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所属活动: 【2023年10月15日 226次升级打怪】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寻求孩子合作的六个有用方法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好!我是王涛。内圣外王的王,滚滚波涛的涛。期许自己像奔流的江河般永不停歇,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成长者,持续提升人格与能力,以特别的自己与世界互动,让世界变的更好一点。

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生理科学传播者。我是基础医学教师,讲授人体生理学20多年。第二个标签,心理助人实践者。我是二级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想找个人聊聊,消解心理困扰,发掘内在力量,欢迎来找我。第三个标签,亲子关系探索者。家有小女一枚,养娃10年,像是拆了10年盲盒,孩子的成长变化实在让人惊叹。怎么把孩子培养好,希望和各位共同探索。

拆书帮介绍(2分钟)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帮。

拆书帮是由赵周老师创建的学习爱好者的社群。拆书帮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拆书帮的伙伴们线下共同学习的组织是拆书帮分舵,目前在全国34个城市已经建立了54个分舵。在海外,如日本和美国,也有拆书帮分舵运行和筹建中。

拆书是赵周老师提出的特别适合成年人的学习方法,就是把书中对你有价值的知识拆解出来,通过关联自身经验、规划目标行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用医学术语打个比方,就是将书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构筑自身,获得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拆书法有RIA三个核心环节。R,reading是阅读图书片段;I,interpretation是用自己的话重述片段;A,appropriation是拆为己用。

拆书法有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两个使用场景。个人学习时,采用便签学习法,通过书写I、A1、A2三张便签,将知识拆为己用,拆一本书相当于参加一次专题培训;组织学习时,由拆书家引导一群人集体学习,具有更多现场互动,充分发挥多人协作的力量,能更有效率的提高一群人的学习效果。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我带领大家学习的主题是“寻求孩子合作的六个有用方法”,这个拆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请大家先阅读原文,完成后请抬头示意我,时间为1分钟,现在开始。

(画面1,妈妈正在指责孩子)

  • “看看你干的好事。你就像头猪!赶快检起香蕉皮,否则你会有麻烦的。”

(画面2,妈妈采用各种方式获得孩子的合作)

  • 描述你所看到的,“苏茜,香蕉皮掉地上了”。
  • 用一个词表达,“苏茜,香蕉皮”。
  • 描述自己的感受,“看到厨房地上的香蕉皮,我很不高兴”。
  • 给孩子提示,“踩到香蕉皮容易滑倒,应该放到垃圾桶里”。
  • 提供一个选择,“你可以把香蕉皮扔进垃圾袋里,或者扔到外面的垃圾桶里”。
  • 写便条,“水果好吃,能吃到都吃掉,不能吃的要丢进垃圾桶——爱你的妈妈”。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3分钟)

What

看到大家都读完了,我们来拆解这部分内容。在这个拆页中,作者提供了6个方法,使父母能够获得孩子的配合,做出父母期待的良好行为。这些方法包括:第一,父母描述所看到的现象。第二,用一个词简明指出这个现象。第三,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第四,给出正确行为的提示。第五,提供一些选项让孩子自己选择。第六,写张便条给孩子,提醒正确行为。这些做法的特点是,指出不良行为的后果、说明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可替代的恰当行为,但是避免指责孩子,更不攻击孩子人格。

Why

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是每个家长的梦想。但是,很多家长,当然包括我在内,最常用的方法往往是要求,是命令,甚至是威胁。就像我们拆页上的这位家长——“赶紧捡起香蕉皮,否则你就麻烦了”。我们都知道,这样做的效果不会好。孩子不会配合,他会搪塞,会反抗,就算照我们说的做了,也是满心的不乐意。但是,如果能运用作者给出的方法,往往能够获得孩子的配合,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还不会激发孩子的反感。

How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做的。书中的例子,女儿吃完香蕉,随手把皮丢在地上。这个行为可不好,怎么办?作者运用了这样一些办法。她可以描述看到的,“苏茜,香蕉皮掉地上了”。她也可以用一个词表达,“苏茜,香蕉皮”。她还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看到厨房地上的香蕉皮,我不高兴”。或者,她给孩子提示,“踩到香蕉皮容易滑倒,应该放到垃圾桶里”。或者,她提供一个选择,“你可以把香蕉皮扔进垃圾袋里,或者外面的垃圾桶里”。最后,她还可以选择写便条,放在桌上提醒孩子,“水果好吃,不能吃的要丢进垃圾桶”。

Where

今后,每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想要塑造孩子的正确行为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在作者的另一本书《如何教孩子才肯学》里,作者也指出,做老师的,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获得学生们的合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1 便签(2分钟)

Story

讲个我自己的故事。上周五早上我送女儿上学,下楼时发现她又忘记带水杯了。没有水杯,她一天喝不上水,我很心疼,又想到这是她这一周第3次忘带水杯了,我也很挫败。复杂的情绪转变为怒气,就冲着孩子喊,“你怎么又忘记带水杯了?上楼去拿!”孩子噘着嘴回去拿了水杯,但一路上不理我,早上这段美好亲子时光就这么被破坏掉了。

Rethink

过去,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我总是很懊悔,又没有好办法来解决。现在学了这个拆页,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这样做。可以描述现象,我会说,你书包侧兜空空的,没有水杯。或者,我会简单表达,水杯。或者,我表达自己的感受,你没带水杯,会干渴一早上,我很心疼。我也可以给女儿提示,不带水杯就没水喝,口渴多难过,应该带上水杯。我还可以给女儿选择,你可以每天早上出门前检查一下水杯,也可以一直把水杯放在书包里不取出来。我还可以在家门里面贴个小纸条,写上“水杯”提醒孩子。我想,如果我能用上这一系列办法,就既能得到孩子的合作,也不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感了。

分享A2 便签(2分钟)

Goal

受到这个拆页的启发,我建立了一个新目标,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采用获得合作的六个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完成作业后自己检查答案的行为习惯。

Plan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的行动计划是:每天给女儿作业签字时留意她是否检查过答案,如果没有,我会用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纠正她的行为。

第一,描述现象,“你完成了作业,但还没有检查答案”。

第二,简单表达,“double check哦”。

第三,描述感受,“你没有检查作业,可能有错没被发现,明天老师给作业本上画叉叉,或者叫到办公室批评你,我会为你感到很难过。”

第四,给出选择,“你可以现在就检查答案,然后玩一会儿游戏,或者你先休息五分钟,然后去检查一遍答案”。

第五,给提示,“作业虽然完成了,但可能有题做错或漏做,应该检查一遍。”

第六,写便条,给她书桌上贴个便条,写上“double check!”

我计划在未来1个月里,每天运用这些方法,帮助孩子建立自觉检查答案的习惯。如果在第四周,孩子连续5天都能主动检查答案,我给她买一套她最喜欢的漫画书。

小结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寻求孩子合作的六个方法。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运用这六种方法,获得孩子的合作,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和习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基础。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