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镇江西津分舵第七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给不想干的事,安一顶意义的帽子

开场:

一、自我介绍、分组0.5分钟

大家好,我是绿雪,我有三个标签,第一个标签是学习爱好者。我是一个好奇宝宝,喜欢一切新鲜事物,不停的学习是为了探索自己,更好的成长。第二个标签是运动爱好者。运动让我有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蓬勃的朝气。我目前喜欢的运动有跳操和瑜伽。跳操燃烧我的卡路里,瑜伽使我的身心合一。第一个标签是新晋拆书家。

二、图书介绍0.5分钟

【拆书技能】: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今天的内容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又称爱的语言,可以帮我们诚实的表达、同理心倾听,心与心连接。今天的拆页“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来自本书第九章爱自己,我自从用了这个方法,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很多事情,感觉被动无奈变少了,积极主动变多了。我很惊喜有这些变化。所以今天就把这个方法带给大家。今天拆书需要讨论,我们两两一组进行分组。分组好了就进入我们的主题。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我每天要接送小孩上下学,感觉烦死了,但不得不做。上班这么累,回家还要做饭,感觉累死了,也不得不做。工作上,重复性的劳动,感觉单调死了,还是不得不做。今天这节拆书课,让你从这些烦闷的情绪中走出来,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我选择的,我愿意做的事情。一起进入到今天的主题《不得不转化成我选择》

现就请各位用2分钟来阅读拆页,读好了示意我。

三、阅读原书拆页1-2分钟

【拆书技能】: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所选拆页包含有具体行动或做法。“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在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太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的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4-5分钟

【拆书技能】【I】拆书家讲解引导中包括了:1)行动建议步骤;2)与行动各步骤对应的案例

What  生活中,有些事情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这个拆页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我选择做的事情,是用一种可以进行分步操作的练习方法,培养自己的觉察力,探寻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实现心态上的转变。

Why 通常,我们在做事情时用道德评判来区分我做这件事情的对错、好坏,越是习惯向外,越会习惯寻求判断的标准,就越会用不得不。也就是,我不得不做,是用道德评判来区分做这件事情的对错、好坏。如果我们开始聆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便会从道德标准中脱离出来,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这时就变成了我选择,因为我有需求。当我们在思考“我选择做......是因为我需要......”,也许会发现自己是基于一些动机时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旦意识到行为是为需求服务是,即使工作很艰苦或富有挑战或举步维艰,我们仍然能乐在其中。

那如何把不得不变成我选择呢?我们可以用到三个步骤:

How  

第一步:列清单 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在纸上列出清单,可以以天为单位。

第二步:加选择 在每件事情前面加选择,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我选择做”的事情。

第三步:明需求。通常你认同了某件事情是出自于自己的选择,就会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用“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去表达,这样心态就会平和很多。

举例:每天不得不送小孩上学这件事情,(重复单调让人烦躁)

用这三步骤:

1列清单 送小孩上学

2 加选择 我选择送小孩上学

3明需求 我选择送小孩上学,是因为我想和小孩有更多的链接(想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想多与孩子讲话)。

where

这个方法仅仅适用于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内观感受和转换思维,以更好的心态来处理这个事情。如果有些事情做不做没多大影响或你可以直接舍弃的事情,就没必要用这种方法了。

五、【A1】激活经验4-6分钟

【拆书技能】【A1】指令清晰,学习者在小组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有一位代表分享了本组的一个经验。

请小组分享特别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待会请一个小组来分享。时间3分钟。

请一个小组来分享。

陈老师分享:自己不喜欢应酬,但要跟客户去应酬,会不得不去

谢谢陈老师的分享,不想应酬,与客户应酬,但又不得不去,令人烦恼。在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不得不做的事情。

六、【A2】催化应用1分钟

【拆书技能】【A2】指令清晰。提醒每个学习者都写下了一个包含具体做法,其中包含具体的行动方案,有明确时限和可衡量或可观测预期结果的便签。

请各位在便签上写上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不得不做的事情。用这三个步骤将这件“不得不”做事情转化成“我选择”的事情,并写出“我选择”的需求,格式如下:

第一步:列清单:

第二步:加选择: 我选择

第三步:明需求: 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需要

凌老师分享:

第一步:列清单:写发言稿

第二步:加选择: 我选择写发言稿

第三步:明需求: 我选择写发言稿,是因为我需要把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谢谢凌老师分享这件事情,还完全按今天学习的步骤进行,谢谢。

七、总结

今天学习了把“不得不”转化成“我选择”的三个步骤:列清单、加选择、明需求,并进行了练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第一步: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在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太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的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生活中,有些事情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这个拆页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我选择做的事情,是用一种可以进行分步操作的练习方法,培养自己的觉察力,探寻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实现心态上的转变。

Why 通常,我们在做事情时用道德评判来区分我做这件事情的对错、好坏,越是习惯向外,越会习惯寻求判断的标准,就越会用不得不。也就是,我不得不做,是用道德评判来区分做这件事情的对错、好坏。如果我们开始聆听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便会从道德标准中脱离出来,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这时就变成了我选择,因为我有需求。当我们在思考“我选择做......是因为我需要......”,也许会发现自己是基于一些动机时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旦意识到行为是为需求服务是,即使工作很艰苦或富有挑战或举步维艰,我们仍然能乐在其中。

那如何把不得不变成我选择呢?我们可以用到三个步骤:

How  

第一步:列清单 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在纸上列出清单,可以以天为单位。

第二步:加选择 在每件事情前面加选择,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我选择做”的事情。

第三步:明需求。通常你认同了某件事情是出自于自己的选择,就会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用“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去表达,这样心态就会平和很多。

举例:每天不得不送小孩上学这件事情,(重复单调让人烦躁)

用这三步骤:

1列清单 送小孩上学

2 加选择 我选择送小孩上学

3明需求 我选择送小孩上学,是因为我想和小孩有更多的链接(想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想多与孩子讲话)。

where

这个方法仅仅适用于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梳理思路、内观感受和转换思维,以更好的心态来处理这个事情。如果有些事情做不做没多大影响或你可以直接舍弃的事情,就没必要用这种方法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小组分享特别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待会请一个小组来分享。时间3分钟。

请一个小组来分享。

陈老师分享:自己不喜欢应酬,但要跟客户去应酬,会不得不去

谢谢陈老师的分享,不想应酬,与客户应酬,但又不得不去,令人烦恼。在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不得不做的事情。

请各位在便签上写上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不得不做的事情。用这三个步骤将这件“不得不”做事情转化成“我选择”的事情,并写出“我选择”的需求,格式如下:

第一步:列清单:

第二步:加选择: 我选择

第三步:明需求: 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需要

凌老师分享:

第一步:列清单:写发言稿

第二步:加选择: 我选择写发言稿

第三步:明需求: 我选择写发言稿,是因为我需要把以前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大家分享。

谢谢凌老师分享这件事情,还完全按今天学习的步骤进行,谢谢。

七、总结

今天学习了把“不得不”转化成“我选择”的三个步骤:列清单、加选择、明需求,并进行了练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