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我是沈丹萍,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继续拆书。
【自我介绍】:
若用拆书帮的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已:
首先,我是一个终身学习践行者。其次,我也是个近15年的人力资源工作者。
最后一个标签,冲刺3级的拆书家。
【分组】:
为了更好的带拆学习,讨论分享,我们可以先完成分组(2-3人1组,刚好4组)
【事件场景】“如果可以的话,我真希望自己是白娘子,我老公是许仙,这样孩子出生后,我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二十年后当他来见我们的时候,已经高中状元了。”
一个朋友和我感叹到,因为最近快开学前赶作业的事情,她和她小孩处的非常不愉快。整个暑假孩子到家就看电视或者玩IPad,要么出去和小区的小朋友疯玩,总想着暑假那么长,时间肯定有的有的,作业各种拖拖拖,硬是拖到拖到开学前一周,终于感觉好像要做作业了。然后那一周就是这样的场景:孩子坐在书桌前,3分钟看一下手表,5分钟削一次铅笔,10分钟上一次厕所……半小时过去了,作业本还在那一页,说一遍不听,说两遍就哼唧,说三遍就哭闹,最后终于她连吼带哄,最后一天晚上9点在她娃的哭声中把作业做完了,她连说了几个阿弥陀佛……反正开学补作业,是刷新她对孩子拖延的认知。
……
【提问】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遇到这样的场景,或者如果你是我的这个朋友,你会有什么疑问,又会怎么做呢?是不是也是这样催催催,吼吼吼呢?
学习者:恨啊,每次都要催,受不了。平时父慈子孝,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
【影响】俗话说,拖拉不是病,拖起来真要命!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拖延,就是不能管理时间,之后便什么也不能管理,会一事无成。”所以孩子拖延的背后,其实是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没有计划的表现,而且孩子年龄越大越难改变。不早点纠正,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学习生活,还将影响一生的发展!而擅长时间管理的孩子,能够主动、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时间,高度自律,不需要靠家长催或吼,就能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想这是每个家长都希望拥有的完美宝宝吧。
【解决】因此,儿童时间管理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为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孩子美好未来打下基石。本书凝结了作者在时间管理方面的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用图文和思维导图,从情绪管理,理念工具,实战训练和案例集锦, 其核心是把家长的期望转化为孩子的目标,帮家长解决问题,让孩子快快乐乐地达到目标, 搞定一切还能玩。
【学习目标】希望今天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能够使用培养孩子要事第一习惯的三步骤,改进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
《儿童时间管理21天习惯养成训练营》P69-70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在浪费时间,慢吞吞吃饭,慢吞吞穿衣服,慢吞吞写作业,其实是因为家长并没有教给孩子时间管理的要点一一要事为先。
孩子们在做时间管理的时候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罗列出任务,但却不进行排序,这样,他们做起事情来往往就随心而为,没有主次和轻重缓急。
按照时间管理大师史蒂夫柯维《高效能人士的 7个习惯》里的思想:只要我们教会孩子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出优先顺序,就能够保证以终为始,实现孩子人生的梦想和一个个重要目标。
案例:孩子不着急写作业,都是不会“排序”惹的祸
在进行儿童时间管理训练之前,妈妈对涛涛的评价是:“行动总是慢半拍。”涛涛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临出门要赶时间,妈妈急得不行,催促涛涛,涛涛却在不慌不忙地整理玩具。
放学回家,妈妈要求涛涛先写作业。涛涛却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懒洋洋地说:“不急,不急,让我歇一会儿。”然后打开电视,看了一集又一集的动画片,直到妈妈发了火,才不情愿地关掉电视,垂头丧气地走进卧室,还边走边嘟囔:“就知道催催催,过一会儿再写不一样嘛……
涛涛的案例非常典型。学龄前的孩子,可能对先做什么事情并不清晰,对排序重要性的需求也没有明显的意识,等上了小学、初中、高中后,作业越来越多,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才会被各种事物压得喘不过气来,家长看在眼里,也会非常着急。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家长要教给孩子时间管理的要点——要事为先,就是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把要事优先,集中,坚持去做,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顺序逐步执行。如果孩子只是知道了要做的事情,没有去排序,那孩子只是按照自己意愿随心所欲的做事情,就会变成家长眼中的“拖拉”、“不认真”。
【类似概念例子】
比如文中的案例,临出门要赶时间,妈妈急得不行,催促涛涛,涛涛却在不慌不忙的整理玩具,妈妈就觉得涛涛是一个“行动总是慢半拍”的孩子。
【概念难点】
这真的是行动慢半拍么?在座或许会疑惑,你看妈妈急死了,要赶时间的,他就在那边磨蹭,不就是慢半拍吗?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孩子不慌不忙因为妈妈没有帮孩子对要做的事项进行要事第一的排序,他也不清楚妈妈赶的事情对他来说重不重要,所以存在妈妈急,孩子不急的现象。人们往往把急事等同于要事,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概念辨析】
那什么是要事呢?要事指的是对当事人来说是重要的,是对自身提高或实现目标有助益的,往往是是最具价值的事情。举例来说在中国教育下,写作业这个对学生来说是每天回家最重要的事情,正如文中提到的妈妈要求涛涛先写作业。
那什么是急事呢?就是按照时间来说,当前是迫在眉睫的,但往往也是短期性的。因为过了必要的时间点,可能这个事情就不急了。
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区分要事和急事两者的差异。
【案例1】
比如说周六中午,双休的你陪你孩子在午睡,突然你同事电话你说,之前有个团建的个人照片他手机下载不了,让你再发给他下,他下午可能要用在自己微博上,因为他手机快没电了,所以先电话问你要下。请问是要事还是急事?
学习者:急事。
【案例2】
你朋友和你说,快来,今天张三没来,我们麻将三缺一啊?请问,这是要事,还是急事?
学习者:这也是急事。
【案例3】
你孩子还有3个月就要钢琴考级了,那每天回来练钢琴,这个是要事,还是急事呢?
学习者:要事。
大家看了以上的拆页片段、要事和急事的定义、以及上面2个练习,是不是都能理解两者区别了呢?
每个人的“要事”不尽相同,人生不同阶段的“要事”也不相同。什么事属于“要事”取决于一个人的角色、理想和目标,取决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想做出什么样事。总之,“要事”是指有助于实现你的价值、理想和目标事情,而急事只是因为时间紧迫而产生的,它可能是突发事件、紧急事件,让人措手不及,但是有些事情,虽然可能的确紧急,但不一定重要,对你并没有价值,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no!
对你的阶段性目标来说是否重要这就是二者最大的差异。
【how】行动步骤
结合拆页、要事和急事的定义,我把培养孩子要事第一的习惯拆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罗列:罗列当前事项。
我们可以结合孩子学习、兴趣和生活把当天或指定期间的事项罗列出来,比如说直接拿张白纸,让孩子来写,尽量不要遗漏,以免家长说的和孩子想的不在一个时段内。
第二步:排序:评估重要性和紧急性并以此排列顺序
我们需要就对孩子未来的价值,目标的实现,长期发展的好处来看事项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和小朋友一起排列顺序,例如:儿子已经列出了周末要做的事情:写作业,看动画片,户外踢球,体能兴趣班,午睡,打游戏。我们可以听听孩子当前对每件事情是怎么考虑的,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考虑。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需要重点安排的,锻炼和必要休息也比较重要,相对学习可以其次,然后劳逸结合,也可以安排些娱乐或其他活动,这是往后安排的。这样孩子就可能会调整顺序为:做作业,户外踢球,午睡,体能兴趣班,看动画片,打游戏……
第三步:执行:执行计划并做好适当优化调整
这里有2个步骤:
1. 执行计划。
方法和计划再好,还需要孩子一一根据自己的时间去落实,确认执行到位,比如说敲个章,打给勾,或者直接把做好的事情划掉,只关注接下来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使计划完成得更高效,还能避免遗漏事项。
2.适当优化。
有时候最重要的事情会因为情境,角色等变换也随之变化,我们要保持要事第一的习惯,也需要让孩子去调整。比如说:一直强负荷的学生难得有个周末,对于他这个周末来讲,也许做作业也重要,但是休息或者说劳逸结合是第一位的,那她认为她的要事就是睡觉,或者放松下,保持充沛的精力,然后适当开始学习或其他。
正例:
如果未来,我也遇到我朋友提到的开学补作业的烦恼,我会运用培养要事第一的三步骤这样做
第一步:罗列:罗列当前事项。
暑假开始时,先让孩子罗列出这个暑假要做的所有事情,包括每门作业,外出安排,个人计划等等。
第二步:排序:评估重要性和紧急性并以此排列顺序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对着列表看每一件事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比如说重要且紧急的,今天的作业,需要当天先考虑、如果提前完成作业,就可以有充足时间可以完成其他计划,也不会被老师骂。比如说重要但不紧急的,保持每天健康习惯的,像休息睡觉、体育锻炼、阅读等,我们也需要集中,坚持去做。因为充足的睡眠,精力充沛有助于提升身体素质,能让孩子成为里里外外都优秀的人,当然也需要同步倾听孩子的想法,跟着孩子一起将事项表进行排顺序,分清轻重缓急与主次
第三步:执行:执行计划并做好适当优化调整
1.执行:计划时间内做完作业,做完了可以打个钩,然后继续做其他事情。
2.适当优化:如果情况、或者孩子有需要调整的,我也可以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理由。
比如说:孩子如果今天生病了,发烧,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肯定优于暑假某一天的作业完成,那可以调整下计划,把休息放在第一位,生病好了,然后继续按原来计划。
【预防异议】
当然,大家也许会说,要事第一的道理我们懂,但是实际生活中,好像变化总比计划快,比如说本来孩子今天回家计划是做完作业要看半小时书的,但是孩子好不容易做完作业,她说眼睛疼了,需要休息,然后看书就晚了,到了上床时间就直接睡了,类似的变化经常会影响要事的完成。家长需要辨别哪些是重要性的调整,哪些只是借口,然后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因为习惯的养成的确不容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坚持,不断刻意练习,才能获得应有的结果。
【适用边界】
培养要事第一的三步骤,适用于需要提高个人效能,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的职场人士,也适合于条理不清晰,没有排序概念的儿童去尝试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生活的习惯,更好地实现孩子的人生梦想和一个个重要的目标。
现在我要请大家想一想,接下来的一周或一个月你有没有类似要使用要事第一来进行时间管理的场景呢?比如说国庆八天长假,你需要和孩子来安排下长假怎么过?或者本周要和孩子安排下周末学习时间等等
请每组小伙伴各自独自编写一个小剧本,一两百字即可,内容要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经过(需要有人物对话、动作,部分对话使用培养要事第一习惯的三步骤的技巧)、结果。
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个小伙伴来分享他的小剧本!
学习者分享:我就以国庆8天假为场景来演练下。
时间:9月29日到10月6日
人物:主要是孩子,父母,还有可能有亲戚朋友啥的
地点:以家为主,可能有外出旅游点或亲戚家
事情背景:国庆8天比较长,要安排下孩子怎么过。
经过:
第一步:罗列:罗列当前事项。
罗列下当前有哪些事情,比如说写作业,孩子要睡懒觉,小朋友有没有和她同学、朋友约好了去哪里玩,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家长的活动小孩子愿不愿意参加,最后还有家里卫生打扫等家务安排等
第二步:排序:评估重要性和紧急性并以此排列顺序
大概罗列后,需要和小孩子一起来看下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一起来排个序。因为我不是那种作业为先,一定要孩子作业做好了才能干嘛的,所以我可能更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妈妈:宝宝,你看国庆假期来啦,我们刚才也罗列了假期我们要做的事情,你觉得哪些对你来说最重要呢?
孩子:妈妈,国庆8天呢,我想好好玩玩,最好能先睡2个懒觉。
妈妈:为什么呢?
孩子:因为之前一直老师一直赶课,我感觉都没睡好,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没精神,所以先睡好才能做其他事情哦
妈妈:好的,这样前两天让你早上好好睡睡,中午起来吃饭,这样可以了吧?
孩子:然后我想前3天下午我和朋友约了去商场玩的,刚好覆盖了国庆和中秋,可以去外面多看看
妈妈:嗯,那接下来呢
孩子:第四天开始我就要主要开始做作业了,每天下午我可以花2-3个小时做作业
妈妈:好的,也就是作业你放在了第三位,还有其他你要做的事情呢
孩子:嗯,我们可以花2个半天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最后一天我需要整理下我的书包,打扫下房间了。又要上学了
妈妈:好的,我们就这样先做吧。
(排序后安排:前3天(9月29-10月1日):以睡懒觉,玩耍为主;第四天开始(10月2日-6日):下午重点安排孩子作业,其他时间兼顾卫生和看望亲戚等。)
第三步:执行:执行计划并做好适当优化调整
按照以上计划先做起来,如果中间有些变化,可能会稍微调整下,比如作业做完了,那可能还是以孩子玩耍为先,让孩子在假期放松下。
结果:能够让孩子在假期既能完成重要的事情,也能兼顾到个人放松和玩耍。
感谢精采的分享,也完整地用三步骤演练了下,请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
五、总结
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培养要事第一习惯的三步骤:
第一步:罗列:罗列当前事项。
第二步:排序:评估重要性和紧急性并以此排列顺序
第三步:执行:执行计划并做好适当优化调整
希望今天3步骤的技巧,能够帮助大家在孩子的习惯养成上有所启发,尝试培养孩子要事第一的习惯,改进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的拆书过级!