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 所属活动: 大西区周天晋级20231022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晋级

开场:

大家好,我叫代松,名字源于“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诗句,我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同时也是附近一所高校的元培学院的的兼职讲师,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培训讲师,主讲PMP项目管理。以及绍兴王阳明研究院师资班的学员。

在工作期间,参与申请了300多项专利,设计多款电器平台,电磁炉,豆浆机,破壁机等。每年培训几百名项目经理,一个班的专业技术人员。IOTA智能物联标委会委员。

大家在项目管理,小电家选购,阳明心学方面的问题可以和我一起讨论,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进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关注圈与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n,图3-3),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关注什么事情才能给我们最大的收益呢。常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个片段给我们提供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让我们区分影响圈和和关注图,更好的防止精力多于扩展,从而提高效率。

精力要放在影响圈内才能提高效果,并不断的扩大影响圈。关注可控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努力,不断的扩大影响圈。关注影响圈的人更积极主动,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不会把失败或停滞不前归于外因。关注关注圈的人更消极,更多的看到事情的限制,无法改变的部分,产生负面情绪。

首先,列出事物清单,在清单里区分出哪些事物是在关注圈哪些事情在影响圈。

其次,行动上少做关注圈的事,多做影响圈的事,扩大影响事。

最后,要清楚关注圈的事会被我们归结为外因,造成我们情绪低落。多在影响圈内行动,是积极的表现。

这个片段在生活或工作中,提高效率时使用,区分哪些是关注圈的事情,知道但无能为力。哪些是自己可控的事情,更多的积极行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看完拆页的内容,我立即联想到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经历(故事):
疫情期间团队人员流动50%,我一直在抱怨公司的加薪政策不好,又因美国芯片限制要切换国产芯片,工作量剧增,造成的人员流失。

反思:

1) 公司政策,美国芯片制裁都是关注圈的事情,无法改变,把人员流动的原因归结在关注圈,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使自己和团队更加沮丧。

2) 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圈内,想想自己能做的事情。薪酬和芯片制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己有没有关注团队遇到困难时怎样提高效率,以及个人情绪的变化,个人成长的需求。

A2

目标:
根据片段的启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为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更愉快的工作和生活,我将做以下行动。


这是一个转变我们积极面对能解决的问题的片段。根据片段原理,我将完成如下工作目标。

1)11月列出事物清单,区分哪些工作限制无法改变的,哪些是可以影响的

1,梳理项目清单,找出最有价值的项目,排序项目重要度。

2,不确定性高的项目,划入关注圈,减少投入。

3,低价值又不确定性的项目,停止投入

2)分析影响圈内的事物,并列出行动方案。

1,每周例会控制时间,挑有价值的事情讨论

2,每月找关键工程师面谈,严格执行

3,放弃抱怨大环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