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是Claire.
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
课程设计师,有17年的课程及学习项目设计经验。
新手拆书家,努力精进自己,早日成为拆书专家
休闲徒步爱好者,边遛娃边休闲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 4 个步骤
【场景介绍法】
场景:
开始分享本书的内容之前,我先说一个自己的案例:
去年我做了个健身计划,每天晚上跳绳300个,第1天第2天都完成了,但第3天我觉得腿疼就休息了一天,第4天工作加班回家很晚也没有去练习,第5天天气不好没有练习……结果到了第2周,我已经对跳绳这个计划完全抛诸脑后,不了了之了。
提问:
各位小伙伴,大家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吗?想培养一个好习惯,但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而中断,最后失败或者放弃。
影响:
想坚持的习惯没有坚持下去,这样的事情经历多了,我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意志力不够,不够自律,甚至陷入自我怀疑,否定自己。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帮助我们轻松养成习惯呢?
解决:
当然有,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微习惯》就是,书中提出了一个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的人解决了习惯养成的难题。而且只要你掌握了微习惯策略,就能够轻轻松松养成好习惯。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在完成今天的学习之后,大家能够利用“微习惯规划三步法”(澄清)规划出(行为)一个具体的微习惯(界定)。
那么什么是微习惯呢?如何给自己规划一个合适的微习惯呢
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
**R:原书拆页
**【R】为 why 或者 what 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把“像企业家一样创新”缩减成每天想出两个点子(跟其他有企业家风范的行为对比,这一点容易得多)。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
**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有小伙伴已经看完了片段,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用“微习惯”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培养新习惯。
Why
当一件事小到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好,我们做的时候不会有抵触心理,甚至还会超额完成,成就感也会飙升,让我们有动力坚持下去,促进习惯的养成。
掌握这一策略的关键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微习惯。
What——
拆页中将微习惯定义为,把习惯大幅缩减的版本。
这里提到了两个重要的关键词,“大幅“和”缩减”,经过大幅缩减之后的才是微习惯,首先,什么程度称得上是“大幅”
我们看书中给出的例子,“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1:100,100倍的差异,可以称得上是夸张。“大幅”具体为百倍、千倍,感觉到夸张。
所以,微习惯的要素1:数量对比差异巨大,夸张
缩减顾名思义就是缩小减少,这里就会引出一个问题,缩减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
例如拆页中提到,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100个字,或者10个字行不行,甚至1个字行不行?
答案是可以,也不可以,因人而异。
我们制订微习惯的出发点是让这件事能够轻松完成,不费力就能做到,从而帮助我们养成习惯。
所以,微习惯的要素2,缩减到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程度。
什么样是轻松完成呢,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当我们状态不佳的时候,也能够愿意并且毫不费力就可以完成。
**【概念辨析】【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
为了更好的理解微习惯,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1.我把每天跑步1公里,缩减到了每天跑步50米,这是微习惯吗
【请学习者回答】
这属于不完整的微习惯
1公里是1000米,缩减到50米,数量的差异对比明显而且巨大,缩减是符合的
但这时还没有去做,这个程度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呢,还不知道
2.我把每天跑步1公里,缩减到了每天跑步50米,但我有时候会觉得累,不想跑,这是微习惯吗?
【请学习者回答】
不是,虽然有大幅缩减,但是不能轻松完成,所以不是微习惯
3.我把每天跑步1公里,缩减到了每天跑1步,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完成,这是不是微习惯。
【请学习者回答】
是微习惯。
首先大幅缩减,其次能够轻松完成,这是个微习惯。
**拆书家在【I】便签中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这些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与原文片段有关,且是从原文片段中提炼出逻辑和步骤
**【给出清晰的how】**:
我们明确了微习惯的要素,那具体该怎么规划出一个合适的微习惯呢?
我归纳了微习惯规划三步法
How——
1.大幅缩减:把想培养的习惯,数量上大幅缩减。
2.判断程度:判断是否缩减到轻松完成的程度,如果感觉不够轻松,那么继续缩减。
3.确定行动:缩减到合适程度之后,把自己确定的微习惯内容记录下来,包括时间、频率、数量,可以写在纸上,在手机备忘录或打卡软件,例如每天,随时随地跑1步。
明确行动的内容,方便自己以后执行。
**【举例】**
如果我想再次培养每天跳绳300个的习惯,运用今天的方法,我可以制定出一个对应的微习惯就是:
1.大幅缩减:从每天300个,缩减到每天跳10个
2.判断程度:对我来说,每天跳10个就是足够小了,能够轻松完成
3.明确行动: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上,每天跳绳10个,院子里随时。
**【预防异议】**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我明明可以完成更高的目标,为什么还要制定这么小的目标呢?每天只做一点点,有用吗?
答案是有用。制定小目标只是为了让我们轻松开始行动,微习惯有一个策略叫“微量开始,超额完成”,就是你一旦开始行动,想养成好习惯的动力就会让你多做一些,比如你每天写10个字,一旦开始,不会只写10个的;即使你只写了10个,这样也获得了成就感,让后边更容易坚持。所以微习惯没有上限,只要自己能多做,就可以一直做,但是首先是保证最低目标。
**【where】**
微习惯策略适用于我们真正想要养成的某个习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带来长期改变的事情。如果为了短期快速养成,就比较不适用。
**A2催化应用:请学习者小组内讨论编出一个应用知识点的故事剧本。
**【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有一个重要的关于学习的研究成果,在大脑中演练一次,就相当于自己做了一次。
首先我们做个分组,按照座位,左右两边的小伙伴各成一个小组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可能会发生的一次,你需要给自己或者他人规划一个微习惯的对话。
现在请各小组来做编剧,把这个对话编写成一个剧本。
请注意下面具体要求:
1、剧本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场景。比如未来的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内。
2、剧本要有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对话或动作。(可以参考我给出的样例)
3、剧本有两个角色,你可以是其中一个,也可以不是。
4、剧本的角色要有对话,在对话中应用到微习惯规划三步骤。
5、小组成员讨论编写,完成自己小组的剧本
我们用5分钟的时间编写。5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剧本。
好的,时间到,我请这组来分享一下编写的剧本
学习者:时间下周六上午,地点咖啡馆,我和朋友一起聊天,背景是朋友想帮我养成健身的好习惯
接下来是对话。
A:我最近办了个健身卡,想跑步健身, 但觉得很累,不想去,不过卡就白办了,浪费。
B:不如你先定一个微习惯试试,既不用很累,卡也不会浪费
A:好呀
B:你原先给自己定的是锻炼多长时间?
A:一个小时
B:这个时间你觉得长而且累,可以大幅缩减一下,你觉得10分钟怎么样,是不是可以轻松完成?
A:10分钟也有点长
B:那可以再缩减一下
A:我觉得5分钟可以很容易完成
B:那就按5分钟,先排一段时间试试看,可以把这个计划写在日程本上,每天健身5分钟。
感谢两位小伙伴的精彩分享,从中也可以看到很好地应用到了微习惯规划三步法。
【结束语】
最后跟大家一起再回顾一下:第一步:大幅缩减;第二步:判断程度;第三步:确定行动;
希望大家都能够运用微习惯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