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请问各位小伙伴都看到我发的拆页了么?(讲到R环节再发拆页)
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
各位爱学习的伙伴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分享者杜开心,我用数字123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1:践行做一位终身学习者
2:两个兴趣爱好:骑行、羽毛球
3:一个小小的目标:在未来3个月内通过3级9关,目前还剩7关
【分组】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所以分为2组,我左手边2位伙伴一组,右手边3位伙伴一组。
【图书介绍】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利用ABCD法制定目标,来源于《结构思考力》这本书。
Feature:
《结构思考力》的作者是结构思考力学院的创始人——李忠秋老师,这本书从思维构思与形象表达2大板块出发,分为5个主题,论述了结构思考的理论和运用。
Advantage:
本书围绕《金字塔原理》,以中国企业的案例为主。比国外同类型的书更具有中国特色,更适合国人理解;在国内,受众很多,已为华为、阿里等企业累计培训超过200万人。
Benefit 1:
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快速摆脱思考没有框架、说话没有结构、发言没有重点的困境。
Benefit 2:
同时,今天的分享内容能帮忙你将沟通目的用4个要素表达出来,最终让你的沟通对象准确接受你想表达的信息,并做出符合你预期的行为。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之后,学习者在下一次分享、主导会议或者跨部门沟通等场合中,不是笼统设置目标,不是毫无逻辑地表达,而是利用ABCD法,制定出1个包含人、行为、条件、程度这四个要素的目标。
接下来我将分发本次学习的片段,然后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阅读完请举手示意。
拆解片段来自书籍《结构思考力》第二章 基于目标定主题 第一节确定目标
这里,我引用课程开发时撰写学习目标的小工具,来帮助大家制定结构思考力表达时的目标,这个工具叫作ABCD目标法,每一条目标都要符合ABCD的标准:A代表受众;B代表行为,希望受众完成什么任务或表现出什么行为;C代表条件,在什么条件下;D代表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或水平。
比如作为资深的销售经理,想要用结构思考力将自己丰富的经验显性化地分享给销售员,他的目标可以定为:
(1)在我的引导下(C),新销售员(A)能够从我的故事中准确(D)总结出电话销售人员成功的关键要素(B);
(2)根据我所提供案例中的信息(C),新销售员(A)能够运用我所教授的方法准确地(D)介绍产品利益点,并处理客户提出的异议(B);
(3)在给定的客户信息及情境下(C),新销售员(A)能够准确(D)运用我所教授的方法与技巧进行电话销售全过程现场演练,完成销售任务(B)。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示意我看完学习片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WHAT】
在拆页里,提到了一个制定目标的ABCD法:
A:Actor,受众,你的沟通对象;
B:Behavior,行为,你希望你的沟通对象做一些什么行为;
C:Condition,条件,你希望你的沟通对象是在什么前提下做出那些行为;
D:Degree,程度,你希望你的沟通对象所做的行为,要做到什么程度。
【不这样做的坏处】学了这个片段,我们先回到现实,看看现实中的一般做法
1、常见做法
职场中,常常会遇到开会、培训、分享、跨部门沟通等各种情景,但是很多人没有提前设置沟通现场的目标的习惯,或者是目标笼统,不具体、不清晰。
2、糟糕后果
这就会导致你的沟通对象一脸茫然,不知道你的这次沟通想让他做出行为,进而达不到你的预期,没有行动和结果。后果轻一点,会让你此次沟通脱离预期,后果严重一点,会让你无法推动工作进展。
3、举个反例
我想到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年初,隔壁部门的部长叫我和另一位经理在公司内组织读书会。4月份,第一次分享由我来进行,我选择了《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我当时是这样设置此次现场分享的目标的:
希望通过本次分享,能让大家认识到5种表达爱的方式
我当时设定的分享目标是不清晰的,听众可能这么想:“认识到5种表达爱的方式,然后呢?这对我有什么用呢?”,就会带来两个后果:
① 听众并不知道我的分享能给他带来哪些改变
② 我的开头并没有引起大家对这本书的兴趣
最终,这场分享在我请了几个托的前提下,草草结束了。
4、HOW(行动建议和行动步骤):学了ABCD法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是可以把ABCD法应用到我的那次分享中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实践ABCD法,我提炼了一个这样的句式:
Step1、C 在______情况下
Step2、A _______(受众)
Step3、B 完成_______行为
Step4、D 达到_______程度
补充一下,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所以这个方法起名为ABCD法,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通常是按照CABD或者是CADB的顺序,更符合语法规律。在应用时,可以先将这四个要素分别补充完整,再根据说话习惯调整语序。
5、反例变正例
咱们回到我刚才那个例子中,应用ABCD法之后,我就会这样设置我那次读书分享会的目标:
在我分享完此次内容之后,希望各位爱学习的同事,现场能够记住此次分享中所提到小工具,回到家中能够利用这个工具去识别伴侣想要的表达爱的方式,最终促进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这样修改之后,相信会比之前的表达好很多,能让听众知道听完我这次分享之后他们能做些啥;同时也能引起听众的好奇“你说你提到的那个小工具能让两个人变得越来越亲密,我想看看你的工具是啥,是不是真的有用。”
【WHERE】
ABCD法适用于会议、培训、分享、职场沟通等,需要在沟通的现场让沟通对象做出你期望的行为的场合。
不适用于:
①不适用于平时的闲聊、八卦这类不需要推动对方做出行动的场合;
②也不适用于制定工作目标、项目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常需要利用其他工具。
【A1显像提问】
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曾经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1、你在公司做分享,开场时,学习者一脸懵,不知道听完后能够有什么收获;
2、你在与同事沟通,你感觉你讲的很清晰了,但是同事不知道你想要表达啥,不知道你希望他做些什么;
3、在主持会议的时候,没有提前制定会议目标,没有界定议题的范围,会议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让其他与会者越听越混乱,不知在讨论什么事。
我就先设想这3个场景,现在请各位伙伴回忆下过去是否遇到过类似场景,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跟谁沟通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表达的?请大家仔细回想下你的这段经历,先在小组内分享,每人1-2分钟,请组长帮忙控制下时间,尽量让每位伙伴能有表达的机会。组内分享结束之后,我们邀请一位伙伴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者分享】
部门要求做胜任力模型,每次开会大家都没有具体的行动项,会前只是把模型发在了群里,让大家看,没有说让大家看什么东西、要达到什么目的,会中大家讨论,会后大家也不知道各自需要做什么。
【A1+现场指令】
感谢伙伴的分享,如果时光倒流,现在你会如何利用ABCD法来重新制定自己的目标呢?
可以借助ABCD法的句式:
Step1、C 在______情况下
Step2、A _______(受众)
Step3、B 完成_______行为
Step4、D 达到_______程度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分享,每人1-2分钟,请组长帮忙控制下时间,尽量让每位伙伴能有表达的机会。组内分享结束之后邀请1位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
在综合组的指导下,4各组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胜任力模型的搭建工作,并且在部门要求的时间内,按时完成胜任力模型,并输出到微信群内。
【结语】
感谢伙伴的分享,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如何利用ABCD法制定目标。同时,请大家记住这个句式:
在______情况下,谁谁谁(受众),完成______行为,达到______程度。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的工作/生活有所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