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
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陪我晋级TF3-2,我是陈璐,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爱旅游、爱学习、爱分享。
【分组】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所以我等会会根据现场人数进行分组。
【图书介绍】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场景:
【事件场景】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从出生到现在就在说话,跟人沟通,但是在上班后,老板突然点名让你发言、或者你要汇报项目、汇报工作等等,总是觉得自己表达不清晰、逻辑思维混乱呢。
【提问】
不知道伙伴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没有刻意练习自己的逻辑思维的技能。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学呢?
【影响】
如果我们不解决如何学习这个问题,就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
【解决】
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刻意练习》,作者是[美]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解决方法,要想真正提升技能需要科学的练习方法。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提升自己的某项技能时,使用“三要练习法”(要有目标,要有专注力,要有反馈)规划一个行动方案、并完成实施。
【自测量表】
【A1】(自测表)
现在我们做一些简单的自测题,以自己的第一反应为准。时间为1分钟,打完分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的总分。
在这份自测表中(“1”代表很不符合实际情况,“6”代表非常符合实际情况)
【自测表-量表解释】
我们来看下这个自测表分数的意义:
①第一档:总分在20分及以上,说明已经掌握了“有目的练习”的大部分精髓。
②第二档:总分在10-19分(含),你们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练习方法有问题,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③第三档:总分在9分(含)以下,你们平时的技能训练方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练习效果。
拆解片段来自书籍《刻意练习》
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罗伯特·普尔
页码(P32-33)
本次主题《有目的的练习VS天真的练习》。
导师:从你的练习清单可以看出,你每天练习1小时,但你每次测试的时候,总是只有C的成绩。能不能解释一下原因?
学生: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昨天晚上都演奏了!
导师:你演奏了多少次?
学生:10次或者20次。
导师:你弹对了多少次?
学生:唔,我不知……一次或两次吧……
导师:哦……你是怎么练习的?
学生:我不知道。我只是埋头弹!
简单地讲,这就是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干!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去击球。我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想办法去记住。我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正试着解答。
有目的的练习这个术语,意味着要比这种天真的练习更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而且更为专注。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看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原文的片段。
【I便签】拆书家引导
【互动提问】
【提问1】
拆书家:大家都读完了,拆页当中提到了哪两种练习方法?
学习者: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
拆书家:是的
【提问2】
拆书家:有目的的练习有什么特点?
学习者:有目的性、考虑更周全、更专注。
拆书家:是的
【提问3】
拆书家:那大家觉得哪种练习方法更有效呢?
学习者:有目的的练习
拆书家:是的,有目的的练习指的是制定周全(也等于我们大家讲的所谓的全面)的目标,保持专注的练习、寻求反馈找到差距,然后不断提升和进步。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什么叫有目的的练习呢?拆页中提到一个词:考虑更周全,那什么叫做更加周全呢?目标涵盖SMART要素。接下来我们看2个例子哪个更周全。
1. 我要每天练习马拉松。
2. 为迎战马拉松比赛,最近2个月内,我每天晚上和同伴20点在小区附近的河边公园坚持跑1个小时,并且打卡上传“马拉松跑步群”。
学习者:第二个目标考虑的更周全。
拆书家:是的,第二个例子的目标更周全,有明确的时间、地点、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
拆页中提到一个词:更专注,那什么叫专注的练习呢?接下来我们看2个例子哪个表现出更专注的练习。
1. 在跑步的时候,我一会儿回复微信信息,一会儿接听电话。
2. 在跑步前,我将手机调整成静音模式,确保跑步的时候不被打扰,以及内心要刻意提醒自己保持专心的练习跑步。
学习者:第二个目标更专注。
拆书家:是的,第二个例子的练习方式是集中注意力,专心练习跑步。
拆页中导师问学生:你弹对了多少次,学生说:不知道。所以在练习的时候需要得到别人的反馈。那下面2个例子哪个是得到了反馈呢?
1.在跑完步的时候,和同伴一起拍个照片发到朋友圈。
2.将跑步训练的视频、数据发给跑步营的老师,老师分析数据后反馈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改进点再进行强化练习。
学习者:第二种方式得到了反馈。
拆书家:是的,第二种反馈方式会更好。第二种是有专业人士的反馈,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练习的方向。
以上就是有目的的练习的三个要素了:周全的目标、专注的练习、得到反馈。
【How】具体要素
回顾一下什么叫有目的的练习,具备的三个要素是:
①要有目标:制定一个有明确时间限制的、清晰的、可衡量的、具体的目标(Smart原则)。
【举例】
1、我每天练习半小时演讲,要做到连续两次不犯错误的表达出来。
②要有专注力:在练习的过程中,保持专注,杜绝一切干扰。
【举例】
2、在演讲打卡的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保持30分钟都在专心致志地演讲并录视频,不受外界干扰。
③要有反馈:向身边优秀的牛人、大咖、朋友寻求反馈,帮助找到差距,不断提升和改进。
【举例】
3、练习完后,录制视频,发给老师,请老师反馈和纠正,然后根据反馈再继续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具备三个要素:要有目标、要有专注力、要有反馈。我们称之为“三要练习法”。
【适用边界】
“三要练习法”适用于象棋、街舞、写作、篮球、音乐等等有明确提升路径的技能。不太适用于流程多变的技能,如:研发、创新。
【互动】
拆书家:大家对运用“三要练习法”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习者:没有了
【A3指令】
接下来咱们需要做一个现场讨论,我先分下组。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需要讨论的场景
【场景设计】
小张年底想去相亲,但是奈何自己太胖了,所以萌生了健身的想法,但是刚跑步两天,第三天就跟朋友出去吃大餐了,接下来的几天,下班回到家直接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小张也很苦恼,由于不知道如何能够有效的健身塑形掌握运动技能(指的就是减肥)。
【讨论】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相关经验,当时是怎么练习你想提升的技能的,在分析讨论中请注意要应用到我刚刚讲的“三要练习法”(先讨论)。
最重要的是靠大家集体的智慧形成一个解决方案(再给出解决方案),帮助小张制定制定一份详细的健身塑形的方案。讨论时间8分钟,8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来展示解决方案。现在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2分钟
第一步是讨论:
开心:要用到今天的“三要练习法”,首先制定全面的、周全的目标,小张的健身塑形目标,那定个目标是:三个月内减重10斤怎么样呢?
代松:好,我觉得可以先这样定。
开心:那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可以每个周有三天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举重、俯卧撑、引体向上,每次锻炼时间1小时;
林老师:并且要有专注力:在训练的时候,把手机放在运动包里面,专注的练习,排除一切干扰;还有健身的时候不要乱想;内外部都摒弃干扰;
开心:还要有教练的反馈,在运动的时候,需要有教练的专业指导意见,帮助小张有效的、高效的进行健身塑形;
代松:当教练不在旁边,就录下来给教练看;
林老师:还可以在体脂称对比数据,看看自己是否塑身成功了。
第二步是解决方案: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给小张制定的健身塑形方案是:
开心分享:
目标是:三个月内减重10斤,每个周有三天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举重、俯卧撑、引体向上,每次锻炼时间2小时;
②并且要有专注力:在训练的时候,把手机放在运动包里面,专注的练习,排除一切干扰;内外部都摒弃干扰;
③还要有教练的反馈,在运动的时候,需要有教练的专业指导意见,帮助小张有效的、高效的进行健身塑形。当教练不在旁边,就录下来给教练看;体脂称对比数据;
谢谢开心的分享。大家掌声鼓励,谢谢。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刚才大家帮小张用“三要练习法” 制定出了他的健身塑形方案。
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大家想想自己接下来一个月有什么要提升的技能,给自己设计一个需要提升的技能的周全目标,并把今天学习的“三要练习法”的三个要素运用在制定的目标方法里面,ppt、写作、演讲、健身、拆书帮的升级打怪等等,请写出周全(满足SMART原则)的目标,请把具体的内容通过微信下周日前分享给我,谢谢。
今天分享就到这结束了,希望通过我今天的分享,大家可以在练习演讲、打羽毛球、写作等某项技能时,能使用“三要练习法”制定出提升技能的训练方案,并且加以练习,也感谢大家今天的陪伴和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