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2023年9月2日拆书帮线下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库伯学习圈:一个完整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四步大循环

开场:

一、 自我介绍(1分钟)

各位来参加拆书活动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我叫李娜。

下面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好销售,善于沟通、聊天/唠嗑

我的第二个标签是:热情和善

我的第三个标签是:学习狂,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

来到拆书帮就是为了好好学习,和一群热爱学习的伙伴,激发自己更多的潜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拆书帮介绍(2分钟)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运用从书中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拆书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RIA便签法;

R是Reading的缩写,代表阅读书中原文片段;

I是Interpretation的缩写,代表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A是Appropriation的缩写,代表学习者拆为己用。

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在拆书学习活动中,拆书家不是权威,权威是拆书家所选的图书,拆书家扮演的是引导者、促动师、催化师的角色,启发、引导学习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促进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践行“知行合一”。

“拆书帮”是赵周老师创办的一个全国性的成人学习社群,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30多个城市都建有拆书帮的学习者俱乐部(也叫拆书帮分舵)。拆书帮分舵是一种公益性的学习组织,它的使命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R】阅读原书拆页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拆书环节,我所拆的片段源自于《这样读书就够了》,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是由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编写。

当下爱学习的人不少,但会学习的人不多,学了会用的人更少。

本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经验、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大家收获更好的学习方法,并转化成工作中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力。

看书/上学是学习,从日常经验中学习也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

今天我带领大家解决从经验中学习并解决问题的模型,下面我们先进行原文阅读。

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进行阅读,阅读完后,请用眼神示意我下,以便我了解大家进度。

片段来源:《这样读书就够了》p149

关于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的机制,绕不开著名的库伯学习圈(见图5—2),也就是教育学家戴维•库伯(David kolb)的经验学习圈模型:学习的起点是人们的经验(Experience),然后就是对经验进行反思(Reflection),在系统化和理论化反思的结果,也就是学习的第三阶段———“理论化”(Theorization),最后是行动(Action),行动中如何出现新问题,则开始又以一轮的学习圈,如此循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四、分享 I 便签

好!,我注意到大家都已经看完:这是教育学家戴维.库伯的经验学习模型。

同样是工作十年,有人只是有10年工作经历,最终遭遇中年危机,有人有10年工作经验,越老越值钱。为何会有如此差别?

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没有提升自己的经验值。简单说就是没有从日常的行动归纳出经验,把经验升华为规律,再用规律指导行动。

成人教育学家对人类从经验中学习的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被广泛接受公认的有一位叫做库伯的教育学家-----库伯学习圈。

分为4个步骤,把4个步骤能完整走完,就能把经验提炼为经验值了。

一:具体经验

指的是,你遇到的一件事或一个问题,或自己的一个具体经验。

也可以是自己的直接经验,也可以是他人的间接经验。

比如今天拜访客户走了弯路迟到了

二:观察和反思

然后对此进行观察和反思,观察它的要素,反思它的因果,考虑为什么情况会变成这样,还有其他什么可能性。

比如反思为何会走弯路?有何其他优化路线和备案

三:系统化和理论化

知识的获取,源于对经验的升华和理论化。

经过反思和验证,对经验进行修正,把”经验的升华和理论化“变成规律。

也就是归纳和概念化,举一反三,找出类似因果的一件事儿,并从中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一些观点。

比如经验总结,发现堵车规律。。。

四:测试和行动

根据总结得到新的优化的行动。

没有作用于行动的规律,是没有价值的。千万不要忘记:行动!行动!行动!

比如对于避免堵车的规律方法尝试

简单来说,库伯学习法是一个体验的循环的过程,不断的循环升级,让学习者能够自动的完成反馈和调整,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值。

学习的起点,首先来自于经验,亦即体验。

通过经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下一步,再对这些素材进行 「反思性观察」 —— 回想,思考,反省,整合,从中抽象出有价值的收获和心得。

接着,再把这些心得进行概括,上升到理论的层次,使之形成一个系统,这就是「概念化」的过程。

最后,再把这些已经成型的理论,用来指导实践,把知识进行巩固和迁移,检验自己是否真的学以致用。

在这个巩固和迁移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新的问题,发现新的情境,获得新的经验,那么,再对这些新的经验,进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不断向上总结,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

库伯学习圈使用的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一个完整学习是“行动——经验——规律——行动”的四步大循环,缺少一步就是“假学习”,比如,缺少“规律”,就成了“行动——经验——行动”的经验主义者。

缺少“规律”、“经验”,则成为了只有“行动——行动”的“行动派”

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别听理论家胡说。或很多人用行动掩盖懒惰,只不过是不想积累新经验、不想学习新规律而已。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分享 A1 便签

我喜欢看电影,上个月和闺蜜去看《八角笼中》,看完后感受不错、回来后和同事聊天,她问我电影好看吗,我直点头说好看好看,积极的推荐让他也去看。

然后他追问了一句:哪里好看?我一下子懵了,只说:故事很感人,然后就没了。同事听了,也没追问,估计也没啥特别兴趣。我想后来也没有去看这个电影。

这个经验让我发现:我看电影只是看过而已,没有对电影特点做总结,所以向他人做推荐就会空洞无物。

六、分享 A2 便签

看电影如何帮助我们提高总结能力,从而提升和其他人的沟通水平呢?如用库伯学习圈就可以:

如果早知道要跟别人推荐电影,其实我可以利用库伯学习圈这样来提升我的荐影水平。

一具体经验:

首先看《电影》时,我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和整个电影细节

二观察反思:

电影结束后去回想这部电影从故事情节、角色特点、画面、声音、特效、情感等各方面有哪些吸引我的的地方,还有那些是我觉得有缺憾的地方,这是观察和反思。

三归纳概念化

通过观察和反思,得出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几个点,然后再参考下其他电影的影评结果,把它总结为好电影的套路,并且根据人的关注度,对它们进行排序整理。

四测试行动

以后再看到好看的电影时,我就按照我总结出的这个荐影套路来推荐,看看能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如果在我的推荐下,他去看了这部电影,说明我的推荐套路还是蛮吸引人的。

结束语:“库伯学习圈”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完整的学习路径。从行动归纳出经验,把经验升华为规律,再用规律指导行动,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习成长。

库伯学习圈适合在学习、工作中、生活中的使用。

大家看看可否有疑问,并尝试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