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孩子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 所属活动: 常州龙城分舵练级2023第46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和孩子成为盟友并且发挥他们的专管能动性,改善专注力问题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沈丹萍,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进行2-4级过级。

自我介绍】:

若用拆书帮的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已:

首先,我是一个终身学习践行者。其次,我也是个近15年的人力资源工作者。

最后一个标签,冲刺3级的拆书家。

分组】:

为了更好的带拆学习,讨论分享,我们可以先完成分组。这边3人可以为1组,林老师宋老师为1组。


F-特征Feature】

今天拆的书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作者是芮彩琴,她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特聘专家,国家高级心理督导师。2009年开始接触哈佛专注力教育的核心理念,并在其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适合中国家庭的“生理、心理、学理三位一体的儿童、青少年专注力训练体系”,帮助数万孩子把“问题”变成了天赋。

A-优势Advantage】

本书虽然是亲子类家教类图书,但基于作者20多年心理医师的经验,在科学性上也是言之有据,比较严谨,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孩子不专注的表现、根源,教大家如何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内容实在且针对多个不专注现象,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能够让家长们可以拿来就用。

B-利益Benefit】

孩子上课不专心?做作业拖沓马虎?成绩怎么努力都上不去?操碎心的家长朋友们不妨来阅读这本书,基于哈佛大学的“优势循环”五步法,即联结、玩耍、练习、精通、认同5个步骤,科学解锁孩子的学习力、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案,培养出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优秀孩子。

B1:我们不是在治疗问题儿童,而是在塑造卓越者,每一个不专注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卓越者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事情上注意方式方法。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大家在角色和行动上有所感悟,改善专注力问题。

今天两个片段来自于《孩子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中的“怎么说,不专心的孩子才会听”这个章节,这两个片段共同的主题是让家长朋友学会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通过这两个片段的学习,大家能够学会如何和孩子成为盟军关系,并且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改善专注力问题。两个片段是并列关系:角色上我们要成为孩子的盟军,在行动上我们还需要避免孩子把不专注问题当借口,直面专注力问题来改善。


现在我们开始拆页一的学习。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拆页一的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能掌握并应用和孩子建立盟军关系的三个步骤,避免成为孩子的敌人,改善和孩子的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大家阅读第一个片段,时间2分钟,阅读完示意我一下。开始吧。

《孩子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P50-51

有位父亲与儿子闲聊,同孩子长大后想干点什么? 儿子半开玩笑地说他什么也不想干,就想吃喝玩乐。

可以想见,父亲听了这话后心里是什么滋味。但这位父亲的修养极高,强按住心头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我可不可以把理解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儿子说:“可以。”

父亲说:“那这种理想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不是富翁,钱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还得靠自己努力吧?其实,你今天好好学习,就是往这条路上奔呢!”

儿子哑然,点头称是。

我们应该向这位父亲致敬,他避免了一场冲突,又顺势教育孩子,真是一等一的沟通高手。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家基本看完了,下面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

这个片段主要讲了在和孩子交流中,面对孩子容易分心、多动又冲动、情绪不稳定等多个不专注问题时,要够和孩子沟通,理解、引导孩子,运用三步骤来和孩子建立盟军关系,帮助他们成长。

【意译案例】

片段中的案例比较倾向于国外父母的教育,为了方便大家全面理解和运用,跟大家再举一个我自己经历的事例:

我先交代下这次的背景:因为当月有出游计划,我们在其他几周增加了每天任务的量,比如每天50题口算变成了100题,小朋友也同意的。但每天做作业的时候就是一直要拖时间,要么画花,要么玩这玩那。这个周五呢,这样的状况又出现了,我先让小朋友不要做作业了,让她停笔和她聊了起来,我对我孩子说:

我:我看到你在做口算的时候做了50多个后,就开始在本子上画小花或玩笔,我是不是能理解为你没有耐心,不想做了,对吗?(主动沟通,共识理解)

小朋友:是的,太多了,我根本做不完。

我:嗯,突然从习惯性50题要做100题,一开始肯定不太愿意的,你看妈妈能帮你什么呢?(询问帮助,获得信任)

小朋友:后面还有那么多个,我能不能100题分两次做?先做50题,让我玩一会,待会我再做50题,妈妈你可以帮我计时。

我:好的啊,你看你能一次性坚持了50个,这样很棒,那我们做50题可以休息15分钟。如果你能尽快做完,而且每次都做对的话,慢慢的我们就能形成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哦,也能给自己争取玩的时间,比如我们待会就能和小伙伴们在楼下一起玩哦。(表扬激励,引导教育)

小朋友:好的,那我要快点做,我待会还要玩呢。

【how细化行动】

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我们看看如何和孩子建立盟军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呢,我做一个细化步骤。

第一步:主动沟通,共识理解,比如:父母先找孩子聊聊,确认大家理解的行为或内容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也可以乘机澄清下误会;

第二步:询问帮助,获得信任,比如:看到孩子很迷茫,可以主动询问是否要帮助;

第三步:表扬激励,引导教育 ,这里可以细化为2点

1. 表扬激励

比如:对于孩子的任何一点小进步,我们不需要吝啬表扬或激励,直接说他们真棒,或者给个他们期待已久的小礼物等来奖励他们

2. 机会教育

当孩子感受到他的行动得到肯定后,家长也可以乘机和他们沟通这对长期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发展,主动持续养成好习惯。

【预防异议】:

大家学习完,可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如果按照这几个步骤,我和孩子关系好像还不亲近怎么办?盟军感觉很难实现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家长更需要关心关注孩子的需要,盟军的信任是需要一次次事件实现的,我们需要努力朝着孩子的需求,理想和内心靠近,尝试每次用语言或行为正向理解,帮助和引导,我们相信孩子也能慢慢理解家长的。

【where】:

盟军角色相对比较适合3-15岁的孩子,因为这时候孩子培养与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尤其重要,同时也是孩子专注力提升的黄金期,这时候建立盟军关系,就会事半功倍。但随着孩子思维的发育以及接触的事物增多,大些的孩子就会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那个时候再去转变家长盟军的角色,不是不行,而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改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回想一下,过去的一周或一个月内,有没有发生你的孩子或周围的小辈因为不专注问题和您有了争执或冲突的经历?

1, 放假在家的孩子赶作业时不认真,一会玩手机一会看电视,分心开小差动作不断,当你看到似乎半天快过去了,作业还停留在那一页,你说说他还吊儿郎当,你顿时火冒三丈,恨不得暴打一顿;

2, 上课时孩子经常走神,考试下来发现粗心丢分的很多,当你看到那个鲜红的分数时肯定内心也很崩溃啊,怎么那么简单还会错呢?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孩子的智商……你觉得她也就考不好了,是个差生……

接下来,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分享下当时的场景,什么时间,和谁,因为什么事情引发了你和孩子的冲突,你当时是怎么做的2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我们掌声有请李老师。


学习者分享:

最近我儿子考试成绩出来了,数学还行,但是还是有有很多简单的题目都错了,然后我就批评他说:你怎么回事啊,这种题目做了很多遍了还错,小朋友就说因为我一分神,那个数学线条点错了,眼瞟了……我很生气,觉得这不是理由啊,关键时候这个要拉分的……然后就批了一顿他……


回应:感谢李老师的分享。的确看到小朋友粗心或者不专注,很多不该错的题目错了,可能第一时间会去指责或和孩子有些冲突。

如果大家重新回到这样的场景,结合我们的建立盟军关系的三步骤,你将如何做呢?2分钟后我再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


欢迎李老师。


学习者分享:

首先我要主动沟通,共识理解。

我需要心平气和的和他沟通这次丢分的情况—这种线条的题目不熟悉,粗心,丢分了,他也认同主要是这类题目粗心。

其次四询问帮助,获得信任。

我要和他谈谈如何这类的题目不错呢?妈妈能做哪些工作来协助他。

小朋友意识到这主要是他粗心,可能不需要妈妈做什么,自己以后要仔细看题,专注答题就可以了。

最后,我会表扬激励他,引导教育。

1.表扬激励:比如说我直接会夸他:哦呦,不错嘛,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想到可以一格格对好,来改善做题方式,避免以后再做错;

2.引导教育比如说这次虽然错了3题,下次只错1道题,一次比一次好,这是不是你期待的呢?而且这样粗心丢分改善了,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今年三好学生还是很有希望的哦。

小朋友也觉得这样很好。

回应:感谢老师的演练,让我们再次回顾了下和孩子建立盟军的三步骤,首先我们要主动沟通,共识理解。李老师和孩子就本次错题的方向明确了,然后具体针对如何让这类题目不错老师来问孩子需要哪些帮助,进一步获得孩子的信任,体现盟军的角色,最后表扬激励,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粗心丢分的现象。

好的,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和孩子建立盟军关系的三步骤,即和不专注孩子的交流时,通过主动沟通,共识理解;询问帮助,获得信任;表扬激励,引导教育,让孩子感受来自家长的想法和爱,愿意和家长一起面对不专注问题。


虽然角色上澄清了,但是孩子还是会把不专注作为一切问题的借口,比如你让他写作业快点,他说我快不了啊,我就是这样磨蹭的性子,虽然盟军角色在,但是家长心里恨的不行啊,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第二个拆页:如何以身示范,让孩子不把问题成为借口。和第一片段是并列关系。学习之前依然先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确运用避免孩子把问题当借口的四个步骤,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改善专注力等问题,并在后面的场景演练中应用一次,同时找到未来的具体应用场景。


我们还是延续之前的分组,这样2-3人为1组哦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下面给到大家3分钟的时间,阅读你手中第二个原文的片段。阅读完毕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孩子受益一生的专注力训练》P53-56

找借口是人们逃避指责最本能的反应。

我们该如何在交流中化解这些借口呢?

第一,不让孩子把专注力问题当借口,首先是做父母的不要为孩子制造这种借口。如果你整天把孩子的这一毛病挂在嘴边,就是对他们问题行为的强化,是对他们“问题儿童”角色的强化。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小孩子,到了姥姥家就是个好孩子讲礼貌,行为规范,还会帮姥姥做事。可是到了奶奶家,就判若两人上蹿下跳,调皮捣蛋。孩子还是这个孩子,为什么行为表现的差别这么大呢?

原来,到了姥姥家,姥姥就一个劲地夸他是个好孩子,还会帮姥姥干活;而到了奶奶家,奶奶会不断地批评他这里不好,那里也不是。两种情景,让孩子进人两种不同的角色,当然也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淡化孩子不专注的缺点。你只有把他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看待,他才会表现出正常儿童的行为。

第二,别教孩子遇上事就找借口,要让他多从自身找原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因为太小,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父母不是鼓励孩子坚强,或者提醒孩子小心,而是打桌子、板凳,边打边说:“让你撞我家宝宝,打你。”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到下次摔跤了或撞到了,也会依葫画瓢,学父母的动作。

慢慢地,他就会觉得:摔跤了或撞到了,不是自己的错,而是桌子、板凳的错。这是教孩子找借口,最好别这么做。从小就给他借口”“推卸责任”的教育,孩子心里自然会种下“找借口”把责任推卸掉。

第三,别给孩子树立找借口的榜样。有一位老师,在家访中遇上了这样一件事。他到学生家,家长榨了一些新鲜的橙汁,用玻璃杯盛着款待老师,聊着聊着,突然“哐当”一声,原来是小金在喝果汁的时候,不小心把杯子碰掉摔碎。

家长立刻对孩子一顿痛骂。结果在骂的时候,家长自己的杯子怀小心掉在了地上,摔成了碎片。

家长连忙解释是因为杯子太滑,想为自己开脱。孩子脸上挂满了质疑的表情,结果家长找了更多的借口来搪塞。

从表面上看,家长占了上风,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但实际上这种做法会成为孩子的“外部经验”,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孩子以后遇到这类事情时,也容易找借口来逃避责任。

第四,和孩子平心静气地共同分析一一不专注,是因为主观上不够努力吗?分析从剖析现象开始。是不是在所有时间、所有情况,都不能做到专注?不是的,真实的情况是,有时候也很专注。在什么情况下是专注的?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在认为这件事对自己很重要的时候.这就说明,专注对孩子来说是有可能的,是能够做到的,但条件是感兴趣,是主观上愿意去专注。既然如此,就要把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发挥出来了,孩子的专注程度就能提高。

要注意,孩子只能自己学会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要不然谁也帮不了孩子。我们会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孩子,但缺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会取得很好的帮助效果。关于这一点,我们都得认清楚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到大家基本看完了,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

项羽乌江自刎前,说了一句话:“天亡我也,非战之罪。”意思是说,不是我打不过刘邦,是老天跟我过不去。找借口是人们逃避指责最本能的反应,大人会,小孩子也会。今天第二个片段主要讲了当孩子把专注力问题当借口来拒绝改变时,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避免把问题当借口,通过四步骤:讲具体问题,找自身原因,树正向榜样,谈具体行动,有效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展现出良好的行为。

【why not】【常规做法和不这样做的坏处】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化解孩子把不专注当做借口这个局面的呢?可能平常生活中更多是首先说教或者指责“你怎么这样不要好啊?别人都不像你这样”,或者是时不时提醒她:你容易分心的,所以要提前准备……或者一边强制孩子必须怎么做,而自己却也在为工作错误找借口,为销售业绩未达成而找他人原因?

孩子看到了家长这样做之后,越发容易自暴自弃,不考虑发展。不专注是多么好用的借口,他不需要改变,不需要去再去找原因了,他似乎可以推卸责任,习惯了,不专注问题其实也将不断恶性循环,这对孩子人格发展、情绪稳定、责任担当等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反面例子】

之前每天在家督促孩子作业,可能我也没多大注意,有时候也是一边刷手机或者打电话,一边等她做题完毕的。然后每次批改题目,尤其遇到重复题目还错的时候,我会比较生气。

我:刚才不是讲过了吗?你怎么听的啊,你这样子以后上小学了怎么办啊,老师最讨厌不好好听讲的学生了。

小朋友:你倒好的,还可以玩手机。我也要玩的啊,也不能一直做题目啊,而且我就容易分心的,我就是沉不小心听你讲那么多。

我:你就是懒,赶快做,不然这周就不要出去玩了……

【How】

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拆页讲到的家长以身作则,不让孩子把问题当借口是如何做的呢?

1、谈具体事实,不评价个人。

就事论事谈问题,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比如考试没考好,具体是哪些方面没考好,体现了哪些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用“贪玩”、“不专注”、“坏孩子”这样的词语来总结与评价。

2、找自身原因,不推卸责任。根据具体事实看背后存在的具体原因,尤其是自己的原因。

3、树正向榜样,重言行合一。家长以身作则,审视自己是否也存在找借口的问题,言行一致,给孩子树立榜样。比如说我们分享曾经自己因为找借口而产生不好的后果,也可以举例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后的改变与成就,总而言之,家长自己要说到做到。

4、谈具体行动,重引导发展。根据具体问题和自身原因谈具体的行动步骤,家长做好引导激励的工作,让孩子真正去承担责任,直面解决方案,真正地在经历中成长,得到发展。

【反例变正例】

刚刚那个失败的案例就可以这么做。看到女儿把重复做错归咎为自己就是容易分心,可以这样沟通:

第一步:谈具体问题,不评价个人

我:宝宝,你这2个题目在半小时内已经做错了3次

第二步:找自身原因,不推卸责任

我:能和妈妈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宝宝:你布置的题目太多了,而且我就容易分心走神的啊,所以就算你讲多少次错题,我肯定也不会的

我:你是觉得题目多,你自己容易分心,所以你不会对吗?那你觉得对于分心这个事情,你可以做哪些努力呢?

宝宝:嗯,我觉得我得特别认真听,如果发现分心了,没听到可能还要自己问出来。

我:那好,妈妈把题目数量每天少做5题目。但是你如果发现自己开始分心的时候立刻就要注意,然后自己调整下状态,继续听讲,不懂的多问可以吗?

宝宝:嗯,这个我应该可以做的。

第三步:树正向榜样,重言行合一。

我:好的,那妈妈也不对,也不能在监督你做作业的时候分心去看手机,所以妈妈也把手机放一边,调整下状态,继续看你写作业。以前妈妈有次开会看手机微信,没有认真听领导的安排,后来那个项目因为没有理解项目目的,重复改了好多次才完成的。如果一开始就用心点,认真专注听会,发现不对了多问问,可能早就完成项目了。

第四步:谈具体行动,重引导发展。

宝宝:是的,那以后我自己要仔细做题目,妈妈你可以监督我。

我:这个可以的。

宝宝:遇到难题,我也可以自己整理出来,先自己尝试解决下,遇到真不会的,再让妈妈讲,这样可能也不太容易分心。

我:太棒了,如果你提前自己先思考,在妈妈讲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交流下,看看当初你哪里想错了。这样你记得也更加清楚了,互动沟通的话你也不容易分心了。

宝宝:好的。

【预防异议】:

大家也可能会存在这样的疑问:如果按照这几个步骤,家长以身作则了,但是孩子好像还是容易去找借口怎么办,可能还是会觉得自己不专注,所以不关注本质原因了。我们需要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情况或者说能力发展进展是不一样的,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比如说环境,比如说心理,比如说生理都有可能让孩子不能习惯于去找借口,推卸责任,但是我们可以首先做好家长的角色,注意言行,一点点去尝试着引导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

【where】: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示范,言传身教,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适合于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其中尤其是婴幼儿到青春期,孩子因为各种因素更容易分心,冲动,不专注,性格也在塑造过程中,很容易把不专注当做逃避指责的借口,这时候家长能用行动去教育孩子、去引导孩子,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承担责任,明辨是非,才能从根本上影响孩子,改善并解决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刚刚我们学习了家长如何避免孩子把问题当成借口的现象。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方法,我们做个演练。 请大家仔细听一下演练的背景:

【背景】学校老师电话给你,抱怨这周小明上课经常和同学上课讲话,不认真听讲,作业字迹也非常潦草,很多都是错误的。小明自己不重视,说自己就是学不好,没办法专注所以才这次错误多的。老师希望妈妈能以身作身示范,来避免孩子把自己学习不好的问题归咎为不专注这个笼统的借口?作为妈妈的你,将怎么做呢?

好,请大家回忆一下刚刚一起学习的以身示范的四个步骤,分角色来演练下,一个做妈妈,一个做小明,希望通过沟通,能够让小明能感受到妈妈的以身示范的行为教育,并愿意自己去尝试改变不专注的问题。 5分钟后,我们来请小伙伴来现场演练


好的,欢迎李老师和陈老师!

学习者分享:好,那我当妈妈,李老师当小明。

妈妈:小明啊,今天妈妈接到老师电话,说了下你课堂的表现,说总是不认真听讲(谈具体事实,不评价个人,建议为:可能你会和同学讲话或者做些其他事情,然后作业完成的也很潦草,也有很多错的,回应时会纠正

小明:啊,老师又告状啦。
妈妈:也不算告状吧,就是说了下你当前的情况。可以和妈妈说下,你是怎么个想法吗?(
找自身原因,不推卸责任
小明:我上课其实也挺忙的。我同桌和我借橡皮,我不能不借吧,有时候她题目不会,刚好我会,我就和她交流下。也有时候我可能笔突然不行了,我也会去借笔啥的。然后么有时候外面风景也挺好看的,我可能看看小鸟啥的一不小心入神了,就错过了老师的讲课,作业我有时候为了赶时间,老师一催我就没注意,就潦草的赶了。
妈妈:原来是这样的,有那么多事情来干扰你,让你分神了啊。那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去克服这些问题呢?(
谈具体行动,重引导发展,回应时会纠正

小明:办法啊?那我可能需要提前检查自己的笔或学习用品,不要老是上课时候借东西,也会和同桌也先沟通下,上课尽量不要问我问题,都一起专心听讲。窗外的风景也可以课后关注,该听老师讲课的时候要认真。
妈妈:嗯,是的,妈妈以前上学的时候我记得窗外那个卖破烂的声音特别讨厌,很大声,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了过去,特别干扰思维,后来我觉得这样不好,总是被打断思维,也记不住老师讲的重点,我就会提前关窗或者盯着老师讲重点,尽量不听那些,聚精会神,集中专注。这样我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树正向榜样,重言行合一)。
小明:嗯。

妈妈:那我们就按你刚才提到的行动去做,提升我们上课的注意力,认真听讲。你看可以吗?谈具体行动,重引导发展

小明:好的,那我试试看吧。

回应:好的,感谢陈“妈妈”和李“小明”的演练,展示了四步骤。

当然在演练的时候要注意下,我们一开始是谈具体事实,不评价,我们建议用具体行为实施来阐述,“总是”这样的词语也会带有评价感觉,有时候小朋友会急于纠正评价而带来冲突,我们就提到老师电话中的事实,比如可能你会和同学讲话或者做些其他事情,然后作业完成的也很潦草,也有很多错的。

第二步是找自身原因,不推卸责任,小朋友说了很多,其实都是自己很容易被干扰,其实这个是他自身的原因。可以让他在如何不被事情干扰上反思。

第三步建议树立正向榜样,表明家长言传身教,言行合一,这其实也是为第四步做铺垫。可以把刚才陈老师的例子用上。

最后就是谈具体行动,重引导发展。然后在问孩子怎么克服,具体怎么行动。这样会更加合适。

再次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鼓掌)

接下来请小伙伴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半个月内,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需要你以身示范,避免孩子把不专注问题当借口的场景。

1,加完班回到家,看到小孩坐在书桌前半个多小时了,东摸摸西看看,就是不专心做作业,你让他赶快做,待会要洗澡了,他说;我没办法快起来

2, 早上要上学了,小朋友坐在饭桌上一粒一粒吃饭,一边还在玩玩具,没有时间观念。你催他快点,她说:我只能这么慢啊

3,你发现你的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特别容易冲动,甚至是时候还会扔东西。她说,我就是这样的小孩,你生的……

给大家2分钟时间,把自己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记录下来。这里注意一下,小伙伴只需要举出场景即可,2分钟后请小伙伴给大家做个分享。

好,时间到。请丁老师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我儿子上了初中后没有考过高分,也会粗心丢分,简单的题目也容易做错啥的,数学成绩一般。马上又要考试了,他都不愿意去考试,那这个肯定不行的,所以我可能要和他沟通下。

好的,感谢丁老师。

接下来请大家以刚才写下来的场景为背景,根据避免孩子把问题当借口的4个步骤考虑下你将如何做,把具体过程写下来,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3分钟后请一个小伙伴做分享。

学习者分享:那我刚才那个场景,可能会和孩子这样沟通。

首先,我们看下考卷,看下这次考了多少分,错在哪里了,哪些的确不会做,哪些是小孩子粗心,或者没有认真看懂题目就开始做了,如果这些题目不错的话,是否可以提高,看下有没有提高空间。(谈具体事实,不评价个人

其次,找下自身原因,问下孩子是怎么考虑的,不能简单说粗心,具体过程中是怎么想的,或者说怎么做错的。找自身原因,不推卸责任

比如说时间安排不好,后面来不及了,或者其他的,具体看下小孩子身上的问题。

再者,可以以自己的建议和例子来和小孩子沟通,比如说以前爸爸做题目时,选择题用时多久,要又快又好,后面大题目用时怎么安排,有哪些可以放弃或者坚持的,比如最难的大题目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主要保证会做的不会错,这样就算最后1题8分没有了,也能保证90多。树正向榜样,重言行合一

最后,就是谈后续的修订和完善,比如说这个试卷分享沟通完后接下来一周我们该如何改正,学习上要具体怎么完善。我儿子以前做题完都是听老师讲的,不会自己去改或尝试做,后面就会自己尝试着把错题先做先改了。

回应:好的,感谢丁老师完整的阐述,如何用四步骤和孩子沟通。

首先,我们先心平气和的谈具体事实,就看这次考试情况怎样,而不是先指责你怎么怎么考那么差?

然后,根据考试情况我们来看下自身原因,具体发生了什么问题。

第三步就是以自己的分享或案例来引导孩子,怎么样会更好。

最后就是谈具体应该怎么做,比如说丁老师分享的,引导孩子以后要学会自己先改,再去听老师讲,不能就等着老师讲。

这是这样的四步骤,家长一点点地用言行引导孩子,避免把问题当借口,让孩子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己直面问题。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孩子教育,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怎么说,才能让不专心的孩子愿意听。让我们从专注力培养和教育开始。回顾以下今天学习的2个拆页。如何和不专注的孩子建立盟军关系,运用三步骤来理解、帮助、引导孩子,改善和孩子的关系,以身示范,四个步骤来避免孩子把不专注当做一切不好的行为的借口,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改善专注力问题。希望小伙伴们以后遇到不专注的孩子时,可以想到今天的拆书,有意识的去练习,和孩子交流,提升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健康,有爱的发展。

好、今天的拆页学习就到这里,感谢大家全程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