大家看几个比较有激励性的记分牌:

[举例]:今年我的目标是看一本书,是作为营销圣经,畅销55年的《营销管理》,到8月27日的时候,发现我居然才看到32页,而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127天,我要看完这一本全文内容有628页的书,必须在最后的100多天里每天看5页,于是我做了一个表督促自己,并根据表格进度提醒自己。经过一个多月的执行,我发现我在周末的时候看书经常会被打断,于是我把时间改为了晚上看书改为早上看书,这样就不会因为白天的事情影响我阅读的进度了。

[预防异议]:可能有人会说,“我已经有记分牌了,甚至有很多个记分牌,它们都以复杂表格的形式存储在我的电脑中。”如果你的记分牌里包罗万象,复杂的数据只有你自己才能看懂,那代表的是领导的比赛。当团队成员自己记分时,才会真正理解自己的表现和想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这是整个团队的比赛,这将改变他们的表现。

[适用边界]:记分牌说是记录,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可以用于大多数生活、工作中需要记录和激励的场景。但是有些特殊的场合,比如疫情之下、面临疾病、离别等场合下,就不适用“记分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引导,讨论解决问题】:微行动学习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刚才我们学习了“设立记分牌3要点”,请问大家近期有没有需要用记分牌来提高成功率达成目标的事情?

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写在便条纸上,一会儿我会请小伙伴来分享、写好的人请示意我一下。

【小组分享】

现在请每一位小伙伴们分享一下

分享记录:

分享者志凯 : 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分享者少丰 : 读一本书

分享者志芳 : 达成年度任务

分享者柴言 : 孩子学习成绩提高

分享者陈遥 : 为销售产品拿下客户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谢谢大家的案例分享,大家觉得那个案例最具有普遍性,大家更想要解决的。我们现在来投票表决一下。

【1、明确问题】

表决结果,志凯提出的案例最高票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好,现在请大家基于自己的理解来说一下,志凯这个案例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大家写下来,一会儿我会请小伙伴来分享

【小组分享】

请大家各自在组内讨论,每人都分享,然后请每组选一个代表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分享讨论时间为5分钟。

1、孩子愿意上学,别一上学就哭

2、习惯学校生活

3、孩子提升自信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现在请小伙伴在组内讨论,造成孩子不愿意上学真正原因是什么?

大家可以向志凯提问,(用开放性问题提问,不要问好不好,是不是,不要给建议、方向和解决方案),也可以利用过的往经验互相追问,5分钟后我们请伙伴来分享一下讨论结果。

【小组分享】

孩子不愿意上学的真正原因是:

1.学校环境陌生

2.孩子没有朋友玩

3.孩子不知道去学校干嘛

【3、明确问题的本质】

好,给大家2分钟时间讨论一下,确认问题本质,这个问题,大家觉得最重要,最值得讨论的是哪一些问题?

【组内讨论】确认问题本质

我们认为问题的本质是---家长对孩子期待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现在请伙伴们在组内讨论一下「提升孩子自信」这个问题的解决目标。如何行动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大家讨论之后必须要有一份孩子成长记分牌,给大家5分钟时间,请大家把讨论重点纪录下来。

主要为三个内容:

1、孩子学会基本的表达

2、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3、提升孩子公众展示能力

【5、学习者讲解讨论成果方案】

好,大家讨论出解决方案了吗?我们邀请志凯来分享

志凯分享:

我们讨论的解决方案是记分牌主要包含3个 内容

1、孩子学会基本的表达:会用关联词,比如因为……所以……

2、培养孩子社交能力:敢与老师交流,交到朋友,会找别人的优点

3、提升孩子公众展示能力:能参与学校大型活动,能做学校小主持、上台演讲

记分牌会贴着冰箱上,时间大概在幼儿园阶段完成,两周更新一次,记分牌邀请孩子一起来参与,每天就具体问题问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如有没有帮老师的忙,有没有交到新朋友……),每达成一个小内容,有一点小进步,可以奖励孩子自己贴一个笑脸。

【提问式反馈与回应】

好,谢谢志凯的分享,大家的方案步骤清晰很棒耶!

请问志凯,画完这个表能不能解决你的根本问题?

志凯:很清晰,谢谢大家。

太好了,集合大家的智慧与努力终于讨论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了!请给大家和自己鼓鼓掌!你们太棒了!

[布置作业—找人分享]: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不管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只有运用才是有价值的。假如下周,你想用2个月的时间为新年准备一桌菜,那么请运用“记分牌”,在周一的时候设计出你的方案——“每天学习5分钟”,设计完了之后跟家人或是朋友分享,让他们作为你的教练并给你反馈。周二晚上8点钟之前我会收集各位的案例,谢谢配合。(如果时间允许,就结束后现场完成)。设计需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对话。

[学习者案例记录]:

很高兴能够与各位共同度过这1个多小时,今天我们学习了:设立一个目标,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

第一个叫有场景。

第二个叫有距离。

第三个叫有抓手。

第四个叫有阶梯。

我们还学习了设立一个有激励作用的记分牌三要点:

1、简单

2、容易看到

3、持续更新

全程大家都全情的投入,我相信大家一定收获满满,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往后的时间里,去实践这些方法,目标都能达成!

感谢大家的参与,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