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2023年10月南京分舵第一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让对方重述我的话

开场:

1.开场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拆书定级3-1,我是拆书家杨柳。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在国企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也是一位考证达人,自学通过了南京大学研究生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同时我也是一名自媒体运营者,在公众号、知乎分享考试笔记和审计工作经验,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与我交流。

拆书帮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了更好地给各位学习者赋能,从而更深入地学习今天的内容,我们先进行一下分组方便大家讨论,我这一排的小伙伴为一组,对面这排小伙伴为一组,本场活动中将带着大家编一个小剧本,想象自己未来可能遇到的场景,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学习目标】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以:通过请对方重述自己的话达到精准表述请求的目的,从而提高沟通效率。

2. 图书介绍

【学习者场景法】

【事件场景】前段时间,我早上起晚了,请同事琪琪帮忙带个早饭,请她带个不加海带的煎饼,结果她带给我的却是有海带的煎饼。

【提问】小伙伴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你让朋友带A东西,TA却带了B,或者是点外卖的时候备注不要加香菜却还是有香菜和葱。

【影响】像我请同事帮忙带早饭的请求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没有达成。我虽然愤怒,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把海带一根根挑出来再吃。同事琪琪也很委屈,心想我好心给你带煎饼你还挑三拣四的,你们甚至可能会因此大吵一架。

【解决】这就是没有沟通到位的结果,如果当时我告诉同事琪琪:因为我有甲状腺问题,不能吃海带,所以请她带不加海带的煎饼,或者请TA复述一遍“带一个不加海带的煎饼”,效果会好很多。

相信通过我的场景介绍加上之前的活动预告,小伙伴们已经知道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非暴力沟通》。

这是一本非常畅销的书,也是拆书家非常喜欢拆的一本书,大约有1000个小伙伴拆过这本书。《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在2006年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这本书给出了“非暴力沟通”的建议,让大家收获令人更满意的关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3.【R】阅读原书拆页

今天我带大家具体学习非暴力沟通的一种方法:请求对方重述你的话。

请大家花2分钟阅读一下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跟我示意一下。

拆页:请求对方重述你的话

我们的本意和他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通常我们会在对话中捕捉线索,来确定他人是否理解了我们的意思。但如果不确定,我们就需要提出明确的请求,请对方告诉我们他们听到了什么,以便在有误解的时候做出修正。有时,简单地问一句“这样清楚吗”就够了。但有些时候,即便对方说“是的,我明白了”,我们还是无法确保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我们的意思。这时,我们可以请对方再多回应一些,这样,一旦对方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或者有所遗漏,我们就有机会做出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对她的学生说:“皮特,我昨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和你确认这件事。请你在课后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皮特咕哝着说:“好,我知道了。” 便转过身准备离开。这位老师不确定皮特是否准确理解了她的意思,便立即请他重述一次:“可否告诉我你听到的,我请你做的事情是什么?”皮特回答说:“你让我在课后留下来,不能去踢足球,因为你对我的作业不满意。”皮特果然没有听见她要传达的信息,于是她决定重新尝试,并在这一次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诸如“你没有听明白我的话”“这不是我的意思”“你误会了”这样的判断,很容易被他人视为指责。因为皮特很坦率地回应了她,这位老师先向他表达了谢意。她说:“谢谢你告诉我你听到我说了什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所以请允许我再试一次。”  

刚开始尝试请他人重述我们的话时,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自然。因为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很少会提出这样的请求。当我强调请他人重述我们的话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时,人们通常担心有人会这样反应:“你觉得我是聋子吗?”“别跟我玩心理学的那一套!”为了避免这样的反应发生,我们可以先向他人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清楚表明这不是在测试他们的聆听能力,而是核实我们是否已经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听到你说什么了!我又不是傻瓜!”我们依然可以继续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并选择用言语来询问:“你有些生气吗?因为你希望我相信你理解了我说的话,对吗?”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4.I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已经有小伙伴读完了,没看完也不要紧,我带着大家来解读一下。

【what】如何准确传达自己的请求一直是个难题,经常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比如拆页中的故事,老师想要学生在在课后到她办公室,确认TA的作业本有没有交。学生却理解成老师对学生的作业不满意,不让他去踢足球,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误会,那么我们该怎么准确传达自己的请求,请对方重述你的话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how】我总结了一个“三要法则”

1.首先,要说“请你复述一下我的话”。这是你提出请求的第一步。

2.其次,当别人复述的和你的请求不太一致时,要说“谢谢你告诉我你听到我说了什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所以请允许我再试一次。” 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诸如“你没有听明白我的话”“这不是我的意思”“你误会了”这样的话语,很容易被他人视为指责。“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所以请允许我再试一次”是让对方看到你诚恳请求的态度。

3.最后,要说“重述的理由”。刚开始尝试请他人重述我们的话时,可能会有些变扭,对方会误以为你不信任TA的理解能力,为了避免这样的反应发生,我们可以先向他人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清楚表明这不是在测试他们的聆听能力,而是核实我们是否已经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why】(这么做的好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的本意和他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我们需要提出明确的请求,请对方告诉我们他们听到了什么,以便在有误解的时候做出修正。如果是简单的请求,简单地问一句“这样清楚吗”就够了。比如:帮我拿下快递,帮我浇下花。

但如果是复杂的请求,即便对方说“是的,我明白了”,我们还是无法确保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我们的意思。

(举例)比如明天有领导要来单位开会,你让办公室同事帮忙定一个会议室。你可以请TA复述一下会议时间、哪一间会议室、安排谁进行会务服务。像我最近准备组织一次公司警示教育大会,就要请会务组的同事复述一下会议人数、席卡摆放、PPT放映的要求,这样,一旦对方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或者有所遗漏,我们就有机会做出补充。

【适用边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存在适用边界,那就是可以用于上级对下级、朋友之间,不适用下级与上级、长辈的谈话,因为请领导或长辈重述你的话不太礼貌,我们可以采用书面留言等其他方式进行沟通。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5.A2催化应用

下面请大家花3分钟的时间来编写一个小剧本,剧本需要有背景、人物设置、人物动作、人物对象等等,在这个有情节有发展的故事中,有角色应用刚刚学的:请求对方重述你的话,成功解决了问题。

比如我开头给大家举的买煎饼的例子。

背景是:我早上起迟了,请同事带早饭。

人物设置:我和琪琪。

人物动作:

我说:琪琪我想吃煎饼,因为我有甲状腺问题,不能吃海带,所以能不能给我带一个不加海带的煎饼,我怕你会忘记,你能再复述一遍吗?

琪琪说:你不能吃海带,所以要带一个不加海带的煎饼。

我说:谢谢,中午请你吃饭~

请大家跟我的要求来编写一个小剧本,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3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宝妈分享】

背景是:我是一个有2个孩子的妈妈,大宝年纪大了,不需要我叫她起床,但二宝年纪还小,我早上需要叫二宝起床去幼儿园。

人物设置:我和二宝。

人物动作:

宝妈说:宝宝,该起床了,现在已经8点了,咱们8点30就要出发去上学,留20分钟吃早饭,8点10分就要起床了,你明白了吗?能复述一遍我的话吗?

二宝:因为8点30要出发去上学,我要8点10分起床。

宝妈:真棒,我过5分钟再叫你一次哈~

我:谢谢宝妈的分享,确实这是妈妈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往常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后会问:你听到了吗?孩子会漫不经心回答:听到,效果并不好,学完今天的片段以后,大家可以尝试让孩子复试你的话,来加深记忆,更快行动。

(结尾)好的,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分享,首先我介绍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分享了:请求对方重述你的话这个片段和“三要法则”,第一要说“请你复述一下我的要求”,第二要说“谢谢你告诉我你听到我说了什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所以请允许我再试一次。”  ,第三要说“重述的理由”。希望每个小伙伴通过今天的学习,通过请对方重述你的话,少走弯路,准确传达自己的请求,提高沟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