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张军。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首先,我是一名英语翻译;
第二,我是一名拆书赋能者,通过拆书影响身边的人;
第三,痛并快乐着的二宝爸爸。
二、图书介绍、分组、学习目标
【拆书技能】: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场景】
因为我有两个女儿嘛,一个 11 岁,一个 7 岁。对这两个女儿,我是很纠结的。有很多时候需要安抚她们。比如上周六下午,我们一家人参加了宋老师组织的私董会活动。两个大人参加讨论,两个小孩在外面写作业。活动结束后,我先带两个小孩回家了。小电动车带不了多少东西,所以没有把小孩的作业带回家。想着等妈妈回来时带着就行了。结果,小孩妈妈意犹未尽,聊到了很晚才回家。
到了晚上,小孩想做作业的时候,但手上又没有作业,就有些着急了,就通过微信跟妈妈发脾气。
后来,怎么安抚住的呢?小孩后来偷偷告诉我,说妈妈补偿了她 100 块钱。
【提问】
这种收买太明显了是吧?
你觉得这样安抚小孩的话会有作用吗?应该会有很立马立竿见影的作用,很快就能把小孩安抚下来,但是更长期的作用啊,可能会给小孩一些不太好的一些导向。
那么,大家觉得,这笔钱,对小孩长远的成长,对小孩金钱观的引导,会起作用吗?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说到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你肯定遇到过需要安抚小孩的场景。你有没有跟小孩说过,你要是这样这样的话,我给你买什么什么东西?或者说,你再这样这样的话,我就不给你买什么什么东西了?
用这样的话语引导小孩很有效,但只是当时有效,那有没有想过这样会不会对小孩的成长产生什么副作用呢?
【影响】
钱是中性的。用好了,不仅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对于培养亲子关系、孩子的优秀品格,都是有好处的。但是,用得不好的话,不管是直接用钱来解决,还是用钱买到的东西来应付孩子,可能会带歪孩子的价值观,甚至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
【解决】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是要教会孩子关于财富的知识,关于幸福的学问。书名叫《反溺爱》。书里介绍了关于孩子财务习惯培养的 9 个问题,从要不要和孩子谈钱,到如何给孩子零用钱,再到如何花钱,介绍了许多可以把钱作为工具,用来培养孩子优秀品格的方法。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今天要分享的第一个片段,涉及到给孩子零用钱,第二个片段,涉及到如何引导孩子花钱,管好零用钱。
两个片段是并列关系。
第一个片段,希望各位伙伴在听完我的讲解后,能够选择(行为)三种方法,通过零用钱(澄清)培养孩子的耐心(界定)。
第二个片段,希望各位伙伴能够从“需要”出发(澄清),制定(行为)孩子买东西(界定)的规则。
【分组】
为了充分分享、讨论,我们先分一下小组,第一阶段,我们每两人一组。从我右手边起,每两位老师为一组。
【过渡语】
需要先跟大家澄清一下,作者在书里阐述的零用钱,范围是比较大的,包含了生日、节日等纪念日时收到的礼钱。所以,我今天的分享中,也按比较大的范围来理解零用钱,也就是孩子收到的所有钱。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指导孩子管理自己的钱。
下面请大家阅读第一个片段,读完的伙伴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时间 2 分钟,现在开始。
三、阅读拆页
【拆书技能】: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
零用钱是培养孩子耐心的工具
零用钱可以让孩子学习消费与储蓄,这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无法用其他方式习得的技能。对孩子的人生来说,这时候的孩子正处在一个风险较低的时期,即使犯错也不会带来太严重的后果。此外,给孩子零用钱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
想办法学会延迟满足,是妥善使用金钱的关键。但现在这个世界似乎联手对抗等待,与我们还是孩提的时期截然不同。现在,电影随选随看,不用等着影碟上架再去音像店租;没有人需要看电视插播的广告;没有人坐在收音机前,守候每年夏天新发行的单曲。信息就在每个人的指尖,所以不用去图书馆寻找天空为什么是蓝色、水獭是怎么游泳的等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家里都有更多的卫生间和电话,这意味着更少的共用和等待。大部分孩子都不必再拿着胶片去冲洗照片就可以看到拍照的效果。
但是当孩子还小、没有信用卡时,存一笔钱去完成一件大事或购买一个有趣的东西,仍然需要等待。耐心与孩子成年后的良好财务状况有很大的关联。很少有调查能追踪同一群孩子直到他们成年,但是在2011年新西兰发布的一个调查报告中,研究者就追踪了1 000个人,从出生直到32岁。从这份调查报告中可以明显看出,孩提时无法自我控制的人,比起其他自制的人,较难存钱、为退休账户做准备或拥有房产与股票。自我控制程度低的群体,往往也有比较多的信用问题。比起孩子的社会阶层或智商,自我控制程度更能用来预测他们的财务状况。
整体来说,教孩子学会等待非常重要。把零用钱当成教育工具,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当孩子大到不再拿零用钱时,会发生什么事。毕竟,培养孩子就是父母的职责,父母应该尽可能不浪费任何机会,让孩子积累使用金钱的经验,成为一个可以妥善使用金钱的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练习,孩子就能克制自己,避免麻烦,把钱用在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事物上。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好的,感谢各位伙伴给我的反馈。我看到大多数伙伴已经读完了。没有读完也不要紧,我会详细讲解。
【互动提问】
1. 我先问一下各位伙伴啊,你们给孩子零用钱吗?
学习者:部分会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2. 看来,有的给,有的是不给的。那么,我想问一下给孩子零花钱的老师,你给孩子的零花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学习者:让孩子学会自己分配。
3. 【拆书家追问】你为什么觉得让孩子自己分配很重要呢?
学习者:如果他不会自己分配的话,以后他长大了怎么办呢?
哦,是为孩子长大做准备,让他在小的时候养成好习惯。其实我今天要分享的,也是为小孩长大之后做准备的,就是把钱作为工具,培养孩子的耐心,培养孩子养成延迟满足的习惯。
【What】
在这个片段里,作者介绍了一种理念,就是把零用钱用作培养孩子耐心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买东西的媒介。
【Why】
为什么要把零用钱用作养育工具呢?我觉得金钱的两个特点,适合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第一,钱作用很大,这一点连小孩都知道。因此,钱对孩子会有影响,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钱需要积累,而且积累之后的作用可以更大。这两个特点,特别适合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习惯,控制住一时的冲动。
片段里提到的新西兰的调查,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拆页底部的信息查阅。
链接:https://www.pnas.org/doi/pdf/10.1073/pnas.1010076108
A gradient of childhood self-control predicts health, wealth, and public safety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How】
那么,如何通过给孩子零用钱,培养孩子的耐心呢?我结合书里的介绍和自身的经验,建议把零用钱分成三类,分别对应三种给孩子零用钱的方法。
方法一:基本零用钱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家里的情况,定时、定额给孩子零用钱。
有了这笔钱,小孩可以自由地买个贴画、奶茶之类的小商品,丰富下自己的生活。
就我自己来说,我每个周日会给小孩 10 块钱零用钱。
基本零用钱一般金额比较小,可以做小事。但是,要做大事,需要积累,而积累的速度比较慢。但孩子可能会有大梦想,所以,我建议方法二。
方法二:梦想赞助金
孩子有大件需求的时候,家长可以提供赞助。
以我家老大为例啊。她看了哈利·波特后,想去英国,哈利·波特上学的魔法学校霍格沃茨。这个梦想有点大,需要大笔的钱,估计得上万。要靠小孩每周 10 块钱来累计的话,离目标太遥远了,小孩可能会气馁。
所以,我就在按 1:10 的比例赞助她——她攒 1 块钱,我就赞助 10 块;她攒 10 块,我就赞助 100 块。这笔钱,既能帮助孩子走近自己的梦想,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她梦想的支持。她现在每次往这个梦想盒里存钱的时候,都充满期待。
方法三:创造性奖励
我想问下大家,有哪位伙伴就孩子做家务给孩子发工资吗?比如,洗一次碗 10 块,扫一次地 5 块。
其实,根据书里的建议,最好是在孩子给家里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时候,在孩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时候,再发金钱奖励。
比如,在 8 个月底,分舵在茅山的会员活动中安排了烧烤。我们一家人为分舵准备烤串,我两个女儿也积极串烤串。这是日常生活以外的有贡献性的活动,所以我们按小孩串串的数量算钱,5毛钱一串。最后,老大挣了 118 块,老二挣了 89 块。她们现在都在想着下次还有什么活动能帮上忙。
【Where】
这三种方法都适合在亲子之间使用,最好是6岁以上,直到孩子自己独立取得收入的时候。孩子太小的时候,主要运用方法一;孩子大些的时候,可以找机会多运用方法三。
因为孩子一旦能独立取得收入,他跟家长之间这种金钱上的主导关系就不一样了。在此之前,家长的话语权还比较大,所以尽量在孩子能独立赚取收入之前,把这种习惯养成好。
【拆书技能】: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五、【A2】催化应用
【拆书技能】: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拆书技能】: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接下来,请大家思考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半个月内运用今天分享的三个方法,跟孩子约定给零用钱的方法,孩子在听到你说要给钱的时候,再到具体听到你要分别运用这三种方法给钱的时候,你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过程?请你一个人,设想一下双方的对话,用对话呈现出这个过程。相当于编写一个你和孩子讨论零用钱的剧本,预演一下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自己预演一遍,等到真的实施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设计的时候,只要自己思考就可以了,不需要跟同伴讨论。设计完之后,可以在小组内相互分享一下。时间 3 分钟。3 分钟后我请一位伙伴跟大家分享了下。分享的时候,只要分享自己设想的案例,一个人预演一下设想的对话就可以了。
【邀请分享】
我看到大家开始跟同伴分享了,应该是自己已经设想好了跟孩子之间的对话。你在跟孩子聊不同方法的时候,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咱们自己编一个剧本,先在大脑里设想一下如何运用,在现实中真的运用的时候,就会更得心应手一些了。请一位伙伴一人分饰两角,把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呈现一下。
【陈芳老师分享】
妈妈:妈妈看你慢慢的也长大了,想给你一点零花钱,这样呢,你自己在想要买一些小东西的时候,自己可以去支配自己的这个零花钱。
女儿:好的嘞,妈妈,我也很想有自己的零花钱。
妈妈:妈妈想用三种方法给你零花钱。第一是基本的零用钱,然后是梦想赞助金,还有一个是创造性奖励。这三种钱我是准备这样给你的。
女儿:妈妈,那你我听你的,你看你怎么分配吧?
妈妈:你看如果妈妈这样的话,你看行不行。妈妈每个星期给你 10 块钱,行不行?这个十块钱,你可以存起来,你也可以自己支配,你看行不行?
女儿:太好啦!
妈妈:那你有什么梦想吗?
女儿:我想去香港迪士尼玩呀。
妈妈:去香港迪士尼呢,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是吧?啊,这样吧,单凭妈妈每个星期给你的 10 块钱,肯定是不够的。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如果能每个星期存 10 块准备去迪士尼的钱,妈妈爸爸就给你 100 块钱。如果你攒到 100 块准备去迪士尼的钱,妈妈就给你 1000 块,支持你的梦想,行不行?
女儿:好的。
妈妈:最后呢,还有一个创造性的奖励。你可以通过写作文得到稿费,或者参加编程之类的比赛,得到奖励。如果你得到了主办方的奖励,那妈妈也会相应的鼓励,给你一笔鼓励金,你觉得怎么样?
女儿:好的,没问题。
【拆书家回应】
谢谢陈老师的分享。陈老师分享很全面,也很细致。用妈妈和女儿之间的对话,把从开始给钱时候孩子的反应,还有家长给钱、怎么给钱、给钱的目的,然后孩子的反应,都表达了出来。谢谢陈老师。
六、总结过渡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上面介绍的是给孩子零用钱的方法。下面要介绍的,是指导孩子花钱的方法。不过,在进入下面的主题之前,我想先简单调查一下,截止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哪位伙伴的孩子,手里是一点钱都没有的?
有 100 块钱以下的呢?
我再调查一个比较的极端的,有 1000 块钱以上的呢?
我看到各位伙伴,有的还没有给孩子零些钱,孩子手上没有钱;有的孩子有少量的钱;有的孩子手里的钱还是比较多的。
那我接下来问一下大家,是孩子手上没有钱的时候让你担心,还是手上孩子手上有钱,甚至有很多钱的时候让你更担心?这两种状态,孩子手上没钱和孩子手上有很多钱,哪种状态让你更担心?
看来,大多数伙伴是孩子手上有钱的时候更担心啊。为什么会担心呢?应该就是担心花不好这笔钱。
下面我们做一个自测题,回顾一下自己在孩子财务习惯培养上的做法。请看第三页的量表,一共是 5个题,每题 1 到 6 分。按符合性来说,1 分是最不符合,6 分是最符合,请大家用一分钟做一下这个自测题,给自己算一下总分。
七、【A1】量表自测
【拆书技能】:【A1】技能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而表现。
八、【I】解释自测题
好,我看到大家算出了自己的得分啊。
这个自测题的目的是帮助大家了解关于孩子花钱规则的情况。得分越高,说明你在给孩子买东西时,或者孩子自己买东西时,考虑得越全面。
一共 5 个题,总分是 30 分。请问有没有 25 分及以上的伙伴?
哦,霍老师。请大家给霍老师鼓个掌。得分在 25 分以上,说明你不仅自己会在经过考虑后才给孩子买东西,还能引导孩子在经过思考后作出选择。
请问有没有得分在 16 至 25 分之间的。哦,大多数伙伴是在这个分数区间啊。这说明你已经有意识地在引导孩子花钱,但可能考虑得不够全面。
如果得分在15分以下呢,可能需要在引导孩子花钱的方面再学习一些方法。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有所帮助。
下面请大家阅读片段二。读完的伙伴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时间 2 分钟,现在开始。
九、阅读拆页
【拆书技能】: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制定零用钱的使用规则
关于使用零用钱的规则,我们可以制定到什么程度?有些家长很早就决定,任何孩子想要的东西,而不是需要的东西,他们都必须用自己的零用钱来买。这么做的家长只会把生日或节日礼物作为例外,或者还包括度假旅行时买的纪念品,但是对其他开销就限制得非常严格。举例来说,如果家长决定带全家外出用餐,孩子想喝饮料而不是水,就要自己付钱。这么做的家长,每周通常会多给孩子一点钱,让孩子至少可以买一些想要的东西。听起来这似乎有点小气或严厉,但还要看零用钱到底有多少。这么做实际上给了孩子更多掌控权,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关于“需要”的精确定义,无可避免地会发生争议,尤其是新的需求出现时。虚拟家庭银行FamZoo的创办人比尔·德怀特(Bill Dwight)有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做法,他和孩子已经实行多年,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孩子对某些新的电子游戏感兴趣,就必须写出一篇短论文,解释为什么要买。至于平板电脑,他也会和孩子坐下来,一起算出能满足孩子需要的基本款要花多少钱。如果孩子要买某个更贵的东西,他会同意预付一笔钱,但接下来几个月,孩子要用零用钱来偿还直到还清。他没跟孩子收利息,因为他认为,每周看到零用钱被扣的痛苦,已足够让孩子吸取教训。
十、【I】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拆书技能】: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好的,感谢各位伙伴给我的反馈。我看到大多数伙伴已经读完了。没有读完也不要紧,我会详细讲解。
【What】
在这个片段里,作者提到的主题是制定零用钱的使用规则。简单地说,就是约定好怎么花钱。
【Why】
为什么要跟孩子制定花钱的规则呢?因为钱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生活资料。用好了,父慈子孝、皆大欢喜。用不好,不得安宁啊。
孩子手里有了钱,但心智上还不成熟。面对各种引诱的花花世界,比如网络上各种游戏道具、皮肤,很容易被诱惑。有了规则的限定,就可以明智地花钱,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概念讲解】
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判断是否买一件东西的标准有很多,其中是否“需要”,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标准。
不过,孩子想买的东西,可能是因为那东西好看,可能是因为好玩,甚至可能是因为同学买了,不一定是自己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向他们传达这个理念。那么,什么是需要呢?
“需要”是指会影响基本生存、生活、成长的事物。
要说明一下的是,在今天针对引导孩子花钱这个场景下,“需要”这个词,指向的是要买的物品或服务。这与马斯洛需要层次里面的“需要”是有差异的。不过,马斯洛需要层次,对于我们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需要”购买的,非常有指导意义。
关于今天我要分享的“需要”,我觉得有两个要点跟大家分享:
1. “需要”的对象,是对当前的情形有用。
这里要强调的,是时间,是对当前的情形有用。在时间这一点上,我是深有感触。举个极端的例子:我有两个侄子嘛,老二出生的时候,我爸妈就开始操心一件事:你哥怎么给他们俩买房子啊?你是两个女孩,轻松些了。
其实,不管是对男孩还是女孩,提前十几二十年,为了给孩子买房起早贪黑、省吃俭用,这些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其实,这个时候,小孩需要的可能是合适的玩具、书籍。
这种就不算是“需要”,因为对小孩来说,对当前的情形没有用。
2. 对成长目标有帮助。
我们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在花钱上就会有一些取向性。如果不考虑健康成长这个目标,那想让孩子开心是很容易的,每天吃喝玩乐就可以了。但是,孩子的成长不能那么随意,所以,咱们用钱来影响孩子的时候,就需要以孩子的成长为目标。
咱们来结合具体案例看一下啊。
【概念示例1】
比如,咱们看书里的案例,在水和饮料之间,作者觉得哪一种是需要的?为什么呢?
是的,水是“需要”的。因为针对吃饭这个情形,最主要的是解渴,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水就是需要的,而饮料不是。
【概念示例2】
但是,如果是孩子的生日派对呢、过年聚餐呢?饮料是不是“需要”的呢?
这种情形下,最主要是的开心、是氛围;而且孩子喝开心了,对友谊也是有帮助的。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可以满足孩子爱和归属的需求,因为孩子需要友谊,而不是单纯的解渴。
在这个情形下,饮料符合“需要”的两个特点,所以饮料在这种场景下,是“需要”的。
【概念示例3】
书里还提到了新款电子游戏。如果孩子跟你说“需要”花钱买一款电子游戏,你会认同吗?为什么?
对,作为家长,大概率不会同意电子游戏是“需要”。因为一般情况下,电子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没有积极作用。
【概念示例4】
但是,如果像书里提到了,孩子能写出一篇短论文来说明为什么要买电子游戏,是不是引发了孩子的一些思考?就像驰驰老师提到的,前几天的亚运会上已经加入了电竞项目。我女儿就非要看一场电竞比赛呢。如果孩子有这种志向,或者家长想培养孩子走电竞这条路,在这种情形下,孩子通过电子游戏进行了一些思考,如果有足够的理由说明电子游戏对成长有帮助,结合亚运会等电竞项目的背景,那在这个情形下,电子游戏也可以是“需要”的。
【预防异议】
有的伙伴要说了,刚才说要给孩子零用钱,你说让孩子手上有自己支配的钱,能帮助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现在你又说要设规则,这不是要限制小孩的自主性吗?是不是自相矛盾了?
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自律才有自由,自控才有自由。零用钱给到孩子手里,并不意味着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孩子还有许多事不懂。网络上经常看到有孩子给游戏高额充值的,就是小孩在有机会支配金钱,但没有自控力的时候造成的后果。
所以,我们实际上要给孩子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所以,孩子自主支配自己的零用钱,也一定要在规则限制之内。
【How】
如何制定花钱规则呢?我想起以前我爸妈给我钱的时候,总是会带一句“别乱花钱”。我完全理解他们的心情,但其实心里犯嘀咕,什么叫乱花钱?什么叫不乱花钱呢?这就太宽泛了,指导性不强。
所以,我建议,咱们在跟孩子制定花钱规则的时候,考虑这三种情形:
第一种:规定不能买的范围。
比如刺激但是有危险性的玩具,弊端太大,从规则上禁止比较好。比如最近小学段最流行的玩具,萝卜刀,可以把刀甩进甩出,看着很酷。但是,不少小孩拿过来模拟一些捅刺或割喉动作。就像有句话说的,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小孩手里有了攻击性的玩具,就容易做出攻击性的动作。今天我们就刚刚收到学校的通知,建议不要买这种有危险性,容易激发孩子暴力倾向的玩具。
第二种:设定有条件可以买的范围。
可以设定购买次数,设定资金来源,设定最高金额等。比如每年买一次,遇到纪念日时才买,可以根据生活实际确定。
就拿我家老大来说,她玩手机游戏时,想充钱买里面的皮肤和道具。我就跟她设了一个条件:想办法通过游戏挣到的钱,才能用来在游戏里花。比如,有的游戏会招募玩家设计角色,画图,还可以写游戏攻略、玩游戏的文章。当然难度很大,但她能接受;这样,就把她想花钱买的东西转变为了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种:约定随意买的范围。
比如,20 块钱以内可以随心买。即使买到的东西是家长不认可的,家长最好也要尊重孩子的这点自由。比如女孩看到喜欢的贴画、发卡之类的,就可以让孩子自主决定。
说到这里,简单举个例子。昨天我家老二学校组织去秋游,去了东方盐湖城。我给了她 50 块钱。给钱的时候,就跟她约定了三种类型的规则:第一,规定不能买的范围:家里附近的小店能买到的玩具,不要买。因为在景区买,肯定要贵一些。第二,设定有条件可以买的范围。吃的东西可以买,比如动物麦芽糖。第三,约定随意买的范围。比如水就可以随意买,不管景区的水卖多少钱一瓶,渴了就买。
【Where】
这种规则与给孩子零用钱一样,适用于亲子之间。同时,由于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因此,至少要到了幼儿园的小朋友才能理解;一直到孩子能自主赚到收入之前。
【拆书技能】: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十一、【A3】促动参与
【拆书技能】:在未包含 how 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微行动学习环节包含了 5 个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今天用两个片段,分别介绍了给孩子零用钱和指导孩子管钱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要展开讨论一下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金钱相关的问题。
【重新分组】
我们接下来采用大组讨论方式,分成两个组。前面这 4 位伙伴一组;后面 5 位伙伴为一组。
另外,我们用 30 秒时间,请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吧。后面的环节会请组长帮忙协调下,让小组内的每位伙伴都能充分发言。
微行动学习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拆书家提问】
好的,我看到各组都已经推选好组长了。那么,请大家回到我这里。
现在,请大家想一下自己的小孩,那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或者漂亮可爱的小女孩。你们正在超市里,在商场里,在游乐场里,总之在这个花花世界里愉快地生活,小孩看上了一款奥特曼或是新的芭比娃娃。他是撒娇地向你提出请求,还是撒泼一样吵着非买不可,还是没有得逞时闷闷不乐地回家?
类似这样的情况,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想买,但你不想出这个钱,因为你觉得不是孩子“需要”的东西?
【邀请小组内分享案例】
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故事。然后每个人都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请组长帮忙关注下,务必让每位伙伴都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每人 2 分钟左右。好的,现在开始。
【邀请小组给案例归类,总结出性质相同的问题】
请问各位组长,您组内是不是每位伙伴都分享了自己的案例?
组长:都已经分享了。
好的,谢谢组长。
其实,不同的人发生的不同故事,可能是同一个性质的问题。虽然案例不一样,孩子年龄不一样,发生的故事不同,但不同的案例可能是同一性质的问题。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分析一下,各自的案例是不是有相似性?让各位伙伴困扰的问题,有没有相似性?
请概括出大家的案例里反映出的是哪些问题?然后用一两句话阐述一下这些问题。时间 3 分钟,现在开始。
请问各位组长,你们概括出不同案例反映出的相同问题了吗?
组长:概括出来了。
【第二组】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需要”的?
第二:如何提升孩子对钱的金额的理解?
第三:如何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
樊老师: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成年人,我们每个人对于金钱的使用概念一样吗?我们每个人认为自己的金钱使用观成熟嘛?在这两点上,就会发生矛盾。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就是对于孩子在成熟的金钱是观上,可能还需要一个磨练的过程。
【拆书家反馈】我本来希望大家把案例概括一个问题,不过,樊老师最后提到了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好像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那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你的问题,就是说,孩子的金钱使用观可能跟成人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能不能理解成如何引导或者培养孩子的金钱使用观?你看我这样概括是不是准确?
樊老师:可以。
【第一组】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金钱使用观?
九位伙伴的不同案例,被我们集中到四个问题。但是,我们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讨论其中一个问题。我先请问一下大家,觉得哪一个问题最有普遍性?比如说不管孩子大还是小,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是小学、初中哪个阶段,大家觉得哪一个问题对大家来说更有最有普遍性?
【明确问题】
好的,我听到几位伙伴提到了“攀比”这个问题。那接下来,咱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孩子的攀比心理?
【邀请案主详细介绍】
请问刚才在小组里反映出攀比这个问题的案例是哪位伙伴?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哪位伙伴?
哦,有两位老师提到了类似的案例。我们选择宋老师作为今天的案主吧。
接下来,我要请案主宋老师和各位伙伴做三件事。
1. 第一件事:作为这个问题最有代表性的案主,一会儿请您向所有伙伴详细说明一下您的案例。刚才您在小组内分享了案例。现在大家选择以您的案例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为了后面的讨论更有针对性,我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您的情况。这次给您一个人的时间是 3 分钟,请您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下。这是第一件事。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其他伙伴,请你认真倾听宋老师的故事。并且设想一下,如果是你身处其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 第二件事:在您介绍完毕后,可能大家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会邀请大家向您提问。您根据具体情况回复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其他伙伴,请你就有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
当然,其他遇到类似问题的伙伴,也可以介绍自己遇到的情况。这样,咱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了解得更为全面。
3. 第三件事:在通过提问过之后,我会邀请各小组分析您问题的原因,最主要的最根本性的原因是什么,并尝试给出一些解决方案。到最后我们给出一些解决方案,看能否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其他伙伴,请你群策群力,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好的,就是这三件事。第一,详细陈述案例;第二,澄清大家的疑问;第三,评估大家给出的建议。您看可以吗?
好的,那现在就有 3 分钟时间给您。请大家欢迎。
宋老师:就是刚过去国庆节期间,国庆第一天,小孩子拉我去了万达,要买衣服。我们家孩子因为膝盖受过伤,要多保护一下,所以脚上穿的鞋子没有低于 800 块钱的,都是有气囊的鞋子。但是,这次要买衣服,国庆节第一天,钻进一家衣服店,说这家衣服店的风格我喜欢。一件一件选,选了 3000 块钱的衣服。我说这可不行,太多了,要往下减。减到 1000 块之内。结果减下来之后,最后是 990 买了一件。
【拆书家回应】宋老师,接着您的案例,我先了解一下啊,我知道您家里是个女孩,我能问一下孩子大概的年龄吗?
宋老师:八年级了。初二的女生,可会选衣服了。她之所以这次会这样选衣服,是觉得她的同学穿的衣服都很漂亮,所以自己也要穿得漂漂亮亮亮的。她之所以要去万达买这样的衣服,是因为看到同学了。这让我感觉到她有攀比的性质在里面。
微行动学习步骤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追问本质】
感谢宋老师的介绍。
刚才我已经向宋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想必大家还有问题想问宋老师。下面大家请大家就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向宋老师提问。
请注意两点,第一,请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收集到更多的信息。第二,请不要在这个环节给出建议,我们这个环节尽量通过提问获取更多的信息。
樊老师:宋老师,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宋老师:这个很重要啊,因为对于穿衣服这件事情,在我的观点当中,有的穿就好了。而且又在长身体的期间,买那么好的衣服也穿不了几次,再说在学校里老师是规定穿校服的,穿校服也是避免孩子直接攀比的。但在这假期里,她不会要穿校服,就想要穿得漂亮。
张老师:为什么会觉得他在攀比?
宋老师:她会说别人穿的好看呀,别人都有这个。
王老师:你刚说提到她的鞋子都是 800 块钱以上的,她有没有说需要一个更好一点的衣服来匹配这双鞋子,让自己看起来更好一点?
宋老师:她的鞋子也就是运动鞋。
李老师:孩子还有其他哪些方面,能让你感受到存在类似的攀比现象吗?
宋老师:车子。她会要求晚上去接她的时候,家长要开那辆好车。
陈老师:这会让她感觉自己更有面子,是吧?
宋老师:对。就是说,那个破的车,就不要开来接我了,要开那辆好一些的车来接我。
樊老师:在她有这种攀比的心态的情况下,在她成绩好的时候,你会不会给一些符合她攀比心态的满足?
宋老师:没有。我学习上面从来没跟钱挂钩,从来没说给钱或者奖励什么的。
霍老师: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有这种情况的?
宋老师:算是从去年吧,尤其是从今年开始,比较明显。去年表现得还不太突出。
樊老师:现在买的鞋是 800 块钱,那之前呢?
宋老师:其实 800 块钱的鞋子,已经开始有两年了。做了膝关节手术之后,穿了高档的鞋子,会有感觉。虽然我有时候觉得四五百块钱的鞋子也挺好的,但她能感觉到鞋子一点都不柔软,很硬的,会说抬脚的时候脚后跟会脱出来。她能穿出来不同的感觉,能说出为什么。
霍老师:她是有好车之后才要求家长开好车来接她的吗?
宋老师:是我们先买了好的车子之后,她才说用好的车子来接。不是要求买个好车来接。
丁老师:这一两年,在学校里面有没有跟什么小伙伴来往特别密切?特别是女孩子,闺蜜之类的。
宋老师:没有,都是一直以来的同学。
微行动学习步骤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
【明确本质】
好的,感谢各位伙伴的提问,感谢宋老师的真诚回答。
下面我请大家回到各自的组内,请讨论一下,我们知道这个问题是好多孩子会有攀比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向宋老师了解的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回到组里讨论一下,从你自己的知识、经验各方面来说,你认为攀比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一会儿我请小组内派出一名代表,跟大家分享一下组内讨论的情况。
【邀请分享】
请问两位组长,大家讨论出原因了吗?
组长:有了。
好的,请用简单的语言,简要描述出讨论出来的原因。请第二组先发言吧。
【第二组】陈老师:
第一,小孩会通过朋友圈等途径,了解到同学在晒一些高光时刻,会对孩子的心态上产生一些影响。
第二,小孩对钱没有直观的感受。像我们父母那一辈,买东西时要付现金;而现在的孩子手机一刷就是钱,他们以为手机里会有很多钱,缺少现金那种直观的感受,以为有手机就有花不完的钱。
【第一组】张老师:
我们讨论出一个原因。我们认为,攀比的本质和根本原因,是因为就是说他自身有些东西没有得到。别人有,而我没有,那么他就要想办法一定要有,于是就产生了攀比。
【拆书家总结】
我觉得,第一组跟第二组讨论的原因可能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第二组提到说看到朋友圈或者看到朋友有,所以我想有;跟第一组张老师提到的,自己想有但还没有得到,情形是类似的。就是看到了别人有,同时自己没有得到。我觉得这两条原因是有相关性的。
如果这样判定的话,就是看到了身边的人有,因为别人有,所以希望自己也想要有,这算不算是引起攀比心态的主要原因?大家认同这个本质原因吗?
学习者:认同。
微行动学习步骤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目标设定】
好的,一会儿,我会请大家再回到组内讨论一下,如果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运用呢?
在此之前,针对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和分析出的根本原因,大家觉得解决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算是得到解决呢?
【拆书家总结】
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不要看着别人买自己就买,而是考虑自己需要买。不是出于比较的目的来买,而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是否购买,买东西时只考虑自己。
那么就请大家讨论一下,有什么样的办法,该怎么做,能引导出小孩考虑自己,而不是考虑别人,去思考要不要买某件东西。
【方案共创】
现在请大家回到小组里,针对刚才讨论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讨论出一些解决方案。
微行动学习步骤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方案分享】
【第二组】讨论出三个步骤。
第一步:问孩子为什么需要这个东西。让孩子思考要买东西的原因,从考虑自身的需要。
第二步:问孩子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愿意付出什么行动。
第三步:如果孩子能说清楚为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同时与得到这件东西之间还有差距,就询问孩子接下来选择的行动是什么?也就是说,用什么行动去弥补二者之间的差距。
【拆书家总结】
好的,就是引导孩子思考自己是否需要,思考想要的那件东西与愿意付出的代价之间是否有差距,再想办法用行动去弥补这个差距。这是一个逻辑闭环啊。感谢第二组的分享。
请问第一组,有没有具体的步骤呢?(暂时没有)那么,请问你们认同第二组分享的方法吗?(学习者表示认同)。
【询问案主】
那感谢第二组的伙伴,第一组也是认同你们得出的方法的。
那我们今天就讨论出了一个基本的三步法。请问今天最能代表这个问题的案主宋老师,您觉得用这样的办法,会对这个问题有所缓解吗?
宋老师:可以试试。
好的,谢谢宋老师,也谢谢各位伙伴。请大家给自己鼓一下掌好不好?
十二、【A2】催化应用
【拆书技能】:【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好的,今天我要分享的方法,都已经介绍完了。咱们也讨论解决了孩子有攀比心态的问题。
现在请各位伙伴回到自己身上。通过刚才的小调查,我了解到有的伙伴还没有给孩子零花钱,同时大多数伙伴的孩子手里,其实多少是有一些钱的。
对于你的孩子用这些钱买的东西,你都认可吗?有没有买过你觉得不该买的东西?你有没有制止过孩子买东西?很多时候,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则,会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因为买东西而发生矛盾。
那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吧。
如果还没有给孩子零花钱的,或者已经在给孩子零花钱,但还可以优化一下的,请跟在未来的一周内考虑一下今天分享的给孩子零花钱的三个方法,也就是基本零花钱、梦想赞助金和创造性奖励,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一下给孩子零花钱的做法?
对于孩子手上已经有零花钱的伙伴,请跟孩子讨论一个花钱的规则,选择一个场景,比如旅游时的场景,逛超市时的场景,跟孩子约定一下不能买的范围、有条件可以买的范围、以及孩子可以随意买的范围。
大家可以把跟孩子沟通的情况、最后制定的规则分享到群里,可以相互借鉴一下。
【拆书技能】: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替我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刘老师反馈】
十三、总结
【拆书技能】:总时长没有少于50分钟,没有超过80分钟。一个拆页15-25分钟,另一个拆页35-55分钟。
金钱,是人一生中一定要面对的东西,无法回避。在我们努力帮助孩子学业有成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孩子金钱习惯的培养。
有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实际上,安心的生活,未必需要暴富,但一定需要管好金钱。孩子从小有安定的心态,养成自控的管钱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今天分享的方法有助于大家从小引导孩子接触钱、管理钱,为安心的生活做好准备。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