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请问观察家老师拿到记录表、准备表和拆页了么?
请问各位小伙伴都看到我发的拆页了么?
好,现在正式开始今天的拆解。
【自我介绍】:
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陪我晋级3-1,我是陈璐,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爱旅游、爱学习、爱分享。
【分组】由于今天有讨论环节,所以我等会会根据现场人数进行分组。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
当伴侣晚上回到家,我看到他把身上脱下来的衣服扔在沙发上、放在椅子上、丢在卧室的床上,我就气不打一处来说:你怎么总是乱扔衣服啊,不知道挂在架子上吗?
【提问】
伙伴们,你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当父母、伴侣、孩子、同事、领导做了一件与你想象中的不一样的事,你就给别人贴上标签:老是,总是,经常……
学习者:回答
【影响】
这些场景,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都存在经常把“事实”和“感受”混淆,久而久之,后果很严重,影响人际关系,比如夫妻、同事、上司的关系。
【解决】
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关键对话》,作者是美国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它由多位专家通过20多年的研究和对全球十万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双方观点不一致、沟通不顺畅容易产生争执等等,你都能够以事半功倍的效率轻松面对。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未来一周的工作中与同事/领导的沟通过程中(做什么),运用(行为)一次提高说服力三步法(怎么做),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个人说服力。(做到什么程度)。
自书籍《关键对话》 作者:美国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罗恩·麦克米兰、艾尔·史威茨勒
页码(P100-101)---本次主题《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不要把想法和事实混为一谈。有时候,无法质疑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你把它们当做了不可改变的事实。在形成想法的转瞬之间,由于对这个过程太过关注,你会误以为自己的想法便是事实情况。虽然看起来和事实差不多,但想法毕竟不是事实,这样做等于混淆了主观结论和客观条件之间的区别。例如,为探索想法背后的事实,玛利亚可能会说:“路易就是个大男子主义白痴,这就是事实,不信你去问问大家他是怎么对待我的!”
大男子主义白痴”显然并非事实,它只是玛利亚根据自己的见闻主观臆断的想法,而这些所见所闻其实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如前所述,对于玛利亚和路易的互动事实,每个人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说,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观察者的想法却是千变万化的。
好,我看到大家已经示意我看完拆页了,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体会。
看完这个拆页,我们是不是有个概念、事实和想法这两个概念没有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法。
事实是一成不变的、有真实数据、真理一样存在的,就是我们看到、听到、真实发生的,是无法被质疑的,不会带来争执的。想法是可以变化的,有不同结论的。
【概念辨析】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我举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帮助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请看下面的对话:请大家判断一下,以下句子是属于事实还是想法:
1.小帅:我们约会你总是迟到,你一点都不在乎我;
学习者:想法:
拆书家:对的,这是想法,小帅使用了“总是”这个主观的词语,没有具体量化迟到的次数,并且通过从迟到这件事就推断出对方不在乎他,也许对方根本不是这样想的。
小美:这个月约会我们约的9点,有三次是9点半来的。
学习者:事实:
拆书家:对的,这是事实,因为迟到3次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2.小帅:你总是忘记回复我的邮件,你真的很不负责任。
学习者:想法;
拆书家:对的,这是想法,小帅使用了“总是”这个主观的词语,并且由此判断对方是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不合理的推断,带有主观感受;
小美:这周我给你发了三次邮件,但是三次都没有得到你的邮件回复;
学习者:事实;
拆书家:对的,这是事实,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3.小帅:你的培训真的很无聊,听得我快要睡着了;
学习者:想法;
拆书家:对的,这是想法,无聊这个感受是小帅个人的主观想法;
小美:你整场培训需要听众互动5次,全场没有人参与互动;
学习者:事实;
拆书家:对的,这是事实,是真实看到的事情。
刚刚大家对”想法”和”事实”的场景都有了清晰的认知,我们在回到刚刚的场景里面,小帅的说法代表了个人的想法,而小美的说法则是看到、听到、真实发生的,是无法被质疑的,不会带来争执,而想法是个人主观的看法和评价,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事实和想法之间的区别。
能够清楚的辨别”想法”和”事实”不管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多数人先说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而没有基于事实去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表达很难让对方接受你的想法或者是不掉入自己的执念。那具体我们要怎么做,给大家总结了几个步骤:
2、HOW(行动步骤):
提高说服力三步法:
①说出事实:客观描述看到的事实,说出看到的具体场景,或者拿出数据说话;
②提出想法:委婉的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使用“不是...而是...”的句式;
③表达目的:说出你想通过这件事儿达到的目的。
3、举例子
举个例子:
上周我给同事小何沟通9月账单的异常,我没有主观的认为小何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差,相反我运用以上三步法跟小何的沟通:
①说出事实:小何你在9月账单出现的问题一共有4次;
②提出想法:我不是想指责你,而是我想了解账单错误的原因,找到原因后,我觉得我们可以改进这个问题;
③表明目的:另外,我想看看是不是大家都会犯的错,如果是共性问题,可以提炼出操作流程,便于大家都掉入同样的坑。
【WHERE】
这个提高说服力三步法适用于工作交流、日常的沟通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便于达到沟通的目的。
【A2显像提问】
【指令】
提高说服力三步法,你掌握了吗?这次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尝试,接下来是各位小伙伴“表演”的时刻了,请各位现场编写剧本。写剧本初听起来有些难,
那什么是剧本,我给大家做了个示范,可以看到我的图表范本:
1.人物,主人公不是我,而是编制别人的故事,要素可以包含人物的服化道、性格、心理活动;
2.情节:描绘出场景、外在的风景、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请每个人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几百字即可,其中部分对话使用【提高说服力三步法】,把你想到的内容按照下列模版的结构编排出来,写在纸上。
给大家5分钟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大家可以把重点放在梳理框架上,不用字句斟酌,只要列出关键词就好。5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讲讲他的剧本。
模版如下:
拆书家: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现在这边有没有问题?
学习者(答):没有。
【学习者案例记录】:1分钟
艳姐分享:
【响应回馈】
谢谢艳姐的分享!这个剧本也很宝贵,是在家发生的故事,有别于我们在家里面的场域会发生的对话场景。剧本中使用了提高说服力三步法的步骤:第一步客观描述看到的事实;第二步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第三步说出了想通过这件事儿达到的目的。
结束语:
今天的拆书活动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提高说服力三步法的方法,第一步客观描述看到的事实;第二步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和感受;第三步说出了想通过这件事儿达到的目的。也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熟练运用上该方法,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避免掉入自己的执念里面。今天我们的学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我今天TF3-1拆书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观察家,感谢各位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