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1分钟)
大家下午好,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我叫王成。我的三个标签:
第一个,我是有11年工作经验的注册测绘师;
第二个,我是爱好广泛的学习者,喜欢戏曲、跳舞、瑜伽;
第三个,我是践行正面管教的4岁孩子的宝妈。
最近遇到孩子有些叛逆,所以今天想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正确应对育儿的各种困扰。
【技能点】分组
为了方便学习时讨论与分享,我们先进行分组。今天学习一共3个人,大家为一个组。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希望通过现场拆书学习,能够学会“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的感受变好。
【技能点】FAB介绍法,能够清晰辨别出F、A、B (2分钟)
F: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这本书是由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 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编写,是风靡全球30多年的育儿宝典,也是送给中国父母的学习爱的技巧和训练的最好礼物。
A: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相较于其他育儿书籍,本书特色一是可读性强,每个技巧都有正反案例图文介绍,逻辑清晰生动有趣;特色二是实操性强,有不同情景和角色扮演的设计,便于操作练习,特色三是适用边界清晰,有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的提醒,以及一些反面案例的真实故事,能触发方法快速运用。
B:利益,强调的是“你(学习者)”用于引发兴趣
B1:指这本书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这本书是打开我们通往孩子幼小心灵的一把钥匙,能让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的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运用实践书中的方法,将帮助孩子最终成为独立、自强、充满爱心和有责任感的人。
B2:指接下来的这个片段给学习者带来的好处
如果你的孩子向你提出需求遭到拒绝后哭闹不止,耐心跟他沟通半天也无济于事,不得已用武力或威胁的方式对待他,事后又觉得不妥?那么今天这个片段可以让你能够和善且坚定地帮助孩子面对负面情绪,与孩子更加顺畅的沟通,让他们的感受变好。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今天学习的原文片段,这个片段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第10页。给大家一分钟时间阅读,看完后请举手示意我。
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 用“ 哦 … … ”“ 嗯 …… ” “这样啊 …… ” 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What:片段介绍的是当孩子表达自己难过、生气、沮丧等负面情绪时,我们可以采取与孩子产生共情,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感受摆脱苦恼的四种简单实用方法。
Why:因为我们每个人包括小孩在有不好的感受时,内心是渴望被感受被接纳和尊重的,想要有人能认真倾听,接纳我们的伤痛产生共情,内心才会产生信任,有力量说出自己的困扰。一旦说出来后,情绪得到好的释放,就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不这样做的坏处:
当孩子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如果我们一味地以提出疑问和建议、讲大道理的方式回应,会让孩子感觉不被尊重和理解,情绪无法得到平复,孩子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想问题。
比如:前两天我女儿一早起来就哭着说不想上篮球课,我第一反应就是问她为什么不想上篮球课呢?你之前不是觉得篮球课挺好玩的吗?然后她就是一直哭一直哭。因为要上班我急于安抚她就说“好的,不上篮球课”,她还是哭着说“可是李老师会让我上课的,我不想去幼儿园了”哭闹不止,奶奶强行抱走把她送去幼儿园了。当天的篮球课上,我看她一个人很无聊地坐在后排,不敢拍球。
(How):那么面对类似地孩子的哭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第一步是倾听,注意千万不能心不在焉,我们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抱着孩子,看着他的眼睛全神贯注地听他说话。
第二步是回应,可以用“哦 … … ”“ 嗯 …… ” “这样啊 …… ”简单的话回应孩子,关键还要用眼神和行为表达对他的关心,不能让他感觉到敷衍或者冷谈,也不要急于给出建议,可以让他自己慢慢思考,理清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是说感受,最关键的是与孩子共情,说出他们的感受,他们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感受会变好一些就能开始着手帮助自己。
第四步是幻想,不用跟他们讲道理试图说服他放弃愿望,可以尝试用幻想的方式来帮他们实现愿望,当他们渴望一件东西的想法得到尊重,其实他们也会降低内心的预期,能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反例变正例
因为最近在学习这本书,所以我知道早上的处理方式不对,等我下班回到家之后,我抱着女儿跟她聊天。
我说:“珂珂,你说的关于篮球课的事儿妈妈没有听明白,你愿意跟我再说下吗?“
女儿说:妈妈,我不想上篮球课了,因为上篮球课拍球的时候打到我的下巴了。
我说:“额,是这样啊,打到下巴是不是很痛啊“。
女儿说:“是的,我当时就哭了一会儿,后来小月老师陪着我就好了。“
我说:“哇,你真勇敢,很快就不哭了,你肯定是吓到了所以才哭了一下下。“
女儿说:“是的,妈妈,但是我还是有点害怕打篮球。“
我说:“嗯,妈妈小时候也是不会打篮球,当时我想着要是有个超人帮帮我就好了,超人可以教我魔法飞起来把篮球投进篮筐。”
女儿说:“妈妈,我也想有个超人可以帮我上篮球课,你说好不好“
我说:好啊,当然好啊,超人跟你一起上课,还可以教你魔法,让篮球听你的话,不会打到你。
跟女儿沟通完之后,她慢慢地不再那么抗拒上篮球课了。
Where:这种方法适合在面对孩子或者家人或好友在表达自己的难过、生气等负面情绪,你做出与之产生共情的回应和疏导的沟通场景。不适合于在日常琐事等描述性的沟通场景,如我今天晚上加班不回来吃饭了,就简单回答“好的”这时候就不用共情的表达。
【技能点】【A1】显像提问法(1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回想一下,最近这段时间,近一月或一个季度,有没有那么一个场景,你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后他苦恼不止,比如你带小孩逛商场,他哭闹着要买一样家里已有很多同款的玩具,你直接拒绝他了让不要哭了”或者孩子跟你说谁谁今天做了什么事儿让他很生气,你直接否定了他的感受“这有什么好生气的”?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时间4分钟。
现在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陈燕案例记录:
上个月带孩子逛超市,女儿想要买一个很大的糖吃,家里已经有很多糖了,吃多了对她身体不好,当时老公就非常粗暴地拒绝了女儿的请求,强行把她抱离超市,女儿一直哭闹。
学习者伊叶案例记录:
昨天晚上女儿想要听故事后才睡觉,但是老公就大声地吼她说太晚了要睡觉不能听故事,女儿就很不开心。
【A1+反思加工】
接下来大家再回顾下刚才你在小组内分享的经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运用今天学习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四个技巧来进行沟通,你会怎么说,请以对话的形式写下来,并在小组内分享,时间为4分钟。
现在我们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陈燕案例记录:
妈妈走过去抱抱女儿认真听她说:“妈妈,那个糖看起来好好吃,我想要买那个糖”。
妈妈:“嗯,这样啊”
女儿:“可是爸爸不让我买”。
妈妈:“妈妈也喜欢吃糖,爸爸不让买,他太坏了”。
女儿:“是的,我讨厌爸爸,真想打他一下“。
妈妈:“好的,妈妈陪你一起去踢爸爸一脚吧,然后我们回家可以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画好不好呀。”
【结语】(1分钟)
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帮助孩子面对感受的四个技巧,分别是全神贯注地听,用简单的话语真诚地回应,说出他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核心在于我们需要对孩子有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与孩子产生共情,说出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的情绪得到疏解,孩子的感受才会变好,自己找到解决方法。希望大家通过的学习分享,大家能够运用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四个技巧,引导孩子摆脱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