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青岛五月风分舵线上拆书过级20231026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没有硝烟的解决亲子冲突?

开场:

【开场】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煦风,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家庭教育促进者

第二个标签终身学习者

第三标签未来的三级拆书家

今天是我的TF2-3过级,主题是《如何没有硝烟的解决亲子冲突? 》,时间大约29分钟。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与他人产生需求冲突的时候,能使用“第三法”,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合作共赢。

【分组】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一会儿用软件给大家分组

【图书介绍】1分钟

【F 特征】

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来自于《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是教父母如何养育出自信、自律、自我负责的孩子。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他研发的“戈登模式”因为对人际关系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曾经3次获诺贝和平奖提名,还曾经担任美国白宫儿童顾问。

【A 优势】

P.E.T课程可以说是父母培训课程的鼻祖,本书将传授整套“戈登模式”育儿技巧和法则。中国著名心理学者、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说:“P.E.T改变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基因。”

我个人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初次阅读觉得在讲亲子沟通的技巧,深入阅读后发现它在传递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构建关系实现幸福的人生。

【B 利益】

【B1本书】

如果你想知道孩子沉迷手机,说了也不听该怎么办?这本书会告诉你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孩子回家就关上门,不愿和你说话该怎么办?这本书会告诉你,怎么听,孩子才会说。

【B2拆页】

如果

你想让孩子上钢琴课,但是孩子不愿意去;

孩子想要个自己的手机,你不同意;

老公想更换汽车,你觉得没有必要

在这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今天的拆页可以告诉你如何不吼不叫,使用“第三法”解决需求冲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拆页】2分钟

下面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时间2分钟。

片段选自《P.E.T 父母效能训练》P174--176

【R原文片段】《“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

父母与孩子之间面临一个需求冲突的情况。父母请孩子一起来寻找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亲子关系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不需要再去说服谁接受,因为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它。由于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任何权力来迫使对方服从。

让我们再回到雨衣问题的冲突案例里面,正如我们的当事人父母所描述的,他们是这样使用第三方解决的。

简妮:再见,我去学校了。

家长:宝贝,外面在下雨,你还没穿雨衣呢。

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

简妮:嗯,我不想穿我的雨衣。

家长:听起来你是一点都不想穿那件雨衣。

简妮:是的,我讨厌它。

家长:你真的很讨厌你的雨衣。

简妮:是的,它真的很难看。学校里没有人穿那样的雨衣。

家长:你不想穿得与众不同。

简妮:我当然不想。每个人都穿着很酷的雨衣。

家长:我明白了。嗯,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你不想穿你的雨衣,因为它很难看,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然后落下功课。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皆大欢喜?

简妮:(停顿)或许我今天可以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

家长:那件旧雨衣?

简妮:是的,它很酷。

家长:你认为妈妈会让你今天穿它吗?

简妮:我会问问妈妈。(几分钟后穿着妈妈的旧雨衣回来了,袖子太长,但是简妮把它卷了起来。)妈妈说可以。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简妮:嗯,我要走了。

家长:再见。祝你今天在学校度过快乐的一天。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6分钟(细化步骤)——细化步骤或意译案例可以二选一

【WHAT】

咱们先做个现场调查,如果孩子想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手机,但是你并不想买;你想让孩子上钢琴课,但是孩子不愿意去;孩子想打游戏你觉得会玩物丧志?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下有两个结果,孩子赢父母输,父母赢孩子输。那在咱们家里,孩子赢的多扣个1,父母赢得多扣个2.

我看到咱们这儿既有父母赢的时候,也有孩子赢的时候,那我们有没有第三种方法来解决这种冲突呢?

在本片段中,作者提出了用“第三法”解决需求冲突,第三法又叫“没有输家”的解决需求冲突的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第三法呢?就是当父母与孩子的需求产生冲突的时候,双方在尊重彼此需求的基础上,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达成一致,实现合作共赢。

【WHY】

就像我们开头现场调查的那几个例子,传统的父母往往会使用不是你输就是我赢的方法来解决需求冲突。

当父母赢的时候,孩子迫于压力表面上同意,内心可能对父母产生怨恨,也缺乏自律精神。

当孩子赢的时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却又苛刻他人的习惯;父母会因为自己的权威被挑战,产生怨恨,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使用第三法的父母在尊重孩子需求的基础上,同时也尊重自己的需求,采用双方合作的方式,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达成共识,没有硝烟的解决亲子冲突。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如果第三法不能达成一致怎么办?确实会有这种的情况发生,这时可以暂停,找机会重新回到第二步讨论或者邀请第三方参与,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HOW】细化步骤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第三法来解决双方的冲突呢?我总结了四个步骤,

1、 表达需求,界定冲突

父母积极倾听孩子的需求,真实的表达自己的需求,确认冲突焦点。

2、 头脑风暴,寻找方案

父母要鼓励和督促孩子提供备选方案,同时也提供自己的方案,注意这个过程不对任何一种方案做出评价,包括赞美。

3、 分析方案,确认方案

对所有的方案进行分析,确定双方都接受的方案

4、 执行方案

在第4步中又可以拆分成两小步

①实施方案

方案定下来后,需要详细说明如何执行。

②修正方案

如果这个方案不是一次性的,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一段时间后可以修正方案,再继续执行。

【案例】

我讲一个我与女儿用第三法沟通的例子。今年8月份,女儿从图形化编程班升级为Python班,上了1节课后,说不想继续上课了。

我找机会沟通了一次。

我:上了一节课,就不想去了,能跟我说说吗?

姐姐:我本来就不喜欢

我:你喜欢图形化,不喜欢Python

姐姐:是的

我:图形化的课程结束了,你今年5年级了,老师说你们可以学Python了。如果不上了,剩下的课的费用是不退的,一节课好贵,我还挺心疼的。

姐姐:听不懂

我:感觉太难了。

姐姐:嗯,记不住

我:妈妈觉得只上1节课就认为太难,就放弃,这样有些草率。

姐姐:反正我不去了

我:嗯,我们有个矛盾,你觉得太难不想学了,可是我不希望这么草率的决定。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

【表达需求,界定冲突】

姐姐:我可以换成其他的课

我:还有其他的方案吗?

姐姐:不知道

我:我的方案是我们还剩下10节课了,学新的知识开始是有个适应的过程的,如果这10节课下来,你依然觉得听不懂,那我们就不再续费了。

【头脑风暴,寻找方案】

我:现在看看我们的方案,学校其他的课程有围棋、架子鼓,你喜欢吗?

姐姐:不喜欢

我:那我说的方案怎么样?

姐姐:我试试吧 【分析方案,确认方案】

(中间又上了3次课,【实施方案】上个周六上课时又不想去了)

姐姐:我不想去了

我:还是感觉听不太懂?

姐姐:老师上课老提问

我:答不上来,很尴尬

姐姐:有初中的内容,我就记住了个if print

我:那你怎么计划的?

姐姐:我就不去了

我:那我们剩余的课程留着,等上初一再试试,怎么样?毕竟现在编程将来是学生的必备知识 【修正方案】

姐姐:好。

最后在平和中达成一致。

【WHERE】

第三法并不仅仅适用于亲子关系当中,与家人的相处,在工作中与同事的相处中都适应。

但是在遇到紧急的情况、安全面临威胁的时候,协商是来不及了,先保证安全是最重要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12分钟

【A3现场演练】场景设计、拆书家提问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使用第三法来解决双方的冲突,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六年级的妮妮,在网上认识一群猫友,大家互相交流学习,玩的很开心。寒假的一天,妮妮提出要和猫友搞个线下聚会,妈妈要陪妮妮去,妮妮不愿意。

现在请每2人1组,进行演练,1个人扮演妈妈,1个人扮演妮妮,使用我们学过的第三法的4个步骤,解决双方的需求冲突。

演练时间6分钟,6分钟后我会选二位“妈妈”和“女儿”,大家听听她们是怎么沟通的。

……

我线上分下组

现在,请茶香扮演“妈妈”和曲艺扮演“女儿”用2分钟的时间给我们表演一下。

【A3现场演练】学习者案例

曲艺(妮妮)与茶香(妈妈)角色扮演

女儿:妈妈我们猫友有个线下聚会,我想参加

妈妈:可以,我陪你去吧

女儿:不要,你去我们玩的没意思了

妈妈:你不想妈妈陪,我担心你的安全

妮妮:我们认识半年了,都很熟了,你去了,我们很尴尬,玩不尽兴

妈妈:你感觉你们很熟了,很安全,可是妈妈依然担心,我们有了一个矛盾,你能不能找到一个我们都能接受的方案呢?(表达需求,确认冲突)

女儿:我到了那儿给你打个电话,把地点发个定位,结束的时候再给你打个电话

妈妈:你看我这个方案怎么样,我也行认识下你的猫友,送你过去我打个招呼就走,你觉得不安全时,给我发个地雷的暗号,我就去接你。

(头脑风暴,寻找方案)

女儿:也行吧 (分析方案,确认方案)

最后妈妈送妮妮去了聚会点后,与她的朋友们打个招呼就离开了。(实施方案)

(这是一次性的方案,所以不需要修正这个步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