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被讨厌的勇气》 所属活动: 2023年10月21日上午拆书帮线下练级场(街道口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人生谎言

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梁艳玲,今天冲刺三级的最后一关TF3-3。

【主题】

人生谎言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理解“人生谎言”,并应用“观•察•断三步法”来识别出来自己的一个“人生谎言”。

学习目标2: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理解“人生最大的谎言”,并应用“对抗人生谎言三步法”,来规划出对抗自己目前最大“人生谎言”的具体行动方案。

两个片段之间是逻辑递进关系。

【分组】:开始之前,我们先分下组,便于待会儿讨论。今天我们一共有三个学习者,所以我们就分为一个组。

【图书介绍】

事件场景:今天是我第3次过TF3-3,前2次拆书都没过。原因何在?本关是三级拆书家认证前的综合演练,需要把三级拆书家所有的技能融会贯通。可是由于我半年来没有参与拆书过级,又没有去好好复习各种拆书技能,所以前2次课拆解都不达标。但是自己又心浮气躁、急于求成,跟师傅和观察家们在那里强词夺理,让大家烦恼。

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件事情:本来我想过三级,就需要按照TF3-3的新标准认真准备过级课件,赢得观察家的认可,这是我的责任,但是我没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在本书前半部分,阿德勒介绍了一个重要概念-“人生课题”。他把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叫做“人生课题”。也就是说,我作为一个个体,想要在拆书帮这个社会性组织生存下去,想要过三级,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就是认真准备过级课件,赢得观察家的认可,这是我的“人生课题”。我不够认真准备,拿旧的过级标准做借口,就是在逃避我的“人生课题”。

阿德勒提出“人生课题”包括“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

提问:各位在工作、交友和亲密关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企图设立种种借口,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逃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呢?

影响:逃避“人生课题”,我们就会变得敷衍塞责,拖延低效。可怕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往往会在工作、生活中反复出现,形成外强中干,自卑懦弱的人格缺陷,没有力量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严重者甚至荒废整个人生。

解决:像这样的情况,阿德勒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对抗“人生谎言”。只要你能够识别“人生谎言”,掌握“对抗人生谎言三步法”,就能够提高人生效率、提升幸福感。

那么什么是“人生谎言”呢?如何识别“人生谎言”呢?这就是第一个片段要告诉大家的内容。

【学习目标1】

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理解“人生谎言”,并应用“观•察•断三步法”来识别出来自己的一个“人生谎言”。

下面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看完的举手示意我即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拆页1】《被讨厌的勇气》P 70-71

青年: 啊,我的头又乱了,先生也说过吧,我之所以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看成是“伙伴”,是因为在逃避人生的课题,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哲人:假设你讨厌A这个人,说是因为A身上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

青年:是啊,如果是讨厌的人,那还真不少。

哲人:但是,那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青年:怎么可能?!那我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

哲人:为了逃避与A之间的人际关系。

青年:哎呀,这绝对不可能!即使再怎么想,顺序也是反的。是因为他做了惹人讨厌的事,所以大家才会讨厌他,否则也没有理由讨厌他!

哲人:不,不是这样的。如果想一想与处于恋爱关系的人分手时候的情况就会容易理解了。 在恋爱或夫妻关系中,过了某个时期之后,有时候对方的任何言行都会让你生气。吃饭的方式让你不满意,在房间里的散漫姿态令你生厌,甚至就连对方睡眠时的呼吸声都让你生气,尽管几个月前还不是这样。

青年:……是的,这个能够想象得到。

哲人:这是因为那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找机会“结束这种关系”,继而正在搜集结束关系的材料,所以才会那样感觉。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人就是这么任性而自私的生物,一旦产生这种想法,无论怎样都能发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圣人君子一样的人物,也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对方值得讨厌的理由。正因为如此,世界才随时可能变成危险的所在,人们也就有可能把所有他人都看成“敌人”。

青年:那么,您是说我为了逃避人生课题或者进一步说是为了逃避人际关系,仅仅为了这些我就去捏造别人的缺点?

哲人:是这样的。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引导】

【对比概念,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

What

我们以前熟知“谎言”这个概念。百度百科将它解释为:知道事实的前提下以欺骗为目的说出不同于事实的话,即说假话。根据说谎的善恶目的,将其分为“白色谎言”及“黑色谎言”两种。说谎的对象都是指向他人。

今天的“人生谎言”,在“谎言”前面冠以“人生”二字,跟“欺骗”无关,却跟“责任”和“勇气”有关。编织“人生谎言”的对象更多的是指向自我。

拆页中阿德勒定义:把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也就是说,一旦你在找借口来回避自己该承担的“人生课题”,那么,你就是在编织“人生谎言”。

拆页中的青年,编织出A的缺点,通过找到这样的借口,来逃避跟A交往的麻烦,回避自己的“交友课题”,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编织“人生谎言”。

类似的,“因为朋友怂恿,我才买了这只股票。”把“朋友怂恿”当借口,来推卸作为成年人有自主选择的责任,也是在编织“人生谎言”。

综上所述,判定为“人生谎言”有2个要素:找借口、逃避“人生课题”。

【对比互动】

那么,有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位盲人在摸索中前行,故意把该盲人领到下水道口,骗他“往前走”。这种情况是不是“人生谎言”呢?

彪哥:不是,是缺德,是谎言。

赞!你为什么觉得不是“人生谎言”呢?

彪哥:因为他没有找借口,也不是逃避“人生课题”,纯粹是骗人的“黑色谎言”。

饭桌上,大家都在吃饭,突然邻桌问我:“我衣服上溅的油点子,看得出来吗?”我回答:“别担心,看不出来。”我的回答是“人生谎言”吗?

不是。虽然有逃避的因素,但不是借口,也不是逃避“人生课题”,属于“白色谎言”。

两个人在路上碰到了,寒暄几句,一个人说:“我还有事情,先走了”。请问这是不是“人生谎言”呢?

吴崇枝:不是。虽然找借口,但是日常寒暄,称不上“人生课题”。

再如:熊孩子上学拖拖拉拉的,害得我三天两头迟到。

这里:有没有在找借口?有没有在逃避“人生课题”?是不是“人生谎言”?

彪哥:是的,既找借口,又在逃避平衡好孩子和工作的“人生课题”。

Why

人们为什么要编织“人生谎言”来逃避人生课题呢?

1、有意识的选择:就是主动选择逃避。逃避责任符合人类趋乐避苦的天性。承担责任,面对未知的不可控,都会引发内心的排斥和痛苦。一般人们出于自我保护,会主动选择规避、转嫁问题,找各种借口推卸责任。比如工作狂,他们只关注人生特定的侧面,“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生活中家务、育儿、交友、理财、兴趣等其他方面。阿德勒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敢正视人生课题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2、无意识的执着:意味着条件反射地固守着一些“限制性信念”,心智被蒙蔽而不自知。由于自身所受教育和个人经历所限,每个人都会形成一些根深蒂固的信条。这些信条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反应,成为限制性信念,无意识地指挥着我们回避“人生课题”,编织“人生谎言”。比如口吃者,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说话方式”,与人交往时,也只关注那些嘲笑自己的人,并且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评价整个世界,口吃就越发难以纠正。“我一说话,大家都嘲笑我。”就成了他们的限制性信念,阻碍着他们自如地与人进行口头交流。

How Bad

因为编织了这些“人生谎言”,这些“人生课题”就一直卡在这里,一拖再拖,把原本简单的关系问题拖得两败俱伤。轻则一拍两散、各奔东西;重则同事翻脸、友谊破裂、家庭失和、人生挫败等等。

Where

1、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人人都会编织“人生谎言”,无一幸免。

2、“人生谎言”关乎勇气问题,并非道德问题。因此,适用于愿意勇敢直面人生课题、追求自我成长的人们。

既然编织“人生谎言”如此普遍,后果又很严重。怎么办?我们第一步要学会识别“人生谎言”。

How

我们前面判定为“人生谎言”有2个要素:找借口、逃避“人生课题”。那么,我们也就从这两个要素出发,用“观•察•断三步法”来识别自己是否在编织“人生谎言”:

1. 内观自己是否在找借口?

2. 觉察自己是否在逃避人生课题?

3. 前两者答案均为是,判断为“人生谎言”。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给大家讲一个我的故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编剧本】

刚才我分享了我应用“观•察•断三步法”,识别出我的一个“人生谎言”的例子。现在请你设想一下: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生活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编织“人生谎言”的场景。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写个小剧本,设计出角色、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相关方的对白等;剧本中情节要体现编织“人生谎言”,和应用“观•察•断三步法”来识别“人生谎言”的环节。

剧本完成后,我会邀请一位小伙伴用2~3分钟的时间来表演他/她的剧本。

可以参考下面的剧本模板:

彪哥分享:

【反馈】

哇,彪哥很好的应用了“观•察•断三步法”来识别自己的一个“人生谎言”,分析了自己减肥不成功的内因和外因。祝贺彪哥发现了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准备着手改变习惯,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提问】

刚才我们学习到:有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人人都会编织“人生谎言”。

那么,有没有一种“人生谎言”,是人人都会去习惯编织,从而成为“人生最大的谎言”呢?

有,阿德勒已经为我们辨识出来。接下来我们第2个拆页讲的就是:什么是“人生最大的谎言”?以及如何对抗“人生谎言”?

【学习分目标2】

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片段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了解到什么是“人生最大的谎言”?并应用“对抗人生谎言三步法”,来规划出对抗自己目前最大“人生谎言”的具体行动方案。

【A1自测指令】

请做一个简单的测试,先了解一下自己在“人生最大的谎言”方面的表现。以下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时间为2分钟,打完分请大家计算一下自己获得的总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请问大家都得了多少分?

彪哥:30分。

周崇枝:24分。

解释得分:

(说明:对得分的解释只是让大家对自己的状态有一个了解,并不作为评判标准。)

得分在10分以下(包括10分)的伙伴,恭喜你,你清楚自己的人生责任,能觉察到当下的现实以及拥有的选择,能够带着觉知去行动,今天的学习将为你锦上添花。

20(包括20分)分以上的伙伴则要警惕了,你的过度沉思把你的思想推入过去,或者想象中的未来,注意力很少聚焦在此时此刻,看不到事物此刻的真相。认真学习今天的内容,将有助于你逆转人生困境。

10-20分之间的伙伴介于两者之间,有时能聚焦于当下此刻的体验,活得比较清醒,有时却沉湎过去、担忧未来,你需要掌握今天的内容,提高觉察力,减少借口。

接下来我们阅读拆页2。给大家1分钟时间来阅读,读完请举手。

【R阅读拆页2】《被讨厌的勇气》P158

哲人:前面我说过好几次“人生谎言”这个词,最后我还要说一下人生中最大的谎言。

青年:洗耳恭听。

哲人: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灯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你之前就一直忽略“此时此刻”,只关注根本不存在的过去和未来,对自己的人生和无可替代的刹那撒了一个大大的谎言。

青年:……啊!

哲人:来吧,甩开人生的谎言,毫不畏惧的把强烈的聚光灯打向“此时此刻”,你一定能做到!

青年:我……我能做到吗?不依赖人生谎言、认真过好每一个刹那,您认为我有这种“勇气”吗?

哲人: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讲解引导】

What

我们在拆页1学习到,阿德勒把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拆页2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1.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与之对应,我们“人生最大的课题”是什么呢?就是承担起“活在此时此刻”的责任。相较于以往“纠结过去、关注未来”的思维惯性,本拆页需要我们更新的信念是什么?是“活在此时此刻”

2. “活在此时此刻”怎么实现呢?拆页中阿德勒告诉我们:甩开人生的谎言,毫不畏惧的把强烈的聚光灯打向“此时此刻”,认真过好每一个刹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去关注过去和未来,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此时此刻”,全神贯注,一心一意,认真而谨慎的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就像我们此刻现在,我的全部心思都在这个课堂上,在伙伴们对我讲授内容的反馈上,在我们之间的互动上;而你们全部的注意力,如果都聚焦在我讲述的内容上,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互动上面,心无旁骛,那我们双方就都是“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了。

Why

为什么说“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呢?这个“最大”包含两层含义:

即:“人生最大的谎言”=人类共同的“人生谎言”

“人生最大的谎言”=“人生谎言”的本质原因

1. “不活在此时此刻”是人类共同习惯编织的“人生谎言”,无一幸免。因为活在当下,我们就要付诸行动,面对真实的成败;而活在过去和未来,则可以沉湎于空想,回避当下的现实,符合大脑趋利避害的天性。

2. “不活在此时此刻”是所有“人生谎言”产生的最本质的原因。人们因为没有活在当下,对当下缺乏专注力,就容易出各种状况,而为了推卸责任,人们就习惯于去编织“人生谎言”。

举例:我们以“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进一步加深理解。

下面表格是对这一事件的梳理:

解释表格:我们所有人“人生最大的课题”就是有意识地“活在此时此刻”,让自己的注意力都聚焦在当下。作为司机,要保持觉知、履行职责;作为乘客,要保持觉知、到站下车。这都是有意识地“活在此时此刻”。然而,一旦进入无意识的“不活在此时此刻”状态,人们就会编织“人生谎言”。大巴行进过程中,刘女士的思想要不在回忆过去,要不在想象中的未来;冉司机的愤怒让他无意识地进行条件反射,觉察不到当下的危险以及拥有的选择;其他乘客同样没有带着觉知制止情况的进一步恶化。正是所有相关人的“不活在此时此刻”,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How Bad

我们的内在精神状况对我们的生命质量和人生的影响非常巨大。不活在此时此刻的心是散乱的,就没有力量,因为团结才有力量。当遇到烦恼、挫折时,就容易崩溃,比如说:别人的一个情绪、一个脸色、随便发出来的一个指令、一个威胁等等,都可以影响他,使他常常处于战斗或逃跑等应激反应模式下,安全感、创造力和灵活性都会受到很多的压制。“人生谎言”就是逃跑模式下的产物。

既然“人生谎言”让我们的人生暗礁密布,那么,我们不仅要学会识别“人生谎言”,还要学习对抗之道-“对抗人生谎言3步法”

How

1. 甩开人生谎言,直面人生课题;

2. 聚焦此时此刻,确定解决方案;

3. 重塑新的信念,过好每个刹那。

大家看到,这些步骤里面:甩开人生的谎言,聚焦此时此刻,认真过好每一个刹那,都是在告诉我们,要对抗“人生谎言”,必须回到当下——“此时此刻”来。

举例:上周五上午,在我们市医院门诊手术室门口,我识别出来自己一直以来在家庭关系方面最大的“人生谎言”。我一直有一个信念,就是“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作为五兄妹里面唯一的“贴身小棉袄”,我应该对父母照顾最多。在这种观念的作祟下,我习惯了对父母的生活大包大揽,所以母亲的白内障手术,我理所当然地拿起笔就准备签字。然而,就在那个时刻,我突然有了觉察。我立马用“观•察•断三步法”,来识别:

1、内观:凭什么?凭什么就“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这是一个限制性信念,我这是在为自己的大包大揽找借口。

2、觉察:我这是在逃避什么人生课题呢?应该是爱的课题中的家庭关系课题。家庭里应当内外有别、长幼有序,自己要做好定位。作为女儿,不能干涉儿子的课题;作为妹妹,不能干涉哥哥的课题。我习惯了家务事大包大揽,在逃避自己作为妹妹,要尊重哥哥的课题。

3、判断:前两者答案均为是,“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是我的“人生谎言”。

识别出我的这个“人生谎言”后,我就:

1. 甩开人生谎言,直面人生课题:该是甩开这个限制性信念的时候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现在我要承担起自己尊重哥哥的课题。

2. 聚焦此时此刻,确定解决方案:就在手术室门口,就在手术前半个小时,我们五兄妹聚在一起,各自承担起作为子女的职责,清楚表达自己的选择。最终意见统一:家庭问题,秉承传统观念,儿子优先担责;儿子们再商议,由长子出面签字。

3. 重塑新的信念,过好每个刹那:我们充分认识到“子女都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兄弟姐妹们一起担责,一起尽孝,同心协力,共渡难关,家和万事兴。

好,上面是我识别出来的,目前我面临的最大的“人生谎言”。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现在我想请各位思考一下:你们目前或者说未来一段时间,在你的工作中、交友中、亲密关系中,最大的人际关系烦恼会是什么?在这个“最大的人际关系烦恼”背后隐藏的最大的“人生谎言”是什么?请用“观•察•断三步法”识别出来。2分钟后我请伙伴们来分享。

彪哥:最大的烦恼是想要开发一个关于孩子教育的课题,就是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也做过试讲,觉得用户太固执,很难调教,自己好像在刻意夸大用户接收信息的难度,而忽略了用户在教育好孩子方面固守的底线。

内观:把问题指向用户不爱学习。

觉察:逃避自己表达、沟通能力等不足的课题。

判断:指责用户是自己的人生谎言。

周崇枝:父母起床太早,影响自己的睡眠。

内观:听了今天的课程之后,感觉可能原因在自己。

觉察:自己的工作量不足,有焦虑情绪,影响睡眠。管理好睡眠是自己的人生课题。

判断:把自己睡眠不好的情况归罪于父母,是自己的一个人生谎言。

刚才我们已经踏出应用“对抗人生谎言三步法”的第一步,甩开人生谎言,直面人生课题了。接下来规划出对抗自己目前最大“人生谎言”的具体行动方案。

【1、明确问题】

请大家听我的指令:根据你们各自识别出来自己目前最大的“人生谎言”,请伙伴们票选其中的一个作为今天的讨论议题,最后要为它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1分钟后,请选出你们最想讨论的那个“人生谎言”。

彪哥:讨论周老师的问题。

【重述并明确问题】

所以你们决定要讨论的问题就是周老师睡眠这个问题吗?

学习者回答:是!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现在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学习的内容,讨论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大家可以结合过往经验,尝试相互追问,深入的探讨一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问题分享者请记录一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持续讨论5分钟)

【3、明确问题本质】

好,现在请周老师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周崇枝:我们讨论出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

1)工作量、运动量不足,

2)过于强调睡眠的作用,

3)午觉睡得太长。

你们梳理出来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周崇枝:运动量不足,精力消耗不够。

好,周老师说你们梳理出来的问题本质是:运动量不足,精力消耗不够。你们确定吗?

所有小伙伴异口同声:确定。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问题的本质,那么接下来,就探讨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吧。在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前,有个问题需要大家先明确,那就是你们制定这个方案的目标是什么, 就是说这个问题你们解决到什么样子就算满意了?给大家2分钟时间讨论出你们的目标。

彪哥:目标是周老师能深度睡眠6个小时。

【确认目标】

伙伴们讨论出的目标是什么?

周崇枝:我认可目标是能深度睡眠6个小时。

好的,祝你们成功。

【引导方案讨论】

接下来讨论一下,要达到周老师的目标,该如何行动?给大家5分钟时间,稍后我们请周老师来分享一下讨论的成果。

【代表讲解成果方案】

1、多找事儿做,比如琢磨重开公司,学习沟通、管理技能,使自己更忙碌些;

2、坚持跑步,2000米/天,20分钟/次,3次/周;

3、自我暗示:我睡眠很好。(运动之外的补充)

【拆书家反馈】

周老师刚才总结的行动方案主要有:1. 多找事儿做,比如琢磨重开公司,学习沟通、管理技能,使自己更忙碌些;2. 坚持跑步,2000米/天,20分钟/次,3次/周;3. 自我暗示:我睡眠很好。

这个方案周老师认为可行吗?

周崇枝:可行。

好,让我们用掌声预祝周老师应用这个行动方案成功对抗他目前最大的“人生谎言”,轻装上阵。

小结:我们再次回顾一下,刚才在帮助周老师规划行动方案的时候,周老师先识别出来他目前最大的的人生谎言是“睡眠不好怪父母”。接下来对抗人生谎言三步骤:

第一步:甩开人生谎言,睡眠不好与父母无关,来直面人生课题——管理好睡眠是自己的人生课题。

第二步:聚焦此时此刻,集中所有的注意力,来讨论及确定解决方案。

第三步:重塑新的信念,暗示自己睡眠很好。多找事儿做,更忙碌些;坚持跑步,2000米/天,20分钟/次,3次/周,来过好每个刹那。

【A2找人分享】

现在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你在接下来的一周,找机会把“人生谎言”和“人生最大的谎言”这些知识与他人分享。

现在请大家拿笔写下:你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给谁分享什么知识,具体怎么做,期待结果如何。

提示:下周之内将案例分享到我们微信群,分享者有神秘礼物相送。

彪哥分享:当天晚上一进家门,老婆就迎上来,开始抱怨:

老婆:咱妮儿要把我给气死了。

彪哥:怎么了?

老婆:好说歹说,还差这一两个月就要考研了,她还是死活不愿意考,你看名儿都报了。

彪哥:哦,你要被你女儿气死了。今天我学了一个新词,叫人生谎言,我说给你听听,你看有没有道理?

老婆:人生谎言?

彪哥:大哲学家阿德勒把企图找借口来逃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你要跟咱妮儿处理好关系,就是你的人生课题。如何处理好关系?就是要充分的相信和尊重孩子。孩子一直不愿意考研,你一直逼着她,这样扯来扯去,你俩谁也搞不赢谁,还都气得要死。她这样选择有她的道理,人生道路是她自己的,她现在比你懂得多。

老婆:都像你,天天不管才是对的。

彪哥:识别人生谎言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找借口,一个是逃避人生课题。我看你是天天没趣儿,才把女儿的事儿当借口。实际上你是在逃避自己的课题。你现在的课题就是怎样把自己的日子过顺心,少给孩子添麻烦就行了。呀,这样一分析,你这还真是人生谎言呢!

老婆:你才是个大骗子。

彪哥:说你在编织人生谎言,不是说你有道德问题,而是你的勇气问题。你要学会放手孩子,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你该培养点自己的个人爱好,活在当下是人生最大的课题,别一心只挂在我爷儿俩身上。

老婆:我一直想学弹钢琴,你愿意把家务活儿都干了,来支持我吗?

彪哥:我可以分担一部分,支持你。

老婆:这还差不多。熊孩子,不管她了。我该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总结】

大家有没有发现: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会编织“人生谎言”,有意无意,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想象一下,所有人的“人生谎言”加在一起,芸芸众生仿佛就生活在大大小小“人生谎言”的汪洋大海中。如何穿越“谎言大海”的重重暗礁?我们可以用本次学习的识别“人生谎言”的“观•察•断三步法”做舵,用“对抗人生谎言3步法”做帆,找准航向,破浪前行!

感谢大家的配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